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滑粒子法中的摩擦接触算法及其在含界面土体变形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丁 黄文雄 黄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5-894,共10页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作为拉格朗日型的无网格粒子类方法,在固体极大变形问题的数值求解分析中具有显著优势。针对包含界面接触的固体大变形问题的SPH模拟,基于一种能改善边界精度的光滑粒...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作为拉格朗日型的无网格粒子类方法,在固体极大变形问题的数值求解分析中具有显著优势。针对包含界面接触的固体大变形问题的SPH模拟,基于一种能改善边界精度的光滑粒子插值格式——有限粒子法(finiteparticlemethod,简称FPM),提出了一种新的点对体积的离散(point-to-volume discretization,简称PTVD)界面接触算法。该算法实际是将界面接触力等价转换为接触点附近两组粒子间的外部相互作用力。具体是根据接触界面特点将接触面两侧物体离散后的粒子划分为主体粒子和从属粒子,对于每个接触点附近的从属粒子,根据其影响域所包含的主体粒子情况确定该粒子与接触面的相对关系计算法向接触力,根据其影响域内两类粒子的相对切向速度和界面摩擦系数计算切向接触力。PTVD接触算法可避免界面粒子识别及精确模拟等相关的复杂接触力计算,充分体现了光滑粒子法的非局部特点。在利用经典界面接触和摩擦算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将PTVD算法应用于颗粒土拟静力坍塌和弹体侵彻软土等涉及接触界面的大变形土力学问题SPH数值分析,结果表明PTVD算法在摩擦接触问题的SPH数值分析中具有有效性和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 摩擦接触界面 大变形 PTVD接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摇头角的非赫兹滚动接触算法对比研究
2
作者 陈雨 周佳仪 +5 位作者 宋娟 安博洋 吕涛 王平 何庆 朱颖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为研究轮对摇头角对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以及评估简化非赫兹轮轨接触算法的精度,选取EKP、MKP与MSHM共3种考虑摇头角的轮轨非赫兹简化算法分析轮轨法向与切向接触行为。以S1002CN车轮踏面和CHN60钢轨为研究对象,以精确理论CONTACT算法的... 为研究轮对摇头角对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以及评估简化非赫兹轮轨接触算法的精度,选取EKP、MKP与MSHM共3种考虑摇头角的轮轨非赫兹简化算法分析轮轨法向与切向接触行为。以S1002CN车轮踏面和CHN60钢轨为研究对象,以精确理论CONTACT算法的结果为参考,对比各简化接触算法得到的接触斑形状、接触应力、切应力等微观接触结果的准确性。利用UM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轮轨运动参数,然后输入到接触算法计算轮轨接触解,基于统计学累积误差方法评估不同接触算法在实际车辆运行工况下的计算精度与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摇头角使轮轨接触斑与接触应力呈三维非对称分布;对于法向接触,在大部分工况下,MKP算法相比EKP、MSHM算法精度较高,但接触斑内轮轨曲率变化较大时,如横移量为6 mm,MKP算法所得到的最大接触应力误差为47.2%,此时更适合采用MSHM算法,其误差为27%;对于切向问题,采用EKP+FaStrip、MKP+FaStrip算法比MSHM+FASTSIM算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对于动力学结果,MKP+FaStrip算法比EKP+FaStrip、MSHM+FASTSIM算法得到的接触结果更加精确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简化非赫兹接触算法 摇头角 计算精度 计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有限元计算中的接触算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福军 王利萍 +1 位作者 程建钢 姚振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2-427,共6页
针对动态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并行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接触算法.新算法引入局部拉氏乘子技术来计算接触力.由于同时考虑了无穿透的接触约束条件和相邻接触对的相互影响,较之广泛使用的罚参数法,新算法使接触约束条件和系统平衡方程得到... 针对动态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并行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接触算法.新算法引入局部拉氏乘子技术来计算接触力.由于同时考虑了无穿透的接触约束条件和相邻接触对的相互影响,较之广泛使用的罚参数法,新算法使接触约束条件和系统平衡方程得到更充分的满足.虽然为提高接触计算精度而在局部采用了迭代技术,但算法仍然具有较高的效率,且与显式时间积分方案完全相容.此外,通过构造专门的区域分解方案,实现了将现有为串行程序开发的搜索算法平滑移植到并行环境的目标.数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接触算法具有很好的并行性,在保证了接触问题并行计算精度的同时,取得了满意的并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并行计算 接触算法 显式时间积分 区域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DYN中接触算法对穿甲问题仿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智慧 纪伟 +3 位作者 侯圣英 郭领 胡丽萍 满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1,共4页
结合AUTODYN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使用经验,通过算例研究External Gap、Trajectory两种Lagrange/Lagrange接触算法对穿甲问题仿真计算效率及结果可靠性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给出了穿甲过程仿真计算中适宜采... 结合AUTODYN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使用经验,通过算例研究External Gap、Trajectory两种Lagrange/Lagrange接触算法对穿甲问题仿真计算效率及结果可靠性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给出了穿甲过程仿真计算中适宜采用的求解器和接触算法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DYN 穿甲 接触算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节点单元和接触算法分析带缝大坝性态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龙 顾冲时 侯祥东 《水电能源科学》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探讨了如何利用双节点单元实现对混凝土大坝裂缝的长、宽、高等几何形态进行模拟;采用接触算法实现了对带缝大坝裂缝的物理特性模拟;结合实例,研究了此方法在裂缝的成因分析、影响因素以及预测裂缝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裂缝 双节点单元 接触算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冲击问题的SPH粒子接触算法三维数值计算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春 卞强 +1 位作者 展文豪 刘桐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共6页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高速冲击问题时通常采用连续速度算法来计算子弹和靶板的接触,但当子弹和靶板分离时,该算法存在缺陷;为解决高速冲击中的接触问题,基于SPH粒子接触算法,分别对球头钢弹斜冲击钢板和平头钢弹正冲击钢板的过程...