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节理接触特征尺寸效应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龚耕 李升连 +2 位作者 张国华 熊峰 唐志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1490,共10页
为探究岩石节理接触特征尺寸效应,采用自仿射分形方法构建系列尺寸数值模型,利用离散弹塑性计算方法求解闭合变形,定量分析节理接触特征尺寸效应规律,并探究不同岩性和粗糙度对其尺寸效应的影响差异。自仿射分形方法构建的岩石节理其粗... 为探究岩石节理接触特征尺寸效应,采用自仿射分形方法构建系列尺寸数值模型,利用离散弹塑性计算方法求解闭合变形,定量分析节理接触特征尺寸效应规律,并探究不同岩性和粗糙度对其尺寸效应的影响差异。自仿射分形方法构建的岩石节理其粗糙程度随尺寸增加逐渐变小,接触面积比和组合形貌微凸体参数之间具有关联,接触面积比的尺寸效应可归因于组合形貌微凸体参数ηR的尺寸变化。岩石节理尺寸越大,闭合变形引起的塑性部分占比越多。塑性变形对接触面积比尺寸效应具有弱化作用,对闭合变形尺寸效应具有强化作用,硬岩节理的接触特征尺寸效应强于软岩节理,其接触特征代表性长度也更大。岩石节理的粗糙度对其闭合变形和接触面积比的尺寸效应具有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 自仿射分形 尺寸效应 接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载荷作用下岩体结构面动态接触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宇静 张孙豪 +3 位作者 栾恒杰 王长盛 王冬 韩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245,共13页
准确认识岩体结构面的动态接触特征是评价和预测结构面剪切行为的基础。首先,通过FISH语言修正了FLAC^(3D)软件自带的INTERFACE本构模型,使其能够准确表达粗糙结构面在剪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然后,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 准确认识岩体结构面的动态接触特征是评价和预测结构面剪切行为的基础。首先,通过FISH语言修正了FLAC^(3D)软件自带的INTERFACE本构模型,使其能够准确表达粗糙结构面在剪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然后,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剪切过程中结构面接触和受力的分布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法向应力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对接触特征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了结构面表面形貌-接触特征-剪切应力3者间的关系,揭示了结构面剪切应力演化机理。结果表明:FLAC^(3D)自带INTERFACE模型无法很好地模拟结构面峰后剪切行为,是由于结构面凸起未啃断导致黏聚力和法向应力偏大,通过对INTERFACE破坏单元的黏聚力和法向刚度进行修正可很好地模拟结构面的损伤破坏行为。随着剪切位移增大,结构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但最大渗透深度却不断增加;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结构面的接触面积和渗透深度都增大;随着JRC的增大,结构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最大渗透深度增大。剪切过程中结构面接触面积逐渐减小,结构面剪切应力集中现象越来越显著,当INTERFACE单元达到最大剪切应力后,最大剪应力分布范围增大;随着法向应力增大,结构面剪切应力分布范围和高剪切应力的分布范围都增大;随着JRC增大,结构面接触面积减小,但高剪切应力的分布范围显著增大。临界视倾角是判断结构面接触面积的重要参数,其随着结构面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速度逐渐变缓,呈幂函数关系;临界视倾角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JRC的增大而增大。结构面的剪切应力与接触面积有较强的相关性,不同剪切位移阶段的结构面接触面积比下降速率不同,弹性阶段下降最快,位移-软化阶段次之,残余阶段下降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结构面 剪切特性 法向应力 动态接触特征 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史言利 张媛 +2 位作者 张文博 靳淑梅 刘超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6期113-114,F0003,共3页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典型的异常表现,患者常常伴有牙体、牙周及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等疾病与相关症状。随着对[牙合]学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异常的咬合接触可能与口颌系统整体相关。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所伴随的...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典型的异常表现,患者常常伴有牙体、牙周及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等疾病与相关症状。随着对[牙合]学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异常的咬合接触可能与口颌系统整体相关。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所伴随的口颌系统疾病,可能与其自身的咬合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该类错[牙合]畸形咬合接触的研究对临床诊疗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咬合接触特征 口颌关系 磨耗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SiC欧姆接触与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刚 柏松 +1 位作者 李哲阳 韩平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主要针对不同金属和工艺条件下的4H-SiC欧姆接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形成4H-SiC的优良欧姆接触的最佳条件。通过TLM方法结合四探针测量得到特征接触电阻率,测得NiCr和Ni与4H-SiC的最佳特征接触电阻率分别达到ρc=9.02×10-6Ω.cm2,ρc... 主要针对不同金属和工艺条件下的4H-SiC欧姆接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形成4H-SiC的优良欧姆接触的最佳条件。通过TLM方法结合四探针测量得到特征接触电阻率,测得NiCr和Ni与4H-SiC的最佳特征接触电阻率分别达到ρc=9.02×10-6Ω.cm2,ρc=2.22×10-7Ω.cm2,能够很好满足SiC器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欧姆接触 特征接触电阻率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块石填料摊铺层振动压实过程及效应研究
5
作者 徐平 何嘉雄 +3 位作者 乔世范 董辉 陈宾 侯伟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为了研究块石填料摊铺层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效应,采用离散元法进行了两种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振动碾压模拟试验:“慢速小激振力”和“快速大激振力”。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工况下块石填料的颗粒位移、应力响应、颗粒间空隙率变化以... 为了研究块石填料摊铺层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效应,采用离散元法进行了两种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振动碾压模拟试验:“慢速小激振力”和“快速大激振力”。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工况下块石填料的颗粒位移、应力响应、颗粒间空隙率变化以及压实过程,结果表明:增加碾压遍数显著增大了颗粒位移,并减少了颗粒间的空隙率;摊铺层表面沉降率与颗粒空隙率的变化值之间表现出强烈的线性相关性;压实能量的作用效应(包括颗粒位移、空隙率减少程度、峰值动应力和静土压力增量)随着摊铺层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压实能量主要沿竖直方向传播,摊铺层沿深度方向可分为主压实区、次压实区和弱影响区3个区域;大粒径块石填料颗粒的比例显著影响颗粒间的接触结构特征,从而影响压实效果和过程,块石填料的压实过程是由挤压压实效应、移动压实效应和填充压实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在持续的振动碾压荷载作用下,颗粒间的接触结构特征和聚集状态从“单点接触”和“松散”状态逐渐演变为“多点接触”和“紧密”状态。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确定最适摊铺层厚度及优化压路机参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石填料 振动碾压 压实效应 接触结构特征 压实过程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