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排放流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优化模型
1
作者 张艺 王欣 胡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针对电力系统存在碳计量方案与用户电力交易关联度不高、碳排放责任与用户用电行为协同性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碳排放流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优化模型。首先,利用碳排放流理论,精准计算电力用户节点之间动态负荷碳势,深度融合负荷碳势与用... 针对电力系统存在碳计量方案与用户电力交易关联度不高、碳排放责任与用户用电行为协同性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碳排放流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优化模型。首先,利用碳排放流理论,精准计算电力用户节点之间动态负荷碳势,深度融合负荷碳势与用户用电行为的关联关系,有效提升节点用电行为的低碳调控能力;其次,结合阶梯电价制定原则,提出基于Shapley值的碳责任分摊方法,推导每个节点用户的碳配额,使各用户节点碳排放责任区间更加合理;然后,将系统减排量最高以及节点碳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函数,建立系统低碳经济优化模型,提出针对优化结果的效益分析方案;最后,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满足电力系统低碳要求的同时,达到优化用户用电行为的积极效果,实现了系统降碳和改善用电的双向约束,为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运行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电力系统 低碳经济优化 需求响应 碳配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流的电-气互联系统源荷互动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可真 李林耘 +3 位作者 林铮 赵庆丽 杨富宝 王玄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应对电力系统存在的弃风、碳排放较高等问题,基于碳排放流理论提出了一种电-气互联系统源荷互动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推导得到考虑气网动态特性的天然气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构建以储液罐装置为主的储碳... 为应对电力系统存在的弃风、碳排放较高等问题,基于碳排放流理论提出了一种电-气互联系统源荷互动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推导得到考虑气网动态特性的天然气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构建以储液罐装置为主的储碳系统(CSS),CSS与火电机组(TU)、风电机组(WT)、电转气(P2G)设备组成TU-CSS-P2G-WT的联合运行方式;源侧以系统日运行总成本最小计算得到能源网络的碳势时空分布,荷侧根据源侧的碳势信号,基于低碳响应机制建立激励型低碳需求响应模型,合理调整用能行为最小化用户购能总成本;建立源荷互动两阶段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并利用GUROBI进行求解。通过改进由IEEE 39节点和比利时20节点构成的电-气互联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低碳经济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联合运行方式 气网动态特性 激励型低碳需求响应 电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站-网损耗分摊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逸滔 王丹 +3 位作者 贾宏杰 周天烁 李宜哲 张帅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3,共10页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碳减排相关研究已成为重中之重,碳排放流能够辨析碳要素的流动。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计及站-网损耗分摊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依据双层结构热力系统等效变换规则,构建电-气-热网络...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碳减排相关研究已成为重中之重,碳排放流能够辨析碳要素的流动。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计及站-网损耗分摊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依据双层结构热力系统等效变换规则,构建电-气-热网络统一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网络损耗实现双向分摊,碳排放流损耗等效至管线两端节点,明确网络损耗对应碳排放责任的主体。针对能源站碳责任的界定问题,在考虑能源站损耗的碳排放流集线器模型基础上,推广至标准化矩阵碳排放流集线器,并采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统一矩阵计算方法,实现站-网损耗分摊下的碳排放流计算和分析。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网损的双向分摊和考虑能源站损耗的碳排放流集线器模型使发电侧和用户侧更加公平地承担对应的碳排放责任,分布式多类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有利于提高全域新能源渗透率,降低站-网综合碳排放流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新能源 排放流 网络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动态的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沅 陆帅 +1 位作者 顾伟 徐一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213,共9页
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背景下,传统的源侧碳排放控制难以满足碳排放责任公平分摊需求,亟需对多能源网络进行碳排放流(即碳流)追踪,明确源网荷碳排放责任。基于此,提出了热网准动态碳流模型,并对综合能源系统碳流进行建模与分析。介绍了热... 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背景下,传统的源侧碳排放控制难以满足碳排放责任公平分摊需求,亟需对多能源网络进行碳排放流(即碳流)追踪,明确源网荷碳排放责任。基于此,提出了热网准动态碳流模型,并对综合能源系统碳流进行建模与分析。介绍了热网静态碳流的管道计算模型;从热损耗和热延时两方面对热网管道的动态特性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入热网管道储能变量刻画2种情况下热动态特性对管道和节点碳流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地,提出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碳势计算方法和储能设备各时刻平均碳势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电、热网络碳流联合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了静态和准动态热网模型下综合能源系统的碳流分布结果,并考虑了负荷热惯性及机组碳势对碳流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排放流 电力网络 热动态网络 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流和阶梯式碳交易的配电网优化调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大鑫 张倩 +2 位作者 郑诗程 华玉婷 崔华虎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1-1670,共10页
