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岩隧道排水路径结晶趋势变化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庄潮辉 刘禹阳 +2 位作者 席龙龙 周旋 汤九科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8-624,共7页
为明确公路隧道排水路径中结晶物与水环境变化特征,分析结晶趋势路径变化及趋势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以白云岩隧道排水结晶病害为背景,以排水路径“围岩水—初期支护水—排水管水”为分析脉络,对比分析排水路径中结晶矿物含量、8大离子质... 为明确公路隧道排水路径中结晶物与水环境变化特征,分析结晶趋势路径变化及趋势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以白云岩隧道排水结晶病害为背景,以排水路径“围岩水—初期支护水—排水管水”为分析脉络,对比分析排水路径中结晶矿物含量、8大离子质量浓度及水质参数的变化特征,利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和方解石饱和指数法,计算并阐明排水路径中结晶趋势的变化规律,并对上述方法的适用性与主要水环境参数对结晶趋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白云岩隧道排水结晶矿物为方解石,排水路径中方解石含量(质量分数)急剧增长,在围岩内仅占0.6%,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内占比增至15%,在排水管结晶物中剧增至100%。2)排水路径中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对水离子质量浓度影响最为显著,围岩水经过喷射混凝土后,Ca^(2+)质量浓度大幅增高,pH值显著增大,HCO_(3)^(-)质量浓度大幅降低,CO_(3)^(2-)质量浓度显著增大,盐度SAL、溶解性总固体TDS和电导率Cond始终呈线性增长趋势。3)排水路径中结晶趋势呈先增大后稳定的变化规律,Ca^(2+)和CO_(3)^(2-)质量浓度对结晶趋势的影响大于温度t与pH值。4)方解石饱和指数法计算的结晶趋势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其适用于白云岩隧道水环境结晶趋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隧道 排水结晶 排水路径 结晶趋势 饱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负压排水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旭 徐浩伦 +2 位作者 赵荐 叶晖 孙红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为了验证负压排水方法在粉土中的排水有效性,设计了室内圆筒物理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监测负压值和排水量,并通过排水量计算平均排水速率。通过采用不同内径的排水管并多次改变排水路径,对粉土的负压排水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验证负压排水方法在粉土中的排水有效性,设计了室内圆筒物理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监测负压值和排水量,并通过排水量计算平均排水速率。通过采用不同内径的排水管并多次改变排水路径,对粉土的负压排水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一定条件下,负压排水法可以实现粉土的高效排水,但与砂土不同的是,由于粉土渗透系数较小,排水过程中,负压达到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变长;②排水管内径影响着负压排水效果,当管径较大时,如6.5mm内径,因入渗水量不足以形成满管流诱发虹吸效应,难以产生稳定负压,导致其排水速率反而低于能够产生稳定负压的4 mm内径排水管,说明负压排水能显著提高排水速率;③排水路径对排水速率有一定影响,通过增加排水高差,增大排水管倾角,适当减小扬程,均可有效提高排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排水 粉土 排水管内径 排水路径 排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应力方向下各向异性砂土力学响应的本构模型模拟
3
作者 余嘉轲 王睿 张建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77,共8页
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发饱和松散土体边坡有效球应力降低从而诱发稳定性问题。等剪应力排水路径能够模拟饱和砂土边坡内土体单元在潜水面上升时的应力条件,但目前各向异性对于这种应力路径下土的响应的影响仍不明确。采用一个各向异性砂... 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发饱和松散土体边坡有效球应力降低从而诱发稳定性问题。等剪应力排水路径能够模拟饱和砂土边坡内土体单元在潜水面上升时的应力条件,但目前各向异性对于这种应力路径下土的响应的影响仍不明确。采用一个各向异性砂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对不同主应力方向下的定轴等剪应力排水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各向异性影响规律。该本构模型考虑了组构各向异性的演化及其对塑性模量和剪胀的影响,能够反映不同主应力方向对土体力学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主应力方向下饱和砂土在定轴不排水剪切和定轴等剪应力不排水条件下的响应。对于定轴等剪应力不排水应力路径,非稳定态时的平均有效应力随孔隙比和加载角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初始组构强度对于等剪应力排水试验的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砂土 数值模拟 本构模型 主应力方向 等剪应力排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沉积结构性土的EOP压缩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曾玲玲 刘松玉 洪振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4-608,共5页
通过对天然沉积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不同排水距离的固结试验,研究了重塑土和原状土的EOP压缩性状,明确了两者性状不同的原因.对于天然沉积结构性土,当固结压力小于结构屈服压力时,土结构性抵抗了土体的变形趋势,蠕动变形甚微,排水路径对... 通过对天然沉积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不同排水距离的固结试验,研究了重塑土和原状土的EOP压缩性状,明确了两者性状不同的原因.对于天然沉积结构性土,当固结压力小于结构屈服压力时,土结构性抵抗了土体的变形趋势,蠕动变形甚微,排水路径对其主固结应变量影响不大;当土体处于临界屈服状态时,土结构性丧失,大孔隙坍塌,蠕动变形速率骤增,外加应力引起固结作用而产生的EOP变形量将由于土体较大的蠕变作用而对排水路径产生较大的依赖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依赖性逐渐减弱.对于重塑土,排水路径和应力水平对EOP性状的影响规律与原状土屈服后的性状一致,但是由于其EOP压缩曲线位于原状土的下方,相同有效应力下具有较小的孔隙骨架,排水路径和应力水平对EOP性状的影响程度较原状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土 初始状态 排水路径 EOP 压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黏土应变累积特性及经验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85,共9页
为了更加真实地描述地基饱和软黏土在长期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特性,借助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温州饱和软黏土开展了一系列恒定围压应力路径(CCP)以及变围压应力路径(VCP)下的部分排水循环加载试验,重点分析了循环动应力比... 为了更加真实地描述地基饱和软黏土在长期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特性,借助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温州饱和软黏土开展了一系列恒定围压应力路径(CCP)以及变围压应力路径(VCP)下的部分排水循环加载试验,重点分析了循环动应力比(CSR)、应力路径(α)及其长度(L)对饱和软黏土永久轴向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循环次数(N)下,永久轴向应变随着CSR的增大和α的减小而增大,可分别采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描述永久轴向应变与CSR和α之间的关系。基于试样经历10000次循环后的永久轴向应变,通过归一化处理发现归一化永久轴向应变(ε^(p)_(a),10000/ε_(p,CCP)_(a,10000))与归一化应力路径长度(L/L_(CCP))和归一化平均主应力幅值(p^(ampl)/p_(CCP)^(ampl))之间分别呈对数和线性关系且与CSR无关。进一步构建了考虑CSR、α以及N综合影响的对数型经验模型并对不同应力路径下的永久轴向应变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黏土 应变累积特性 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 部分排水应力路径 永久轴向应变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