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密度场热点探测模型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利艳芬 洪菊花 牛福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针对以往研究在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时,多以离散的要素视角分析,难以获取确切的热点值且存在缺乏层级结构分析的不足.鉴于此,援引和构建密度场...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针对以往研究在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时,多以离散的要素视角分析,难以获取确切的热点值且存在缺乏层级结构分析的不足.鉴于此,援引和构建密度场表面模型和热点等级探测模型,以中国西南地区2174个传统村落为例,提取传统村落热点,识别其空间分布模式和等级,归纳其空间结构,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密度场表面模型和热点探测模型能有效实现从离散点到连续场的转变,能够从较大尺度范围及较小样本量中提取、识别及表达地理对象的不同形态和层级结构.②传统村落案例分析中,空间位置上具有明显的省级地域性、差异性,整体呈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热点形态上呈现“多核多片”场形结构;热点数量随等级降低而增加,热点等级越高代表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越趋于集聚;省级尺度上等级热点分布不均衡,多分布于云南、四川两省;市级尺度上,等级较高的热点趋于分布在贵州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市及云南保山市.③传统村落的形成及等级热点分布受自然与人文等众多影响因素的多重约束及共同影响.文末从推进乡村振兴和丰富空间分析定量方法作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 密度场表面模型 热点探测模型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事故形态分析的行人探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孔春玉 杨济匡 聂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以长沙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分析为基础,研究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响应时间内,行人被感应器及时探测到的概率。具体地,从长沙IVAC数据库的389起车辆碰撞行人事故中,挑选出F1和F2两种最常见的事故形态类型,且能估算其行驶速度的案例分... 以长沙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分析为基础,研究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响应时间内,行人被感应器及时探测到的概率。具体地,从长沙IVAC数据库的389起车辆碰撞行人事故中,挑选出F1和F2两种最常见的事故形态类型,且能估算其行驶速度的案例分别为65和64起。结合车辆和行人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参数,对F1和F2事故案例建立了行人探测模型。针对给定的感应器探测半角(15°、30°和45°),分别计算出了行人的探测概率。结果显示,当探测半角≥30°时,94%以上的行人能被及时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 行人探测模型 主动避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引信探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白玉贤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8,53,共5页
首先介绍了被动式静电引信的工作原理。采用检测电流式探测方法 ,分析了其特点。根据目标、环境、引信三者关系 ,建立了探测模型 。
关键词 静电引信 探测模型 探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树形靶标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谷趁趁 翟长远 +3 位作者 陈立平 李琪 胡丽娜 杨福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8-286,共9页
果园靶标冠层叶面积有效探测是施药量在线计算的基本依据。针对树形靶标稠密和稀疏2种冠层类型,搭建叶面积测量三维立体试验平台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探测移动试验平台,构建不同厚度和稠密度树形靶标,采用偏... 果园靶标冠层叶面积有效探测是施药量在线计算的基本依据。针对树形靶标稠密和稀疏2种冠层类型,搭建叶面积测量三维立体试验平台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探测移动试验平台,构建不同厚度和稠密度树形靶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算法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PLSR算法获得稠密厚冠层、稀疏厚冠层、稠密薄冠层和稀疏薄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26、0.4130、0.8896、0.2699;BP神经网络算法获得模型的R2依次为:0.9727、0.5302、0.8993、0.4290。基于LiDAR的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对稠密冠层探测精度较高,R2不低于0.8896,对稀疏冠层探测精度较低,不高于0.5302,该探测方法可用于稠密冠层叶面积在线计算,指导果园精准变量喷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喷药 叶面积探测模型 LIDAR 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炸高引信探测模型研究
5
作者 时景峰 崔占忠 贾永红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3,53,共4页
结合高起爆弹药使用要求,从微积分的概念入手,推导出了高炸高引信的探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修正,给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通用的数学表达式,为高炸高引信的研究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高炸高 引信 探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CGF空战环境中雷达探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思卿 乔勇军 《现代防御技术》 2019年第2期95-100,共6页
