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隧道中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火灾重点排烟效果对比分析
1
作者 施勇 王亮 +1 位作者 亢燕铭 钟珂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7-1316,共10页
为探究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2种车型火灾后的隧道内疏散环境差异,依托上海市某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电动汽车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和烟气,系统分析并对比在现有排烟系统作用下,2种车型火灾后的隧道内能见度、温度及烟气分布等关键环境... 为探究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2种车型火灾后的隧道内疏散环境差异,依托上海市某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电动汽车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和烟气,系统分析并对比在现有排烟系统作用下,2种车型火灾后的隧道内能见度、温度及烟气分布等关键环境参数,量化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火灾环境的恶化率。研究结果表明:1)电动汽车火灾显著恶化了隧道疏散环境,其发生火灾时的隧道内能见度危险范围长度和安全时间的相对恶化率分别为58.3%和51.8%。2)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火灾高温危害强度关系存在临界时刻,在此时刻之前,电动汽车对应的环境温度较低;在此之后,电动汽车火灾温度显著升高,高温危害加剧,使得温度安全疏散时间比燃油汽车至少缩短25%,因此应当在火灾前期迅速开展其他灭火救援措施。3)电动汽车火灾时烟层高度低于2 m的范围,比燃油汽车高31.6%,烟气纵向蔓延长度增加30.8%,烟气危害更广泛、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隧道火灾 电动汽车 燃油汽车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下多层航站楼排烟效果及人员疏散研究
2
作者 宋洋 马文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4,共9页
为探究环境风下机场航站楼排烟模式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以某航站楼为研究对象,选择多楼层区域作为数据获取范围,针对排烟窗控制模式的33种工况,采用火灾动力学(FDS)软件模拟排烟效果;以北风经东北风转为东风构造风向区间,获得风向与... 为探究环境风下机场航站楼排烟模式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以某航站楼为研究对象,选择多楼层区域作为数据获取范围,针对排烟窗控制模式的33种工况,采用火灾动力学(FDS)软件模拟排烟效果;以北风经东北风转为东风构造风向区间,获得风向与危险到达时间的曲线关系;以0~90°为高侧窗开启角度区间,获得适宜开窗范围,并根据环境风进行安全疏散的判定与优化。结果表明:对于楼内排烟效果而言,若高侧窗全开,无风和低风速下有利于排烟,环境风速较高时,垂直于楼层走势的风向排烟效果较好;在风向区间内,0~70°风向会对高侧窗排烟起促进作用,30和60°风向点最优,顺楼层走势的风向会有烟气倒灌;在高侧窗开启角度内,实际以5~30°下悬窗或全开窗为宜;结合风向下的危险到达时间,进行楼层人员疏散优化,调控后疏散时间比未优化时减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站楼 环境风 排烟效果 人员疏散 高侧窗 危险到达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烟口设计对排烟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伯乐 李元洲 +3 位作者 孙晓乾 任彬彬 许兆宇 霍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0-153,共4页
通过FDS模拟计算,考察烟气稳定性、烟气溢流厚度、烟气溢流量和机械排烟效率等参数研究排烟口高度的变化和排烟速率的变化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效果随着排烟口位置的升高而逐渐变好,排烟口与蓄烟池下沿的垂直高度在0.8 ... 通过FDS模拟计算,考察烟气稳定性、烟气溢流厚度、烟气溢流量和机械排烟效率等参数研究排烟口高度的变化和排烟速率的变化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效果随着排烟口位置的升高而逐渐变好,排烟口与蓄烟池下沿的垂直高度在0.8 m以上效果最好;排烟速率宜适中,过大容易导致烟气层紊乱,过小则控制烟气溢流效果不好并且排烟效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科学与技术 排烟口高度 机械排烟效果 排烟风速 FDS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常琳 李昂 王立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的方法研究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火灾(火源功率为5MW)时,半横向排烟方式中排烟风速、排烟口间距、排烟口面积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原型,利用FDS建立全尺寸隧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此外,根据Froud... 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的方法研究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火灾(火源功率为5MW)时,半横向排烟方式中排烟风速、排烟口间距、排烟口面积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原型,利用FDS建立全尺寸隧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此外,根据Froude相似模型。建立了1:10的地铁区间隧道模型试验台,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半横向排烟方式可以有效地排出隧道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气。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5%~25%,验证了利用FDS研究隧道火灾的结论是可靠的。排烟风速、排烟口间距、排烟口面积设蹬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排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半横向排烟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列车活塞风对地下车站排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明年 李春荟 +2 位作者 郭晓晗 于丽 代仲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51-2058,共8页