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高速冲击问题时通常采用连续速度算法来计算子弹和靶板的接触,但当子弹和靶板分离时,该算法存在缺陷;为解决高速冲击中的接触问题,基于SPH粒子接触算法,分别对球头钢弹斜冲击钢板和平头钢弹正冲击钢板的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通过在SPH粒子上施加接触力的方式计算子弹和靶板发生接触时的接触作用;将SPH粒子接触算法、LS-DYNA970算法、SPH连续速度算法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SPH粒子接触算法能够适用于正冲击、斜冲击、复杂接触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接触算法 斜冲击 正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离层三维力学模拟有限元接触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伍泽东 薛爱民 曹丁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325-333,共9页
针对覆岩离层这一特殊的接触问题提出了新的接触算法,并采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离层进行真正三维的力学模拟,从而得到覆岩离层空间几何形态参数。以济宁二号煤矿西部十一采区为研究实例,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力学模拟 覆岩离层 接触算法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边形应力杂交单元的接触算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锋 郭然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9-1070,共12页
针对单元较小的情况下,现有的非均匀模型难以得到精确应力场和应力集中现象的问题,采用直接约束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边形应力杂交单元的优化接触算法.多边形应力杂交单元在应力函数的构造以及积分区域划分上的优势,使其能适应复杂的模... 针对单元较小的情况下,现有的非均匀模型难以得到精确应力场和应力集中现象的问题,采用直接约束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边形应力杂交单元的优化接触算法.多边形应力杂交单元在应力函数的构造以及积分区域划分上的优势,使其能适应复杂的模型边界与材料边界,更易划分网格.根据上述理论研究成果编制了完整的计算程序,算例结果发现该方法能够得到粉末压制过程的宏观非线性力学响应、高精度的应力场以及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为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应力杂交单元 直接约束法 接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情况下轮轨接触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洪鹤鹏 杨起帆 +3 位作者 戴源廷 朱彬 宋天浩 祁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33-7538,共6页
接触斑的法向应力分布是轮轨动力学分析和轮轨磨耗计算的基础。铁路车辆采用的磨耗型踏面出现多边形时,接触点处的轮轨横向曲率和纵向曲率都随接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最常用的赫兹接触方法的精度难以保证。非赫兹方法的计算精度高,... 接触斑的法向应力分布是轮轨动力学分析和轮轨磨耗计算的基础。铁路车辆采用的磨耗型踏面出现多边形时,接触点处的轮轨横向曲率和纵向曲率都随接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最常用的赫兹接触方法的精度难以保证。非赫兹方法的计算精度高,但其效率不能满足工程计算要求。应用非赫兹方法分析了车轮多边形引起的轮轨纵向曲率变化对接触斑的影响,发现当车轮多边形波长大于65 mm时,多边形对接触斑应力分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然后提出了改进的半赫兹方法,并对不同接触位置的接触斑形状和应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边形波长大于65 mm时,改进的半赫兹方法在与非赫兹方法的结果保持一致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辆 磨耗型踏面 车轮多边形 接触算法 半赫兹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惩罚法接触模型的Cu/Al复合板轧制界面动态复合过程数值模拟
10
作者 孙其美 覃志伟 +2 位作者 赵辰辰 孙亚波 王涛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数值模拟是金属复合板轧制过程分析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模拟异种金属层状板冷轧复合的数值模型大多采用界面绑定或摩擦约束。难以对界面动态复合进行判定和模拟,较难反映复合板真实的应力应变场以及实现宏观翘曲、厚度比的高精度预测,... 数值模拟是金属复合板轧制过程分析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模拟异种金属层状板冷轧复合的数值模型大多采用界面绑定或摩擦约束。难以对界面动态复合进行判定和模拟,较难反映复合板真实的应力应变场以及实现宏观翘曲、厚度比的高精度预测,并且在单道次大压下率下易出现网格畸变严重、计算不收敛等问题,从而制约了轧制复合仿真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模型,其中的Cu/Al板有限元建模部分采用一种长宽比大于等于2的细长形网格,并且改进先前复合判据在力学行为上只考虑法线方向的不足,引入了切向力限制条件,更好地描述了法向力和切向力综合作用的实际轧制复合过程。该模型可实现对40%~60%压下率区间内,2∶4、3∶3、4∶2厚度比Cu/Al板的轧制复合模拟和宏观样貌表征,同时实现对复合板翘曲度板形和轧后厚度比的高精度模拟,翘曲度的误差均小于7.40%,轧后厚度比误差一般小于10%。模型初步解决了单道次大压下率下的严重网格畸变和计算不收敛问题,此外,在评估层状金属板复合质量和进一步探究轧制复合内在作用机制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轧制 数值模拟 惩罚接触算法 有限元法 轧制复合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预测误差的轨道交通弓网接触力异常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劲松 邵奇 +3 位作者 刘金朝 陶凯 郭剑峰 彭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接触力是轨道交通弓网综合检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弓网系统性能的重要评价因素,但在检测过程中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异常检测数据。