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煤阶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与控制机理 被引量:32
1
作者 孟艳军 汤达祯 +3 位作者 李治平 许浩 陶树 李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1,共6页
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是煤层气开发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无因次产量分析方法,基于沁南地区15口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数据,采用无因次产气率指标,将排采阶段定量划分为排水阶段、不稳定产气阶段、稳定产气阶段和衰减阶段;引用物... 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是煤层气开发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无因次产量分析方法,基于沁南地区15口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数据,采用无因次产气率指标,将排采阶段定量划分为排水阶段、不稳定产气阶段、稳定产气阶段和衰减阶段;引用物质平衡方法,利用生产数据,计算并分析了各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变化值。从渗透率变化趋势、主导机制、体系能量、相态构成和产能动态5个方面,阐释了高煤阶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与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煤层渗透率呈现降低—恢复—升高的特征;有效应力效应和基质收缩效应直接控制了煤层渗透率的变化特征;吸附与解吸特征从根本上控制了基质收缩效应的作用时间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采阶段 动态变化 渗透率 煤层气 高煤阶 控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庄南区块煤层气U型井排采阶段典型指标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财芳 张晓阳 刘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4,共5页
为给煤层气U型井排采制度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在分析柿庄南区块煤层气U型井排采典型阶段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U型井排采过程可以划分为单一排水阶段、波动上升阶段和高产稳定阶段。在排采过程中,分阶段选取初始见气时间、初始累计... 为给煤层气U型井排采制度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在分析柿庄南区块煤层气U型井排采典型阶段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U型井排采过程可以划分为单一排水阶段、波动上升阶段和高产稳定阶段。在排采过程中,分阶段选取初始见气时间、初始累计产水量、初始降液幅度、初始降液速率、初始排水速率、波动上升时间、套压波动范围、液顶平均距离、典型高产日产气量、典型高产日产水量、典型高产套压、底液平均距离作为典型指标。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第1阶段应控制初始降液速率在5 m/d以下;第2阶段应控制套压在0~0.45 MPa波动,同时控制动液面维持在煤层顶板以上10 m之内;第3阶段应控制典型高产套压稳定在0.01~0.03 MPa,动液面稳定在煤层底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U型井 排采阶段 典型指标 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煤阶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及渗透率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夏鹏 曾凡桂 +2 位作者 吴婧 王晋 冯绍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23,共9页
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是煤层气开发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无因次产气率划分煤层气井排采阶段,结合等温吸附实验下煤层气的解吸过程确定排采阶段分界点位置。通过物质能量动态平衡理论建立中煤阶煤储层渗透率评价模型,从渗透率变... 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是煤层气开发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无因次产气率划分煤层气井排采阶段,结合等温吸附实验下煤层气的解吸过程确定排采阶段分界点位置。通过物质能量动态平衡理论建立中煤阶煤储层渗透率评价模型,从渗透率变化趋势、主导机制、产能动态等方面,阐释了中煤阶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与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排采过程中,煤储层绝对渗透率发生"先降低—后回返—再上升"的动态变化。排水阶段水相有效渗透率迅速下降,气相有效渗透率为0。储层压力降低至临界解吸压力后进入产气阶段,气相有效渗透率迅速增加,水相有效渗透率缓慢降低。产气量衰减阶段绝对渗透率开始下降,在滑脱效应影响下,气相有效渗透率仍然保持缓慢上升,水相有效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煤阶 排采阶段 渗透率 动态变化 产能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 被引量:30
4
作者 柳迎红 房茂军 廖夏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121-124,128,共5页
为了合理开采煤层气,需要对煤层气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并针对不同排采阶段相应制定不同的排采生产制度。综合对比评价了不同排采阶段划分方法的划分依据、阶段特征、划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与生产控制相结合的煤层气排采生产六段... 为了合理开采煤层气,需要对煤层气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并针对不同排采阶段相应制定不同的排采生产制度。综合对比评价了不同排采阶段划分方法的划分依据、阶段特征、划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与生产控制相结合的煤层气排采生产六段划分法,将煤层气生产阶段划分为未见气阶段、初见气阶段、产气量上升阶段、产气量稳定阶段、产气量下降阶段和废弃阶段,给出了六段划分法在不同排采阶段生产控制方与法与技术对策,指明了六段排采阶段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阶段 制度 生产动态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兴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方法,延长气井高产稳产期,通过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等温吸附特征与气井生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煤层气井合理配产方法,并在现场煤层气井排采参数及动态规律对比分析基础上,以煤储层压力...