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的湾区生态安全空间分异及差异化管理——以浙江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旺来 陈梦圆 钟海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74-2087,共14页
湾区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生态安全是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浙江大湾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安全评价,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统计分析(GA)方法揭示生态安全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结合大湾区生态安全空间特... 湾区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生态安全是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浙江大湾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安全评价,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统计分析(GA)方法揭示生态安全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结合大湾区生态安全空间特征、未来土地利用管理和行政单元的空间分布提出生态保护的差异化管理策略,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生态安全区占比71.7%,生态系统整体较安全。(2)生态安全莫兰指数Moran′I值达0.878,“热点”区域占比50.65%,空间正相关性显著。结构性变异在生态安全空间分布中占据主导,宁波、绍兴受结构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的综合影响,人口密度、产业布局是影响生态安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随机因素。(3)城市发展类型分为优先发展区、综合开发区和生态保护区,其中优先发展区和综合开发区是大湾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区是保障大湾区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未来城市管理者应对生态环境分区管理,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地统计分析(GA) 空间分异 生态安全 浙江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县域人均GDP空间关联性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2
作者 牟震江 涂超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55-159,共5页
为了探寻四川省县域人均GDP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借助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GeoDa软件得到四川省县域人均GDP在空间上的关联特征。结果显示,四川省县域人均GDP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全局Moran’sI为0.203,在空间上... 为了探寻四川省县域人均GDP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借助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GeoDa软件得到四川省县域人均GDP在空间上的关联特征。结果显示,四川省县域人均GDP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全局Moran’sI为0.203,在空间上呈集聚特征。总体上,通过全局趋势分析中的空间投影分布,发现四川省东部县域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人均GDP水平两极差异化明显。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的不断推进下,局部自相关LISA聚类图反映出经济热点区域集中在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周边县域和以宜宾市为核心的川南地区周边县域,经济落后县域集中在川西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以及川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区域。四川省各县域常住人口与人均GDP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验证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空间自相关 县域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西北地区公路网分布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建伟 毛韬 付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9-336,共8页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0年西北地区市域尺度的公路网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变化特征,并结合定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公路分布差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公路网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0年西北地区市域尺度的公路网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变化特征,并结合定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公路分布差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公路网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公路网空间差异趋势愈加明显,公路网集聚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集中在陕甘宁交界地带,"陕南-关中-陇东-青东"地区形成公路网"高-高"集聚类型分布的连绵区域,"低-低"集聚类型区域分布在河西走廊、新疆、青海地区;(2)公路网密度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域规模数量呈增长态势,其中"西安-兰州-西宁"地区的公路网密度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已形成具备向外扩张能力的交通带;(3)自然环境状况是约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基本条件,而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形成公路网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网 空间分布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 驱动机制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的旅游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戈冬梅 姜磊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1-567,共7页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发现,中国省域之间的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聚集状态。进一步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空间滞后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表明,旅游总收入模型和国内收入模型的参数ρ...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发现,中国省域之间的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聚集状态。进一步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空间滞后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表明,旅游总收入模型和国内收入模型的参数ρ显著为正,说明邻近区域之间旅游收入空间联系十分密切,且国内旅游的溢出效应大于总体旅游的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是总体旅游、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上层设施、人力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在统计上十分显著,是总体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入境旅游模型则整体拟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影响因素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私家车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ESDA-GWR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竟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0-276,共7页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2012年全国3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私家车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城市私家车碳排放空间分异显著,碳排放总量呈现中部&...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2012年全国3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私家车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城市私家车碳排放空间分异显著,碳排放总量呈现中部>东部>西部、中部>北方>南方的变化趋势,人均碳排放量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态势,地均碳排放量则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态势。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对私家车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且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经度或纬度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家车碳排放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的房价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丽南 宗刚 陈连磊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8-106,共9页
