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生、排烃量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 被引量:73
1
作者 周杰 庞雄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烃源岩的生烃量等于其残烃量与排出烃量之和。利用氯仿沥青“A”/总有机碳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可求出烃源岩的残烃率。在烃源岩演化过程中 ,(S1+S2 ) /总有机碳 (生烃潜力指数 )减小的唯一原因是有烃类从烃源岩中排出。无论生烃机制... 烃源岩的生烃量等于其残烃量与排出烃量之和。利用氯仿沥青“A”/总有机碳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可求出烃源岩的残烃率。在烃源岩演化过程中 ,(S1+S2 ) /总有机碳 (生烃潜力指数 )减小的唯一原因是有烃类从烃源岩中排出。无论生烃机制如何 ,烃源岩的现今生烃潜力指数与油气排出以前的原始生烃潜力指数之间的差值始终代表当前每克有机碳的排烃量 (排烃率 ) ,据此可计算生成未熟—低熟油的烃源岩的排烃量。将排烃率与对应的残烃率叠加 ,可求出烃源岩的油气发生率 ,结合烃源岩的厚度、面积、密度及有机碳丰度等资料 ,可计算生烃量。在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应用此方法发现 ,该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的泥岩与油页岩的生、排烃演化模式不同 ,泥岩的生烃量巨大 ,但排烃效率很低。图 3表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量 油气藏 潜力指数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源岩的精确厘定及其排烃量:以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范柏江 董月霞 庞雄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7,共9页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第3步是对进入排烃门限的潜在源岩进行品质判别,剔除不能排烃的源岩。由此精确厘定有效源岩的分布。基于有效源岩的空间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可以准确计算排烃量。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有效源岩而言,沙三段有效源岩的规模最大;三套有效源岩的排烃量分别为62.99×108 t,30.65×108 t和22.23×10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源岩 排烃量 判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新沟咀组排烃量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凤琴 陈荷立 罗晓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0-166,共7页
本文以迪基和真柄钦次提出的油气初次运移模式为根据,以江汉盆地的泥岩压实为基础,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油水饱和度和达西定律的关系,提出了计算排烃量的公式:Q=w·q·d.在选取参数时,直接用本区泥岩压实曲线计算了孔隙流体损失... 本文以迪基和真柄钦次提出的油气初次运移模式为根据,以江汉盆地的泥岩压实为基础,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油水饱和度和达西定律的关系,提出了计算排烃量的公式:Q=w·q·d.在选取参数时,直接用本区泥岩压实曲线计算了孔隙流体损失量,并借用研究区砂岩油水饱和度与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曲线,求出相邻泥岩的不同油水饱和度下油水各自的相对渗透率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排烃量 生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模拟排烃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明诚 秦若辙 马顺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2-258,共7页
作者采用直接模拟排烃量的方法,对我国渤海湾某凹陷进行了排烃量和排烃率的模拟,同时对其油气运移的一些主要特征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模拟 排烃量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评价烃源岩排烃特性的一种新办法 被引量:3
5
作者 A.S.Pepper 王世谦 刘成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5年第2期12-26,共15页
引言烃源岩的排烃作用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了解甚少的一种地下作用,在油气勘探的地球化学评价中必须对其定量化(Mackenzie和Quigley,1988)。排烃作用对油气勘探所产生的最显著影响,就在于它控制着从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总量(Me),其数学... 引言烃源岩的排烃作用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了解甚少的一种地下作用,在油气勘探的地球化学评价中必须对其定量化(Mackenzie和Quigley,1988)。排烃作用对油气勘探所产生的最显著影响,就在于它控制着从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总量(Me),其数学表达式为:Me=P^0×PGI×PEE (1)式中,PGI为生烃潜量百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生油岩 排烃量 作用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立峰 姜振学 +4 位作者 周新茂 马中振 王乃军 张凤奇 林世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型和ⅡA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深度为2 200 m,ⅡB型为2 700 m,Ⅲ型为2 900 m;相同埋深条件下,有机质类型越好,烃源岩单位有机碳排烃量越大,达到排烃高峰期越早,排烃效率也越高。