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探测器噪声分析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维真
周晓东
张春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29-633,共5页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中,来自目标的辐射信号是极其微弱的,噪声特性直接影响探测器的探测能力,降低探测器的噪声是提高其探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对探测器噪声的频谱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探测器噪声分析的红外图像去噪算法——...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中,来自目标的辐射信号是极其微弱的,噪声特性直接影响探测器的探测能力,降低探测器的噪声是提高其探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对探测器噪声的频谱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探测器噪声分析的红外图像去噪算法——基于小波域自适应维纳滤波算法,主要讨论在预处理阶段如何去除白噪声和分形噪声。由于分形噪声的小波系数是平稳的,不相关的,可近似看作高斯白噪声,通过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先将分形噪声转化为白噪声,进而采用自适应维纳滤波算法滤除噪声。用采集的大量红外图像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多元探测器成像中的噪声信号,显著地提高信噪比,为后续弱小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噪声
图像增强
维纳滤波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增益散粒噪声探测器的性能改进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海军
王文哲
郑耀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37-2743,共7页
针对量子光学实验对低噪声探测器的特殊需求,采用交流电流耦合跨阻抗前置放大电路和ETX500光电二极管设计了高增益散粒噪声探测器.与现有的探测器相比,该探测器在增益、带宽、交直流饱和特性3方面的性能均有明显提升.采用1 064 nm的单...
针对量子光学实验对低噪声探测器的特殊需求,采用交流电流耦合跨阻抗前置放大电路和ETX500光电二极管设计了高增益散粒噪声探测器.与现有的探测器相比,该探测器在增益、带宽、交直流饱和特性3方面的性能均有明显提升.采用1 064 nm的单频激光器作光源,频谱分析仪作噪声测量工具,测量了探测器的输出特性.在分析频率2 MHz处,测量得到注入探测器的功率为850 μW时,输出的噪声功率谱较电子学噪声谱高10 dB;注入探测器的功率大于1.62mW时,探测器的带宽达到5 MHz.注入的光功率为0.85~36 mW时,探测器保持良好的交流与直流线性特性.设计的探测器的高增益与较高的交直流饱和特性,为量子光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探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散粒
噪声
探测器
跨阻抗前置放大电路
增益
饱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L-C耦合电路对散粒噪声探测器电子学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少锋
董瑞芳
+1 位作者
刘涛
张首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5-220,共6页
通过分析基于L-C耦合跨阻运放电路的散粒噪声探测器噪声来源,提出了电感的寄生电容对电子学噪声影响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电感的寄生电容会增大跨阻运放的输入电压噪声增益,从而增加探测器的电子学噪声.当总电感值为1m...
通过分析基于L-C耦合跨阻运放电路的散粒噪声探测器噪声来源,提出了电感的寄生电容对电子学噪声影响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电感的寄生电容会增大跨阻运放的输入电压噪声增益,从而增加探测器的电子学噪声.当总电感值为1mH时,选用两个0.5mH的电感串联结构相比选用单个1mH的电感,探测器电子学噪声明显降低.由于电感的自共振频率越低,寄生电容越大,选用高自共振频率的电感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电子学噪声.实验测量得到,在2.5 MHz分析频率处,选用两个0.5mH、自共振频率为6 MHz的电感串联相比选用单个1mH、自共振频率为1.6 MHz的电感,电子学噪声的降低了3dB.在相同入射激光条件下,该改进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探测器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电子学
噪声
电感寄生电容
散粒
噪声
探测器
自共振频率
L-C耦合电路
跨阻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外热成像系统低温极限成像探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初阳
曹峰梅
白廷柱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1-546,共6页
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出发,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景物的辐射出射度,推导出真空低温密闭环境中景物辐射通过光学系统进入红外探测器的辐射通量的计算公式,得到了探测器接收到的辐射通量,研究了影响探测器性能的主要噪声,并且计算了系...
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出发,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景物的辐射出射度,推导出真空低温密闭环境中景物辐射通过光学系统进入红外探测器的辐射通量的计算公式,得到了探测器接收到的辐射通量,研究了影响探测器性能的主要噪声,并且计算了系列红外探测器的最小可探测功率,进而分析得到了影响红外热成像系统可探测最低温度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得到了系列探测器的低温探测极限。该工作可为用于低温环境和目标探测成像的红外成像测温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可
探测
温度
最小可
探测
功率
辐射通量
红外
探测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建模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
6
5
作者
王文杰
张广军
魏新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全天时星敏感器技术可以将星敏感器的应用推广到临近空间飞行器如平流层飞艇和高空气球等平台,是星敏感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白天受到强烈的大气背景辐射的影响,可见光波段星敏感器的探测能力显著受限。大气背景辐射在短波红...
