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反应法解决铝/不锈钢钎焊的缺陷及脆性 被引量:29
1
作者 何鹏 冯吉才 +2 位作者 钱乙余 黄振凤 麦汉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5,共4页
为满足不锈钢电加热餐具生产的需要,提出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复合电热餐具的铝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结构的高致密连接.研究表明:Si中间层介质与铝基体之间的共晶反应所产生的Al-Si共晶液相,能够将铝加热管与铝板、铝板与... 为满足不锈钢电加热餐具生产的需要,提出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复合电热餐具的铝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结构的高致密连接.研究表明:Si中间层介质与铝基体之间的共晶反应所产生的Al-Si共晶液相,能够将铝加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大面积结构致密地连接在一起;接触反应钎焊初期存在Al/Si固相扩散反应的液相反应萌生,该过程与加热阶段Si的固态扩散、液相层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共同构成接触反应钎焊接头成缝过程;接触反应钎焊初期液相反应萌生以Al/Si固相界面的扩散为主要控制过程,其受控干Si向Al基体内的固相扩散速率,液相层的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受控于Al在Al-Si液相中的扩散速率,是液相产生的主要阶段;接触反应钎焊依靠反应液相层的阻隔延迟效应,限制了铝/不锈钢异种材料间脆性化合物的生成,使得反应层薄,钎缝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反应钎焊 铝板 脆性 固相扩散 不锈钢 共晶反应 异种材料 液相反应 基体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反应法制备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二林 曾松岩 +1 位作者 曾晓春 李庆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71,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接触反应法,对比分析用该法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弥散和细小(<0.1μm),且均匀分布的组织特点和优良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
关键词 接触反应 金属基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波导件接触反应钎焊连接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富华 王国忠 +1 位作者 张泽平 林萍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6-90,共5页
对毫米波器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的接触反应钎焊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钎焊质量的工艺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运用所研制的工艺,可以保证毫米波器件的各项精度指标,并达到电气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毫米波器件 接触反应 惰性气体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_2/Al 复合材料的固相反应合成技术及与 Al 液的接触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正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研究了Al,Cu在真空状态下纯固相接触反应情况。试验表明,Al粉、Cu粉(均50~125μm)在600℃,保温6h时,两者能完全发生反应生成CuAl2(θ相),生成的θ相沿铝基体组织晶界分布并在结晶过程中具有择优取向... 研究了Al,Cu在真空状态下纯固相接触反应情况。试验表明,Al粉、Cu粉(均50~125μm)在600℃,保温6h时,两者能完全发生反应生成CuAl2(θ相),生成的θ相沿铝基体组织晶界分布并在结晶过程中具有择优取向特性,形成仅含沿晶界方向的主干与垂直于晶界的二次晶轴的树枝晶形貌。利用Al,Cu固相反应合成CuAl2/Al复合材料,同时将其与高温铝液进行接触。研究两者的结合界面发现,CuAl2/Al复合材料能很好地与高温铝液融合在一起,界面上形成了一层粗大组织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 复合材料 合成材料 接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粉中磷酸铵和硫酸铵之间的化学接触反应
5
作者 吴颐伦 《消防科技》 1997年第2期31-32,共2页
磷酸铵干粉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干粉灭火剂.配方中的灭火组分是磷酸一铵和硫酸铵的混合物.依据不同的要求,磷酸一铵含量最低为40%,其它是硫酸铵和少量添加剂.试验发现,磷酸铵和硫酸铵之间存在着化学接触反应,并非一般想象的那样,... 磷酸铵干粉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干粉灭火剂.配方中的灭火组分是磷酸一铵和硫酸铵的混合物.依据不同的要求,磷酸一铵含量最低为40%,其它是硫酸铵和少量添加剂.试验发现,磷酸铵和硫酸铵之间存在着化学接触反应,并非一般想象的那样,互为惰性.试验方法和原理,将不同的样品放在同一湿度、温度环境中,进行吸湿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 磷酸铵 硫酰铵 化学接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接触反应器基础研究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如金 魏飞 《石化技术》 CAS 200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超短接触反应器具有气固停留时间短、气固径向分布均匀以及轴向返混小等特点。分析了提升管反应器及管式炉裂解工艺的不足之处 ,在详细综述超短接触反应器工程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工业应用。
关键词 超短接触反应 裂解炉 提升管 炼油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15Al-xLa中间层对镁/钢接触反应钎焊接头性能影响
7
作者 贾梦超 赵丽敏 邓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3-76,共4页
通过选用不同La含量的Zn-15Al-xLa(x=0,0.05,0.1,0.2wt%)中间层,进行镁/钢的接触反应钎焊,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实验证明:适量La的加入能够细化接头的显微组织;... 通过选用不同La含量的Zn-15Al-xLa(x=0,0.05,0.1,0.2wt%)中间层,进行镁/钢的接触反应钎焊,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实验证明:适量La的加入能够细化接头的显微组织;随着La含量的增加,接头剪切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La的含量为0.05%时,接头剪切强度最高;当La的含量继续增加至0.2%时,接头强度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反应钎焊 中间层 稀土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百草枯中毒4例及接触反应3例临床救治与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红 吕樱 +2 位作者 万丽 刘换英 张鸿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5期134-134,13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百草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例百草枯中毒及3例百草枯接触反应的住院患儿给予洗胃、血液灌洗、药物应用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7例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可降低患儿病死率和提高... 目的:探讨小儿百草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例百草枯中毒及3例百草枯接触反应的住院患儿给予洗胃、血液灌洗、药物应用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7例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可降低患儿病死率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百草枯 中毒 接触反应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接触反应器用于生产乙酸乙烯酯