列车在区间隧道行进过程中,空气受挤压作用会在隧道内形成活塞风,活塞风对烟气扩散有一定的影响。为探明携火列车停站后活塞风衰减过程及其对车站轨行区上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影响规律,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动网格模拟技术及Layering方法... 列车在区间隧道行进过程中,空气受挤压作用会在隧道内形成活塞风,活塞风对烟气扩散有一定的影响。为探明携火列车停站后活塞风衰减过程及其对车站轨行区上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影响规律,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动网格模拟技术及Layering方法更新网格,对城际列车着火驶向地下车站及城际列车静止着火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1)对比不同站台类型隧道列车停站后活塞风衰减过程,进站端活塞风风速均高于出站端且均在5 min后达到稳定;(2)对比有无活塞风情况下地下车站排烟效果,无活塞风情况下地下车站排烟效率呈对称分布,有活塞风时地下车站排烟效率呈不对称分布;(3)对比不同站台类型隧道的地下车站排烟效果,有活塞风情况下岛式站台隧道的排烟系统总排烟效率高于侧式站台隧道总排烟效率;(4)岛式站台隧道无活塞风工况总排烟效率一直维持在85%左右,有活塞风工况排烟系统总排烟效率在4 min以后增至85%,最高达到90%;侧式站台隧道排烟系统总排烟效率在5 min以后增至8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城际地下铁路车站的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城际铁路 地下铁路车站 活塞风 排烟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步行街三级排烟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梅红 池巧灵 陈立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9-1232,共4页
为研究三级排烟模式且顶部设有自然排烟窗的室内商业步行街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在步行街首层环廊位置进行热态发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两级排烟,三级排烟模式下环廊排烟可有效阻止烟气蔓延至步行街高大空间;一旦发生小规模火灾或产生低... 为研究三级排烟模式且顶部设有自然排烟窗的室内商业步行街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在步行街首层环廊位置进行热态发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两级排烟,三级排烟模式下环廊排烟可有效阻止烟气蔓延至步行街高大空间;一旦发生小规模火灾或产生低热量烟气时,步行街顶部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比自然排烟方式具有明显的排烟效果,但排烟风机的延迟开启易造成烟气蔓延范围扩大。为了营造安全的疏散条件,避免烟气从环廊蔓延至步行街,应增大环廊排烟设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步行街 三级排烟模式 热烟试验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风井位置对L型地下内走道排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鹏 胡轲 +1 位作者 夏莹 王厚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7-469,共3页
针对L型地下内走道,开展补风井位置对其排烟效果的影响的模拟研究。设置最大热释放速率为1.8 MW的超快速火,选取5个位置设置补风井,分不同工况模拟各区域温度和CO2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在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尽量将补风竖井设置于L型内... 针对L型地下内走道,开展补风井位置对其排烟效果的影响的模拟研究。设置最大热释放速率为1.8 MW的超快速火,选取5个位置设置补风井,分不同工况模拟各区域温度和CO2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在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尽量将补风竖井设置于L型内走道中较长的直走道处并远离火源和排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地下内走道 补风竖井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台火灾不同排烟模式下排烟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毛婷 朱常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7,共6页
