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采空区探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杨建军 吴汉宁 +1 位作者 冯兵 陶虎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通过对煤矿采空区“三带”的分析,解释了其物性变化特点及探测效果分析,并以实例证实了其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采空区 地球物理特点 探测效果 瞬变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波反射法探测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文德 赵炯 +1 位作者 王谊 李天元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59,36,共4页
槽波反射法以其可以在一条煤巷中向两侧探测小构造为优点,在煤矿开采上具有特别的实用价值。然而,其应用尚有种种局恨性。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一些影响槽波反射法探测效果的因素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作了系统地讨论,以便更好地... 槽波反射法以其可以在一条煤巷中向两侧探测小构造为优点,在煤矿开采上具有特别的实用价值。然而,其应用尚有种种局恨性。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一些影响槽波反射法探测效果的因素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作了系统地讨论,以便更好地应用该方法解决矿井地质小构造探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 反射法 影响因素 探测效果 地震勘探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观测激光扫描成像探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以华 方抗美 +1 位作者 舒嵘 薛永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5-339,共5页
提出了动态激光扫描探测中的视场偏离问题和反映动态探测效果的动态重合系数的概念 ,详细分析并推导了动态重合系数与系统设计参数、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对探测效果的影响 ,分析了若干典型情况 ,为设计实现探测效果良好的对地观测... 提出了动态激光扫描探测中的视场偏离问题和反映动态探测效果的动态重合系数的概念 ,详细分析并推导了动态重合系数与系统设计参数、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对探测效果的影响 ,分析了若干典型情况 ,为设计实现探测效果良好的对地观测激光扫描成像系统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 探测效果 激光扫描成像 动态重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承压含水层排泄电阻率法探测效果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宁 郭秀军 +1 位作者 马强伟 张宇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7,共10页
海底承压含水层排泄是海底地下水排泄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这一过程发生在海水层下部,探测难度较大。为探讨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对该过程的探测能力,根据典型海底承压含水层地质模型构建不同排泄阶段地电模型,模拟海面和海床面两种探测... 海底承压含水层排泄是海底地下水排泄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这一过程发生在海水层下部,探测难度较大。为探讨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对该过程的探测能力,根据典型海底承压含水层地质模型构建不同排泄阶段地电模型,模拟海面和海床面两种探测情形分别进行多电极电阻率法理论探测结果计算和物理模拟,并对所得电阻率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面多电极电阻率探测剖面能够清晰刻画出排泄入海的淡水体在海水中迁移、混合过程,但剖面异常特征和分辨率受探测装置形式、电极极距、海水深度影响;海床面探测则对沉积层中咸淡水交换过程反映能力更强,沉积层中的锲形海水侵入体可得到良好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泄 承压含水层 电阻率法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航式电阻率法探测平原水库库底砂体效果分析及应用
5
作者 付垚 张宇丰 +2 位作者 张振超 孙计同 杨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21,共12页
平原水库库底沉积层中的砂体会对水库运行以及穿过库底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一种快速且准确识别库底砂体空间位置的探测手段可为破解以上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位于黄河流域的济南鹊山水库为研究区,基于数值模... 平原水库库底沉积层中的砂体会对水库运行以及穿过库底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一种快速且准确识别库底砂体空间位置的探测手段可为破解以上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位于黄河流域的济南鹊山水库为研究区,基于数值模拟与原位探测结果,分析评价了走航式电阻率法识别平原水库库底砂体的最优装置参数和能力,并将所得结论在原位探测中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选用通用走航探测航速(航速2.5 m/s)对平原水库(水深6 m)进行探测时,走航式电阻率法对埋深浅(埋深<30 m)、厚度大(厚度>6 m)的砂体有较好的理论分辨能力。对于薄层深埋砂体(厚度<2 m,埋深>10 m)则难以识别;砂体探测顶、底界位置与实际顶、底界位置间的偏移距离与砂体顶界埋深、砂体长度呈正相关关系。砂体厚度增大会提高不同顶界埋深条件下砂体界面偏移距离差异,偏移距离正相关于深埋砂体厚度,负相关于浅埋砂体厚度;建立了修正原位探测结果并识别砂体的方法。基于原位探测结果所识别的砂体形态并不精确,其厚度普遍厚于实际砂体厚度约0~3 m。