针对目前计算机兵力生成(CGF)系统中实体探测模型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作战训练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雷达功能的仿真方法,结合与战场态势的耦合过程,对CGF空战环境中的雷达探测模型进行了研究。为直观反映出雷达探测模型的战术指标和... 针对目前计算机兵力生成(CGF)系统中实体探测模型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作战训练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雷达功能的仿真方法,结合与战场态势的耦合过程,对CGF空战环境中的雷达探测模型进行了研究。为直观反映出雷达探测模型的战术指标和功能特性,将模型分解为不同功能的模块,根据作战环境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信号功率的计算,构建出雷达信号的耦合模型,对复杂战场环境下雷达所受干扰区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对不同干扰条件下雷达可探测区域的变化做了详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满足了作战训练的需求,并且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可应用于不同作战环境与应用背景,体现出良好的互操作性与可重用性,为CGF训练系统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兵力生成 雷达探测模型 探测范围 干扰 功能建模 作战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脉冲高度分布(PHD)的光电倍增管光子探测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向雨琰 马跃 +2 位作者 郭高峰 景泉 李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PMT)具有光子级别的灵敏度,而且没有物理意义上的死区时间,在光子计数雷达应用中有独有的优势,但PMT响应单光子输出脉冲高度呈高斯随机分布,且不同脉冲之间还有可能产生堆叠,传统的单光子模型不能准... 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PMT)具有光子级别的灵敏度,而且没有物理意义上的死区时间,在光子计数雷达应用中有独有的优势,但PMT响应单光子输出脉冲高度呈高斯随机分布,且不同脉冲之间还有可能产生堆叠,传统的单光子模型不能准确描述PMT的光子探测过程。针对PMT输出脉冲高度随机分布,脉冲堆叠现象和光子事件鉴别阈值的设置对光子事件探测概率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PMT光子探测模型,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简化,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简化模型的适用性。搭建了光子计数雷达系统,通过和盖革模式APD进行实验对比,发现PMT光子探测模型虽然有略微的探测概率损失,但在测距应用中具有更小行走误差和更高测距精确度。实验也证明了新模型相比于传统单光子探测模型更符合PMT的光子事件探测概率分布,新模型对基于PMT光子计数雷达的系统设计和理论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倍增管 脉冲堆叠 脉冲高度分布 探测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鉴别阈值条件下SiPM光子计数激光雷达探测模型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欣缘 肖毅 +6 位作者 马跃 向雨琰 郭高峰 王家炜 黄炜怡 谭崇涛 李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5-875,共11页
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且在多光子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动态范围以及线性响应的特性,在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应用中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SiPM多像元、单时间通道的工作模式,其输出电压... 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且在多光子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动态范围以及线性响应的特性,在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应用中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SiPM多像元、单时间通道的工作模式,其输出电压信号相较于其他单光子探测器更大概率出现脉冲堆叠现象,不同鉴别阈值条件下的SiPM探测过程更为复杂。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了SiPM光子事件响应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由脉冲堆叠引发的屏蔽效应和触发效应两种特殊情况的时域分布,最终建立了SiPM半解析的探测概率与虚警概率模型。同时,搭建了基于SiPM探测器的光子计数雷达系统,通过观察实测输出电压波形以及光子点云分布与理论模型相符(R^(2)>0.95)。通过查全率与查准率对不同鉴别阈值的SiPM光子点云分布进行定量评价,并给出最优鉴别阈值区间,这对基于SiPM的光子计数激光雷达系统硬件参数的优化设计以及探测性能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电倍增管 脉冲堆叠 鉴别阈值 探测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地理探测器和机器学习模型的滑坡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胡少伟 郭要辉 +3 位作者 许耀群 李亮 隆坤 王晨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4,共8页
为给滑坡灾害防治和滑坡致灾因子敏感性研究提供参考,选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地形粗糙度、岩性等16个因子为滑坡典型致灾因子,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进行共线性检验以筛选出相关性较强的滑坡致灾因子... 为给滑坡灾害防治和滑坡致灾因子敏感性研究提供参考,选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地形粗糙度、岩性等16个因子为滑坡典型致灾因子,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进行共线性检验以筛选出相关性较强的滑坡致灾因子,利用GIS将滑坡致灾因子重分类后使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得到各因子权重,将地理探测结果耦合随机森林模型,得到不同致灾因子作用下的滑坡预测概率,并通过ROC曲线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结果表明:1)致灾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大于单个致灾因子的解释力,高程因子与其他地形参数的协同作用尤为突出;2)河网密度、地形粗糙度和剖面曲率的解释力几乎为0,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特征变量可能与滑坡发生没有直接或显著的相关性;3)各致灾因子对预测结果的解释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程-坡度组合是研究区滑坡发育的核心驱动力;4)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值达到0.93,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敏感性 GIS 地理探测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Kriging代理模型的涡流无损检测模型辅助探测概率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扬 仇家豪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3,共8页