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广州某一地铁车站岛式站台端部发生5MW火灾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排烟模式下地铁站内的顶棚温度分布、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能见度、CO浓度分布以及楼梯口风速分布情况,分析其排烟效果是否... 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广州某一地铁车站岛式站台端部发生5MW火灾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排烟模式下地铁站内的顶棚温度分布、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能见度、CO浓度分布以及楼梯口风速分布情况,分析其排烟效果是否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结果表明,对于顶棚温度和人眼特征高度处能见度而言,3种排烟模式都能满足要求。对于楼梯口新风风速而言,排烟口为11个的排烟模式不满足要求。比较3种模式下温度和CO浓度的扩散范围,发现排烟口为22个的排烟模式的控烟效果较好,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站台火灾 数值模拟 排烟模式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源与排烟竖井的相对位置对重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飞 董启伟 +1 位作者 常默宁 李俊梅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借助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某盾构城市地下道路火灾工况下,火源与排烟竖井的相对位置对重点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向排烟模式在一定的排烟量条件下,火源位置距离排烟竖井越近,排烟效果越好。当火源位... 借助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某盾构城市地下道路火灾工况下,火源与排烟竖井的相对位置对重点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向排烟模式在一定的排烟量条件下,火源位置距离排烟竖井越近,排烟效果越好。当火源位于两个排烟竖井之间且偏向其中某一个竖井位置时,在排烟量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仅开启离火源位置较近的竖井风机排烟;当火源位于两竖井正中间位置时,可采用双向排烟模式;当火源恰好位于某个竖井正下方时,可以仅开启该竖井风机排烟,但采取该工况应综合考虑隧道内烟道板的耐火极限及耐火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烟竖井 排烟模式 排烟效果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烟管道顶部接风管对带上盖车辆基地排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翁德耀 郑翔 +4 位作者 黄先健 谢宝超 王强华 郑思宇 赵家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提高带上盖车辆基地机械排烟效果的方法,即设置顶部接风管。采用CFD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对顶部接风管的排烟效果进行研究。设置了4种开孔方式、3种顶部接风管开孔个数以及不同排烟量,通过测量带上盖车辆基地烟气层高度、盖... 提出了一种提高带上盖车辆基地机械排烟效果的方法,即设置顶部接风管。采用CFD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对顶部接风管的排烟效果进行研究。设置了4种开孔方式、3种顶部接风管开孔个数以及不同排烟量,通过测量带上盖车辆基地烟气层高度、盖板下方温度、能见度、CO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开孔方式排烟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顶部接风管四周侧部开孔、顶部开孔、侧部开孔、底部开孔;顶部接风管开孔个数减少对排烟效果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大排烟口风速;设置顶部接风管会提升带上盖车辆基地的机械排烟量,能明显提升其排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上盖车辆基地 顶部接风管 排烟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不同开启形式自然排烟窗排烟效果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峥 邓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49-1652,共4页
开展实体试验,利用乙醇加热烟饼产生热烟的方式,分析相同试验条件下平开窗、上悬窗、下悬窗及不同开启角度的烟气温度、成分及影像记录。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排烟的效果与房间结构形式、排烟面积及开窗形式有密切的关联性;当使用上悬窗作... 开展实体试验,利用乙醇加热烟饼产生热烟的方式,分析相同试验条件下平开窗、上悬窗、下悬窗及不同开启角度的烟气温度、成分及影像记录。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排烟的效果与房间结构形式、排烟面积及开窗形式有密切的关联性;当使用上悬窗作为排烟窗时,建议增大相应排烟窗面积,以保证良好排烟效果;平开窗的排烟效果受风向影响较大,在设计时应结合当地风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排烟 平开窗 上悬窗 下悬窗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风和机械排烟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一天 王梓蘅 李思成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为研究室外风和机械排烟综合驱动对高层建筑疏散走道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在相似原理基础上,开展了1/3缩尺寸试验。通过改变室外风和机械排烟量,分析前室门处、疏散走道的烟气温度和烟气蔓延速度等参数,定量分析室外风对疏散走道机械排... 为研究室外风和机械排烟综合驱动对高层建筑疏散走道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在相似原理基础上,开展了1/3缩尺寸试验。通过改变室外风和机械排烟量,分析前室门处、疏散走道的烟气温度和烟气蔓延速度等参数,定量分析室外风对疏散走道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室外风风速为1.0 m/s时,烟气层稳定,临界单位排烟量为105.8 m^3/(h·m^2),较无室外风时的临界单位排烟量(63.5 m^3/(h·m^2))有所提高;室外风风速为2.5 m/s时,烟气层紊乱,单位排烟量211.6 m^3/(h·m^2)仅能减缓烟气蔓延进入前室的速度,不能将烟气控制在疏散走道内;室外风风速为4.0 m/s时,疏散走道内烟气完全紊乱,机械排烟失去控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排烟 排烟效果 高层建筑 疏散走道 火灾烟气 室外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排烟口对机场航站楼排烟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雷晶晶 赵赶超 陈勇刚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0-763,共4页