厚度小于3 m的薄砂体则难以被该方法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航式电阻率法 数值模拟 平原水库 水下砂体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活动断层效果和方法最佳组合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李征西 曾昭发 +3 位作者 李恩泽 易兵 王者江 薛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长春市的已知断层进行探测实践,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并具有不同的效果。例如重磁方法、联合剖面方法可以缩小活动断层的研究范围;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等方法在研究活动断层的剖面形...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长春市的已知断层进行探测实践,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并具有不同的效果。例如重磁方法、联合剖面方法可以缩小活动断层的研究范围;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等方法在研究活动断层的剖面形态中具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探地雷达、高分辨率地震能够提供断层的时间等信息,为活动性探测提供依据。针对研究实例分析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活动断层中的组合方法,为开展活动断层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方法 活动断层探测 最佳方法组合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光谱遥感油气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德长 童勤龙 +7 位作者 李志忠 赵英俊 杨燕杰 王茂芝 谢涛 叶发旺 邱骏挺 王子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84,共13页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利用CASI/SAAI/TASI航空成像系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盆地示范区获得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了航空高光谱遥感的油气探测示范研究。笔者通过构建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识别模型,借助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曲线与干扰因素光谱曲线的对比和烃与蚀变矿物丰度值的消长关系,解决了油气渗漏异常信息提取中干扰因素的排除难题。同时,开发了适合油气信息提取的波段分类方法,并强调将油气地质知识,贯穿于信息提取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只按已有程序处理,结合野外实际不够的倾向,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的效果。经示范应用表明,航空高光谱遥感在油气探测中可以快速、大面积地提取油气信息,区分含油地层和非含油地层;提取油页岩和含油煤层,直观其展布特征和控制要素,分析其不同地段的含油丰度;提取油气渗漏异常,尤其是第四系覆盖区地质人员不易发现,而对油气勘查有重要价值的弱渗漏异常信息,圈定油气渗漏异常区。上述这些探测效果,正是油气资源调查、选区和评价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高光谱遥感探测油气的技术优势,是其它油气勘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查中应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遥感 油气探测示范区 油页岩 含油煤层 油气渗漏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自然电场法探测病态水库岩溶渗漏通道——以金鸡河水库一级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贻祥 邬健强 +4 位作者 黄奇波 甘伏平 韩凯 魏巍 郑智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3-891,共9页
在岩溶区修建的水库或矿山尾矿库等建筑物,常因库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而出现库水或污水渗漏等问题,岩溶渗漏通道勘察中常用的物探方法多布置在库区的大坝、坝肩等库岸陆地一带,未能对库内的库底岩溶塌陷等岩溶渗漏通道直接进行探测与评价... 在岩溶区修建的水库或矿山尾矿库等建筑物,常因库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而出现库水或污水渗漏等问题,岩溶渗漏通道勘察中常用的物探方法多布置在库区的大坝、坝肩等库岸陆地一带,未能对库内的库底岩溶塌陷等岩溶渗漏通道直接进行探测与评价,致使探测与治理效果往往不佳。本文以桂北金鸡河水库一级水电站放水涵管旁岩溶渗漏通道探测为例,研究水上自然电场法探测水库岩溶渗漏通道的原理、现场工作方法及探测效果。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由泥盆系榴江组(D_3l)石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盆系东岗岭阶(D_2d)白云岩、石灰岩、泥质灰岩组成,隐伏岩溶中等发育。区内一级水电站放水管入水口放水可引起强烈水上自然电位负心区域场,经采用圆周平均法划分水上自然电位区域场与剩余局部异常计算,分离出6个被强烈区域场淹盖了的次级似等轴状或似椭圆状负心水上自然电位剩余局部异常。经潜水员潜水入库内查看,这6个负心剩余局部异常区在库底均有岩溶塌陷或岩溶开口或库底渗漏天窗一一对应,其中,16线46-48号测点附近出现的似等轴状负心剩余局部异常对应的库底岩溶塌陷规模最大,塌陷坑直径约1.8 m,塌陷坑深约2.5 m,其余异常区对应的库底渗漏天窗或岩溶开口规模次之。经库内外水的简易连通实验及工程地质钻探,物探异常查证效果好。水上自然电场法可用于岩溶病态库区水上应急、快速圈定浅层岩溶渗漏通道范围等岩溶地质问题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岩溶渗漏通道 水上自然电位 渗漏机理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飞 张永超 +3 位作者 连会青 王圣龙 齐黎明 郑贵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0-256,共7页
