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优质烃源岩生排油气模式 被引量:33
1
作者 秦建中 申宝剑 +4 位作者 腾格尔 郑伦举 陶国亮 付小东 张玲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利用地层孔隙异常压力热模拟实验分别对硅质型、钙质型与粘土型优质烃源岩进行分析,生排油气模拟结果表明:(1)成熟早中期硅质型优质烃源岩排油量与排油效率最高,早期主要以重质油排出为主,排油效率高达50%左右;钙质型优质烃源岩次之,排... 利用地层孔隙异常压力热模拟实验分别对硅质型、钙质型与粘土型优质烃源岩进行分析,生排油气模拟结果表明:(1)成熟早中期硅质型优质烃源岩排油量与排油效率最高,早期主要以重质油排出为主,排油效率高达50%左右;钙质型优质烃源岩次之,排烃效率一般在30%左右;粘土型优质烃源岩排油效率一般只有4%~11%。(2)在成熟中晚期,硅质型优质烃源岩排油效率最高,但是钙质型烃源岩增加迅速达65%,粘土型烃源岩增加不明显。(3)成熟晚期—高成熟阶段,硅质型和钙质型优质烃源岩排油效率变化不明显,而粘土型烃源岩排油效率则从20%迅速增加到90%。硅质型、钙质型和粘土型优质烃源岩生排油气模式之间最大的差异是它们在成熟早中期排油效率和排油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排油效率 排油气模式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力变压器事故排油方案改进
2
作者 张梅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6期113-115,137,共4页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事故放油阀一般设置在油箱下部,针对火灾时无法近距离操作事故放油阀的问题,提出了事故排油改进方案,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中需注意的问题,并概述了变压器的防火措施,为后续工程变压器事故排油设计和改造提供...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事故放油阀一般设置在油箱下部,针对火灾时无法近距离操作事故放油阀的问题,提出了事故排油改进方案,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中需注意的问题,并概述了变压器的防火措施,为后续工程变压器事故排油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式电力变压器 事故放 事故排油 变压器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排油能力实验及其形成煤成油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霞 李剑 +4 位作者 胡国艺 伍大茂 李志生 张英 姚建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由于现代煤成油理论的建立和世界范围内一批大中型煤成油田的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问题引起地质学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为50~88kg/t煤,为研究煤吸附烃提供了一些定量信息。同时认... 由于现代煤成油理论的建立和世界范围内一批大中型煤成油田的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问题引起地质学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为50~88kg/t煤,为研究煤吸附烃提供了一些定量信息。同时认为,只有煤生油能力达到或超过煤饱和吸附烃量时,煤才可能成为有效油源岩。通过热模拟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能力,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进行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大多数煤生成烃类尚不能完全饱和煤中的孔隙。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世界其它大中型煤成油田进行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煤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成熟度不高、生油能力有限;油源对比的结果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原油与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无关,从另一侧面也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形成工业性油藏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系煤 排油能力 实验 形成 煤成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与生排油效率动态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申宝剑 秦建中 +4 位作者 冯丹 陶国亮 仰云峰 腾格尔 潘安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10,共6页
选择海相典型烃源岩样品和人工配制烃源岩样品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海相烃源岩的生油量、生排油效率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1)烃源岩的生排油量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生排油效率与有机碳含量呈曲... 选择海相典型烃源岩样品和人工配制烃源岩样品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海相烃源岩的生油量、生排油效率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1)烃源岩的生排油量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生排油效率与有机碳含量呈曲线(非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与烃源岩的干酪根类型、岩性及演化史等有关;(2)在整个生烃演化过程中,高有机质含量的优质烃源岩(TOC一般大于2%)的生排油量和效率都高于中等有机质丰度的中等烃源岩(TOC一般在0.5%~2.0%之间)和低有机质丰度的差烃源岩(TOC一般小于0.5%),只有高有机质丰度的优质烃源岩才能够大量生排出油并形成大油田,差烃源岩即使很厚也难以形成大量的油气聚集;(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烃源岩TOC含量及其生排油气能力始终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在确定演化阶段的基础上,结合有机碳含量和生排油效率进行烃源岩和资源量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排油效率 