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RP 141号报告模型计算吸入^(241)Am后的排泄份额及剂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倩兰 骆志平 刘森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200,共8页
依据更丰富的受照人员实测数据,以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41号报告呼吸道模型及系统模型为代表的新模型及剂量转换系数相比旧模型及剂量转换系数具有更高可信度。对于目前超铀核素吸入后的基于间接测量的内照射评价来说,新、旧模型... 依据更丰富的受照人员实测数据,以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41号报告呼吸道模型及系统模型为代表的新模型及剂量转换系数相比旧模型及剂量转换系数具有更高可信度。对于目前超铀核素吸入后的基于间接测量的内照射评价来说,新、旧模型带来的计算结果的异同很重要。本文基于ICRP 141号报告为代表的新生物动力学模型建立超铀核素的滞留、排泄份额计算程序,并分别对工作参考人吸入S、M、F类^(241)Am 气溶胶(AMAD 5μm)后的尿、粪排泄份额进行新、旧模型计算值对比,发现了新、旧模型计算值的显著差异,且基于尿、粪样中^(241)Am 估算有效剂量上,新、旧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也显著。基于尿粪的间接测量的内照射评价标准后期可视情况根据新模型计算值进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P 141号报告 呼吸道模型 排泄份额 新、旧模型 对比 异同 间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RP伤口模型简介及用于计算^(241)Am伤口摄入后的滞留份额和排泄份额
2
作者 陈倩兰 庞洪超 +1 位作者 骆志平 刘森林 《辐射防护》 2025年第5期466-473,共8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第156号报告的伤口模型的建立背景、模型结构及参数,并与当前最新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系统模型(ICRP第141号出版物)和消化道模型(ICRP第100号出版物)结合,用于计算伤口摄入超铀核... 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第156号报告的伤口模型的建立背景、模型结构及参数,并与当前最新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系统模型(ICRP第141号出版物)和消化道模型(ICRP第100号出版物)结合,用于计算伤口摄入超铀核素后的滞留和排泄份额。本文的伤口模型程序经与文献数据验证正确后,结合已验证正确的系统模型和消化道模型,计算出伤口摄入各类^(241)Am后伤口处、淋巴结、肝脏、骨骼中滞留份额和每日尿粪排泄份额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241)Am伤口事故摄入量估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模型 滞留份额 排泄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故吸入^(241)Am后RBE加权吸收剂量系数计算
3
作者 陈倩兰 陈宝维 +2 位作者 夏益华 骆志平 刘森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当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放射性核素急性大量摄入时,对于确定效应(或组织反应)剂量范围,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估计敏感靶器官或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辐射能量的技术手段或工具,从而能够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导则GSG-2进行核与辐射应急响... 当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放射性核素急性大量摄入时,对于确定效应(或组织反应)剂量范围,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估计敏感靶器官或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辐射能量的技术手段或工具,从而能够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导则GSG-2进行核与辐射应急响应和其他响应行动决策,尽可能地减少受照射人员的急性大剂量照射、保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本文在系统研究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呼吸道模型、系统模型、消化道模型设计原理和参数建立依据基础上,编写^(241)Am为代表的超铀核素吸入后的滞留排泄份额m(t)计算程序,计算事故吸入^(241)Am后敏感靶器官的短期相对生物效应(RBE)加权吸收剂量AD(30)_(T)系数,并经验证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动力学模型 RBE加权 吸收剂量系数 滞留排泄份额 验证 确定效应 ^(241)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