目前针对弓网接触力异常检测数据的剔除主要依赖于人工,影响数据分析效率,因此需深入研究弓网... [目的]接触力是轨道交通弓网综合检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弓网系统性能的重要评价因素,但在检测过程中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异常检测数据。目前针对弓网接触力异常检测数据的剔除主要依赖于人工,影响数据分析效率,因此需深入研究弓网接触力异常识别算法。[方法]梳理了弓网接触力常见的异常形式,分析了不同异常形式下接触力检测数据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误差的弓网接触力异常识别算法,通过使用正常的接触力数据训练LSTM模型,使该模型能够对接触力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实现正常区段与异常点的精确划分,使用基于置信区间的异常检测数据识别方法。为降低长距离异常数据对LSTM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值置换的异常数据处理方式。通过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测得的真实检测数据,分别对三种常见异常形式的弓网接触力识别效果进行验证。[结果及结论]提出的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弓网接触力异常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弓网接触力异常识别算法 LSTM预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碰撞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成军 陈小伟 柳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1-274,共14页
接触-碰撞广泛存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是影响数值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变形体间接触-碰撞问题的显式有限元计算,介绍接触-碰撞算法近30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首先,简要介绍接触-碰撞问题的界面离散模型;然后,从全局接... 接触-碰撞广泛存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是影响数值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变形体间接触-碰撞问题的显式有限元计算,介绍接触-碰撞算法近30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首先,简要介绍接触-碰撞问题的界面离散模型;然后,从全局接触搜索、局部搜索、接触约束施加以及接触计算的并行化四方面详细阐述目前主要算法的基本思想与特点,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最后,对接触-碰撞算法相关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动力学 显式有限元 接触算法 接触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轮轨接触几何算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珏 李治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提出并实现一种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可以检测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在线计算时轮对与钢轨的刚性单接触斑、多接触斑和跳离情形.所得刚性接触斑可以为Hertz理论提供刚性穿透量和曲率,为非Hertz理论提供接触区域的法向间隙,为动力学仿真提... 提出并实现一种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可以检测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在线计算时轮对与钢轨的刚性单接触斑、多接触斑和跳离情形.所得刚性接触斑可以为Hertz理论提供刚性穿透量和曲率,为非Hertz理论提供接触区域的法向间隙,为动力学仿真提供接触中心位置和法向方向.轮对与钢轨的计算机三维图形显示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该算法已用于开发空间耦合的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系统动力学仿真 轮轨接触几何算法 轮对 钢轨 刚性接触 Hertz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料冲压成形过程有限元分析中的接触搜索算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中奎 施法中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4-47,共4页
针对一般冲压成形钣金件 ,在有限元分析中将板料与成形模具统一采用网格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接触特征空间的概念。并建立了接触特征空间和模具曲面网格的对应关系。根据板料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特征 ,建立了在此模型基础上的接触搜索... 针对一般冲压成形钣金件 ,在有限元分析中将板料与成形模具统一采用网格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接触特征空间的概念。并建立了接触特征空间和模具曲面网格的对应关系。根据板料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特征 ,建立了在此模型基础上的接触搜索算法和动态边界条件的施加。从而解决了三维板料冲压成形过程有限元分析中的边界条件非线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板料 冲压成形 接触搜索算法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中接触—碰撞界面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隆茂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59-462,共4页
阐述了工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中接触—碰撞界面的处理算法的研究进展 ,并对对称罚函数法 ( Penalty method)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 LS- DYNA3D中典型的接触界面算例给出对称罚函数法类型接触界面在程序中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动力响应分析 接触--碰撞界面算法 对称罚函数法 节点约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体离散元法的多面体接触重叠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广煜 徐文杰 +1 位作者 周乾 冯泽康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5-272,共8页
