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南巴地区膏盐层分布及其流变学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辛子 刘彬 +3 位作者 武晓玲 刘国萍 冯琼 付孝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3-539,共7页
通南巴地区膏盐层层位稳定,形态分布一般平稳连续;当上、下能干层(白云岩层)受到褶皱及断层影响发生形变时,膏盐层呈丘状、楔状、纺锤状等异常膏盐体形态。膏盐层具有多层分布(57~110层)、累计厚度大(273~415 m)的特征,其空间展布与... 通南巴地区膏盐层层位稳定,形态分布一般平稳连续;当上、下能干层(白云岩层)受到褶皱及断层影响发生形变时,膏盐层呈丘状、楔状、纺锤状等异常膏盐体形态。膏盐层具有多层分布(57~110层)、累计厚度大(273~415 m)的特征,其空间展布与上、下能干层的形态和构造特征关系密切:①白云岩岩层的初始主波长大于膏盐层厚度,能干层间及其所夹膏盐层互相影响,膏盐层变形受接触应变带影响较大,易于形成不协调褶皱;②受应力、温度、流体等因素影响,膏盐岩容易发生蠕变断裂,并在上、下能干层断裂的触发下,发生蠕变流动,形成异常膏盐体。多层分布的膏盐层其封闭能力较单一、巨厚膏盐层的封闭能力弱;异常膏盐体的厚度显著增大,其周围可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断裂 接触应变带 流变学 膏盐层 通南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