直流电法是目前煤矿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的主要方法,探测效果直接关系煤矿安全生产,对其探测效果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针对球壳理论,建立了点电源一侧含异常体模型并计算了三维电位值,分析了点电源一侧存在异常体时,在点电源另一侧的... 直流电法是目前煤矿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的主要方法,探测效果直接关系煤矿安全生产,对其探测效果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针对球壳理论,建立了点电源一侧含异常体模型并计算了三维电位值,分析了点电源一侧存在异常体时,在点电源另一侧的电位分布情况,建立了掘进工作面前方不同距离含立方异常体和无限大板状异常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视电阻率异常范围和异常体实际大小的关系,以及视电阻率异常位置与异常体实际位置的关系;对位于测线不同位置的异常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该方法对测线前方和对测线下方异常体的探测灵敏度;建立了典型含水体探测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基于几何交汇原理成图,探讨了典型含水体探测效果;最后介绍了2个典型的未成功探测工程实例,将探测结果和前方已知地层富水情况进行了对比说明。研究结果表明:点电源一侧存在异常体时,在点电源另一侧不会产生突变的异常,球壳理论应用计算结果不是太理想;视电阻率异常范围远大于异常体实际大小,视电阻率异常位置与异常体实际位置亦不对应;超前探测结果主要为巷道底板而不是巷道前方地质情况的反映;直流电法巷道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方法探测精度和分辨率均较低,成果图中难以有效识别异常体的大小和位置,现有掘进工作面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方法的探测原理和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法 掘进工作面 超前探测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回填区域的地震映象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林飞 薛荣俊 +2 位作者 许艳 朱晓明 薛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85-188,184,共5页
地震映象法是近期工程物探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察中新出现的1种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该方法的实用方法技术与主要特点及其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奥运工程勘察实例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在复杂的浅海人工回填区域中不同的填入物... 地震映象法是近期工程物探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察中新出现的1种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该方法的实用方法技术与主要特点及其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奥运工程勘察实例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在复杂的浅海人工回填区域中不同的填入物与地质体在时间剖面上所展现的各种不同波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回填区 工程地质勘察 浅层地震勘探 地震映象法 地震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对靶喷雾施药的靶标微波探测试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志刚 王玉光 +1 位作者 杜彦生 李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4期364-368,共5页
为了探索微波探测技术在精确对靶喷雾施药领域中的应用,对微波探测器在对靶探测中的性能、探测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调频连续波微波传感器,分别对模拟靶标和不同的实体植株靶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对靶探测试验.结果表... 为了探索微波探测技术在精确对靶喷雾施药领域中的应用,对微波探测器在对靶探测中的性能、探测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调频连续波微波传感器,分别对模拟靶标和不同的实体植株靶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对靶探测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对探测效果的影响不大,而靶标尺寸对其影响较为明显.以植株作为探测靶标时,植株的种类对探测效果的影响不大,而植株的外形(疏密程度、大小)和植株间距的影响较为明显.微波探测技术更适用于枝叶茂密的大目标物.目标物有效反射截面积越大,探测效果越好,可实现的探测距离越远.探测分辨率与植株间距单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探测 精确对靶 喷雾施药 影响因素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塌陷探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贻祥 潘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9-11,32,共4页