全天时星敏感器技术可以将星敏感器的应用推广到临近空间飞行器如平流层飞艇和高空气球等平台,是星敏感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白天受到强烈的大气背景辐射的影响,可见光波段星敏感器的探测能力显著受限。大气背景辐射在短波红外处的强度迅速降低,因此利用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在0.9~1.7μm波段下进行恒星探测成为研究全天时星敏感器技术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案。为了系统地分析并验证短波红外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可行性,文中在分析全天时星敏感器探测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短波红外探测器噪声对星敏感器探测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探测模型确定了20 km高度处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光学参数。基于短波红外探测器研制了全天时星敏感器原理样机,结合地面处的观星实验,测试了原理样机的探测性能并验证了全天时星敏感器探测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天时星敏感器
建模仿真
短波红外
探测器噪声
外场白天观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探测器噪声分析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维真
周晓东
张春华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29-633,共5页
文摘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中,来自目标的辐射信号是极其微弱的,噪声特性直接影响探测器的探测能力,降低探测器的噪声是提高其探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对探测器噪声的频谱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探测器噪声分析的红外图像去噪算法——基于小波域自适应维纳滤波算法,主要讨论在预处理阶段如何去除白噪声和分形噪声。由于分形噪声的小波系数是平稳的,不相关的,可近似看作高斯白噪声,通过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先将分形噪声转化为白噪声,进而采用自适应维纳滤波算法滤除噪声。用采集的大量红外图像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多元探测器成像中的噪声信号,显著地提高信噪比,为后续弱小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探测器噪声
图像增强
维纳滤波
小波变换
Keywords
Detector noise
Image enhancement
Wiener filter
Wavelet transform
分类号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增益散粒噪声探测器的性能改进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海军
王文哲
郑耀辉
机构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37-274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008001
No.61227015)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1021003-2)
文摘
针对量子光学实验对低噪声探测器的特殊需求,采用交流电流耦合跨阻抗前置放大电路和ETX500光电二极管设计了高增益散粒噪声探测器.与现有的探测器相比,该探测器在增益、带宽、交直流饱和特性3方面的性能均有明显提升.采用1 064 nm的单频激光器作光源,频谱分析仪作噪声测量工具,测量了探测器的输出特性.在分析频率2 MHz处,测量得到注入探测器的功率为850 μW时,输出的噪声功率谱较电子学噪声谱高10 dB;注入探测器的功率大于1.62mW时,探测器的带宽达到5 MHz.注入的光功率为0.85~36 mW时,探测器保持良好的交流与直流线性特性.设计的探测器的高增益与较高的交直流饱和特性,为量子光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探测工具.
关键词
量子光学
散粒
噪声
探测器
跨阻抗前置放大电路
增益
饱和特性
Keywords
quantum optics
shot noise detector
trans-impedance pre-amplify circuit
gain
saturation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TP212.1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C耦合电路对散粒噪声探测器电子学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少锋
董瑞芳
刘涛
张首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频率与时间基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5-22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91336108
11273024
+3 种基金
91636101
Y133ZK1101)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o.中组字[2013]33号)
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No.QYZDB-SSWSLH007)资助~~
文摘
通过分析基于L-C耦合跨阻运放电路的散粒噪声探测器噪声来源,提出了电感的寄生电容对电子学噪声影响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电感的寄生电容会增大跨阻运放的输入电压噪声增益,从而增加探测器的电子学噪声.当总电感值为1mH时,选用两个0.5mH的电感串联结构相比选用单个1mH的电感,探测器电子学噪声明显降低.由于电感的自共振频率越低,寄生电容越大,选用高自共振频率的电感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电子学噪声.实验测量得到,在2.5 MHz分析频率处,选用两个0.5mH、自共振频率为6 MHz的电感串联相比选用单个1mH、自共振频率为1.6 MHz的电感,电子学噪声的降低了3dB.在相同入射激光条件下,该改进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探测器的信噪比.
关键词
探测器
电子学
噪声
电感寄生电容
散粒
噪声
探测器
自共振频率
L-C耦合电路
跨阻放大器
Keywords
Detector
Electronic noise
Parasite capacitance of inductor
Shot noise detector
Self-resonant frequency
L-C combination circuit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分类号
O431.2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外热成像系统低温极限成像探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初阳
曹峰梅
白廷柱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出处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1-546,共6页
基金
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120441023
文摘
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出发,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景物的辐射出射度,推导出真空低温密闭环境中景物辐射通过光学系统进入红外探测器的辐射通量的计算公式,得到了探测器接收到的辐射通量,研究了影响探测器性能的主要噪声,并且计算了系列红外探测器的最小可探测功率,进而分析得到了影响红外热成像系统可探测最低温度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得到了系列探测器的低温探测极限。该工作可为用于低温环境和目标探测成像的红外成像测温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最低可
探测
温度
最小可
探测
功率
辐射通量
红外
探测器噪声
Keywords
the lowest temperature can be detected, NEP, radiation fluxes, infrared detector noise
分类号
TN21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建模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
6
5
作者
王文杰
张广军
魏新国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805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61705005,61605007)
文摘
全天时星敏感器技术可以将星敏感器的应用推广到临近空间飞行器如平流层飞艇和高空气球等平台,是星敏感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白天受到强烈的大气背景辐射的影响,可见光波段星敏感器的探测能力显著受限。大气背景辐射在短波红外处的强度迅速降低,因此利用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在0.9~1.7μm波段下进行恒星探测成为研究全天时星敏感器技术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案。为了系统地分析并验证短波红外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可行性,文中在分析全天时星敏感器探测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短波红外探测器噪声对星敏感器探测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探测模型确定了20 km高度处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光学参数。基于短波红外探测器研制了全天时星敏感器原理样机,结合地面处的观星实验,测试了原理样机的探测性能并验证了全天时星敏感器探测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全天时星敏感器
建模仿真
短波红外
探测器噪声
外场白天观星实验
Keywords
all-time star sens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short-wave infrared detector noise
daytime star observation experiments
分类号
V448.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探测器噪声分析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陈维真
周晓东
张春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增益散粒噪声探测器的性能改进
周海军
王文哲
郑耀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L-C耦合电路对散粒噪声探测器电子学噪声的影响
王少锋
董瑞芳
刘涛
张首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红外热成像系统低温极限成像探测分析
王初阳
曹峰梅
白廷柱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建模分析与实验验证
王文杰
张广军
魏新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