一个地区房价的波动可以通过时间滞后传递到其他地区,从而产生房价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31个省际区域200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31个省的房价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一个地区房价的波动可以通过时间滞后传递到其他地区,从而产生房价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31个省际区域200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31个省的房价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际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研究房价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间的房价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地区的城市化率、城镇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对房价有显著的影响,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距离对地区房价影响比地理距离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溢出效应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空间计量模型 地理距离 经济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岩 王珂 +3 位作者 刘巍 李燕坤 王时军 张大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215,共14页
通过考察生态区位因素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空间相关性的内在效应机制,从而实现森林生态安全的评价与监测。以江苏省8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专家法及模糊物元法计算森林生... 通过考察生态区位因素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空间相关性的内在效应机制,从而实现森林生态安全的评价与监测。以江苏省8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专家法及模糊物元法计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然后结合气象类指标及地形类指标计算生态区位系数,再用该系数修正森林ESI,同时结合Arc GIS技术、空间相关性分析、SLM与SEM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退耕还林面积占比等指标权重最大;(2)生态区位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少数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东北部;(3)苏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于苏北及中东部地区;(4) 2000—2015年,江苏省67.5%的区县森林ESI呈现出较明显下降趋势,反映出江苏省森林生态安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5)江苏省县域森林ESI整体空间相关性显著(P≤0.01),但2000—2015年空间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且Low-Low聚类显著性更强;(6)森林ESI在江苏省县域间为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评价 模糊物元模型 生态区位模型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分析的火灾-经济-环境时空演化研究
8
作者 向月 骆鑫 +1 位作者 秦毅 钱一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为探究火灾、经济、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2000—2019年中国火灾、经济、环境数据,建立火灾-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模型,研究火灾、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我国31个省域各子系统时空演变特征... 为探究火灾、经济、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2000—2019年中国火灾、经济、环境数据,建立火灾-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模型,研究火灾、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我国31个省域各子系统时空演变特征及聚集性,并基于Moran'I检验开展火灾、经济、环境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火灾、经济和环境综合发展耦合良好。从时间维度上,2000—2019年耦合度和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受火灾综合得分影响,协调度受经济子系统影响;从空间维度上,经济发展是影响31个省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从耦合关系时空演变分析看,省域耦合度随时间呈聚集状态,耦合协调度在空间聚集中呈随机性。火灾、经济和环境对耦合协调的不同影响,导致协调类型及空间聚集状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经济-环境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化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及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富强 郑壮丽 +1 位作者 冯德显 张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120,126,共6页
基于ESDA方法,利用河南省2000—2009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分析各市县人口、经济集聚特征、两者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市县的人口和GDP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特征,2000—2009年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变化... 基于ESDA方法,利用河南省2000—2009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分析各市县人口、经济集聚特征、两者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市县的人口和GDP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特征,2000—2009年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变化不大,但经济却呈现不平衡增长,空间差距日益拉大;河南省人口主要集聚在豫东黄淮海平原区,而经济发展则以郑汴洛为核心高高集聚,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相分离。在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发展的规律下,河南省应加快推进粮食核心区的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并释放农业劳动力;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郑汴洛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等经济空间高度发展的组织形态,促进人口等要素的大规模空间集聚。最终实现中原经济区人口分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人口 经济 空间集聚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 被引量:22
10
作者 宋萍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李小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6-411,共6页
基于ESDA方法,利用福建省1998年、2002年及2006年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达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 基于ESDA方法,利用福建省1998年、2002年及2006年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达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1998年至2006年,全局Morans′I值有降低的趋势,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高-高"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和闽东部分地区,"低-低"关联的县域分布在闽北地区及闽西部分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关联的县域数量远高于呈负关联的县域数量.并提出了解决差异扩大化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空间自相关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演化及对策 被引量:15
11
作者 崔永福 高策 +2 位作者 王俊凤 王涵颖 张新仕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1-248,256,共9页
