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尤溪梅仙地区马面山群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与铅锌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术根 石得凤 韩世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04-3113,共10页
通过变质岩产状、矿物组合及组构特征、矿物间的交代关系、典型矿物空间分布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化学等方面对原岩恢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丁家山铅锌矿区新元古代马面山群变质岩均为副变质岩,其中石英云母系列变质岩的原岩为... 通过变质岩产状、矿物组合及组构特征、矿物间的交代关系、典型矿物空间分布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化学等方面对原岩恢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丁家山铅锌矿区新元古代马面山群变质岩均为副变质岩,其中石英云母系列变质岩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石榴子石绿帘石透辉石系列变质岩原岩为钙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质泥岩、泥灰岩等富钙质岩类,而大理岩类的变质原岩为钙镁质沉积岩;丁家山铅锌矿为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经加里东期区域变质的富钙质沉积岩与燕山期花岗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广泛存在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等非金属矿物与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矿物同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不同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原岩恢复 马面山群 接触交代变质 矽卡岩矿床 丁家山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地区矽卡岩型稀有金属矿化:岩石学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康师 王佳敏 +1 位作者 胡方泱 杨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1547,共21页
近年来,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和成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喜马拉雅已成为我国新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本次研究对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吉隆岩体北部扎龙沟、岗布以及聂拉木北部等多处的矽卡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指出该区... 近年来,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和成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喜马拉雅已成为我国新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本次研究对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吉隆岩体北部扎龙沟、岗布以及聂拉木北部等多处的矽卡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指出该区域广泛发育石榴子石、透辉石、符山石、绿帘石和角闪石等典型矽卡岩矿物。研究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具有明显的Li-Be-Sn矿化现象,成矿元素主要赋存在符山石(Li:469×10^(-6)~3162×10^(-6);Be:47.9×10^(-6)~2010×10^(-6);Sn:58.1×10^(-6)~1767×10^(-6))和云母(Li:2900×10^(-6)~3570×10^(-6))中,且云母中Rb(1572×10^(-6)~2364×10^(-6))、Cs(390×10^(-6)~749×10^(-6))、Ga(68.2×10^(-6)~111×10^(-6))元素含量较高;岗布矽卡岩以Li-Be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符山石(Li:833×10^(-6)~1624×10^(-6);Be:401×10^(-6)~1664×10^(-6);Sn:87.8×10^(-6)~181×10^(-6))和榍石(Sn:30340×10^(-6)~48600×10^(-6));聂拉木矽卡岩以Sn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石榴子石(92.3×10^(-6)~571×10^(-6))和绿帘石(86.0×10^(-6)~2003×10^(-6))。榍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形成于19~18Ma,岗布和聂拉木矽卡岩形成于24~23Ma,分别与已报道的钠长石花岗岩、电气石白云母淡色花岗岩时代一致,是岩浆出溶的热液流体交代围岩的产物,反映喜马拉雅稀有金属阶段性成矿特点。榍石Zr和黑云母Ti等温度计结果结合矿物成分表明,矽卡岩化过程中,热液流体温度从~680℃降低至~520℃,晚期均以氧化环境为主。进变质过程中脱CO 2导致原岩孔隙度增加,为后续成矿流体的加入和热量传输提供通道;退化蚀变过程中体积增大,岩石产生构造裂隙,控制成矿矽卡岩最终产出形态。综合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在藏南拆离系驱动下高度分异演化造成Li、Be、Sn等元素富集,晚期出溶的热液流体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变质和矽卡岩化反应,是吉隆-聂拉木一带矽卡岩型Li-Be-Sn矿化的主要机制。我们指出,喜马拉雅造山带具有很好的矽卡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前景,未来应加强对接触变质带和围岩蚀变的研究,以寻找更多稀有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矽卡岩 稀有金属成矿 接触交代变质 热液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皮山镁质矽卡岩矿床(含糖玉)成因及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喜锋 刘琰 +3 位作者 李自静 买托乎提.阿不都瓦衣提 田广印 郭东旭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73,共15页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约1 300 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外,近年来在皮山县发现的一种软玉呈红棕色(糖玉),较为少见。该糖玉矿体产于镁质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的镁质矽卡岩中,显示矿床为...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约1 300 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外,近年来在皮山县发现的一种软玉呈红棕色(糖玉),较为少见。该糖玉矿体产于镁质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的镁质矽卡岩中,显示矿床为接触交代变质成因。通过镜下观察,发现该地区的糖玉主要由纤维状透闪石和极少量的杂质矿物组成。糖色杂质呈浸染状、叶片状、细脉状或沿裂隙分布,并形成于玉石成矿期或构造活动间歇。糖玉颜色与镁质大理岩中大量的红褐色氧化物有关。通过电子探针和X光粉晶衍射测试均表明糖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并含少量伊利石、镁橄榄石、透辉石、磁铁矿等杂质矿物。