无损检测模型辅助探测概率问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仿真数据,而高精度的物理模型计算模型响应需要大量时间,往往是无法实现的。代理模型是一种高效的数学模型,可以替代费时复杂的物理模型,广泛应用于设计优化问题。CoKriging模型可以融合高... 无损检测模型辅助探测概率问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仿真数据,而高精度的物理模型计算模型响应需要大量时间,往往是无法实现的。代理模型是一种高效的数学模型,可以替代费时复杂的物理模型,广泛应用于设计优化问题。CoKriging模型可以融合高精度和低精度的数据,融合了大量计算成本低的低精度数据和少量计算成本高的高精度数据,提高了建模效率,是一种非常有应用潜力的代理模型。文中将CoKriging模型应用于涡流无损检测模型辅助探测概率的研究,在有限截面线圈探测金属平板表面槽缺陷算例中,利用物理模型计算部分训练点,构建CoKriging模型,精度验证通过后的CoKriging模型可以代替物理模型进行MAPoD分析,通过对比物理模型计算的MAPoD关键参数验证CoKriging模型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相较于Kriging模型,CoKriging模型只需要更少的样本点训练模型就可以达到求解精度的要求,其构建元模型所需时间仅为Kriging元模型所需的7%,提高了涡流无损检测模型辅助探测概率研究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无损检测 代理模型 KRIGING模型 CoKriging模型 模型辅助探测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GD模型的昆明市植被NPP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仲芝 赵俊三 +3 位作者 陈国平 王琳 林伊琳 张丹丹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8,共11页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检测器(OPGD)模型揭示气候、地形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PP的影响机制。[结果] 1)昆明市植被NPP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并以7.08 g/(m^(2)·a)(以C计)的速度显著增加。2)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在空间上破碎度与植被NPP错位分布,其对植被NPP时空分布有显著负向作用。3)植被NPP变化是气候、人为活动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地表温度、植被景观破碎度解释力强于气温、降水和坡度等因子,因子间交互作用能更好地解释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结论]昆明市2001—2020年植被NPP总体呈增加态势,但主城区少部分地区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应综合统筹,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模型(OPGD)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
12
作者 雷东虎 李厚朴 +1 位作者 罗小敏 边少锋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为了减少磁暴环境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周跳误探率,从而提高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提出一种可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利用不同磁暴强度下15个磁暴日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总计3524组观测数... 为了减少磁暴环境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周跳误探率,从而提高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提出一种可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利用不同磁暴强度下15个磁暴日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总计3524组观测数据构建顾及电离层扰动指数(ROTI)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简称ROTI_CSTM;并通过采用强磁暴、中磁暴、弱磁暴下全球158个IGS跟踪站观测数据对ROTI_CSTM模型进行PPP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图尔博·埃迪特(TurboEdit)周跳探测阈值,采用ROTI_CSTM的全球定位系统(GPS)PPP在弱磁暴、中磁暴、强磁暴环境下的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16.98%、17.06%和52.44%,在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25%、16.39%和59.43%;相比于甘普(GAMP)软件的阈值模型,在弱磁暴、中磁暴、强磁暴环境下的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4.04%、11.40%和20.90%,在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5.37%、7.75%和2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磁暴 精密单点定位(PPP) 电离层扰动指数(ROTI) 周跳探测阈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河套灌区湖泊MNDW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3