文章考虑碳排放流和阶梯式碳交易机制,提出了优化调度模型以促进配电网低碳经济运行。该模型首先考虑配电网参与碳交易市场,引入碳排放流理论得到配网内各节点的碳排放情况;然后,提出利用蒙特卡洛算法得到电动汽车的随机状态,基于熵权... 文章考虑碳排放流和阶梯式碳交易机制,提出了优化调度模型以促进配电网低碳经济运行。该模型首先考虑配电网参与碳交易市场,引入碳排放流理论得到配网内各节点的碳排放情况;然后,提出利用蒙特卡洛算法得到电动汽车的随机状态,基于熵权法得到发电设备的碳配额情况。同时构建电动汽车的碳配额模型,并结合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建立电动汽车、光伏、风力和火电机组的碳排放模型;最后,以最小化系统运作成本和最大化系统碳收益为双目标,使用改进的PSO优化算法对系统进行求解。设置了4种运行场景对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网系统进行算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碳排放减少539.43 t、消纳量增加555.27 kW·h、系统碳收益增加7962.79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碳交易 电动汽车 经济调度 改进的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流模型的分布式产消者点对点电-碳交易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詹博淳 冯昌森 +3 位作者 王晓晖 张恒 马军伟 文福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6-1856,I0001,共12页
针对配电系统层面设计分布式交易机制时,需要考虑产消者间的双边碳交易.提出一种考虑电能交易碳足迹的点对点(P2P)电-碳交易机制.首先,分析储能装置的碳排放特性,建立考虑储能装置的碳排放流模型.其次,建立基于碳排放流模型的产消者P2P... 针对配电系统层面设计分布式交易机制时,需要考虑产消者间的双边碳交易.提出一种考虑电能交易碳足迹的点对点(P2P)电-碳交易机制.首先,分析储能装置的碳排放特性,建立考虑储能装置的碳排放流模型.其次,建立基于碳排放流模型的产消者P2P电-碳交易模型,基于Benders分解法将原问题分解为网络约束主问题和产消者优化调度松弛子问题,采用分布式求解方法确定产消者最优P2P电-碳交易量,以保护产消者隐私.然后,建立基于纳什议价模型的产消者P2P电-碳交易结算模型,依据产消者在电-碳交易中的贡献度分配合作收益.最后,以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对所提交易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可在保证配电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有效促进需求侧碳减排,并公平地分配产消者合作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电能交易 排放权交易 Benders分解 纳什议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流与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两阶段优化调度 被引量:6
7
作者 蔡新雷 董锴 +3 位作者 崔艳林 林旭 夏雨星 余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0,共10页
风电接入从发电侧降低了电力系统碳排放,而引入需求响应消纳弃风为负荷侧降碳提供了新思路。文中综合考虑风电和需求响应,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提出日前、日内两阶段电网低碳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建立负荷... 风电接入从发电侧降低了电力系统碳排放,而引入需求响应消纳弃风为负荷侧降碳提供了新思路。文中综合考虑风电和需求响应,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提出日前、日内两阶段电网低碳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建立负荷侧的节点碳势模型;其次,将柔性负荷分为可转移负荷和可削减负荷,基于负荷节点碳势模型设计调用这两类负荷降碳的响应机制;然后,建立考虑低碳性和经济性的源荷协调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求解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反馈校正调整日内调度结果。最后,分别通过改进PJM-5节点和IEEE 300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文中所提优化调度方法能有效促进柔性负荷消纳风电,减少弃风,同时实现负荷侧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风电 需求响应 优化调度 柔性负荷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碳排放流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及加氢站协同规划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威 王永恒 +1 位作者 沈欣炜 杜云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0-49,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解决交通-能源领域碳排放问题的重要途径。文中提出一种计及碳排放流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和汽车加氢站的联合规划方法。首先,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新能源汽车的时空特性进行随机抽样,考虑...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解决交通-能源领域碳排放问题的重要途径。文中提出一种计及碳排放流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和汽车加氢站的联合规划方法。首先,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新能源汽车的时空特性进行随机抽样,考虑充能站位置、规模和能源供应等因素,以系统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建立规划模型。然后,引入碳排放流理论,结合潮流计算及电力网络分析方法,将碳排放成本纳入目标函数。最后,以中国南方地区某城市片区主动配电网为例,对不同光伏出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场景的规划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 加氢站 排放流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分布的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74
9
作者 周天睿 康重庆 +3 位作者 徐乾耀 陈启鑫 辛建波 吴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9-44,共6页
碳排放流的分析与计算是基于电力网络拓扑结构而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的分布特性与机理,揭示和辨识电力系统中的高碳要素,以便进一步实现相应的优化决策。为此,文中定义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2种分布因子,可... 碳排放流的分析与计算是基于电力网络拓扑结构而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的分布特性与机理,揭示和辨识电力系统中的高碳要素,以便进一步实现相应的优化决策。为此,文中定义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2种分布因子,可以清晰地表征碳排放流的分布特性。提出了3种关联矩阵的概念和定义,结合电力网络分析手段,分析了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的碳排放与流过支路、节点以及与电力负荷相对应的碳排放流的等量关联关系,揭示了碳排放流在电力系统中的产生、传输和消费的机理。提出了碳排放流关联矩阵的计算方法,用IEEE 14节点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技术 排放流 分布特性 分布因子 排放流关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计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149
10
