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海面反光抑制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
1
作者 刘鹏 倪新宇 +2 位作者 段锦 王佳林 董克晗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6-2055,共20页
在海洋目标探测中,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目标的图像质量与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Cox-Munk粗糙海面模型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不同风速、风向、太阳入射天顶角、观测天顶角和方位角... 在海洋目标探测中,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目标的图像质量与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Cox-Munk粗糙海面模型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不同风速、风向、太阳入射天顶角、观测天顶角和方位角对偏振反射率与偏振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太阳—海面—探测器”三者之间的不同观测角度组合与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获取最大化偏振信号和偏振度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受限情况下的观测几何条件,得出相应的最优偏振观测角度组合方案。海面偏振反射率的有效分布主要集中在方位角150°至210°内,并且在相对方位角为180°时达到相对峰值。在该方位角范围内,海面偏振度的峰值出现在太阳入射天顶角与观测天顶角之和约为106°±6°。当太阳入射天顶角为55°,且相对方位角为180°,165°和150°时,观测天顶角接近仿真预测的最优观测天顶角(分别约为51°,53°,57°),通过在探测器前放置偏振方向为90°的偏振片可实现最佳的反光抑制效果,从而显著提升了目标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反射光 最优偏振探测角度 Cox-Munk模型 偏振反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导引头探测角度控制的直接碰撞拦截末制导律设计
2
作者 方东洋 鲍俊龙 +2 位作者 吴光辉 张佳梁 许新鹏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3,共5页
使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的直接碰撞拦截弹在命中前对来袭目标进行成像从而选择关键部位进行打击。在不同的探测角度下,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对目标的成像效果有较大差异,需加以控制。针对直接碰撞拦截弹导引头探测角度的控制问题,在比例导引... 使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的直接碰撞拦截弹在命中前对来袭目标进行成像从而选择关键部位进行打击。在不同的探测角度下,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对目标的成像效果有较大差异,需加以控制。针对直接碰撞拦截弹导引头探测角度的控制问题,在比例导引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设计了探测角度控制末制导律,可实现拦截弹在命中前以期望的角度探测目标,从而保证导引头成像效果。与此同时,考虑导引头最大转角的限制,分析了制导律中探测角的设定范围,进而避免因探测角过大导致导引头丢失目标。最后以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碰撞拦截 探测角度控制 要害部位打击制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格雷码的激光角度探测组件设计及仿真
3
作者 张辛 赵明哲 +5 位作者 兰江 王永俊 刘国迎 唐万松 袁少钦 黄正中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4-608,共5页
为了满足激光告警场景对来袭激光束方位的探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格雷码的曲面掩模编码型激光角度探测组件。采用10位编码的新编码方式(其中的7位、1位、2位分别作为角度编码、正负编码、参考位使用),设计了新的2维曲面掩模板,探测视... 为了满足激光告警场景对来袭激光束方位的探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格雷码的曲面掩模编码型激光角度探测组件。采用10位编码的新编码方式(其中的7位、1位、2位分别作为角度编码、正负编码、参考位使用),设计了新的2维曲面掩模板,探测视场角度为±30°,分辨率为1°,选择合适的辐照强度阈值来准确区分编码“0”和“1”;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不同视场角度下探测器靶面的光迹图和辐照强度值,并对辐照强度值进了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光迹图分辨出的编码结果与设计的编码表对比基本一致;使用参考位传感器10#平均辐照强度的47.5%作为阈值,能够准确区分编码“0”和“1”;探测组件可以实现更均匀的光束强度分布,避免了传统平面掩模板可能产生的边缘效应和不均匀性。基于格雷码的高分辨率角度探测组件设计具有可行性,该研究为激光告警应用中的探测信号处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激光告警 格雷码 掩模编码 角度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快中子测量中探测器角度模拟与屏蔽条件实验研究
4
作者 邓超 杨祎罡 +3 位作者 庹先国 王琦标 李怀良 冷阳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1-1134,共4页
采用Geant4对100 Me V电子轰击Ta靶产生的中子和光子的能量和角度分布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对特快中子和光子能量和数量的角度分布情况比较分析,确定了探测器的探测角度;结合中子能量测量原理与实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探测位置。在基础铅... 采用Geant4对100 Me V电子轰击Ta靶产生的中子和光子的能量和角度分布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对特快中子和光子能量和数量的角度分布情况比较分析,确定了探测器的探测角度;结合中子能量测量原理与实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探测位置。在基础铅屏蔽条件下,对比不同厚度前向屏蔽铅的光子脉冲宽度分布,确定了特快中子能谱测量的最佳屏蔽铅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快中子 探测角度 屏蔽条件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探测距离与角度下典型煤岩近红外光谱特征与定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悦 王世博 +4 位作者 葛世荣 王赛亚 向阳 杨恩 吕渊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7-2742,共6页
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测量较方便,不需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同时也适用于在线分析。为利用近红外光谱实现综放开采自动化放煤技术中的煤岩识别,从某矿井的综放工作面收集了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砂岩、气煤4种典型的块状煤岩试样,综合考虑... 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测量较方便,不需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同时也适用于在线分析。为利用近红外光谱实现综放开采自动化放煤技术中的煤岩识别,从某矿井的综放工作面收集了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砂岩、气煤4种典型的块状煤岩试样,综合考虑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的堆煤情况,在实验室利用光谱仪采集了常见探测距离(1.3, 1.4和1.5 m)与探测角度(10°, 20°, 30°, 40°和90°)下的4种典型煤岩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通过对4种典型煤岩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探测角度与距离对光谱曲线波形和吸收谷位置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影响光谱曲线的反射率。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砂岩这3种岩样,均在1 400, 1 900和2 200 nm波段附近出现较明显的吸收谷,此外,砂岩与炭质泥岩在2 200 nm波段附近出现双吸收谷,气煤在近红外波段内的漫反射光谱曲线整体呈水平趋势,无明显的吸收谷。在1.3 m探测距离下,光谱曲线反射率随着探测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4和1.5 m探测距离下,光谱曲线反射率随着探测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10°, 20°和30°探测角度下,光谱曲线的反射率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40°和90°探测角度下,光谱曲线的反射率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大而降低。使用一阶微分(FD)、 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这三种方法来增强光谱曲线吸收特征以及消除探测条件对煤岩漫反射光谱的影响,发现S-G卷积平滑在增强光谱吸收特征的前提下,还有效的消除了探测角度与高度对光谱曲线的影响。利用余弦相似度与皮尔逊相关系数两种模型分别进行煤岩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基于S-G卷积平滑预处理后的余弦相似度模型分类效果最优,其正确分类率为100%。最佳预处理方法与定性分析模型的获得可以为在不同探测距离与探测角度下直接利用反射光谱的波形进行快速、定性地识别煤岩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反射光谱 近红外 定性分析 探测距离 探测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一号卫星X射线谱仪的性能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学蕾 王焕玉 +7 位作者 张承模 张家宇 彭文溪 杨家伟 梁晓华 汪锦州 高旻 陈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3-816,共4页
本文主要讲述了嫦娥一号卫星(CE-1)X射线谱仪(LOXIA)的性能模拟。包括,探测效率的模拟;探测器能谱响应的模拟;角度响应的模拟三个方面,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为谱仪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GEANT4 探测效率角度响应能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