采用FDS模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设定6种上、下开口面积之比的工况进行模拟,研究自然排烟口对机场航站楼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下开口面积之比不大于1.8时,随着排烟口面积增加,室内平均温度下降,烟气层高度抬升,排烟效果... 采用FDS模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设定6种上、下开口面积之比的工况进行模拟,研究自然排烟口对机场航站楼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下开口面积之比不大于1.8时,随着排烟口面积增加,室内平均温度下降,烟气层高度抬升,排烟效果越来越好;当火灾发展至720 s时,室内平均温度仍在安全范围内,对于人员疏散影响不大。建立理论模型,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当上、下开口面积之比为1.8时理论模型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排烟 排烟效果 人员疏散 模拟分析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横向排烟下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易亮 李沿宗 徐志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了研究隧道火灾半横向排烟对烟气排放效果的影响参数,同时为半横向通风排烟下隧道火灾烟气蔓延情况的系统性研究提供试验数据支持,建立缩尺比例为1:10的水平模型隧道开展火灾试验,并对火灾半横向排烟时排烟阀和排烟道内的烟气流动进... 为了研究隧道火灾半横向排烟对烟气排放效果的影响参数,同时为半横向通风排烟下隧道火灾烟气蔓延情况的系统性研究提供试验数据支持,建立缩尺比例为1:10的水平模型隧道开展火灾试验,并对火灾半横向排烟时排烟阀和排烟道内的烟气流动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公路隧道半横向排烟情况下,理论分析得出的排烟阀处烟气流速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火源附近,冷空气与高温烟气掺混较少,温度较高;在靠近风机处,排烟阀烟气流速较大,但同时因远离火源,热量损失和掺混冷空气较多,因而温度较低;排烟阀开启个数、间距、单个面积以及排烟阀离风机的距离,均会对半横向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半横向排烟 排烟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烟方式下隧道烟气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占伟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结合某大型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采用FDS构建集中排烟隧道模型,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顶隔板处和2m高处温度、烟气蔓延、排烟道及排烟阀处烟气流速等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单向和双向集中排烟模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0 MW... 结合某大型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采用FDS构建集中排烟隧道模型,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顶隔板处和2m高处温度、烟气蔓延、排烟道及排烟阀处烟气流速等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单向和双向集中排烟模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0 MW和50 MW火源功率时,双向排烟顶隔板下方最高温度比单向排烟分别高出200℃和450℃,两种情况下行车道2m高处温度分布相差不大;双向排烟模式下的烟气蔓延范围比单向排烟大;单向排烟下排烟阀处烟气流速按照离排烟风机由近至远递减,且靠近风机的排烟阀流速大于1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排烟 单向排烟 双向排烟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格FK6-V1000型加弹机单向排烟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贤生 秦德科 《现代纺织技术》 2012年第2期49-51,共3页
