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鲁迅的“排满”思想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阿部兼也
吴俊
-
机构
日本
中国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
文摘
在鲁迅未完的绝笔之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有这样一段话:“犹言‘辫子究竟剪去了’,原是胜利的表示.这种心情,和现在的青年也是不能相通的.假使都会上有一个拖着辫子的人,三十左右的壮年和二十上下的青年,看见了恐怕只以为珍奇,或者竟觉得有趣,但我却仍然要憎恨,愤怒,因为自已是曾经因此吃苦的人,以剪辫为一大公案的缘故.我的爱护中华国民,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假使当初为了保存古迹,留辫不剪,我大约是决不会这样爱它的.”
-
关键词
鲁迅
排满思潮
章太炎
国民性
民族革命
汉民族
种族革命
杂文
剪辫
中国民族
-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黄书》与辛亥革命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邓乐群
-
机构
南通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0-96,共7页
-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资助课题 (湘宣字[2000]23号A145)。
-
文摘
在中国古代民族发展史上 ,既有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大统一思想 ,也有以孔子为始作俑者的“夷夏之辩”。前者于统一王朝确立时期占据上风 ,后者则于民族战争爆发、国家分裂割据时期流于别唱 ,成为汉族爱国人士抵御少数民族政权侵占中原或力图光复旧邦的思想强心剂。王船山在《黄书》中所阐发的民族光复思想 ,即为清初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1903 -1905年间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拒俄运动的推动下 ,将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与《黄书》的尊黄攘夷思想、民族独立自强思想以及君主“可禅、可继、可革 ,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命题融为一体 ,尽情发挥 ,酿成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巨浪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同盟会的成立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但同时也导致了不少负面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所倡导的“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思想和实践 ,比较自觉地摒弃了《黄书》内中国而外四裔、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观念 ,从而有效地启迪和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紧密联合的革命自觉性。徇此以往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 ,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最终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凝聚、撕裂与再凝聚 ,终于完成了从自在向自觉的历?
-
关键词
王船山
《黄书》
辛亥革命
排满思潮
五族共和
-
Keywords
Huang Shu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deological trend of ostracizing Manchu
national unionism
-
分类号
K257.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