为更加明晰河北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现状,推进农业碳减排进程,基于2014—2020年数据对河北省118个县(包括县级市)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考虑到河北省县域地形地貌的差异,进一步借助农作物播种面积,测算农业碳排放强度,并研究其近七年的年... 为更加明晰河北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现状,推进农业碳减排进程,基于2014—2020年数据对河北省118个县(包括县级市)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考虑到河北省县域地形地貌的差异,进一步借助农作物播种面积,测算农业碳排放强度,并研究其近七年的年均变化率,发现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近两年均明显下降。农业碳排放量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且研究期间空间相关性先逐渐增强后迅速减弱。根据LISA聚集图发现,在平原地区呈现出H-H集聚,但是自2017年开始L-H集聚区逐渐在H-H集聚区内扩张,在张家口和承德海拔较高的县呈现出L-L集聚,年际间波动甚微。为进一步减少河北省县域农业碳排放,需提高农资利用效率,改良土壤环境;政府加强低碳农业宣传,加大低碳农业财政支持;结合县域特色,发展农旅融合模式;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协同推进农业碳减排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农业碳排放 空间演化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空间分布格局解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敏 肖宇婷 +2 位作者 姚婧 谌书 赵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9-1632,共14页
识别流域主要污染源和首要污染物及探究该流域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成功实现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关键之一。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8个县为基本计算单元,首先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各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氨(NH_(3)-N)、总氮(NT)和总磷(... 识别流域主要污染源和首要污染物及探究该流域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成功实现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关键之一。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8个县为基本计算单元,首先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各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氨(NH_(3)-N)、总氮(NT)和总磷(TP)污染负荷。然后采用等标污染排放量评价法确定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及识别污染严重区域。最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索各污染物等标污染排放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城市生活污染源对COD、NH_(3)-N和TN污染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53.14%、42.41%和35.76%,这表明城市生活污染源对沱江流域的污染负荷影响更大,该污染源是COD、NH_(3)-N和TN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城填生活污染源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对TP污染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29.88%和36.31%。(2)从总量来看,该流域COD、NH_(3)-N、TN和TP的等标污染排放量为2.24×10^(4 )m^(3)、3.75×10^(4) m^(3)、8.01×10^(4) m^(3)和6.39×10^(4) m^(3),TN是沱江流域的主要污染物。从空间角度来看,COD、NH_(3)-N、TN等标污染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大到小依次为中游、上游、下游。中游NH_(3)-N、TN和TP等标污染排放量最大的区县是安岳县,分别达2447.73 m^(3)、5313.28 m^(3)和4426.64 m^(3),COD等标排污量最大值出现在仁寿县,达1286.30 m^(3);上游COD、NH_(3)-N、TN、TP等标污染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旌阳区,分别达到1118.96 m^(3)、1558.69 m^(3)、3382.95 m^(3)和2802.99 m^(3);下游COD、NH_(3)-N、TN和TP等标污染排放量最大值出现在泸县,分别达979.27 m^(3)、1795.99 m^(3)、3832.07 m^(3)和3378.77 m^(3)。旌阳区、新都区、龙泉驿区和安岳县的等标污染排放量高且强度大。(3)各污染负荷的等标污染排放量的空间自相关指标均较大。这表明各污染负荷等标污染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集聚趋势。污染高风险地区主要出现在沱江流域中部,即雁江区、仁寿县和安岳县等区县,尤其是雁江区各污染物污染风险水平均最高。低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荣县、贡井区、自流井区、沿滩区和富顺县等下游区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排污系数 源解析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ESDA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佩娟 肖洪 田怀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4,共9页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中型城市热岛效应愈显严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计算各因子作用及温差,以长沙市为例,研究了城市热岛分布、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城区人口密度、用地类型的...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中型城市热岛效应愈显严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计算各因子作用及温差,以长沙市为例,研究了城市热岛分布、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城区人口密度、用地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热岛及热岛区域人口呈集聚分布;(2)地块间的温差与用地类型及人口密度有密切联系,商服公共设施用地上的人口密度与热岛强度呈正相关性,工业热源地区该关系则呈二次方程曲线形式;(3)人口密集、建筑紧凑的街道在人口密度超过200人/hm2后将有可能形成新的热岛。(4)商服公共设施和工业热源因素对城市下垫面热量有互生性及放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城市热岛效应 空间自相关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异及形成因素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兆峰 刘庆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0-1318,共9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探索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辨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最邻近指数为0.77,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和湖北3省市,呈“南多北少... 运用GIS空间分析探索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辨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最邻近指数为0.77,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和湖北3省市,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全国范围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地理集中指数为20.07%,东、中、西部的地理集中指数均大于全国地理集中指数,局部集中态势明显;不均衡指数为0.17,东部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数量占全国的47.92%,分布最为集中;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分布于环渤海城市群、泛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区;④政策环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成为影响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空间分异 形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变与耦合协调关系
15
作者 苏子豪 邹伟 +1 位作者 范树平 肖逸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关乎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高质量提升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关乎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高质量提升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熵值法与TOPSIS模型完成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分析综合效益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子系统效益的变化情况。并针对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以及子系统效益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采用空间自相关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1)2011—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表现出“南高-北低,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幅度不同且地域差异性突出,多数地区的生态效益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起伏。2)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负的空间自相关,趋异集聚显著。3)子系统效益耦合协调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合肥市为中心,芜湖市、阜阳市为副中心,耦合协调度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安徽省限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因素以复合因素的影响为主,2020年受复合因素影响的地级市高达14个。[结论]基于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完成土地资源的针对性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间的联动协同布局,是今后全面提升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和成为高质量发展强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土地利用效益 时空格局演变 esda探索空间数据分析 耦合协调关系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调度时空分析的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供需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郁 赵一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52,共14页