通过在FK6-V1000型加弹机现有的排烟主管上打孔,从一热箱上加一上一下2根排烟支管和排烟弯头,这样可以保证一热箱内的丝槽都具备吸烟条件,从而避免因排烟不畅产生的染色降等和环境污染,从而提高了排烟效果,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 FK6-V1000加弹机 排烟效果 染色降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风压对超高层建筑火灾排烟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昊 陈健 +1 位作者 王会娟 李宏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以上海中心大厦为原型,利用Fluent建立物理模型。通过对上海地区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得到该地区的四季风频图,基于此进行模型边界条件设定,模拟计算得到建筑外流场、外立面水平截面与垂直高度的自然风压。对其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 以上海中心大厦为原型,利用Fluent建立物理模型。通过对上海地区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得到该地区的四季风频图,基于此进行模型边界条件设定,模拟计算得到建筑外流场、外立面水平截面与垂直高度的自然风压。对其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超高层建筑室外自然风压对火灾排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火灾 自然风压 排烟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厅火灾不同排烟模式下的排烟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篮杰 范乐乐 +3 位作者 余伟之 王艳 王健 张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为了提高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的排烟效率,针对郑州某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设计了不同的排烟工况。通过利用FDS模拟软件对不同的排烟工况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下排烟口、侧排烟口、顶排烟口3种工况下温度、能见度、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为了提高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的排烟效率,针对郑州某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设计了不同的排烟工况。通过利用FDS模拟软件对不同的排烟工况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下排烟口、侧排烟口、顶排烟口3种工况下温度、能见度、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侧排烟口、顶排烟口、顶排风口均能满足人员的安全疏散要求;侧排烟口、顶排烟口比下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好,侧排烟口和顶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基本相同。通过进一步比较侧排烟口个数及大小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得出:6个侧排烟口、3个侧排烟口比12个侧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好;6个侧排烟口与3个侧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站厅火灾 仿真模拟 排烟模式 排烟效果 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中庭排烟方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见云 王汉良 王超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5-1278,共4页
采用FDS模拟对某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环形中庭的机械排烟和竖井自然排烟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各排烟口烟气参数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提出综合排烟效果值来判断该位置采取不同排烟模式的效果优劣。结果表明,距离火源位置较近时,竖井... 采用FDS模拟对某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环形中庭的机械排烟和竖井自然排烟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各排烟口烟气参数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提出综合排烟效果值来判断该位置采取不同排烟模式的效果优劣。结果表明,距离火源位置较近时,竖井自然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小于1;而远离火源位置时,机械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大于1。可以采用机械排烟与自然排烟相结合的排烟方案,得到最优的排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机械排烟 竖井 自然排烟 排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对公路隧道自然排烟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洋 王彦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6,共6页
为研究竖井对自然通风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排烟效果的影响,以某顶部开口半敞开式隧道为原型,在1∶10比例平台上开展一系列模拟试验。以小型汽车火灾为模拟场景进行试验,获取隧道模型顶棚附近和0.18 m高度处的温度、竖井内CO浓度,以及烟... 为研究竖井对自然通风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排烟效果的影响,以某顶部开口半敞开式隧道为原型,在1∶10比例平台上开展一系列模拟试验。以小型汽车火灾为模拟场景进行试验,获取隧道模型顶棚附近和0.18 m高度处的温度、竖井内CO浓度,以及烟气沉降和扩散等数据。结果表明,在上游离火源2 m处,烟气能量积聚,导致温度上升;烟气层均能被控制在人员特征高度处以上,不会对人员的安全疏散造成太大影响;随着排烟口数量的增加,烟气的沉降速率先下降后上升,竖井内CO浓度则先上升,然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最后呈下降趋势;当竖井数量为3时,每组试验中上下游的排烟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自然通风 竖井 排烟效果 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