作者 王成坤 李瑞平 +2 位作者 王秀青 闫志远 苗庆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湖泊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的MNDWI遥感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讨了2000—2019年河套灌区湖泊MNDWI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河套灌区湖泊M...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湖泊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的MNDWI遥感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讨了2000—2019年河套灌区湖泊MNDWI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河套灌区湖泊MNDWI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河套灌区湖泊MNDWI呈增加态势,平均上升幅度为0.006/年,季节变化特征明显。(2)近20年来面积呈增加趋势的湖泊超过半数,占比高达68.5%,主要分布在乌梁素海和河套灌区的西部。(3)河套灌区湖泊MNDWI空间差异主要受引水量、地下水埋深、人口分布、年平均气温、土地分类、年平均降水量和高程等因素影响,其因子解释力均超过30%,这表明这些因子是影响该区域内MNDWI空间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而坡度和GDP对湖泊水体指数的解释力相对较弱;自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趋势为主,其中地下水埋深∩土地分类解释力最高,为0.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湖泊 地理探测模型 驱动因子 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交通流检测技术探测车样本比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力 张海 +1 位作者 余贵珍 范耀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解决移动交通流检测技术中无法合理确定出探测车样本比例的问题,提出了既满足交通流参数估计需求又达到一定路网覆盖率的探测车样本比例综合模型,该模型包括定位误差、探测车数据上传间隔、数据分析时长、路段交通流特性、路段长度、... 为解决移动交通流检测技术中无法合理确定出探测车样本比例的问题,提出了既满足交通流参数估计需求又达到一定路网覆盖率的探测车样本比例综合模型,该模型包括定位误差、探测车数据上传间隔、数据分析时长、路段交通流特性、路段长度、道路类型等多个影响因子.论证了在探测车数据无误差情况下路段平均速度估计时探测车占交通流的比例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VISSIM仿真数据表明,利用该模型确定的探测车样本数据可有效实现路段平均速度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交通流检测技术 探测车样本比例模型 VISSIM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四角”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EA和地理探测器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菊红 陈拉 胡绵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147,共10页
利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度了2010-2019年“中四角”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GWUE),采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方法探索G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寻GWUE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四角”GWUE高效... 利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度了2010-2019年“中四角”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GWUE),采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方法探索G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寻GWUE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四角”GWUE高效区主要来源武汉城市群,低效区主要来源于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城市的GWUE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但空间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逐渐向集聚分布演变。(2)2010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中四角”GWUE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2015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占用情况成为GWUE空间分异的主要推动因子,2019年医疗资源占用情况和政府重视程度对GWUE空间分异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四角 绿色水资源效率 时空格局 SBM-DEA模型 地理探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3 位作者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3,共13页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以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生物丰度指数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OPGD)对其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1)2000-2020年,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6,等级以良为主,占比为63.01%。成都周边区县、内江、自贡、泸州等城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趋势显著,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9.75%和5.88%。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较高波动为主,占比为18.15%。(3)2000-2020年沱江流域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范围为0.769~0.870,主要分布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景观斑块破碎化明显。(4)OPGD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夜间灯光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密度、气温和GDP为次要驱动因子,降水量和坡向因子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增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地理探测模型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计数太赫兹雷达直接探测方法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康 武烘萱 +2 位作者 易俊 王宏强 罗成高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4-916,共13页