研究区排烃期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期(主要为东营组抬升遭受剥蚀前);第二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56.23×108t,其中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分别占61.5%和21.2%,是西部凹陷的主力排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指数 门限 排烃量 源岩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祝厚勤 刘平兰 +1 位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3期5-9,8,共6页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潜力指数地质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运用该方法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和排烃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约为2.2×10~8t,排烃效率为50%。实践证明,由于生烃潜力法建立在大量的热解资料的基础上,体现了整体的变化趋势,因而合理回避了油气生成运移机理,可靠性高,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法 特征 物质平衡原理 排烃量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杰 庞雄奇 李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烃源岩在埋藏演化过程中发生排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其生烃潜力不断减小,反之也可利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生烃潜力的变化规律来模拟其排烃特征。利用综合热解参数———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源岩的排... 烃源岩在埋藏演化过程中发生排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其生烃潜力不断减小,反之也可利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生烃潜力的变化规律来模拟其排烃特征。利用综合热解参数———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源岩的排烃门限,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烃源岩在各演化阶段的排烃率、排烃速率及排烃效率。由于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指数差别很大,在实际应用时应对不同类型源岩,含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源岩进行区分。将此方法应用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发现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具有不同的排烃特征,油页岩的排烃门限比暗色泥岩浅,排烃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指数 门限 排烃量 源岩 下第三系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排烃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付秀丽 庞雄奇 张顺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7-9,12,共4页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烃源岩排烃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排烃门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烃源岩的排烃问题,根据此理论可以定量计算排烃量,并对其排烃...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烃源岩排烃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排烃门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烃源岩的排烃问题,根据此理论可以定量计算排烃量,并对其排烃模型进行了修正。排烃门限理论目前已被用来判别油气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源岩、研究油气运聚机理与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限 潜力法 排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郝黎明 郝石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色层效应”,主要表现在排出烃与残留烃的族组成、气相色谱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的差异上。本文计算并校正了模拟实验各温度点的排烃量和排烃效率 ,得出了朝长地区低熟源岩排烃效率与演化程度的经验公式。研究认为 ,低熟源岩排烃主要受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成熟度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区低熟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和排烃潜力 ,故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量 低熟源岩 未熟源岩 模拟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烃效率对于酪根累计产烃率影响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增智 郝石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6期7-14,共8页
通过简化有机质成烃机理,利用有机演化过程中元素组成的变化,建立了不同排烃条件下干酪根成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演化程度时的干酪很累计产烃率和有机碳恢复系数。结合实验室模拟结果,分析讨论了排烃条件对有机演化进程的影响。该方... 通过简化有机质成烃机理,利用有机演化过程中元素组成的变化,建立了不同排烃条件下干酪根成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演化程度时的干酪很累计产烃率和有机碳恢复系数。结合实验室模拟结果,分析讨论了排烃条件对有机演化进程的影响。该方法可为油气资源评价提供较为系统准确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排烃量 干酪根类型 累计产 有机质成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烃史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则亮 刚文哲 叶治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通过对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根据吸附作用模型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建立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排烃史模型,并计算了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强度和排烃量。