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角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祝艳波 韩宇涛 +2 位作者 兰恒星 苗帅升 李文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890,共12页
西北黄土高原第四系黄土广泛沉积于新近系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粗糙接触的异质土界面,为典型的易滑层面。为探讨接触界面粗糙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制界面制样装置及剪切仪,开展简化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直剪试验研... 西北黄土高原第四系黄土广泛沉积于新近系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粗糙接触的异质土界面,为典型的易滑层面。为探讨接触界面粗糙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制界面制样装置及剪切仪,开展简化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剪切破坏模式有齿间滑动、齿间滑动-齿面剪断、齿面剪断3种,界面接触角度越大,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面剪断,接触角度越小,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间滑动;界面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演化规律表明界面脆性剪切破坏特征明显,且界面接触角度越大,峰值前剪切刚度与剪切破坏位移越大,峰值后剪切位移“跳跃”跌落现象越明显,界面脆性剪断破坏特征越显著;界面剪切过程产生明显剪胀效应,随界面接触角度增大,峰值剪胀角呈先减小而后增大趋势,反映了界面不同剪切破坏模式变化;受界面间初始黏聚强度与剪切破坏模式影响,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呈非线性变化,并受界面接触角度影响,峰值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先增大而后减小趋势,残余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三趾马红土 界面 接触角度 剪切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发器技术的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金元 赵艳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7,共3页
为解决任意角度的低成本、小尺寸、高线性度的非接触式测量问题,叙述了一种基于收发器技术的角度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特点,分析了该角度传感器的关键器件耦合板的参数设计,提出了正弦耦合窗的概念,给出了制作步骤及其数学模型的矩阵描述... 为解决任意角度的低成本、小尺寸、高线性度的非接触式测量问题,叙述了一种基于收发器技术的角度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特点,分析了该角度传感器的关键器件耦合板的参数设计,提出了正弦耦合窗的概念,给出了制作步骤及其数学模型的矩阵描述。采用幅度-相位转换技术,可减小功率波动、安装未对准度等误差。测角实验表明:在-40~125℃范围内,线性度优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度传感器 收发器 研制 微电子环形天线 正弦耦合窗 幅度-相位转换 角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析手指接触摩擦的新型试验装置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猛 莫继良 +1 位作者 徐敬业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6-780,共5页
手指接触摩擦行为的研究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影响这一行为的因素众多,到目前为止手指接触摩擦特性还未被深入认识.针对当前手指接触摩擦试验中的试验变量难以控制和试验可靠性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试验装置并对受... 手指接触摩擦行为的研究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影响这一行为的因素众多,到目前为止手指接触摩擦特性还未被深入认识.针对当前手指接触摩擦试验中的试验变量难以控制和试验可靠性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试验装置并对受试者手指进行了接触摩擦重复性试验,得出新型装置能确保手指与样品间的法向力、接触角度的稳定性,使得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并证实了该试验装置能准确地考察粗糙度、接触角度等因素对手指接触摩擦过程的影响.该装置的研制将对系统深入揭示手指接触摩擦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摩擦 试验装置 法向力 接触角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束-圆辊细观接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玉 焦亚男 +2 位作者 杨志 谢军波 吴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6-337,共12页
为探索碳纤维束-圆辊的接触机制,本文中采用自制摩擦模拟试验装置,结合薄膜压痕法分析了纤维束接触部位的三维(3D)表面形貌,研究了预加张力和接触角度对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内的纤维束取向度... 为探索碳纤维束-圆辊的接触机制,本文中采用自制摩擦模拟试验装置,结合薄膜压痕法分析了纤维束接触部位的三维(3D)表面形貌,研究了预加张力和接触角度对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内的纤维束取向度是影响接触面积的关键因素,当接触角度从60°增加到170°时,纤维束取向度逐渐减小,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也逐渐减小,且接触角度为60°时的接触面积是170°时的22倍;当预加张力从0.19 N增加到1.47 N时,纤维束取向度逐渐增大,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且预加张力为1.47 N时的接触面积是0.19 N时的2倍.在Hertz接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纤维束取向度建立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的理论预测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碳纤维束-圆辊的接触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接触面积 接触角度 预加张力 HERTZ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两维霍尔角度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赖宗声 蔡彦 +2 位作者 景圳 贺德洪 郑筱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研制了一种无触点的十字型两维集成垂直霍尔器件 ,它对平行于芯片表面的磁场敏感 .