以冲孔桩施工诱发道光村岩溶塌陷区为例,用地质雷达、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方法,对塌陷区进行探测,并结合地质钻探,对这几种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对比。当地质雷达或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反射波遇断裂破碎带、溶洞... 以冲孔桩施工诱发道光村岩溶塌陷区为例,用地质雷达、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方法,对塌陷区进行探测,并结合地质钻探,对这几种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对比。当地质雷达或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反射波遇断裂破碎带、溶洞、土洞、塌陷扰动土等时,反射波频率变低、波形发胖,出现波的反射和绕射或多次振荡拖尾现象;土洞、塌陷扰动土、岩溶发育带等在高密度电法断面图上所产生的异常,以一系列低阻等值线闭合圈或同步低或低阻值浅色色谱的形式出现。选用合适的几种物探方法,相互组合、补充、验证,能取得快速、分辨率高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岩溶塌陷 探测效果 道光村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宝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3,共3页
为探测地下老采空区的分布和规模,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齐大山铁矿地下采空区进行探测,通过科学布线和分析,较清楚地揭示了地下已开采区和未开采区的具体位置,说明了该方法探测地下采空区的有效性。与传统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阻率法... 为探测地下老采空区的分布和规模,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齐大山铁矿地下采空区进行探测,通过科学布线和分析,较清楚地揭示了地下已开采区和未开采区的具体位置,说明了该方法探测地下采空区的有效性。与传统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采空区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区充水薄层煤炭采空区瞬变电磁法探测效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兴昊 罗平凡 +2 位作者 姜巧巧 钱振嵩 郭秀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139,共9页
本文通过瞬变电磁法对薄层充水采空区进行实地探测,并使用天然源面波法进行二次探测,通过天然源面波法的探测结果和钻探的结果验证了瞬变电磁法对薄层充水采空区探测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模拟,构建不同采空区含水率、不同深度和不同厚度... 本文通过瞬变电磁法对薄层充水采空区进行实地探测,并使用天然源面波法进行二次探测,通过天然源面波法的探测结果和钻探的结果验证了瞬变电磁法对薄层充水采空区探测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模拟,构建不同采空区含水率、不同深度和不同厚度的薄层充水采空区的电阻率模型,研究了瞬变电磁法对薄层充水采空区的探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可以对薄层充水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探测;随着薄层充水采空区含水率的降低,瞬变电磁法探测出的异常区范围和电阻率异常幅值变小,当采空区未充水时,瞬变电磁法无法对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探测;随着薄层充水采空区深度的增加,瞬变电磁法探测出的异常范围和电阻率异常幅值变小,在本文模拟的工况条件下,100 m为探测的极限深度;随着薄层充水采空区厚度的降低,探测出的异常区范围和电阻率异常幅值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充水采空区 瞬变电磁法 数值模拟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波技术在阳泉矿区地质异常体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范徳元 吴国庆 马彦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9,共7页
通过回顾近几年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在阳泉矿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总结阳泉矿区槽波发育特征,详细分析阳泉矿区发育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槽波探测效果,并对各区域矿井槽波特征进行总结,针对发育不同构造的矿井,分析总结相应的... 通过回顾近几年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在阳泉矿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总结阳泉矿区槽波发育特征,详细分析阳泉矿区发育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槽波探测效果,并对各区域矿井槽波特征进行总结,针对发育不同构造的矿井,分析总结相应的槽波传播规律和解释方法。结果表明:槽波探测工作面在阳泉矿区达到200多个,在15号煤层探测应用最多,达到58个工作面,主要解决断层、陷落柱、挠曲、顶底板破碎带等地质异常体的探测问题,探测结果总体准确率在82.2%以上;阳泉矿区槽波发育特征:3~6 m煤厚槽波发育中等至良好,煤厚小于2 m的晋南地区,槽波发育一般;槽波Airy相速度960~1000 m/s,不同地区速度相差不大;Airy相频率与煤厚相关,煤层越厚,Airy相频率越低;相同煤层中,槽波Airy相速度与频率相差不大;根据回采验证情况,不同煤层及地区,探测效果差别较大;对槽波探测不同地质异常体的问题,从数据采集、处理与综合解释上给出了建议;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槽波对构造煤、瓦斯富集区、应力异常等地质灾害的探测研究,深化槽波在地质保障领域的应用范围,为矿井安全生产及工作面透明化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探测技术 阳泉矿区 槽波特征 地质异常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米庆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4,145,共5页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TEM)的工作原理、现场工作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探测结果的解译分析情况,并使用瞬变电磁法对枣庄市某铁路采空区进行探测。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行之有效,具有探测深度大、受地形条件影响小、横向分辨率高、...