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7-687,共1页
关键词 气液接触反应 生产 乙酸乙烯酯 冷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颗粒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玉春 王振波 金有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运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新型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操作参数和颗粒直径对反应器内颗粒流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气速大于基准条件会降低反应器混合腔内的气-固接触效果,而在不影响流化状态的情况下... 运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新型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操作参数和颗粒直径对反应器内颗粒流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气速大于基准条件会降低反应器混合腔内的气-固接触效果,而在不影响流化状态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催化剂的质量循环流率对催化剂的均匀分布有利。在基准操作条件下,5和30μm粒径颗粒在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梯度较大、均匀性较差,并且5μm颗粒与反应产物的分离也不彻底。因此,催化剂宜选用平均粒径为10μm左右的颗粒,既可以强化接触效果,也不会出现返混夹带现象,保证后续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催化剂颗粒是否均匀分布是影响反应收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短接触旋流反应器的工业应用及性能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模型 接触旋流反应 颗粒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结构对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春 王振波 金有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4,共6页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不同入口结构的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混合腔内气相流动特点及固相浓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斜向下进气结构由于存在较大区域的颗粒屏蔽死区并且各部位浓度梯...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不同入口结构的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混合腔内气相流动特点及固相浓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斜向下进气结构由于存在较大区域的颗粒屏蔽死区并且各部位浓度梯度较大,不适合用做反应器入口结构型式。切向水平进气和斜向上进气结构混合腔内的气固混合效果较好,但切向水平进气结构易发生入口颗粒滞留以及混合腔顶灰环现象,斜向上进气结构混合腔内速度较小,不易实现超短接触操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接触旋流反应 气固两相 入口结构 混合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内实现短程脱氮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荣中原 朱波 徐继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1-93,共3页
根据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理论要求及生物接触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对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了结构与水流流态的改进,在改进后的反应器中,利用人工含氮废水,进行了常温下短程脱氮的可行性与工艺条件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根据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理论要求及生物接触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对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了结构与水流流态的改进,在改进后的反应器中,利用人工含氮废水,进行了常温下短程脱氮的可行性与工艺条件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弱碱性(pH=8),低碳氮比(C/N=3)的条件下,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M(DO)=1.0~1.5mg/L),可有效地实现短程脱氮的目的,亚硝态氮积累率可达70%~84%,氨氮的转化率在80%以上,说明利用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短程脱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 短程硝化反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手术洞巾的接触性皮肤致敏反应评价
13
作者 虞胜椿 肖春晓 +1 位作者 徐鹤年 陈廷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6期7-9,共3页
非织造材料具有防水、防血液渗透、抗病毒、抗菌、抗静电等特点,在手术洞巾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豚鼠迟发型接触性致敏试验方法对非织造手术洞巾进行迟发型接触性皮肤致敏反应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受试动物贴敷试验反应的Magnusson... 非织造材料具有防水、防血液渗透、抗病毒、抗菌、抗静电等特点,在手术洞巾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豚鼠迟发型接触性致敏试验方法对非织造手术洞巾进行迟发型接触性皮肤致敏反应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受试动物贴敷试验反应的Magnusson与Kligman等级均为0级,即皮肤状况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表明,所测试的非织造手术洞巾不会导致迟发型接触性皮肤致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手术洞巾 接触性皮肤致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处理矿井水微量油及溶解性有机物的研究
14
