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M形接发球站位
- 1
-
-
作者
刘家其
-
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
-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6-97,共2页
-
文摘
本文对排球比赛中各个轮次都进行了改革设计,使接发球站位由W形变为M形。1 W形接发球站位多年以来我国在排球比赛中都运用W形接发球站位方法。(见图1) 1.1 现在发球落点多在场地的中后区,发球性能均为平冲球和大力球,球速度很快,后排由2个队员接发球往往很难应付。1.2 有时为了应付对方的大力球和平冲球。
-
关键词
接发球站位
排球比赛
发球落点
队员
改革设计
起跳时间
前排进攻
自我掩护
轮次
应付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二、三人接发球站位与后排进攻战术
被引量:4
- 2
-
-
-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6-79,共4页
-
文摘
二、三人接发球站位与后排进攻战术已被当今世界强队所普遍采纳,它是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必然。本文就其产生的背景,发展变化,技、战术特点及运用方法等做一简单的介绍。以期其尽早被国内优秀运动队所了解。
-
关键词
排球接发球后排进攻站位
-
分类号
G84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对三人接发球战术的探讨
- 3
-
-
作者
赖恺仡
-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系
-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1年第4期43-49,共7页
-
文摘
三人接发球战术,自从苏联男排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首次试用以来,到1979年各大洲锦标赛已被世界各强队广泛采用。三人接发球技术,是由除插上队员之外,前排有两个以上的队员在网前拦击发球,同时,后排三个人立于场区后半部,接对方的发球所组成的阵式。由于前排队员可以直接拦击对方发球,这就迫使发球一方不得不把球高弧度地送向接发球队的后方,从而有利于接发球一方组攻。但是。
-
关键词
三人接发球
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站位
战术配合
进攻队员
发球落点
锦标赛
世界杯
排球运动
一传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论拦发球及其站位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策大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3年第Z2期55-60,共6页
-
文摘
一、研究的目的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推动着排球打法的变革。现代排球比赛,网上争夺固然激烈,但其基本对抗还同时表现在发垫和扣防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实践拦发球的打法,研究拦发球站位能否遏制发球的攻击性、提高接发球的稳定性,从而加强网上争夺的优势。八十年代排球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队采用拦发球。提出和研究拦发球及其站位这个问题,对促进排球技战术的发展,争夺比赛的胜利,都会是有益的。二。
-
关键词
发球技术
接发球站位
攻击性
排球技战术
网上争夺
垫球技术
排球比赛
稳定性
八十年代
比赛中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从美国男排的“两人接发球”战术谈起
- 5
-
-
作者
黄绵成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28-28,共1页
-
文摘
久闻美国男排的“两人接发球”战术为全队的一攻质量提供了保证,为夺取“三连冠”立下了功劳。然而,百闻不如一见。今年三月底我有幸参观了美国男排和中国男排在成都的两场比赛,使人眼界大开。美国队高质量的接发球令人惊叹。在总计355次接发球中,两名主要担任接发球的队员接发球次数高达339次,占总接发球次数的95.49%。其中到位球307次,占90.56%;一般球26次,占7.66%;失误仅6次,占1.76%(包括直接垫过网的球)。
-
关键词
接发球
中国男排
战术
队员
比赛中
高质量
美国
接发球站位
进攻节奏
排球运动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三人接发球训练研究及其小结
- 6
-
-
作者
唐仁基
-
机构
江西上饶师专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1年第3期31-34,共4页
-
文摘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论的基本法则,本着学习、继承、创新和发展的精神,笔者从一九七八年以来,在排球训练工作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三人接发球战术”,并进行了探索性的训练。现将我们实践的情况作一简要的小结和分析,写成此文,以期共同研究和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多年以来,纵观国内外排球比赛,各队一攻时的接发球站位,几乎是清一色的五人后排交错站位形式。对此。
-
关键词
三人接发球
接发球站位
训练工作
发球失误
排球比赛
战术
二传队员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
认识论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三人拦发球的技、战术探讨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李宗浩
郑必达
曲正中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3年第14期41-46,共6页
-
文摘
目前国内外各强队都对拦发球战术十分重视。早在日本队1980年来访时已采用了两人拦发球,苏联男排在第十届世界锦标赛中采用两人拦发球、两人接发球、两人伺机进攻战术,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巴西男排也有三个轮次采用了三人拦发球。而且外国队拦发球技术的采用已给我国男排造成了威胁,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仅对古巴一场,其中对方拦发球凶狠是构成我国男排发球技术失常的原因之一。
-
关键词
接发球站位
发球技术
世界杯排球赛
一攻战术
发球战术
技战术
队员
巴西男排
到位率
世界锦标赛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八一女排拦发球技、战术的运用和训练
- 8
-
-
作者
韩云波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3年第Z2期33-36,共4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女子排球比赛,由于运动员身材向高大发展,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球的力量及速度不断加强,发球的难度必将越来越大,给垫击带来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为应付这一局面,能否用拦发球为一传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到位率更多,组战更快?通过八一女排近几年来的实践,女子队拦发球是可行的。它符合排球运动向其高度、快速发展的趋势,符合排球比赛制约、反制约的规律,并能促进排球技战术的进一步发展。
-
关键词
接发球站位
排球比赛
到位率
一传
运动员
发球技术
女排
三号位
心理战术
训练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第二届日本杯女子排球比赛调研报告
被引量:3
- 9
-
-
作者
刘富莲
董天姝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8年第3期1-15,共15页
-
文摘
一、概况第二届日本杯女子排球比赛于1987年10月26日至11月5日,分别在日本的东京、大阪、京都、神户举行.参赛的队是来自各大洲的八支强队.在本届比赛中国际排联试行了30分制的新规则,同时在每天比赛的场次安排上打破了已往的分散场比赛,而是采用了每天集中在一个场地上,从中午12∶45分开始,直到晚10时结束,连续比赛4场。按单循环的方法,经过28场的角逐名次排列如下: 秘鲁(7胜0负)、中国(5胜2负)、
-
关键词
新规则
排球比赛
比赛中
中国队
拦网
接发球站位
队员
二传手
名次排列
进攻战术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第六届亚洲男排锦标赛中、日之战浅析
- 10
-
-
作者
郑宗源
-
机构
中国男子排球队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16,47,共6页
-
文摘
作者根据现场观察、统计和录像资料分析,对中、日男排的发球和接发球、一次攻、防反等环节逐一做了比较,对中国男排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训练手段的革新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中国队
中国男排
锦标赛
接发球站位
训练手段
发球效果
到位率
二传队员
成功率
效果对比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