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探索人生的深沉意蕴——试论武志刚的小说创作 |
黄树凯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2
|
探索人生的起点——《艾芜的生平和创作》之一章 一九一九——一九二五 |
谭兴国
|
《当代文坛》
|
1984 |
0 |
|
3
|
面向时代 探索人生——一九八五年我省中篇小说漫评 |
陈朝红
|
《当代文坛》
|
1986 |
|
|
4
|
论“五四”人生探索主题 |
倪婷婷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5
|
人生探索者的文学——论黑岩重吾的创作 |
莽永彬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6
|
试析青年人生观的形成问题 |
张大均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7
|
现实主义的精华——向人生深处的探索 |
吴调公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0 |
0 |
|
8
|
论当代中国女导演的创作心态 |
汪天云
任仲伦
|
《社会》
|
1986 |
2
|
|
9
|
罗洪创作初论 |
艾以
王平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2
|
|
10
|
宗教与人心——《晚霞消失的时候》与《金牧场》的一个比较 |
樊星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8 |
2
|
|
11
|
论“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 |
赵文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1
|
|
12
|
论梁遇春散文——现代散文史上风格特异的一家 |
鲍霁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13
|
黑暗中显现的生命光焰——安娜、列文形象探析 |
符汝英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4
|
英年早逝者的泪与笑——论梁遇春的散文创作 |
张学军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5
|
古榕:只关心永恒 |
李尔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6
|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命运观 |
李以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7
|
爱的哲理 诗的结晶——冰心早期诗作《繁星》、《春水》初探 |
啸湖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8
|
如果 |
陈涛
|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9
|
谈闻一多的新诗及其思想——纪念闻一多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
彭兰
张世英
|
《文史哲》
|
1986 |
0 |
|
20
|
环境的虚化与心理真实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