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美学理论和电影片名的翻译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林菊 胡鸿志 张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9-70,共2页
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倡导以观众为中心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原则,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的两种倾向,即:“忠实”和“观众就是上帝”进行了批判,主张应充分考虑所译电影的信息传播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特点,采取... 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倡导以观众为中心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原则,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的两种倾向,即:“忠实”和“观众就是上帝”进行了批判,主张应充分考虑所译电影的信息传播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以达到较为完美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理论 忠实 观众就是上帝 信息传播价 文化价值 审美价值 商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理论看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50-151,共2页
在处理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主要有两种翻译视角,其一是忠实于原名,其二是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转化。接受美学理论自60年代提出后,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知识,它注重受众的审美体验,追求文本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艺术,所以在... 在处理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主要有两种翻译视角,其一是忠实于原名,其二是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转化。接受美学理论自60年代提出后,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知识,它注重受众的审美体验,追求文本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艺术,所以在实际的翻译中运用的策略较为灵活。本文立足于接受美学理论,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并由此概括出英文电影片名在语言文化转化中运用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理论 电影片名 直译 意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理论与当代小说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以鑫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3-68,共6页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蒋子龙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问世以后,读者的评价也呈现山“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光采。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出这样引人注目的反差?如何看待读者的分歧?这种争执会对作家产生怎样的反应?……诸如此类的问题便引出...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蒋子龙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问世以后,读者的评价也呈现山“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光采。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出这样引人注目的反差?如何看待读者的分歧?这种争执会对作家产生怎样的反应?……诸如此类的问题便引出了当今欧美一些国家颇为时髦的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家们认为,德国文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一文,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宣言。发现并打破过去评论界只注意“作家——作品”的框架,将“读者”引导到一个特别注目的视野中心,同时让读者参于作家作品的“再创造”,这是接受美学的基本内容。犹如规律只能发现而不能创造一样,接受美学只是将过去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理论 作品 当代小说 作家 纪实文学 俗文学 严肃文学 蒋子龙 茹志娟 文学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创作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加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5-49,共5页
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它所关注的重点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能动关系。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的提出者,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在研究文学史时发现读者对于建构“历史事实”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当作品的延续不再从生产主体思考,而... 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它所关注的重点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能动关系。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的提出者,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在研究文学史时发现读者对于建构“历史事实”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当作品的延续不再从生产主体思考,而从消费主体方面思考,即从作者与公众相联系的方面思考时,才能写出一部文学和艺术的历史”[1]。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其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和需要,而文学消费又制约文学生产的规模和动力。电影与文学一样,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其生产与消费同样遵循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消费 文艺理论 接受美学理论 宇宙探索 精神产物 接受美学视域 消费主体 电影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观点看《关睢》的反馈信息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6,共6页
《周南·关雎》是《诗经》开卷第一篇,也是古往今来《诗经》学者论及较多、争议甚大而聚讼纷纭的焦点。本文借用接受美学观点就该诗主要反馈信息以及作品内蕴的审美价值加以粗浅探讨,以期对古代读者的接受意识、接受过程作些分析,... 《周南·关雎》是《诗经》开卷第一篇,也是古往今来《诗经》学者论及较多、争议甚大而聚讼纷纭的焦点。本文借用接受美学观点就该诗主要反馈信息以及作品内蕴的审美价值加以粗浅探讨,以期对古代读者的接受意识、接受过程作些分析,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具体运用作一初步尝试。承认阐释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睢 关雎 审美价值 反馈信息 接受美学理论 美学观点 《诗序》 情感活动 诗古微 在河之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纪录片《本草中国》的声画意蕴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95,共3页
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以非遗中药技术及传承人为叙事核心,回归受众美学,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段讲述流传在不同地域的中医药故事,解读中医药文化的厚重历史。纪录片在讲述、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同时,生成了文本的人文意义。... 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以非遗中药技术及传承人为叙事核心,回归受众美学,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段讲述流传在不同地域的中医药故事,解读中医药文化的厚重历史。纪录片在讲述、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同时,生成了文本的人文意义。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1))为基础,对纪录片《本草中国》的音乐气质与人文意蕴进行分析,以探寻同类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一、接受美学与纪录片1967年,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根据康斯坦茨大学演讲内容,正式出版发行了《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书,其中提出了“接受美学”。1969年,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发表了《文本的召唤结构》一文,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随后,两人分别在《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沃尔夫冈·伊瑟尔,1976)、《走向接受美学》(汉斯·罗伯特·姚斯,1983)等著作中详细论述了接受美学理论,对“艺术生产”“审美生产”等内容进行探讨,研究了审美活动的具体性及接受者的作用,提出了接受和批评活动的主体性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中国》 接受美学理论 中医药文化 文艺理论 出版发行 时空交错 召唤结构 中医药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看片名翻译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晓丹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0期70-71,共2页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人们了解异域文化的重要媒介、途径和窗口。一部优秀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广大观众,除了独具匠心的剧情、演员的精湛演技以及绚丽多彩、唯美真切的画面之外,意义深刻。
关键词 接受美学理论 片名翻译 艺术魅力 期待视野 观众 电影片名 中外文化交流 文学作品 审美特征 异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读者需求及出版营销——以2010—2012年开卷畅销书排行榜为例
8
作者 花明凤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10-13,共4页
畅销书排行榜作为读者及其审美心理的缩影,是出版社策划组稿的参考依据,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支撑,出版社要面向读者,留意读者阅读心理以及审美接受水平,细分读者市场。出版社在宣传营销时,更应将接受理论贯穿出版始终,开展全方位营销。畅... 畅销书排行榜作为读者及其审美心理的缩影,是出版社策划组稿的参考依据,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支撑,出版社要面向读者,留意读者阅读心理以及审美接受水平,细分读者市场。出版社在宣传营销时,更应将接受理论贯穿出版始终,开展全方位营销。畅销书是图书出版与读者消费的风向标,不仅遵循流行文化的发展规律,贴近当下生活现实,也满足了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分析畅销书排行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畅销书排行榜 读者中心论 全方位营销 大众读者 宣传营销 接受美学理论 审美接受 美学视野 阅读心理 时代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的有效性和文学批评伦理学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122,共4页
文学批评与其所观照之文本关系究竟如何,是批评和批评者应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很多现代理论因之而得以发生,或者受到激荡。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理论在面对这一似乎缠绕不清的问题时,从批评伦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律令视角"... 文学批评与其所观照之文本关系究竟如何,是批评和批评者应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很多现代理论因之而得以发生,或者受到激荡。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理论在面对这一似乎缠绕不清的问题时,从批评伦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律令视角"的建设问题,王宁教授、朱立元教授、周宪教授则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就文本的意义和批评的伦理内涵、价值等进行了讨论,有诘问,有反驳,也有补充和修正,并共同涉及了应如何面对文本和文学、怎样理解历史和传统,以及究竟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对已有学说和观点进行"解构"和"消损"等问题。四位学者的个性风采亦渗透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伦理内涵 张江 朱立元 理解历史 现代理论 接受美学理论 伊瑟尔 周宪 文学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反应与英美文学教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如钢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59,28,共5页
读者反应(reader-respnse)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西方20世纪文论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趋向中,以英美文论家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分支。它与起源于德国,反又风靡世界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着很多类同和相似之处。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特别... 读者反应(reader-respnse)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西方20世纪文论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趋向中,以英美文论家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分支。它与起源于德国,反又风靡世界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着很多类同和相似之处。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特别是德国的接受美学理论巨擘W.I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文论家 文学理论 读者反应 接受美学理论 西方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