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G6PD缺乏症杂合子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
7
1
作者
胡韦维
李进
+5 位作者
刘益
刘之岱
张娟
余朝文
邹琳
张鹏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0-835,共6页
目的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建立一种快速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杂合子的临床方法。方法收集重庆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共429例(男性342例,女性87例)疑似G6PD缺乏症的患者...
目的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建立一种快速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杂合子的临床方法。方法收集重庆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共429例(男性342例,女性87例)疑似G6PD缺乏症的患者外周血,采用G6PD/6PGD定量比值法和MMCA法分别检测男性和女性G6PD酶活性和基因突变,以金标准Sanger测序来评价两种方法。同时收集重庆地区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疾病筛查的1 754份女性末梢血滤纸片,采用MMCA法筛查G6PD基因突变。结果 429例疑似病例中,G6PD/6PGD定量比值法诊断男性的灵敏度96.8%、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好(Kappa=0.917,P<0.05);但女性的灵敏度仅10%,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差(Kappa=0.127,P<0.05)。MMCA法诊断男性的灵敏度95.7%,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较好(Kappa=0.891,P<0.05);女性的灵敏度100%,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结果完全吻合(Kappa=1.000,P<0.05)。1 754例女性中杂合子占1.14%(20/1 754),G6PD酶活性均正常。结论与传统的G6PD/6PGD定量比值法比较,MMCA法检测杂合子灵敏度更高,可用于G6PD缺乏症杂合子筛查,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法
G6PD缺乏症
杂合子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2
作者
王梦凡
王旭
+1 位作者
刘春龙
齐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2,共9页
随着免疫抑制剂与侵入性手术的应用,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由此出现的抗真菌药物大量使用也导致了真菌耐药性的增强.其中,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日益明显,这对开发早期临床耐药性诊断方法提出了更大的需...
随着免疫抑制剂与侵入性手术的应用,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由此出现的抗真菌药物大量使用也导致了真菌耐药性的增强.其中,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日益明显,这对开发早期临床耐药性诊断方法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相关研究显示,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涉及到多种机制,其中erg11基因上的热点区突变是其产生唑类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基于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MCA)建立一种针对白念珠菌唑类耐药的分子检测方法,从而对3个热点突变区内的4种主要的突变类型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纳入了11株耐药和22株敏感的白念珠菌,通过对其进行药敏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类型鉴定,建立真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联系.药敏结果显示,11株耐药株和22株敏感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16~64μg/mL和0.5~1.0μg/mL.耐药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有erg11HS1热点区突变的菌株9株,erg11HS3热点区突变的菌株2株,未能鉴定到erg11HS2热点区突变的菌株,相关突变型与耐药性之间的联系符合预期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数对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并筛选最佳反应程序,建立了一种鉴定有关突变型与野生型的MMCA检测体系.对该检测体系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验证:所有4种突变型和野生型均被准确分型,两者的溶解温度差异均大于3.5℃,检出限最低可达1.9×10^(2)拷贝数/mL,扩增效率均大于90%.在33例白念珠菌的样本中,以一代测序为标准,该体系检测的一致率为93.94%(31/33),不同物种间无特异性交叉.本研究为白念珠菌病的早期唑类药物耐药性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性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突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MCA技术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
2
3
作者
高慧
刘晶晶
+3 位作者
沈姗姗
梁少明
危林耿
王沙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6-540,共5页
目的应用FMCA技术检测双侧前庭水管扩大家系SLC26A4基因,探讨前庭水管扩大与SLC26A4基因的关系及FMCA技术最优条件。方法收集EVA家系临床资料,基于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平台,运用FMCA技术分析107例正常人,6个EVA家系19位成员的SLC26A4基...
目的应用FMCA技术检测双侧前庭水管扩大家系SLC26A4基因,探讨前庭水管扩大与SLC26A4基因的关系及FMCA技术最优条件。方法收集EVA家系临床资料,基于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平台,运用FMCA技术分析107例正常人,6个EVA家系19位成员的SLC26A4基因IVS7-2A>G(919-2A>G),2168A>G及1229C>T突变位点。并用直接测序技术予以验证。结果 107例正常人中有2例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突变率为1.87%;EVA家系中有3例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3例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0例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3例无SLC26A4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率为84.21%。对家系a进行产前诊断,结果为IVS7-2A>G/1229C>T复合杂合突变。所有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 FMCA平台能快速检测SLC26A4基因的IVS7-2A>G,2168A>G与1229C>T突变,其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经测序技术验证,结果准确。可作为诊断遗传性疾病及产前诊断的快速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前庭水管扩大
SLC26A4基因
FMCA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快速检测与分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超
林珺
+2 位作者
龙凯
杨玉春
李志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3-40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NPM1突变基因快速检测和分型的方法。方法:设计Nucleoplasmin(NPM1)第12号外显子突变基因mut A、mut B、mut D和野生型的一对共用引物和一条荧光单链探针(分子信标),...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NPM1突变基因快速检测和分型的方法。方法:设计Nucleoplasmin(NPM1)第12号外显子突变基因mut A、mut B、mut D和野生型的一对共用引物和一条荧光单链探针(分子信标),依据PCR产物与探针的熔解曲线峰值对A、B、D型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本方法可对NPM1的A、B、D型基因突变和野生型进行有效分型,灵敏度为1%。通过对62份AML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本方法的检出率、分型结果与临床样本测序信息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NPM检测方法,PCR体系简单稳定,操作便捷,结果易于判读,可以与测序法互为补充作为AML早期诊断或伴随诊断的NPM1突变快速检测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NPM1
检测与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G6PD缺乏症杂合子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
7
1
作者
胡韦维
李进
刘益
刘之岱
张娟
余朝文
邹琳
张鹏辉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检验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子医学中心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0-835,共6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CSTC2016shmszx130032)~~
文摘
目的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建立一种快速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杂合子的临床方法。方法收集重庆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共429例(男性342例,女性87例)疑似G6PD缺乏症的患者外周血,采用G6PD/6PGD定量比值法和MMCA法分别检测男性和女性G6PD酶活性和基因突变,以金标准Sanger测序来评价两种方法。同时收集重庆地区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疾病筛查的1 754份女性末梢血滤纸片,采用MMCA法筛查G6PD基因突变。结果 429例疑似病例中,G6PD/6PGD定量比值法诊断男性的灵敏度96.8%、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好(Kappa=0.917,P<0.05);但女性的灵敏度仅10%,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差(Kappa=0.127,P<0.05)。MMCA法诊断男性的灵敏度95.7%,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较好(Kappa=0.891,P<0.05);女性的灵敏度100%,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结果完全吻合(Kappa=1.000,P<0.05)。1 754例女性中杂合子占1.14%(20/1 754),G6PD酶活性均正常。结论与传统的G6PD/6PGD定量比值法比较,MMCA法检测杂合子灵敏度更高,可用于G6PD缺乏症杂合子筛查,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新方法。
关键词
多色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法
G6PD缺乏症
杂合子
基因诊断
Keywords
muh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
G6PD deficiency
heterozygote
genetic diagnosis
分类号
R394.2 [医药卫生—医学遗传学]
R446.9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2
作者
王梦凡
王旭
刘春龙
齐崴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178260)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ZXGBSY00040).
