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波束探测分辨率估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爽 肖付民 +2 位作者 金绍华 马永帅 谢剑峰 《海洋测绘》 CSCD 2016年第4期12-15,共4页
多波束探测分辨率是衡量多波束探测能力的重要指标,针对如何确定多波束探测分辨率这一问题,通过原理分析,阐述了多波束探测分辨率的含义,在几何空间上推导了纵向、横向和垂向分辨率估计模型,提出了多波束目标探测分辨率模型,并以Reson 8... 多波束探测分辨率是衡量多波束探测能力的重要指标,针对如何确定多波束探测分辨率这一问题,通过原理分析,阐述了多波束探测分辨率的含义,在几何空间上推导了纵向、横向和垂向分辨率估计模型,提出了多波束目标探测分辨率模型,并以Reson 8101多波束测深仪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直接地估计多波束探测分辨率,可作为多波束测量技术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发现多波束探测横向分辨率是多波束目标探测分辨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测量 多波束测深仪 探测分辨率 目标分辨率 Reson 8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探测器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的设计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2
作者 陈永 陈昕 +4 位作者 张一凡 胡海波 谈婷 吕玮东 周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2-598,共7页
短中波红外滤光片是航天光学遥感相机上的关键器件之一。高分辨率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由滤光片的光谱特性决定,其中短中波红外占有很大比重,传统方式制备的短中波红外滤光片与理论值存在差距,使得短中波红外滤光片发生光谱角漂或温漂等现象... 短中波红外滤光片是航天光学遥感相机上的关键器件之一。高分辨率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由滤光片的光谱特性决定,其中短中波红外占有很大比重,传统方式制备的短中波红外滤光片与理论值存在差距,使得短中波红外滤光片发生光谱角漂或温漂等现象,在高分辨率探测器中形成高频和低频光谱混合叠加导致复原光谱失真。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透过率低漂移高分辨率探测器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的设计及研制方法。为了达到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特定波长滤光特性的要求(在3.5~4.1μm波段范围内实现98%以上透过率,在2.4~3.35μm、4.25~6.4μm两个波段范围内实现截止),以Si材料为滤光片的基底材料,采用模拟染色体遗传交叉算法以带通滤光高低反射率膜堆结构进行了结构迭代设计,薄膜的高折射率材料采用TiO_(2),低折射率材料采用SiO_(2),该结构设计使得膜层数量大为减少,通过温漂测试、角漂测试、光谱特性分析及面形测试,短中波红外滤光片达到了前后双波段截止、高通带透过率的目标。环境测试试验表明,短中波红外滤光片膜层与基底材料匹配性适宜、膜层稳定性较高,适用于空间严酷的温度变化、高能粒子辐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分辨率探测 短中波红外光 滤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海底浅层微小目标体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童思友 杨林翰 +1 位作者 郑靖甲 徐秀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5,共12页
浅海海底浅层微小目标体一般体积小、埋深较浅,且由于其材料制作上的特殊性,目前应用水声探测方法达不到较好的探测效果。本文从地声数值模拟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多道地震这一地声探测手段来实现对海底浅层微小目标体的高精度探测。首... 浅海海底浅层微小目标体一般体积小、埋深较浅,且由于其材料制作上的特殊性,目前应用水声探测方法达不到较好的探测效果。本文从地声数值模拟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多道地震这一地声探测手段来实现对海底浅层微小目标体的高精度探测。首先,基于波动理论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对于微小目标体的正演模拟,探索不同激发主频、不同海底形态、不同掩埋深度情况下浅海微小目标体的地声传播响应特征,总结微小目标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地声传播规律;其次,通过成像精度更高的逆时偏移技术,实现对于微小目标体的位置、形态的高精度成像。不同浅海微小目标体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采用多道地震的地声探测手段,能够实现对于浅海微小目标体的高精度探测,探测的微小目标体成像位置准确、形态表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浅层 微小目标体 正演模拟 逆时偏移 分辨率地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电场扫描探测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希高 凌春晖 +4 位作者 刘志民 张金涛 吕一鸣 周游 吴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88-2395,共8页
为实现煤矿巷道超前探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激电法和电场扫描探测理论的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超前探测技术。基于共线点电流源的电力线方程理论,推导煤矿巷道探测电场边界电力线方程算法;提出电场扫描探测策略,分析了电场扫描探测的实际... 为实现煤矿巷道超前探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激电法和电场扫描探测理论的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超前探测技术。基于共线点电流源的电力线方程理论,推导煤矿巷道探测电场边界电力线方程算法;提出电场扫描探测策略,分析了电场扫描探测的实际分辨率;基于电介质边界条件,根据巷道地质结构模型推导电力线偏移向量求解公式,分析了地质异常体对电力线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通过连续改变探测仪各通道电流强度,探测电场扫描分辨率理论上可任意设定,实际探测由实际地质工况条件选定;地质异常体的存在会影响电力线分布,板状体的厚度越大或者围岩与板状体之间的电阻率比值越大或者板状体倾角越大,则电力线偏移向量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越大;通过电场聚焦和偏转扫描探测,可确定异常体的直径和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超前探测 聚焦双频激电法 电场扫描 探测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器采样频率与光学系统衍射截止频率比值对航空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帅 匡海鹏 +2 位作者 王德江 徐正平 丁亚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8-831,共4页