成熟度 烃源岩评价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优质烃源岩含水生排油模拟实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霍秋立 曾花森 +3 位作者 乔万林 付丽 晁霞 刘季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搞清松辽盆地优质烃源岩的生排油机理,为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可靠参数,对松辽盆地优质烃源岩进行了含水生排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质烃源岩在低熟条件下可以排出少量油,排出量只占总排油量的10%;优质烃源岩在主要生排油阶... 为了搞清松辽盆地优质烃源岩的生排油机理,为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可靠参数,对松辽盆地优质烃源岩进行了含水生排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质烃源岩在低熟条件下可以排出少量油,排出量只占总排油量的10%;优质烃源岩在主要生排油阶段具有较高的排油效率,一般在60%~80%;模拟实验排出的油与松辽盆地主要油层中已发现的原油化学性质一致。说明了含水模拟实验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地质条件下烃源岩的生排油特征,现代勘探也可以找到少量的低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优质烃源岩 含水生排油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源岩排烃模拟实验及视排油效率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振平 赵锡嘏 +2 位作者 付晓泰 卢双舫 曲佳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2-376,333,共6页
用模拟实验和多元汽液平衡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样品的地球化学性质、生烃过程以及实验温度对实验排油效率的影响。认识到生油是排油的主要动力,热蒸发是热压排烃模拟实验视排油效率失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定量评价实验排... 用模拟实验和多元汽液平衡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样品的地球化学性质、生烃过程以及实验温度对实验排油效率的影响。认识到生油是排油的主要动力,热蒸发是热压排烃模拟实验视排油效率失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定量评价实验排油效率可信度指标和合理的视排油效率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排油效率 塔里木盆地 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与电力控制中心的网络接入 被引量:5
7
作者 董海斌 刘连喜 +2 位作者 盛彦锋 马建琴 张永才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阐述了油浸变压器发生火灾的原因及保护变压器的排油注氮灭火装置的结构及应用。为使灭火装置满足电力行业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等场所远程监控、操作的要求,必须保证灭火装置能够与电力控制中心网络的接入,阐述了灭火装置与电力控制中心网... 阐述了油浸变压器发生火灾的原因及保护变压器的排油注氮灭火装置的结构及应用。为使灭火装置满足电力行业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等场所远程监控、操作的要求,必须保证灭火装置能够与电力控制中心网络的接入,阐述了灭火装置与电力控制中心网络接入的连接方法、拓扑结构实现和通讯协议等。提出了网络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变压器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 远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Ⅱ_2-Ⅲ过渡型褐煤近地质条件下生排油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志明 芮晓庆 +4 位作者 徐二社 杨振恒 马中良 郑伦举 翟常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9-256,共8页
煤作为一类有机质高度富集的烃源岩,在生油窗内其生排油能力一直存在着争议。以未成熟典型Ⅱ_2-Ⅲ过渡型褐煤为例,利用自研的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开展煤在有限空间体系内,在不同温度、上覆压力负载和水介质流体压力共... 煤作为一类有机质高度富集的烃源岩,在生油窗内其生排油能力一直存在着争议。以未成熟典型Ⅱ_2-Ⅲ过渡型褐煤为例,利用自研的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开展煤在有限空间体系内,在不同温度、上覆压力负载和水介质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生排油模拟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成熟度R_o≤0.82%的各个演化阶段,煤均以生油为主,阶段生油产率显著高于生气产率,成熟度0.68≤R_o≤0.82%阶段,为煤主生油阶段,该阶段的生油量占总生油量的53.66%;在成熟度R_o>0.82%的各个演化阶段,煤均以生气为主。煤不仅可以生油,而且当总油产率达到30 mg/g TOC左右时就可以有效排油,主生油窗内煤岩的排油能力优于泥岩烃源岩。煤在主生油窗内的烃气和二氧化碳产率显著高于泥质烃源岩的烃气和二氧化碳产率,应是造成煤成油可以高效排油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Ⅱ2-Ⅲ过渡型 排油模拟 热成熟度 近地质条件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生、排油实验模拟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晓艳 朱福祥 +1 位作者 陈昕 白明轩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褐煤样品进行了生、排油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产物的系统分析得知,煤岩在演化过程中可以生成数量可观的煤成油,在Ro=1.25%处达到生油高峰,其生油量约为46kg/t;实验证明生成的部分煤成油可以从... 