针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探测,现有太赫兹雷达由于受到发射机功率低、大气衰减效应等因素影响,其作用距离有限,难以满足对目标的预警探测应用需求。为提升太赫兹雷达探测能力,该文研究了基于单光子探测技术的目标超灵敏探测方法,利用单光... 针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探测,现有太赫兹雷达由于受到发射机功率低、大气衰减效应等因素影响,其作用距离有限,难以满足对目标的预警探测应用需求。为提升太赫兹雷达探测能力,该文研究了基于单光子探测技术的目标超灵敏探测方法,利用单光子探测器替代传统雷达接收机,有望显著提升太赫兹雷达的作用距离。首先,该文分析了太赫兹单光子雷达信号光子数的统计规律,从微观角度阐述了目标的回波特性,进一步,结合超导量子电容探测器的特点,建立了太赫兹单光子目标探测模型;此外,推导得到太赫兹单光子雷达目标检测性能数学表达式,并通过仿真实验对目标检测性能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获得了雷达检测性能曲线;最后开展了时间分辨太赫兹光子计数原理验证实验,通过回波脉冲计数的方式实现了目标高精度测距。该文工作将为太赫兹频段超灵敏探测技术及单光子雷达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雷达 单光子雷达 单光子计数 探测模型 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激光测距系统观测空间碎片及其探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忠萍 程志恩 +2 位作者 张海峰 邓华荣 江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4,共7页
空间碎片高精度测量是提升碎片目标精密监测与预警的重要途径。作为空间碎片地基光电探测技术,激光测距具有高精度测量特性。根据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特点以及瞄准国际技术发展,研制高性能高功率激光器、突破高效率激光信号探测等,国内首... 空间碎片高精度测量是提升碎片目标精密监测与预警的重要途径。作为空间碎片地基光电探测技术,激光测距具有高精度测量特性。根据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特点以及瞄准国际技术发展,研制高性能高功率激光器、突破高效率激光信号探测等,国内首先建立了60 cm口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实现了碎片目标测量距离从500~2 600 km,目标截面积从小于0.5 m^2到大于10 m^2,具备了空间碎片常规测量能力。根据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方程,结合实际激光回波数据,综合考虑空间碎片过境时段等,构建了地基激光测距系统探测仿真模型,研究了60 cm口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探测能力,可对距离1 000 km、直径大于50 cm碎片目标进行观测,与实际测量结果相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为未来地基激光测距系统高效运行及测量装备建设与探测效能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激光测距 测量系统 探测模型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场探测堤坝集中渗漏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新建 许宝田 陈建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将堤坝渗漏温度场探测问题研究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完全定性分析阶段;②原理模型定性分析阶段;③理论模型初步应用阶段;④系统化理论模型阶段。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特征,揭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规律。据此,探讨了温度场探测... 将堤坝渗漏温度场探测问题研究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完全定性分析阶段;②原理模型定性分析阶段;③理论模型初步应用阶段;④系统化理论模型阶段。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特征,揭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规律。据此,探讨了温度场探测堤坝集中渗漏的研究方向,初步建立了正分析模型,指出了模型分析方法和实现反分析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安全 渗漏 温度场 温度探测模型 反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超声气体测温实验研究
20
作者 陆小康 石友安 +2 位作者 陈雨 李少壮 魏东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6-1178,共13页
针对大型航空复合材料部件成型固化特种加工技术装备国产化的迫切需求,面对复材构件成型过程中温度场测量难题,该文开展基于超声法的大型空间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实验研究,提出了分布式超声温度探测模型,搭建了分布式超声波气体测温物理实... 针对大型航空复合材料部件成型固化特种加工技术装备国产化的迫切需求,面对复材构件成型过程中温度场测量难题,该文开展基于超声法的大型空间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实验研究,提出了分布式超声温度探测模型,搭建了分布式超声波气体测温物理实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热压罐现场测温可行性实验研究以及分布式超声气体测温系统的适应性实验研究,探索了超声波激发方式对超声接收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更利于波信号处理的激发方式,实现了热压罐内温度场的准确测量,形成了大型航空复合材料部件成型固化环境和模具的超声波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方法。采用典型温度场重建算法重建温度场,与热电偶测温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搭建的分布式超声波气体测温实验平台抗噪性强、声时测量的准度高、适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气体测温 超声温度探测模型 热压罐测温实验 超声激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