台盆区中、... 通过对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根据吸附作用模型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建立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排烃史模型,并计算了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强度和排烃量。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油量与排气量分别为325.10×108t和610.25×1011m3,总排烃量811.35×108t,主要排烃期为中、晚奥陶世与志留-三叠纪2个阶段;灰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隆起区、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南部以及麦盖提斜坡部分地区,泥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满加尔凹陷与阿瓦提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奥陶统 上奥陶统 源岩 排烃量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水热解条件下煤正构单体烃的生排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岗 刚文哲 郝石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7年第6期13-15,共3页
对加水热解条件下煤的生排烃特征进行了分析,煤的正构单体烷烃排烃效率与实际地质情况下排烃效率有差异,因此,煤加水热解条件下的排烃效率不能直接用于实际的地质情况,而应当与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修正才可应用。煤的液态产物正... 对加水热解条件下煤的生排烃特征进行了分析,煤的正构单体烷烃排烃效率与实际地质情况下排烃效率有差异,因此,煤加水热解条件下的排烃效率不能直接用于实际的地质情况,而应当与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修正才可应用。煤的液态产物正构单体烷烃中基本以低碳数部分为主,高峰产率碳数集中于C14以下,而这部分烃在一般的氯仿沥青“A”抽提过程中基本都损失了。并且分子越小,损失越多,因而在利用一般的氯仿沥青“A”数据计算生烃量、排烃量和资源量时,应对轻质烃部分进行适当的校正。各正构单体烷烃的排烃特征不一致,产率较高的C9-C12排烃效率较低,C13-C30部分正构单体烷烃的排烃效率却较高,C8以下的低碳数部分排烃效率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热解产物 排烃量 煤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残余盆地的生、排烃演化规律
14
作者 王英民 卿海若 +2 位作者 邓林 董伟 罗立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14,共5页
塔里木古生界盆地是一个经历过多期改造的残余盆地,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通过对该盆地开展三维盆地模拟,计算了该盆地在各次主要构造运动前后的生烃量、排烃量和剥蚀油气损失量,总结出该盆地的生、排烃演化... 塔里木古生界盆地是一个经历过多期改造的残余盆地,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通过对该盆地开展三维盆地模拟,计算了该盆地在各次主要构造运动前后的生烃量、排烃量和剥蚀油气损失量,总结出该盆地的生、排烃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然遭受过三次强烈的破坏,但最主要的破坏期是泥盆纪末的海西早期。当时残留的油气量比损失量大好几倍,并且构造期后的再次生、排烃量仍然非常巨大。因此该盆地从生排烃贡献量看应当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演化 数学模拟 排烃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心罡 庞宏 +4 位作者 庞雄奇 陈君青 吴松 马奎友 张思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上二叠统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多个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无法通过热模拟实验或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生、排烃特征和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基于国内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量岩石热解、总有机碳(TOC)含量... 上二叠统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多个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无法通过热模拟实验或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生、排烃特征和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基于国内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量岩石热解、总有机碳(TOC)含量分析及成熟度资料,采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龙潭组高、过成熟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模型,分析了生、排烃特征,评价了资源潜力,预测了常规和非常规(页岩)油气有利区。结果表明:龙潭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Ⅱ型和Ⅲ型有机质均在镜质体反射率(R_(o))为0.5%时达到生烃门限,分别在R_(o)为0.8%和0.9%时达到排烃门限;原始生烃潜力指数分别为570 mg/g和200 mg/g;龙潭组现今生烃量达7460×10^(8)t,排烃量达3840×10^(8)t,残留烃量达3620×10^(8)t,其中页岩气资源量为24.6×10^(12)m^(3),可采资源量为3.7×10^(12)m^(3);川北应以常规气勘探为主,川中及川东北油气勘探可以常规气与页岩气并举,川东和川南应以页岩气勘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法 生、排烃量 页岩气资源 有利区预测 源岩 页岩气 龙潭组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威龙 庞雄奇 +3 位作者 范立勇 祝渭平 王阳洋 王安忆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0-46,4-5,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暗色泥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0.9%,暗色泥岩排烃门限对应的Ro...