城市公共服务的供需协调关系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改善和承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为例,对2005—2016年间上海各区的公共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研... 城市公共服务的供需协调关系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改善和承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为例,对2005—2016年间上海各区的公共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城市公共服务需求的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各城区间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衡导致服务需求的整体性错位,进而使得公共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大量流入的近郊区成了公共服务供给最薄弱的地区,服务需求跨区转移和空间错位等供需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大力加强薄弱区域的服务供给和投入,是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路径。而核心区域公共服务供过于求的现象反映出供给冗余的问题,应根据人口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对该区域的供给规模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公共资源的供给效率,改善城市整体的供需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供需关系 协调度模型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ESDA和Kriging技术进行乙肝制图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少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3-688,共6页
疾病制图是进行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和监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将地理分布的疾病观测数据,使用合适的空间插值技术,制作成连续分布的疾病地图的过程。介绍了ESDA和Kriging技术,通过实际数据展示了二者的结合在我国乙肝疾病数据制图中的应... 疾病制图是进行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和监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将地理分布的疾病观测数据,使用合适的空间插值技术,制作成连续分布的疾病地图的过程。介绍了ESDA和Kriging技术,通过实际数据展示了二者的结合在我国乙肝疾病数据制图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指出,我国乙肝发病率地理分布特点为:西北内蒙和甘肃一带、中南和华东部分地区和东北部分省市为高发地区,长江以南高于长江以北,东部沿海高于西部边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 esda 疾病制图 KRIGING 乙肝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经济因子修正的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总磷污染负荷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姚婧 杨丽君 +7 位作者 肖宇婷 樊敏 谌书 刘云峰 王华伟 陈雯 邓粤 王美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2-1035,共14页
本研究选取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引入社会-经济因子,采用修正的排污系数法估算该流域污染负荷。首先基于流域28个区县2011—2017年的人口和农作物产量等相关数据,采用GM(1,1)预测法预测其在2021—202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其次采用修正的排... 本研究选取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引入社会-经济因子,采用修正的排污系数法估算该流域污染负荷。首先基于流域28个区县2011—2017年的人口和农作物产量等相关数据,采用GM(1,1)预测法预测其在2021—202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其次采用修正的排污系数法计算各区县农业面源总磷(TP)污染负荷,最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索2025年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1—2025年,TP污染负荷总体将呈逐年递增趋势,增量将为266.34 t,增幅将为2.18%,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贡献率将表现为畜禽养殖>农田固废>农田径流>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与2017年相比,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TP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县将减少,而农田径流、农田固废和畜禽养殖TP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县将增加。2017年与2025年修正后的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最大值出现的区县具有较大的差异。2025年,修正前后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局部集聚特征差异显著,且修正后的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将表现为同污染程度集聚。因此,基于沱江流域社会-经济因子修正的流域各农业面源TP污染负荷评估不仅能考虑排污系数的区域差异性,也能更深层地揭示TP污染负荷的空间集聚效应,且该修正方法具有所需参数少、操作简单的特点,能推广到其他相似流域的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总磷 空间相关性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时空布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杰 曾叙砜 +2 位作者 孙领 刘伟 李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143,共8页
为了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时空布局演化特征,为区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基于2001—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并用ArcGIS软件对其可视化;最后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整体... 为了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时空布局演化特征,为区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基于2001—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并用ArcGIS软件对其可视化;最后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整体及局部地区分别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全局集聚性从2005年的显著集聚向2018年的随机性转化。2005年,吉林、四川为显著的高高类型地区,西藏为显著的低高类型区域,浙江、广东为显著的低低类型区域,山西为显著的低高类型区域。2010年,山东、河南为显著的高高类型区域,山西为显著的低高类型区域,广东为显著的低低类型区域。2015年,四川、山西、辽宁为显著的高高类型区域,广东为显著的低低类型区域。2018年,江苏为显著的高高类型区域,广东、湖南为显著的高低类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时空布局 主成分分析 面板数据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城市灾害韧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梦杰 刘德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4-151,共8页
为增强城市灾害韧性,从动态视角出发,研究中原城市群城市灾害韧性。首先,从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4个方面构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模型;最... 为增强城市灾害韧性,从动态视角出发,研究中原城市群城市灾害韧性。首先,从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4个方面构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2003—2019年中原城市群城市灾害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原城市群城市灾害韧性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城市灾害韧性度呈现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模式主要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灾害韧性 时空演变 障碍因子 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