以Q值作为参照指标,考虑光学系统分辨率和探测器分辨率,通过图像仿真效果的对比讨论了不同Q值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结果表明:成像系统设计过程中需在光学系统分辨率和探测器分辨率之间进行权衡,Q=2时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最好,但实际设计... 以Q值作为参照指标,考虑光学系统分辨率和探测器分辨率,通过图像仿真效果的对比讨论了不同Q值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结果表明:成像系统设计过程中需在光学系统分辨率和探测器分辨率之间进行权衡,Q=2时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最好,但实际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其他因素(系统信噪比、场景大小、运动模糊等),往往取Q<2可获得高品质图像.因此,Q值可作为参考指标为光电成像系统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光学分辨率 探测分辨率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体地震绕射波探测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惊涛 彭苏萍 +1 位作者 陈宗南 柳倩男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小尺度断层和陷落柱等隐蔽致灾地质体破坏煤层的连续性,易诱发瓦斯突出和采空区突水等事故,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传统地震勘探方法以反射波为主,对隐蔽致灾地质体分辨率有限。本文提出基于曲波稀疏变换和平面波分解的多参数稀疏优化... 小尺度断层和陷落柱等隐蔽致灾地质体破坏煤层的连续性,易诱发瓦斯突出和采空区突水等事故,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传统地震勘探方法以反射波为主,对隐蔽致灾地质体分辨率有限。本文提出基于曲波稀疏变换和平面波分解的多参数稀疏优化绕射波分离方法,能够解决在地震波场相交和相切情况下绕射波分离问题,并且分离的绕射波具有波形一致性和完整性。三维数值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强反射波对弱信号的屏蔽作用,分离出完整的绕射波/散射波,提高断层断点和散射点成像精度,其中极性反转成像特征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小尺度地质构造。山西阳泉煤业二矿九采扩区实际数据应用证实,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煤层强反射信息屏蔽作用,叠加剖面中绕射波的双曲形态可以质控绕射波分离可靠性。在利用绕射波成像资料解释时,结合反射波场成像结果提供的宏观地质背景,可更好揭示隐蔽致灾地质体,两者相辅相成。绕射波成像对陷落柱的边界形态和内部结构刻画更为清晰,对小尺度断裂的展布规律描述更准确,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地震波成像方法,在隐蔽致灾地质体探测上具有很大潜力,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体 绕射波分离 稀疏优化 分辨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biased test of the hyperon CP violation in terms of detector resolution at STCF
7
作者 Ming Xu Liang Liu +2 位作者 Yupeng Pei Xiaorong Zhou Yingchun Zh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7,40,I0002,共9页
The study of the charge conjugation and parity(CP)violation of hyperon is the precision frontier for probing possible new CP violation source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SM).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quantum entangled h... The study of the charge conjugation and parity(CP)violation of hyperon is the precision frontier for probing possible new CP violation source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SM).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quantum entangled hyperonantihyperon pairs to be produced at Super Tau-Charm Facility(STCF),the CP asymmetry of hyperon is expected to be tested with a statistical sensitivity of 10−4 or even better.To cope with the statistical precision,the systematic effects from various aspects are critical and need to be studied in detail.In this paper,the sensitivity effects on the CP violation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tector resolution,including those of the position and momentum,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Th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STCF det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III experiment STCF hyperon CP violation detector resolution unbiased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微波探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蒋传纪 郑正奇 李宗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3-67,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微波探测系统中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做谱分析和插值的快速方法。它在实时性和分辨率方面都优于FFT。虽然它也需要训练样本 ,但是训练样本可以用计算机模拟获得。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微波探测系统 分辨率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地下工程中应用地震波CT技术探测孤石的参数选择
9
作者 胡晓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185,193,共6页
