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菌种发酵中不同接种模式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帅 熊畅 +5 位作者 UMUHOZA Fabiola 刘春良 赵玉萍 季海波 茅燕勇 卢河东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双菌种发酵中不同接种模式对豆粕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黑曲霉与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发酵,通过设计不同接种模式,考察两种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检测各组发酵豆粕中粗蛋白、酸溶蛋白、粗纤维、粗灰分、赖氨酸、水苏糖、尿素酶和β-... 试验旨在研究双菌种发酵中不同接种模式对豆粕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黑曲霉与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发酵,通过设计不同接种模式,考察两种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检测各组发酵豆粕中粗蛋白、酸溶蛋白、粗纤维、粗灰分、赖氨酸、水苏糖、尿素酶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并监测饲料中6种常见霉菌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乳酸菌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双菌同时接种时乳酸菌能够抑制黑曲霉的生长;而先接种黑曲霉后接种乳酸菌时,两菌均生长良好。毒素检测结果显示,黑曲霉CICC 2377能产生赭曲霉毒素A,后接种乳酸菌导致该毒素的产量显著升高(P<0.05),含量分别为2.2×10^(3)μg/kg和5.8×10^(3)μg/kg。最优接种模式为先接种黑曲霉CYW-25,后接种乳酸菌,该接种模式使豆粕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50.6%和46.1%;酸溶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分别为25.2%和2.8%;粗纤维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6.7%和15.7%;水苏糖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1.2 mg/g和35.7 mg/g;尿素酶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未检出和0.18 U/g;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15.5 mg/g和112.3 mg/g;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T-2毒素、伏马毒素(B1+B2)、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镰刀菌烯醇6种霉菌毒素均未检出。研究表明,合理的接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双菌种发酵豆粕的品质,且发酵过程中应加强霉菌毒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乳酸菌 发酵豆粕 双菌种发酵 接种模式 赭曲霉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管理与根瘤菌接种模式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索炎炎 张翔 +5 位作者 司贤宗 余琼 毛家伟 李亮 袁新丽 余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6-871,共6页
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著增加了氮利用率... 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著增加了氮利用率和荚果产量。两种根瘤菌接种模式下,不同氮肥管理中均以50%N基施+50%N开花期追施和100%N基施处理的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百果重、氮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50%N开花期追施+50%N结荚期追施处理,说明要实现花生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需在花生生育前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比较根瘤菌拌种和土施2种接种模式,以根瘤菌拌种配施氮肥处理增产效果较好,但与根瘤菌土施配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采用氮肥50%基施、50%开花期追施配合根瘤菌拌种的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时期 根瘤菌接种模式 花生 氮吸收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的免疫接种与驱虫的模式
3
作者 赵鸿璋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免疫接种模式 寄生虫病 驱虫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酒类酒球菌接种方式对樱桃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沁芳 张云舒 +2 位作者 李鹏 孙舒扬 赵玉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对比分析了酿酒酵母(F10)-酒类酒球菌(VP41)顺序接种和同时接种2种模式对樱桃酒的发酵过程、酒体成分、生物胺含量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时接种模式能够缩短发酵时间,更高效地萃取樱桃果浆中的多酚和花色苷,降低色胺、苯乙胺... 对比分析了酿酒酵母(F10)-酒类酒球菌(VP41)顺序接种和同时接种2种模式对樱桃酒的发酵过程、酒体成分、生物胺含量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时接种模式能够缩短发酵时间,更高效地萃取樱桃果浆中的多酚和花色苷,降低色胺、苯乙胺、亚精胺和组胺的生成量,赋予樱桃酒更浓郁的果香。因此,酿酒酵母-酒类酒球菌同时接种模式具有在樱桃酒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类酒球菌 接种模式 樱桃酒 感官分析 生物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春秀 石大兴 王米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0-333,共4页
以丽格海棠的叶、茎、花茎、叶柄等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着重研究丽格海棠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接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初代培养基本培养基为MS,激素配比为6-BA0 5mg/L+NAA0 1mg/L,培养30d可获得较多的不定... 以丽格海棠的叶、茎、花茎、叶柄等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着重研究丽格海棠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接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初代培养基本培养基为MS,激素配比为6-BA0 5mg/L+NAA0 1mg/L,培养30d可获得较多的不定芽。外植体分化能力的研究表明丽格海棠的不同类型外植体能力大小为:叶>茎>花茎>叶柄;从叶片的不同部位来看,叶中>叶侧>叶边缘;从不同叶龄来看,中等成熟叶>幼叶>完全成熟叶>芽叶。叶片的接种模式:反放比正放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丽格海棠 外植体 接种模式 激素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