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暗色泥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0.9%,暗色泥岩排烃门限对应的Ro为1.0%;上古生界烃源岩从富县组(J1f)沉积时期开始排烃,到志丹组(K1z)沉积时期达到排烃高峰,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中心主要在盆地伊陕斜坡的东南部;上古生界总排烃量和总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37.9×1012 m3和11.9×1012 m3,其中煤层排烃量208.6×1012 m3,暗色泥岩排烃量29.3×1012 m3,煤层的排烃量是暗色泥岩的7倍,对气藏的形成贡献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排烃量和远景资源量较大,以它为主力烃源岩的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门限 排烃量 潜力法 资源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生油层排烃效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成华 刘忆军 《河南石油》 1994年第2期11-19,共9页
在分析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排烃效率研究。以往判断油气初次运移是采用沥青A纵向对比法,但因其应用不同深度样品数据对比,影响因素很多。本文提出了沥青A、C对比法,用沥青A的流动性,和沥青C的非流动... 在分析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排烃效率研究。以往判断油气初次运移是采用沥青A纵向对比法,但因其应用不同深度样品数据对比,影响因素很多。本文提出了沥青A、C对比法,用沥青A的流动性,和沥青C的非流动性,作为移动状态和原始状态的区别,找出其差异来判断油气初次运移的发生。由于这是研究同一块样品中沥青A、C微观组份的变化,因而排除了地质体经历的种种外界影响。应用这一方法确定了该区石油初次运移的有效厚度,定量计算了排烃系数及初次运移量。较之过去所用的估算法更为精确。对进一步研究周口坳陷的油气聚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量 油气运移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生烃特征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利平 马维民 +1 位作者 何惠生 康一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29,共4页
通过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有机质丰度、类型研究与对比,揭示出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生烃特征:八道湾组煤系地层是伊宁凹陷侏罗系主要生烃层系,西山窑及三工河组对生烃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煤岩和泥岩有机质主要以... 通过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有机质丰度、类型研究与对比,揭示出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生烃特征:八道湾组煤系地层是伊宁凹陷侏罗系主要生烃层系,西山窑及三工河组对生烃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煤岩和泥岩有机质主要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属较典型成煤沉积环境产物。通过热演化程度的分析与对比,反映出伊宁凹陷侏罗系热演化程度(Ro分布在0.4%~0.7%之间)较周围侏罗系盆地低,未达到生烃高峰期,有机质向烃类转化量有限。显微组分及活化能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伊宁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缺乏早期生烃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 侏罗纪 煤系 地层 类演化 排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桃园─荣兴屯地区煤成烃模拟
19
作者 何光玉 陈荣书 张家骅 《断块油气田》 CAS 1997年第3期5-7,共3页
在考虑剥蚀作用与火成岩影响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地史和成熟史恢复,在分析国内有关煤成烃热模拟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盆地桃园──荣兴屯地区下第三系煤成烃模式,进而对目的层进行了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煤成气 煤成油 排烃量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指数及其应用
20
作者 庞雄奇 陈章明 陈发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11,共6页
用生烃量评价源岩没有考虑排烃地质条件,用排烃量评价源岩得不出具有普遍对比意义的结论。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生、排烃量结果便不同。笔者基于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建立了烃源岩新概念,提出用相对排烃量指数(SRI)定量评价烃... 用生烃量评价源岩没有考虑排烃地质条件,用排烃量评价源岩得不出具有普遍对比意义的结论。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生、排烃量结果便不同。笔者基于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建立了烃源岩新概念,提出用相对排烃量指数(SRI)定量评价烃源岩的方法。SRI指标较之于其它指标,更能反映源岩的排烃特性和排量大小。SRI小于0、等于0、大于0分别与非源岩、临界源岩和源岩相对应,数值大小反映源岩品质的好坏。源岩排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相对大小分别用SRIgl、SRIgn和SRIo三指数表示,其数值及相对大小既反映源岩排油、气特性,又指明研究区油、气勘探前景。应用该方法,定量评价了海拉尔盆地源岩的生、排烃量,得出SRIgl>SRIgn>SRIo的结论,说明在该盆地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层 气源岩 排烃量 评价 海拉尔盆地 综合定评价指数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