目的:地震波CT(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技术中,采用的不同探测参数(钻孔间距、检波点距、激发点距),对地铁工程中地下孤石探测结果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合理选择探测参数。方法:阐述了地震波CT技术的基本原理,以福州地铁1号线某车站... 目的:地震波CT(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技术中,采用的不同探测参数(钻孔间距、检波点距、激发点距),对地铁工程中地下孤石探测结果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合理选择探测参数。方法:阐述了地震波CT技术的基本原理,以福州地铁1号线某车站的工程实际为例,在相同的探测条件下采用3种钻孔间距(4.6 m、10.4 m及15.0 m)进行地震波CT探测,并对比分析探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在钻孔间距分别为14.5 m和10.5 m两种工况下,选取了4种检波点距和检波点距的组合方式,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选用较小钻孔间距(取值为4.6 m及10.4 m)时更能精确地反映地下孤石的分布形态及具体分布位置。选用较大钻孔间距(取值为15.0 m)时探测得到的地下孤石分布范围与实际分布情况相比偏大,且形态特征较模糊。与激发点距与检波点距取值较大(二者均取2.0 m)相比,取值较小时(二者均取0.5 m或1.0 m)地下孤石的探测分辨率更高。地震波CT合理的参数取值为:钻孔间距取10.0 m,激发点距和检波点距均取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地下工程 孤石探测 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 探测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信号分析的双正交小波预测反褶积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同华 刘浩然 +1 位作者 谷淡平 张亮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1,共6页
为了降低电磁波衰减、噪声干扰等因素对地质雷达检测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双正交小波预测反褶积法(PDBW法)。在PDBW法中,针对地质雷达检测信号选取具有最小重构误差的双正交小波基,运用该小波基将地质雷达检测信号分解成不同频段的时域... 为了降低电磁波衰减、噪声干扰等因素对地质雷达检测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双正交小波预测反褶积法(PDBW法)。在PDBW法中,针对地质雷达检测信号选取具有最小重构误差的双正交小波基,运用该小波基将地质雷达检测信号分解成不同频段的时域子信号,对各频段的时域子信号进行预测反褶积等滤波处理,再对处理后的子信号进行重构变换,得到PDBW法的处理结果。将PDBW法用于实验检测信号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预测反褶积法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DBW法能有效压制多次回波干扰,准确识别深部信号,显著提高深部信号信噪比,从而进一步改善地质雷达探测分辨率和图像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双正交小波分析 预测反褶积 探测分辨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太行山东南缘汤西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国军 袁洪克 +5 位作者 何银娟 韩健 李吉昌 刘增祺 刘超 王景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8-1111,1117,共5页
结合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汤西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南段由2条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组成,主断层下降盘汤阴地堑内新近系沉积明显增厚,结合探槽结果认为,汤西断裂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 结合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汤西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南段由2条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组成,主断层下降盘汤阴地堑内新近系沉积明显增厚,结合探槽结果认为,汤西断裂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阴地堑 汤西断裂 分辨率浅层地震探测 浅部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台风卫星红外通道亮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丁伟钰 万齐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2-580,共9页
热带地区云的覆盖率高,卫星辐射资料特别是红外通道的数值模拟容易受到云的影响,提高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卫星亮温资料的模拟能力,有助于热带地区数值模式的检验以及提高卫星资料直接同化的水平。首先,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 热带地区云的覆盖率高,卫星辐射资料特别是红外通道的数值模拟容易受到云的影响,提高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卫星亮温资料的模拟能力,有助于热带地区数值模式的检验以及提高卫星资料直接同化的水平。首先,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简称WRF)对""珍珠""台风的三维气象场,包括云结构特征,进行了模拟,并诊断分析了总云量、云顶气压等物理量;然后,结合快速辐射传输模式(fast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for TOVS,简称RTTOV)8.7版对""珍珠""台风的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3型(HighResolution Infrared Radiation Sounder,简称HIRS/3)红外辐射亮温进行了模拟,并且比较了有云和无云条件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云的影响,RTTOV模式无法模拟出台风的结构特征;结合三维云特征的模拟量,RTTOV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HIRS/3第4-10、13-19通道的辐射亮温。加入云结构特征对峰值能量高度在云层以下的红外通道的模拟有正面影响,该方案既可以作为检验模式模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表明红外资料在热带天气系统的资料同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台风 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3型红外通道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