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褐煤样品进行了生、排油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产物的系统分析得知,煤岩在演化过程中可以生成数量可观的煤成油,在Ro=1.25%处达到生油高峰,其生油量约为46kg/t;实验证明生成的部分煤成油可以从母体煤岩中运移出来,在Ro=1.50%处达排油高峰,此时排油量可达14kg/t。还对煤岩的排油能力与泥岩的排油能力进行了比较。对该煤岩残余油及排出油的组分分析表明,煤成油排出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组分分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实验模拟 煤成 排油效应 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程度、渗透率对吸渗排油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傅秀娟 阎存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8-80,共3页
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模拟软件,考察了润湿性、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对吸渗排油过程的影响,岩石的润湿程度对基质吸渗速度有显著影响,一般亲水性越强,吸渗排油速度越快,适宜于采用较大的采油速度开采。基质渗透率同样影... 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模拟软件,考察了润湿性、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对吸渗排油过程的影响,岩石的润湿程度对基质吸渗速度有显著影响,一般亲水性越强,吸渗排油速度越快,适宜于采用较大的采油速度开采。基质渗透率同样影响吸渗速度,其值越高,吸渗排油越快;如果基质渗透率较低,因其吸渗排油速度低,不宜采用较高的采油速度。裂缝渗透率对整个基质-裂缝系统的驱替过程有显著影响,当裂缝渗透率过高时,整个系统的驱替过程很短,但基质的吸渗排油过程可能还未完毕,从而导致采收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润湿性 采收率 排油作用 渗透率 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毕思宁 王彦杰 左豫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本研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将原方法中所用液体石蜡加入苏丹红Ⅲ染色,改进后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方法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并且试验效果对比明显,容易观察,可以实时拍照。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很有实际应用价... 本研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将原方法中所用液体石蜡加入苏丹红Ⅲ染色,改进后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方法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并且试验效果对比明显,容易观察,可以实时拍照。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很有实际应用价值。采用本方法测定了供试菌株BS1不同浓度发酵液的排油活性,结果表明排油圈直径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检测 排油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1排油监控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基立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63-70,共8页
本文着重介绍HG-1排油系统中采用的新技术以满足IM0的A·586(14)号决议中对排油监控系统新的性能要求,并对整个系统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排油 监控系统 瞬时排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政强 赵青松 董海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为提高排油注氮灭火装置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确定方法。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泄漏模型,在气体泄漏速率、气体等熵指数、注氮管路内气体压力、气体常数量、... 为提高排油注氮灭火装置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确定方法。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泄漏模型,在气体泄漏速率、气体等熵指数、注氮管路内气体压力、气体常数量、气体泄漏系数和气体绝对温度等几个参数基础上建立了阻尼孔式泄漏的模型,得出了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根据油浸变压器容重设计出相对应的阻尼孔式排气组件的开口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变压器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 阻尼孔式气组件 开口面积 阻尼孔式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排烃模拟实验排油相态模拟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振平 王青海 付晓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5,共5页