近年来随着非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的发展,离散元法成为了颗粒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工具。而对于任意形状复杂块体,精确的接触检测算法一直是离散元法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几何对偶理论,在耦合模拟器CoSim(Coupling Simulator)的块... 近年来随着非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的发展,离散元法成为了颗粒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工具。而对于任意形状复杂块体,精确的接触检测算法一直是离散元法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几何对偶理论,在耦合模拟器CoSim(Coupling Simulator)的块体离散元框架下开发了多面体接触重叠算法。该算法融合了GJK(Gilbert-Johnson-Keerthi)和快速凸包等算法,能够准确计算重叠多面体,进而从接触重叠体中提取接触点、法线方向、接触面积和嵌入深度等接触特性。通过颗粒碰撞测试和砌体结构破坏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能够解决多面体的接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离散元 接触重叠算法 几何对偶理论 耦合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统一算法对自由流体冲击弹性结构体问题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雁鸣 何琨 +1 位作者 陈坚强 袁先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0-65,共6页
对自由流体冲击弹性结构体涉及的自由界面运动、弹塑性变形、流固耦合作用等问题进行模拟时要求能有效计算介质运动变形与流固间耦合作用。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将流体、弹性体视为连续介质,用统一的N-S方程与虚拟压缩状态方程求... 对自由流体冲击弹性结构体涉及的自由界面运动、弹塑性变形、流固耦合作用等问题进行模拟时要求能有效计算介质运动变形与流固间耦合作用。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将流体、弹性体视为连续介质,用统一的N-S方程与虚拟压缩状态方程求解。基于初始粒子类型划分提出新的介质接触算法,通过在结构体表面增加结构体表面粒子,使流体与弹性体介质间相互作用实现稳定传递。计算结果表明,所用SPH统一算法与接触算法能准确有效模拟自由流体冲击弹性结构体变形回弹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变形回弹 SPH方法 接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罚函数法的大变形冲击碰撞问题显式健壮格式
18
作者 初东阳 戎宇飞 +3 位作者 周章涛 伍星星 汪俊 王海坤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为了提高基于罚函数法的显式有限元对大变形接触-碰撞问题仿真的精确性和健壮性,基于前增量位移中心差分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大变形接触非侵入算法。将动力方程求解步分解为不考虑接触的预估步和考虑接触的修正步,在当前时刻,采用罚函... 为了提高基于罚函数法的显式有限元对大变形接触-碰撞问题仿真的精确性和健壮性,基于前增量位移中心差分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大变形接触非侵入算法。将动力方程求解步分解为不考虑接触的预估步和考虑接触的修正步,在当前时刻,采用罚函数法施加接触惩罚力,使其满足非侵入条件,从而提高显式接触计算的精确性;在仅能获得下一时刻位移的情况下,为了精确计算下一时刻的大变形内力,基于任意参考构型大变形理论,将动力学方程内力项映射到已知的参考构型求解,避免使用相关物理量的中间构型近似值,从而降低由大变形计算引入的数值误差。更严格的几何非线性算法以及接触算法可有效抑制实体间的非物理穿透和大变形碰撞过程中的单元畸变,提高计算程序的健壮性。对典型碰撞及侵彻算例进行仿真,并与商业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发展的大变形接触-碰撞显式算法的正确性,并证明了在高速大变形碰撞仿真方面,当前接触-碰撞显式算法比基于蛙跳格式中心差分和罚函数法的经典接触-碰撞算法更加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碰撞 显式有限元方法 接触算法 几何大变形 罚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滑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建聪 尚岳全 田晓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计算碎石土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和分析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计算碎石土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和分析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可以考虑滑坡体的空间效应,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在碎石土滑坡变形解体破坏过程中,在空间上滑体塑性应变和滑面上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发挥程度是不一致的;根据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计算的滑面接触摩擦应力计算二维剖面碎石土滑坡稳定性系数的方法比较适宜于该类型滑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计算 滑坡 弹塑性有限元 接触算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土古滑坡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建聪 尚岳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古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结合复活碎石土古滑坡工程实例,提出利用三维计算结果计算二维剖面稳定性系数的方法,...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古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结合复活碎石土古滑坡工程实例,提出利用三维计算结果计算二维剖面稳定性系数的方法,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分析滑坡稳定性可以考虑滑坡体的空间效应,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新方法可以更准确分析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和获得该类型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为滑坡治理提供准确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计算 碎石土古滑坡 大变形 弹塑性接触算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