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五磷酸盐晶体用作电子探针分析标样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国传 陈挺 +3 位作者 张施济 王树根 洪广言 越淑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5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在电子探针的分析中,标准样品的质量可靠性是进行准确定量分析的基础。因此,对电子探针分析用标样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易于保存;在真空条件下经电子束轰击较为稳定,不变质;元素在样品内呈微米级均匀分布;导电性及导热性... 在电子探针的分析中,标准样品的质量可靠性是进行准确定量分析的基础。因此,对电子探针分析用标样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易于保存;在真空条件下经电子束轰击较为稳定,不变质;元素在样品内呈微米级均匀分布;导电性及导热性较好;应确切知道其化学组成成分;与未知样品的价键和结构尽可能的一致。由于各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在自然界很难找到组分简单、稳定、元素分布均匀的稀土元素矿物作为电子探针分析用的标样。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用电子探针测定稀土矿物和某些矿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变化也就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分析 稀土矿物 元素分布 探针测定 质量可靠性 热性 电子束流 元素矿物 电子束直径 均匀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测量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三维牵引力和硬度的方法
2
作者 罗君雨 Erfan Mohagheghian +1 位作者 韦富香 汪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9-229,共1页
目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与细胞及周围基质之间存在复杂多变的多模态作用力,但目前没有可以测量活体胚胎内三维生物力的方法及原位测量细胞牵引力和硬度的手段,这限制了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生物力变化的研究及对胚胎发育过程的全面认识... 目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与细胞及周围基质之间存在复杂多变的多模态作用力,但目前没有可以测量活体胚胎内三维生物力的方法及原位测量细胞牵引力和硬度的手段,这限制了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生物力变化的研究及对胚胎发育过程的全面认识。方法本研究利用新开发的定量测量细胞多模态牵引力的弹性微球和原位测量细胞牵引力和硬度的硬度可变型探针,测定斑马鱼胚胎中细胞间牵引力和硬度。结果将弹性微球注射在斑马鱼受精卵中,测定胚胎发育过程中生物力时空变化,发现不同位置的弹性微球在不同时间所受的法向牵引力和剪切牵引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同。对斑马鱼胚胎4.5 hpf至12 hpf内弹性微球所受的牵引力量化,发现不同时间细胞产生不同振幅的法向牵引力振荡。将硬度可变型探针注射进斑马鱼胚胎,先施加2500高斯的强磁场将探针磁化后,再施加15高斯、0.1 Hz的正弦磁场使其旋转测定斑马鱼胚胎硬度,随后用紫外线短时间照射使该探针软化,探针在细胞的挤压下发生形变,测量同一位置斑马鱼胚胎细胞产生的牵引力。结论利用弹性微球测定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三维牵引力存时空变化和不同发育时间细胞法向牵引力振荡;利用硬度可变形探针测定斑马鱼胚胎细胞同一位置的硬度和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胚胎 细胞牵引力 原位测量 时空变化 多模态 紫外线 探针测定 正弦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性能激发细胞培养物形态发生吗?
3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10期23-23,共1页
大量研究报道,离体植物培养物在电场条件下能促进形态发生或胚胎发生(Agricell Report 12:4,1989).Goldsworthy和Rathore曾假设,其余的植物组织培养物在无电控制下失去了天然的等同极性,而一旦外部施加电流时,它们就恢复了此种极性,并... 大量研究报道,离体植物培养物在电场条件下能促进形态发生或胚胎发生(Agricell Report 12:4,1989).Goldsworthy和Rathore曾假设,其余的植物组织培养物在无电控制下失去了天然的等同极性,而一旦外部施加电流时,它们就恢复了此种极性,并有形态发生. 为了检验上述假说,伦敦皇家学院的A.Goldsworthy和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 细胞培养物 同极性 植物组织 电极性能 电控制 悬浮培养 胚胎发生 探针测定 器官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rate-stabi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as fluorescence probe for protein determination 被引量:3
4
作者 傅昕 黄可龙 刘素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720-725,共6页
A rapid, ultra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unctiona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QDs) with bov... A rapid, ultra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unctiona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QDs) with bov/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proposed. The citrate-stabilized CdSe/CdS (QD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Se powder and Na2S as precursors instead of any pyrophoric organometallic precursors. The modified CdSe/CdS QDs are brighter and more stable against photobleaching in comparison with organic fluorophores. At pH 7.0,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of CdSe/CdS is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SA in the range of 0.1-10 μg/mL, and the low detection limit is 0.06 μg/mL.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hanced fluorescence peak intensity (△F) and BSA concentration (c) is established using equation △F=50.7c+16.4 (R=0.996 36). Results of determination for BSA in three synthetic samples are identical with the true values, and the recovery (98.9%-102.4%)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1.8%-2.5%) are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CdS quantum dots bovine serum albumin PROTEIN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