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组织部长如何接待来访干部
- 1
-
-
作者
陈首魁
-
机构
中共山西夏县县委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1,共2页
-
文摘
我的一个老领导,诉说过他当组织部长时在接待干部来访方面的苦衷:“路上有人挡,家里有人等,吃饭有人‘陪’,休息有人搅,进办公室有人跟,整天人多得象开会。明里有实权,实际活受罪。”我任组织部长一年多来,也饱尝了这种滋味。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深入下去找干部谈话,变被动为主动。组织部门是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的职能部门。干部找组织部长谈思想、谈工作、反映问题,是经常的事情,尤其是在换届、调整班子之前,找的人更多。去年我们县调整乡镇班子时,就出现了干部找领导的高峰期,我这个组织部长更是应接不暇。天不亮就有人敲门;到办公室坐不稳就有人来谈话,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报纸顾不上看,文件没时间处理;午休找得人不能休息;
-
关键词
组织部门
接待来访
被动应付
县委书记
调动工作
次见
一两点
革命工作
集体研究
无理要求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银行应建立公共关系机构
- 2
-
-
作者
谢天海
-
机构
工商银行忠县支行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7年第6期25-,共1页
-
文摘
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但这一门科学在银行工作中的运用远远落后于时代。首先是缺乏精通政策法规、社情民意、时尚潮流和信息流通的人员,难于开展为银行创造最佳社会环境的公共关系工作;其次是公关工作如何着手对银行有关的公众进行社会和市场调查,如何参与银行内部管理,如何应付对银行不利的突发性事件,如何与新闻传播媒介发展联系,以及如何组织公关工作,这些都还没有详细的规章办法;再次是组织领导不落实。
-
关键词
公关工作
新闻传播媒介
信息流通
社会环境
时尚潮流
市场调查
公关人员
政策法规
市支行
接待来访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应该建立下访制度
- 3
-
-
作者
王玲山
-
机构
中共德州地委党校
-
出处
《领导科学》
1988年第2期24-26,共3页
-
文摘
我们多年来形成了一种上访制度,或处理信访,或接待来访,都是自下而上。所以,人们称之为“上访”。这种制度,无疑是党和国家发扬人民民主、接受群众监督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仅此还不够,我认为还应该建立一种下访制度。
-
关键词
下访
群众监督
人民民主
领导干部
纪检部门
接待来访
人民群众
基层领导
纪检委员
群众团体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明确编务工作职责 齐心协力办好期利
- 4
-
-
作者
卢益贤
-
出处
《农业科学研究》
1993年第1期42-42,共1页
-
文摘
全国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首届编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1990年4月2日至7日在北京首都医学院举行。出席会议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68名代表,通过切磋交流,对高校学报编务工作取得共识: 一、编务工作是高校学报编辑部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主编(或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编辑部的“好管家”,是作者、读者和编者的纽带与桥梁,一句话,是办好高校学报的重要力量。
-
关键词
高校学报编辑
经验交流会议
日至
校对员
劳务报酬
一本
资料员
校对工作
接待来访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对待上访切记“四不能”
- 5
-
-
作者
李明伦
-
机构
中共山西汾阳市委党校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26-27,共2页
-
-
关键词
上访
中国
信访工作
来访接待
-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领导者要善于结交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
- 6
-
-
作者
欧阳贵有
-
机构
中共郴州地委组织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2-22,共1页
-
文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领导干部要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结交一些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这既是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需要出发,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密切党与群众血肉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领导者怎样才能真正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结交一些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笔者认为: 首先,要广开择友渠道。同人民群众交朋友的渠道有多种多样,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结交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的有效渠道起码有四种:一是信访渠道。领导者可以通过来信或来访接待工作。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人民群众
血肉关系
来访接待
要虚心
基层干部
来信来访
心要
放下架子
激励方法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当人情交往成为负担时,我们应该如何“减负”
- 7
-
-
作者
陈武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12期56-56,共1页
-
文摘
每逢过节,尤其是“春节”“国庆”这样的“大节”,收到几份“红包炸弹”再正常不过了。除了红包,亲戚、朋友、同事等还要时不时聚一聚,亲友过生日、来访接待等活动,也是时常会遇到的人情往来。这就是所谓的人情——人与人通过赠送红包、礼物等社会资源来与他人保持联系,通过日常往来维持良好关系。人情往来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当下很多人来说,有时人情负担实在太过沉重,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破局呢?
-
关键词
来访接待
人情交往
社会交往
红包
负担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