利用多元汽液平衡原理,建立了人工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产物存在相态的模拟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T≤482℃,p≤20.265MPa下的复杂体系。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泥岩模拟实验结果计算表明,实验条件下液态产物均以汽液两相共... 利用多元汽液平衡原理,建立了人工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产物存在相态的模拟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T≤482℃,p≤20.265MPa下的复杂体系。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泥岩模拟实验结果计算表明,实验条件下液态产物均以汽液两相共存,且随着实验温度升高汽相比例增大。其中,排出油的汽化比例为17.25%~6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油 模拟实验 相态 计算 多元汽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排油监控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攀峰 张海玲 《河南科技》 2013年第7期19-20,共2页
本文在现有的船舶排油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以STM32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器的船舶排油监控系统,此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污水油分浓度、污水排放流量的实时采集,并根据采集的结果输出相应的信号,实现对船舶污水的严密监控及报警。
关键词 排油监控 微处理器 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飞云 赵友涛 +1 位作者 刘彦呈 张巧芬 《机电设备》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分析现有主流排油监控系统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根据IMO.MEPC.107(49)和IMO.MEPC.108(49)决议案的最新要求,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排油监控系统.通过读取油份浓度、船速、流量和船舶位置信号,经过计算机的计算分析,从而自动控制含油污水的排放... 在分析现有主流排油监控系统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根据IMO.MEPC.107(49)和IMO.MEPC.108(49)决议案的最新要求,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排油监控系统.通过读取油份浓度、船速、流量和船舶位置信号,经过计算机的计算分析,从而自动控制含油污水的排放,并能实现显示、打印及通过SD卡存储监控数据的功能,满足最新国家标准GB/T12918-2009《油船排油监控系统技术条件》及国际公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油监控 单片机 SD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加热压实全封闭式生排烃模拟实验的排油效率校正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青海 廖太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人工排烃模拟实验排油效率失真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二级校正方法:(1)以多元汽液平衡原理和独立油相排油观点为基础的热蒸发失真校正;(2)以未熟样品低演化模拟实验为基础的样品演化起点校正。给出了校正实例,分析了... 针对人工排烃模拟实验排油效率失真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二级校正方法:(1)以多元汽液平衡原理和独立油相排油观点为基础的热蒸发失真校正;(2)以未熟样品低演化模拟实验为基础的样品演化起点校正。给出了校正实例,分析了影响校正量变化的各类因素。校正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选择模拟实验样品、装置和条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油 效率 校正 模拟实验 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油充氮灭火在柬埔寨甘再PH1水电站主变消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龙 杨新光 +1 位作者 邓志勇 任岩 《西北水电》 2011年第4期73-76,共4页
水电站变压器发生火灾时将严重影响电站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排油充氮灭火在水电站主变压器消防中较少采用。文章结合主变压器特点,对采用固定式水喷雾灭火和排油充氮灭火2种方案在技术、经济方面进行比较,选择适合柬埔寨甘再PH... 水电站变压器发生火灾时将严重影响电站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排油充氮灭火在水电站主变压器消防中较少采用。文章结合主变压器特点,对采用固定式水喷雾灭火和排油充氮灭火2种方案在技术、经济方面进行比较,选择适合柬埔寨甘再PH1水电站主变压器的消防灭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甘再PH1水电站 主变压器 排油充氮灭火 消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转向器油路分析及排油方法
19
作者 李广明 范秦寅 张广丽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通过对汽车动力转向器结构及油路分析,研制了不同转向器的排油方法,使转向器的排油操作更加简单,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便于维护。
关键词 汽车 动力转向器 排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设计
20
作者 朱会东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是根据IMO制定的MARPOL 73/78及IMO. MEPC. 108(49)国际公约中有关船舶排污的限制而研制开发的,实现了自动控制油船含油污水的排放,并能实现实时显示、打印及声光报警等功能。本系统旨在将船舶排水中油... 设计了一种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是根据IMO制定的MARPOL 73/78及IMO. MEPC. 108(49)国际公约中有关船舶排污的限制而研制开发的,实现了自动控制油船含油污水的排放,并能实现实时显示、打印及声光报警等功能。本系统旨在将船舶排水中油的含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减少油对海洋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 排油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