软玉(细粒透闪石集合体)主要通过透闪石交代大理岩和透辉石形成。样品全岩的化学成分与透闪石晶体化学组成类似,全岩稀土配分模式显示Eu负异常(δEu=0.09~0.28)、LREE亏损、HREE平坦、整体稀土含量(1.94×10^(-6)~26.52×10^(-6))、Cr_2O_3(0.00~0.03×10^(-6))和Ni(0.00~0.01×10^(-6))含量低。成矿流体中氢同位素δD为-81.0‰^-84.0‰,均值为-82.25‰;δ^(18)O在330℃时为3.16‰~5.48‰。这些氢和氧同位素的数值显示形成软玉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和大理岩脱出的CO2组成。这些糖玉的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组成与已报道的典型的镁质矽卡岩矿床中软玉的组成类似。从透闪石集合体中选出的岩浆锆石年龄约456±7 Ma,这个年龄可以认为是形成该糖玉矿床年龄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矽卡岩矿床 糖玉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成矿流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梅仙丁家山铅锌矿成矿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石得凤 张术根 +1 位作者 韩世礼 艾国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9-818,共10页
通过对丁家山铅锌矿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通道、储矿场等成矿系统要素的全面分析,明确了丁家山铅锌矿区成矿作用为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与经加里东期区域变质的新元古界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富钙质岩之间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Pb... 通过对丁家山铅锌矿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通道、储矿场等成矿系统要素的全面分析,明确了丁家山铅锌矿区成矿作用为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与经加里东期区域变质的新元古界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富钙质岩之间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Pb和S等同位素研究及化探扫面结果显示:矿区成矿物质由燕山期花岗岩和马面山群龙北溪组地层共同提供,H和O同位素研究证实:成矿流体由大气降水和岩浆水共同组成;精细化矿物场填图指示成矿流体主要通过北东向断层运移,而矿区储矿场由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上侏罗统长林组和其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构成。丁家山铅锌矿属挤压构造成矿系统(大类)下属的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有关的接触交代成矿系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 丁家山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蚀变分带研究和构造岩相填图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宗永 吕古贤 +6 位作者 许谱林 杨人毅 罗毅甜 刘荣霞 薛长军 黄钗弟 杨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5,共9页
豫西整装勘查区的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生产钼矿山。该区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经过广泛系统的地质勘测和地质科研工作。然而,该斑岩夕卡岩型钼钨成矿系列或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在野外如何识别通过什么地质测量方法能够把... 豫西整装勘查区的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生产钼矿山。该区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经过广泛系统的地质勘测和地质科研工作。然而,该斑岩夕卡岩型钼钨成矿系列或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在野外如何识别通过什么地质测量方法能够把成矿岩系和它们的栾川群变质围岩区别开不仅是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南泥湖钼钨矿田深部外围找矿的难题。本文研究豫西中生代花岗岩钼钨多金属成矿事件,在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成矿地质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判别标志,开展矿田构造岩相地质填图。通过实测9条构造蚀变分带剖面,在6km2区段内实现1∶1万构造岩相填图。建立接触热蚀变和接触交代蚀变两种类型,确定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以及夕卡岩带、夕卡岩化带和弱夕卡岩化带,共6个分带。结果发现:南泥湖—三道庄矿区南部接触热变质作用发育,呈环状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而北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呈东西向广泛发育,从东到西依次为夕卡岩带、夕卡岩化带和弱夕卡岩化带。矿区南部围岩以泥质火山岩为主,北部围岩为碳酸盐发育的地层建造,这是影响上述两类蚀变岩分布和发育程度规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于区域矿产调查给出了新的思路和实际测量填图成果,对于基础地质科研紧密结合地质找矿生产实践提供了示范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栾川南泥湖钼矿田 构造岩相填图 接触交代变质 接触变质 构造蚀变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兴海赛什塘铜矿区条带状构造成因研究
6
作者 张忠义 辛天贵 +1 位作者 何鹏 祝新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3-1000,共8页
在新的宏微观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依内部组构与发育特征的不同,将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的条带状构造分为两类。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同构造的区域变质变形与接触(交代)变质间的复合叠加作用,属先成或同生面状构造影响控制下的等化... 在新的宏微观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依内部组构与发育特征的不同,将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的条带状构造分为两类。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同构造的区域变质变形与接触(交代)变质间的复合叠加作用,属先成或同生面状构造影响控制下的等化学变质与选择性(交代)蚀变生成的一种变余或新生优选定向组构(//S1或S0)。从构造早期的脆韧性变形到晚期脆性变形过程中,成生发育两个世代的同构造新生矿物组合,分别组成反映其形成阶段和发育特点的两类条带状构造。这为矿床的成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构造 赛什塘铜矿 同构造变质变形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青海兴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