文摘
随着免疫抑制剂与侵入性手术的应用,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由此出现的抗真菌药物大量使用也导致了真菌耐药性的增强.其中,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日益明显,这对开发早期临床耐药性诊断方法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相关研究显示,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涉及到多种机制,其中erg11基因上的热点区突变是其产生唑类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基于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MCA)建立一种针对白念珠菌唑类耐药的分子检测方法,从而对3个热点突变区内的4种主要的突变类型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纳入了11株耐药和22株敏感的白念珠菌,通过对其进行药敏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类型鉴定,建立真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联系.药敏结果显示,11株耐药株和22株敏感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16~64μg/mL和0.5~1.0μg/mL.耐药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有erg11HS1热点区突变的菌株9株,erg11HS3热点区突变的菌株2株,未能鉴定到erg11HS2热点区突变的菌株,相关突变型与耐药性之间的联系符合预期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数对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并筛选最佳反应程序,建立了一种鉴定有关突变型与野生型的MMCA检测体系.对该检测体系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验证:所有4种突变型和野生型均被准确分型,两者的溶解温度差异均大于3.5℃,检出限最低可达1.9×10^(2)拷贝数/mL,扩增效率均大于90%.在33例白念珠菌的样本中,以一代测序为标准,该体系检测的一致率为93.94%(31/33),不同物种间无特异性交叉.本研究为白念珠菌病的早期唑类药物耐药性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性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突变型
Keywords
Candida albicans
drug resistance
probe melting curve analysis
mutation type
分类号
TQ426.97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MCA技术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
2
3
作者
高慧
刘晶晶
沈姗姗
梁少明
危林耿
王沙燕
机构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6-540,共5页
基金
2013年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CXZZ20130517143111780)
文摘
目的应用FMCA技术检测双侧前庭水管扩大家系SLC26A4基因,探讨前庭水管扩大与SLC26A4基因的关系及FMCA技术最优条件。方法收集EVA家系临床资料,基于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平台,运用FMCA技术分析107例正常人,6个EVA家系19位成员的SLC26A4基因IVS7-2A>G(919-2A>G),2168A>G及1229C>T突变位点。并用直接测序技术予以验证。结果 107例正常人中有2例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突变率为1.87%;EVA家系中有3例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3例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0例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3例无SLC26A4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率为84.21%。对家系a进行产前诊断,结果为IVS7-2A>G/1229C>T复合杂合突变。所有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 FMCA平台能快速检测SLC26A4基因的IVS7-2A>G,2168A>G与1229C>T突变,其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经测序技术验证,结果准确。可作为诊断遗传性疾病及产前诊断的快速有效方法。
关键词
耳聋
前庭水管扩大
SLC26A4基因
FMCA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技术
Keywords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En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LC26A4
FMCA
Melting Curve Analysis Based on Probes
分类号
R714.5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快速检测与分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超
林珺
龙凯
杨玉春
李志鹏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工程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社会与教育发展研究院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3-407,共5页
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年度学科建设综合专项资金资助(2018XKTD003)
国家创新训练项目(201813177001)。
文摘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NPM1突变基因快速检测和分型的方法。方法:设计Nucleoplasmin(NPM1)第12号外显子突变基因mut A、mut B、mut D和野生型的一对共用引物和一条荧光单链探针(分子信标),依据PCR产物与探针的熔解曲线峰值对A、B、D型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本方法可对NPM1的A、B、D型基因突变和野生型进行有效分型,灵敏度为1%。通过对62份AML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本方法的检出率、分型结果与临床样本测序信息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NPM检测方法,PCR体系简单稳定,操作便捷,结果易于判读,可以与测序法互为补充作为AML早期诊断或伴随诊断的NPM1突变快速检测分型方法。
关键词
荧光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NPM1
检测与分型
Keywords
fluorescence melting curve analysis
NPM1
detection and typing
分类号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G6PD缺乏症杂合子的基因突变
胡韦维
李进
刘益
刘之岱
张娟
余朝文
邹琳
张鹏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王梦凡
王旭
刘春龙
齐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FMCA技术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及产前诊断
高慧
刘晶晶
沈姗姗
梁少明
危林耿
王沙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快速检测与分型方法的研究
陈超
林珺
龙凯
杨玉春
李志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