作者 刘亮平 张凯 +3 位作者 张嘉辰 郭宏伟 马涛 李晨宇 《煤质技术》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煤矿矿井水由于流经采煤巷道和工作面而具有较高的溶解性有机物,但仍易受煤、机油等的污染,需采用臭氧氧化技术以实现去除矿井水石油类的同时兼顾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结合臭氧氧化实验工艺流程,通过调整臭氧与废水的接触氧化时间,... 煤矿矿井水由于流经采煤巷道和工作面而具有较高的溶解性有机物,但仍易受煤、机油等的污染,需采用臭氧氧化技术以实现去除矿井水石油类的同时兼顾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结合臭氧氧化实验工艺流程,通过调整臭氧与废水的接触氧化时间,按照长时少次、短时多次、取样测试3个阶段进行臭氧接触氧化处理后出水COD_(Cr)和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及去除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矿井水中石油类物质效果影响十分显著,接触反应时间越长则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就越低、处理效果越佳,但从经济性角度考量则不能无限制的延长作用时间;当臭氧量为40 mg/L、反应水量为0.5 m^(3)/h时,最佳反应接触时间为40 min,石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9.63%和19.91%,即该反应时间下石油类物质和COD_(Cr)能同时达到最佳的反应效率和去除效果;有效接触反应时间控制在40~60 min即可使矿井水中微量油含量低于0.4 mg/L,达到处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技术 矿井水 溶解性有机物 接触反应时间 石油类物质 COD_(Cr) 去除率 反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Zn-15Al/钢钎焊接头组织及性能
15
作者 张晓萌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2期40-42,共3页
本文研究了以锌基材料Zn-15Al(wt.%)作为中间层,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AZ31镁合金基体与DC01低强度钢基体的连接,对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宏观形貌观察,将Zn-15Al中间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分为过渡层和外层。过渡层的主要成分已初... 本文研究了以锌基材料Zn-15Al(wt.%)作为中间层,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AZ31镁合金基体与DC01低强度钢基体的连接,对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宏观形貌观察,将Zn-15Al中间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分为过渡层和外层。过渡层的主要成分已初步确定为Fe2Al5。外层在镀液的冷凝过程中形成,与过渡层相比具有更厚的厚度。分析接头元素的扩散行为,进一步探究钎焊接头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连接 DC01钢 热浸镀 接触反应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矿井废水的研究
16
作者 李清雪 葛振玉 张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69,共3页
本试验以某矿的含硫矿井废水作为进水,采用以陶料为生物载体的升流式好氧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适用性,此方法基于硫化物向单质硫的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HRT分别为60min,45min,30min,pH值为7~8,DO为0.5mg/L^... 本试验以某矿的含硫矿井废水作为进水,采用以陶料为生物载体的升流式好氧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适用性,此方法基于硫化物向单质硫的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HRT分别为60min,45min,30min,pH值为7~8,DO为0.5mg/L^3.0mg/L,进水硫化物浓度为100mg/l^600mg/l时,硫化物负荷为4.18~29.5kg-S/m3.d条件下,硫化物去除率能达到87.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单质硫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气固反应设备
17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0,共1页
该设备包括一个反应釜、一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气口,在反应釜的内部还有一个搅拌器,其中,出气口上安装有一个气固分离器,气固分离器的孔直径和孔隙率保证气体能通过而固体颗粒不能通过,搅拌器的搅拌杆伸出反应釜外,搅拌杆与反应釜接... 该设备包括一个反应釜、一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气口,在反应釜的内部还有一个搅拌器,其中,出气口上安装有一个气固分离器,气固分离器的孔直径和孔隙率保证气体能通过而固体颗粒不能通过,搅拌器的搅拌杆伸出反应釜外,搅拌杆与反应釜接触的地方密闭,使反应釜不与外界连通。使用该反应设备进行气固反应,气体与固体颗粒接触反应更加均匀,避免了固体颗粒之间聚结成致密块状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设备 气固分离器 固体颗粒 反应 气固反应 接触反应 搅拌器 进料口 孔隙率 气口 气体 致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苦黄颗粒对小鼠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宁 匡朴 李景云 《天津药学》 2002年第6期37-38,58,共3页
目的 :研究生苦黄颗粒剂对 型及 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方法 :分别建立 、 型超敏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 ,对实验小鼠给予生苦黄颗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 :生苦黄颗粒剂浸膏 0 .16m l/ 2 0 g抑制实验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P <0 .0 0 1) ,0 .... 目的 :研究生苦黄颗粒剂对 型及 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方法 :分别建立 、 型超敏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 ,对实验小鼠给予生苦黄颗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 :生苦黄颗粒剂浸膏 0 .16m l/ 2 0 g抑制实验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P <0 .0 0 1) ,0 .16ml/ 2 0 g抑制 Weister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 P<0 .0 1) ,0 .16ml/ 2 0 g抑制二硝基氟苯所致昆明种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 P <0 .0 1)。结论 :生苦黄颗粒剂对于 型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苦黄颗粒 超敏反应 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中药复方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及中毒性皮肤病
1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11期185-185,共1页
0142833 以风仙花汁及 p-苯二胺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黑棕色染料纹身(假性刺花)所造成的接触性过敏性皮炎/Le Coz CJ//Arch Dermatol.-2000,136(12).-1515~1517
关键词 衍生物 过敏性皮炎 棕色染料 医科 风仙花 变态反应 苯二胺 接触性超敏反应 混合物 接触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及中毒性皮肤病
20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8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变态反应 皮肤病 中毒性 过敏性 抗原提呈细胞 接触性超敏反应 酪氨酸磷酸化 接触性皮炎 致敏物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