当与被测转角 α的物件轴向相固连的径向永久磁铁转动时 ,平行于芯片表面的磁场分量 Bx、By大小将发生相对变化 ,以致集成的两对霍尔板输出电量也产... 本文研制了一种无触点的十字型两维集成垂直霍尔器件 ,它对平行于芯片表面的磁场敏感 .当与被测转角 α的物件轴向相固连的径向永久磁铁转动时 ,平行于芯片表面的磁场分量 Bx、By大小将发生相对变化 ,以致集成的两对霍尔板输出电量也产生相应地变化 .这时传感器件给出了相对于被测量角度 α的两种信号电压 ( sinα和 cosα) ,通过 arctgn( Vx/ Vy)可求得转角 α,从而达到测量角度的目的 .测量结果表明利用该角度传感器件与 PC机组成的测量系统其测量角度的精度可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维霍尔器件 磁敏传感器 接触角度测量 角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气流驱动液滴运动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健 胡春波 +1 位作者 张育林 何国强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2,共8页
实验研究了剪切流驱动的液滴在固体表面上起始运动的受力机理。工作中使用一系列液体和固体表面来获得不同的液滴接触角,并在小型风洞中进行实验。实验中对液滴的启动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并综合各种起始时刻的参数信息,建立了一个关于... 实验研究了剪切流驱动的液滴在固体表面上起始运动的受力机理。工作中使用一系列液体和固体表面来获得不同的液滴接触角,并在小型风洞中进行实验。实验中对液滴的启动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并综合各种起始时刻的参数信息,建立了一个关于液滴接触线表面张力和剪切气流拖拽力平衡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液滴脱落时刻的受力情况。所建立的模型更适合液滴1变形情况,但对于其它类似情况的剪切气流驱动液滴运动也能够进行合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流 液滴运动 接触角度 启动气流速度 受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弓丝与托槽间摩擦力建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金刚 吴殿昊 +3 位作者 王磊 张永德 刘怡 姚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0-531,共12页
正畸矫治过程中,正畸弓丝与托槽间的相对滑动趋势将产生摩擦力,进而降低有效矫治力,影响矫治的性能和效率.针对目前正畸摩擦力预测方法量化预测精度低的问题,依据正畸弓丝与托槽间的几何关系、力学关系及物理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分力叠加... 正畸矫治过程中,正畸弓丝与托槽间的相对滑动趋势将产生摩擦力,进而降低有效矫治力,影响矫治的性能和效率.针对目前正畸摩擦力预测方法量化预测精度低的问题,依据正畸弓丝与托槽间的几何关系、力学关系及物理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分力叠加原理的计及接触角度的正畸摩擦力预测模型建立方法.探究影响正畸摩擦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变化规律,提出采用有限滑动法测量正畸摩擦力,搭建了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正畸摩擦力测量系统,进行了不同弓丝-托槽组合和不同接触角度的摩擦力测量,试验数据与预测模型的理论数据间误差率处于0.55%~9.65%之间,证明该预测模型可为医师明确正畸矫治器参数-摩擦力-矫治力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数字化正畸提供理论支撑,保证个性化正畸方案的高效、高可靠性和高舒适度,最终达到轻力矫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治 正畸摩擦力 预测模型 正畸弓丝 托槽 接触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沙木罗组底砾岩的新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邓金火 袁振国 +7 位作者 余江 杜昌法 唐宗源 孙社良 吕鑫 钟文 万川 钟俊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2-310,共9页
沿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西段出露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创名于革吉县盐湖区南部的沙木罗,定义为一套较稳定环境下形成的晚侏罗统—早白垩世滨浅海相沉积。之后众多学者在结合带不同地区分解出"木嘎岗日群"和"沙... 沿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西段出露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创名于革吉县盐湖区南部的沙木罗,定义为一套较稳定环境下形成的晚侏罗统—早白垩世滨浅海相沉积。之后众多学者在结合带不同地区分解出"木嘎岗日群"和"沙木罗组",但二者地层序列划分一直沿革岩性组合差异或粒序变化特征,未获得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确凿证据。作者于改则地区沙木罗组底部首次发现底砾岩及下伏木嘎岗日群顶部粘土质风化壳,并据此确定该区沙木罗组与下伏木嘎岗日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底砾岩的发现对研究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古地理环境、沙木罗组地层地质时代下限及沉积相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沙木罗组 底砾岩 角度不整合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传动沟槽设计及其运动干涉分析
9
作者 邵长敬 卢曦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12期19-21,共3页
针对新型电磁扭杆离合器中扭杆组件传递动力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圆柱形传动沟槽结构,使扭杆组件上的钢球通过进入到沟槽中,从而实现传递动力。首先,根据扭杆组件的安装位置和摆动角度确定传动沟槽的位置,其次,对传动沟槽进行截面结构形式... 针对新型电磁扭杆离合器中扭杆组件传递动力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圆柱形传动沟槽结构,使扭杆组件上的钢球通过进入到沟槽中,从而实现传递动力。首先,根据扭杆组件的安装位置和摆动角度确定传动沟槽的位置,其次,对传动沟槽进行截面结构形式、接触角度以及尺寸大小的设计,最后,再对设计的传动沟槽进行运动干涉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沟槽的可行性,最终得到了一种用于新型电磁扭杆离合器的传动沟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设计 运动校核 电磁扭杆离合器 接触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