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方法,延长气井高产稳产期,通过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等温吸附特征与气井生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煤层气井合理配产方法,并在现场煤层气井排采参数及动态规律对比分析基础上,以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兰氏压力、稳产压力为关键控制节点,将延川南煤层气井排采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对各阶段排采参数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在煤层兰氏压力附近时,产气量达到峰值,煤层气井的稳产气量与峰值产气量,以及稳产流压与兰氏压力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拟合公式,可以计算各井合理稳产流压和稳产气量。5个排采阶段,分别是快排期、缓慢降压排水期、上产期、产量波动期和稳产期。对于延川南煤层气田,快排期日降井底流压在0.1 MPa左右较为合理,缓慢降压排水期、上产期和产量波动期排采控制非常关键,缓慢降压排水期日降井底流压在0.003 MPa左右,上产期谭坪构造带气井日降井底流压要小于0.005 MPa,万宝山构造带要小于0.01 MPa,产量波动期日降井底流压要控制在0.003 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煤层气田 煤层气 合理配产 井底流压 排采阶段 参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影响因素及排采管控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晴 杨飞 +2 位作者 龚伟成 徐天鑫 李一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排采管控方法对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的主控因素,以提高和改善渗透率为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的排采对策。井底流压大于原始储层压力时,降压速度为0.03~0.05 MPa/d,可降低压裂液和速敏伤害;井... 排采管控方法对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的主控因素,以提高和改善渗透率为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的排采对策。井底流压大于原始储层压力时,降压速度为0.03~0.05 MPa/d,可降低压裂液和速敏伤害;井底流压在原始地层压力和解吸压力之间时,以小于0.03 MPa/d的速度降压,避免加剧储层"渗透率漏斗";在解吸压力以上0.2~0.3 MPa时开始以0.01 MPa/d速度降压,在解吸压力附近稳压排水30 d,解吸后套压控制在0.2~0.3 MPa左右,避免两相流造成的水相渗透率下降;提产段通过变速提产强化基质收缩作用改善储层渗透率;稳产段主要通过单位压降增产量来确定合理的稳产产量,实现煤层气井长期高产稳产。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动态渗透率 方法 降压速度 排采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类型对煤储层吸附/解吸特征影响及实践意义——以保德区块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侯伟 徐凤银 +8 位作者 张雷 张伟 孟艳军 刘其虎 李永臣 樊洪波 王虹雅 张双源 张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宏观煤岩类型差异是影响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及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保德区块BX-2井8+9号煤4种不同宏观煤岩类型样品,开展工业分析、显微组分、润湿性及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探讨了煤岩类型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宏观煤岩类型差异是影响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及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保德区块BX-2井8+9号煤4种不同宏观煤岩类型样品,开展工业分析、显微组分、润湿性及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探讨了煤岩类型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暗淡煤、半暗煤、半亮煤和光亮煤的镜质组含量逐渐增大,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降低,亲水性逐渐减弱,Langmuir体积逐渐增大;光亮煤和半亮煤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同时具有更高的启动压力、转折压力和敏感压力,解吸过程中对应的有效阶段区间宽度更大,更有利于煤层气开发。宏观煤岩类型对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不同煤岩类型煤组分和润湿性的差异。基于宏观煤岩类型分层厚度占比参数,对BX-2井解吸特征参数进行了加权平均计算,并将该井煤层气解吸阶段划分为缓慢解吸、快速解吸和敏感解吸3个阶段,将排采阶段划分为排水降压、不稳定产气、稳定产气和产气衰减4个阶段。排水降压阶段应控制排水速度,减少应力敏感效应对渗透性的伤害;不稳定产气阶段应适当控制套压,尽量扩大解吸半径;稳定产气和产气衰减阶段应适当增大生产压差,利用解吸效率高的优势延长产气高峰期和稳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类型 吸附/解吸特征 实践意义 润湿性 解吸阶段 排采阶段 保德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区块煤层气井抽油杆腐蚀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庞斌 王旱祥 兰文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渭北区块H矿区煤层气井腐蚀影响因素,以抽油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开采过程中产出气、采出水、抽油杆表面腐蚀产物成分和抽油杆质量损失检测分析,总结了抽油杆腐蚀类型和腐蚀强度,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排采阶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渭北区块H矿区煤层气井腐蚀影响因素,以抽油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开采过程中产出气、采出水、抽油杆表面腐蚀产物成分和抽油杆质量损失检测分析,总结了抽油杆腐蚀类型和腐蚀强度,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排采阶段、开发层系和采出液矿化度对抽油杆腐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渭北区块煤层气井抽油杆主要受到CO2和H2S的腐蚀,其来源主要为5号煤和11号煤。在初期排水阶段抽油杆腐蚀程度低,主要是由少量CO2溶解气引起;憋套压和产气之后,抽油杆受到产出的酸性气体CO2和H2S的共同腐蚀作用,且腐蚀不断增强;同时地层水矿化程度对抽油杆腐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腐蚀影响因素复杂且强度不断变化,因此,对抽油杆表面进行包覆或涂上防腐层是直接有效的防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抽油杆 腐蚀 排采阶段 开发层系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