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TEM)的工作原理、现场工作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探测结果的解译分析情况,并使用瞬变电磁法对枣庄市某铁路采空区进行探测。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行之有效,具有探测深度大、受地形条件影响小、横向分辨率高、探测时间短的特点,且能节省勘探费用;瞬变电磁法的野外测量方法、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有所选择;装置类型、线框大小、取样延时(发射基频)、叠加次数的选择,测点的布置等应综合考虑探测区地层物性、电性指标,采空区的埋深,场地电磁噪声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采空区 勘探验证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感烟探测器
17
作者 李艳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0,共1页
光束感烟探测器通过在建筑物内发射不可见红外线光束达到感烟探测效果,通常以挂壁的方式设置于靠近天花板的位置。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接收装置可探测并测量光束,识别出沿光束路径任意位置的烟雾干扰,当烟雾达到预期临界时探测器将发出... 光束感烟探测器通过在建筑物内发射不可见红外线光束达到感烟探测效果,通常以挂壁的方式设置于靠近天花板的位置。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接收装置可探测并测量光束,识别出沿光束路径任意位置的烟雾干扰,当烟雾达到预期临界时探测器将发出报警信号。接收装置可直接置于发射器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烟探测 线光束 接收装置 烟雾干扰 任意位置 探测效果 报警信号 发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
18
作者 李艳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48,共1页
德国某公司研发出新版火灾探测器,其工作原理为依赖空气采样进行火灾探测。通过管道系统,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可主动采集空气样本。该火灾探测器可达到无误报的火灾探测效果,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可靠地探测到火灾。此外,该... 德国某公司研发出新版火灾探测器,其工作原理为依赖空气采样进行火灾探测。通过管道系统,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可主动采集空气样本。该火灾探测器可达到无误报的火灾探测效果,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可靠地探测到火灾。此外,该火灾探测器适合在特殊环境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探测 空气采样 烟雾探测系统 工作原理 管道系统 探测效果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激光点云边界探测方法
19
作者 董晨 张皓宇 +1 位作者 季姝廷 李磊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4-138,共5页
传统方法的探测范围窄,无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扑捉,导致探测性能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激光点云边界探测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激光点云边界特征点,再运用泰勒公式去除噪声,对激光点云边界特征点进行排序,在完成上述操作后,配准... 传统方法的探测范围窄,无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扑捉,导致探测性能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激光点云边界探测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激光点云边界特征点,再运用泰勒公式去除噪声,对激光点云边界特征点进行排序,在完成上述操作后,配准激光点云边界特征点,删除重叠区域冗余数据,最后,按照激光点云边界探测流程完成激光点云边界探测。由此,完成基于大数据的激光点云边界探测方法的设计。由实验结果可知,基于大数据的激光点云边界探测方法最大探测范围为0.5 PF,探测性能较好,符合探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边界探测 噪声数据 回波强度信息 探测效果 特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塌陷自然电场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贻祥 甘伏平 +1 位作者 卢呈杰 韦吉益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80-486,共7页
流经土洞或岩溶塌陷坑中的地下水破坏了土层的固-液界面离子双电层扩散区中正、负电荷的平衡,引起地下介质(土层)自然极化,形成自上而下的自然电场。土洞或岩溶塌陷在平面上产生自然电位似同心圆负心异常、在剖面上引起极小值异常;自然... 流经土洞或岩溶塌陷坑中的地下水破坏了土层的固-液界面离子双电层扩散区中正、负电荷的平衡,引起地下介质(土层)自然极化,形成自上而下的自然电场。土洞或岩溶塌陷在平面上产生自然电位似同心圆负心异常、在剖面上引起极小值异常;自然电位梯度在剖面上出现过零点异常,在平面上呈以零值线为对称轴的正负对称的似"蝴蝶状"异常。岩溶区自然电场法干扰因素主要有工业游散电流等人文干扰电磁场、地下金属管道(线)自然极化电场、上升或下降泉自然电场、山地电场、炭质灰岩自然电场等。针对岩溶区自然电场法干扰因素特点,本文提出采用避让法、排除法、在线监测法进行消除,并将之应用于广西来宾市吉利村岩溶塌陷探测中。结果表明,自然电位剖面曲线在地面沉陷区中心附近出现极小值异常,自然电位梯度剖面曲线也在相同部位显示过零点异常。水文地质监测钻孔在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揭露了塌陷堆积物、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从而验证了上述自然电场法异常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土洞 岩溶塌陷 自然电场 异常特征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