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童心的东方文化之旅——安徒生童话之中国百年接受与传播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承勇 赵海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1-166,178,共7页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乃至现当代文学深深烙下了安徒生童话的印记。“五四”时期,安徒生童话被介绍到中国。鉴于当时中国社会变革之需要,学者主要从“童心”和“儿童本位”基点去阐释、接受和传播安徒生童话,凸显了对儿童自然个体的强调,呼...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乃至现当代文学深深烙下了安徒生童话的印记。“五四”时期,安徒生童话被介绍到中国。鉴于当时中国社会变革之需要,学者主要从“童心”和“儿童本位”基点去阐释、接受和传播安徒生童话,凸显了对儿童自然个体的强调,呼应了梁启超“少年中国”的理想。这种接受和传播不仅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也有推进作用。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此后相当长时期内对安徒生童话的接受和传播出现转向:侧重于现实性、批判性角度,其本源性的“童话”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改革开放后的接受与传播回归童心和童话,并且有了更全面、更广阔的理解与阐发。安徒生童话具有丰富内涵与人性意蕴,其诗意童心在中国的文化之旅柔化了几代人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接受与传播 童心 现实性 批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代艺术表演形式看《史记》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春 江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8,共7页
歌舞表演、说话艺术、杂扮问答、戏剧演出是《史记》传播的四种主要艺术形式。以艺术表演方式传播《史记》呈现出雅俗共赏、与时变迁的特点。艺人们的表演还原、改造《史记》人物、故事,使《史记》更接近人民生活,取得接受者的心理认同... 歌舞表演、说话艺术、杂扮问答、戏剧演出是《史记》传播的四种主要艺术形式。以艺术表演方式传播《史记》呈现出雅俗共赏、与时变迁的特点。艺人们的表演还原、改造《史记》人物、故事,使《史记》更接近人民生活,取得接受者的心理认同,也使《史记》垂诫后世的理性精神得以传承,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给接受者以文化陶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艺术表演 接受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中国传播70年考论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承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117,159,共12页
五四前后,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传入我国。建国后本土现实主义文学传承五四新文学之写实传统,也受三四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响,毛泽东延安时期之文艺思想作为现实主义"变体"之一,其基本观念延续到了五六十年代以降;&qu... 五四前后,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传入我国。建国后本土现实主义文学传承五四新文学之写实传统,也受三四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响,毛泽东延安时期之文艺思想作为现实主义"变体"之一,其基本观念延续到了五六十年代以降;"文革"时期对现实主义的接受与传播出现变异,其概念趋于扭曲,七十年代末开始"回归",但八十年代受西方现代派冲击后被认为"过时",九十年代"新现实主义"则在融合现代派元素基础上有了拓展。纵观70年来现实主义在我国接受与传播的曲折道路,它总体上得以广泛传播,但未被"独尊",真正高水平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尚不充分,19世纪现实主义的真实观念、审美价值及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之关系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与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变体 接受与传播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唐盛世对于王维及其诗歌的造就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3-90,共8页
盛唐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以王维为领袖的、以都城诗为中心的盛唐诗坛,其诗歌"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主流趣味,即盛世贵族的时尚趣味,成为盛... 盛唐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以王维为领袖的、以都城诗为中心的盛唐诗坛,其诗歌"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主流趣味,即盛世贵族的时尚趣味,成为盛世诗歌美学的主流趣味,代表着盛唐诗坛最风行的主流势力。从王维诗歌的上层社会受众面的现象可推知,其诗歌在题材、意旨、气格和品级上迎合了上层社会的审美接受期待,而"一代文宗"的王维因为时代的造就,也成为盛唐诗坛的首席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诗歌 盛唐盛世 接受与传播 贵族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