作者 周天睿 康重庆 +1 位作者 徐乾耀 陈启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4-49,共6页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的理念为低碳电力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根据潮流计算的结果准确而系统地求解电力系统中碳排放流的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碳排放流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之间的异同...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的理念为低碳电力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根据潮流计算的结果准确而系统地求解电力系统中碳排放流的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碳排放流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之间的异同,以及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影响因素、计算体系和计算思路;根据碳排放流求解的需要,定义了一些关键矩阵和向量;结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与高等电力网络分析方法,在忽略网损的情况下,建立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基本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低碳电力技术 计算 节点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递推算法 被引量:47
11
作者 康重庆 程耀华 +3 位作者 孙彦龙 张宁 孟珺遐 闫华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16,共7页
碳排放流理论为电力系统中碳排放责任的分摊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节点碳势计算中的邻接特性,文中提出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递推算法,论述了递推算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过程。然后,分析对比了递推算法和已有的直接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并进... 碳排放流理论为电力系统中碳排放责任的分摊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节点碳势计算中的邻接特性,文中提出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递推算法,论述了递推算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过程。然后,分析对比了递推算法和已有的直接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并进一步将二者结合,提出了碳排放流的协同计算流程。最后,以简单电力系统为分析对象,具体说明了所提递推算法的递推过程。并以IEEE 24节点系统和挪威2 383节点系统为例,测试了递推算法在实际电力系统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节点碳势 递推算法 协同计算 多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 被引量:162
12
作者 周天睿 康重庆 +1 位作者 徐乾耀 陈启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8-43,85,共7页
采用低碳电力技术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中,碳排放的统计量通常以宏观数据统计为主,按照一次能源消耗量转换得到。此类方法无法揭示电力系统碳排放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文中探讨了将碳排放分析与... 采用低碳电力技术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中,碳排放的统计量通常以宏观数据统计为主,按照一次能源消耗量转换得到。此类方法无法揭示电力系统碳排放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文中探讨了将碳排放分析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相结合的新思路,提出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概念。结合网络分析技术,提出并建立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与指标,初步形成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的理论架构。给出了一个示例系统的计算结果和直观展示,并结合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剖析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对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技术 排放流 能源消耗 支路碳 支路碳 节点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网功率分布的碳排放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岩松 刘启智 +1 位作者 张朕搏 刘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0-844,共5页
传统碳排放量的计量是通过统计数据得到,有文献提出碳排放流的概念及相应的碳流计算方法,但未考虑无功功率和网损的影响。为此,计及无功功率和网损的电力网络中碳流计算方法将更具实际物理意义。以电网电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发电机与... 传统碳排放量的计量是通过统计数据得到,有文献提出碳排放流的概念及相应的碳流计算方法,但未考虑无功功率和网损的影响。为此,计及无功功率和网损的电力网络中碳流计算方法将更具实际物理意义。以电网电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发电机与负荷间的直接功率传递关系,提出了负荷从电源汲取功率的分布及电源在联络支路上的功率分布。然后,在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潮流与碳流的关系给出负荷节点及联络支路上碳流的计算方法。采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负荷节点处的碳流不包括网损部分,从而可以通过机组总注入碳排放与负荷节点的总碳排放得到网损产生的碳排放。最后,通过IEEE 14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功率分布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流理论的风-碳捕集-电转气联合新型中长期调度方式 被引量:38
14
作者 严中华 王建功 +2 位作者 朱英刚 蔡逸昊 张晓峰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共8页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针对性实现碳减排和碳排放量化,结合碳排放流技术,研究了一种风-碳捕集-电转气联合的新型中长期调度方式。首先,采用碳排放流理论计算系统各节点的碳势指标;其次,构建碳捕集和电...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针对性实现碳减排和碳排放量化,结合碳排放流技术,研究了一种风-碳捕集-电转气联合的新型中长期调度方式。首先,采用碳排放流理论计算系统各节点的碳势指标;其次,构建碳捕集和电转气与风电的联合特性,同时,以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含有风电、水电、抽蓄、碳捕集、电转气的发电系统中长期机组组合模型;最后,基于Gurobi对IEEE 39节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电转气 排放流 中长期 风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的碳排放分摊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袁书林 马瑞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5,共6页
提出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产权界定分配的模型。分摊模型以电力系统碳排放结构分解为切入点,借鉴负荷分析理论将电力系统碳排放以其所对应的电能用途分成了综合用电负荷碳排放、网损碳排放、厂用电碳排放等3部分。确定结构成分并与电力系... 提出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产权界定分配的模型。分摊模型以电力系统碳排放结构分解为切入点,借鉴负荷分析理论将电力系统碳排放以其所对应的电能用途分成了综合用电负荷碳排放、网损碳排放、厂用电碳排放等3部分。确定结构成分并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计算指标对应后,计算得到系统中各碳排放流成分分布;运用潮流追踪对系统网损引起的碳排放进行分配定量,最后得到系统实时碳排放的产权分配结果。在对IEEE14标准节点进行算例分析后,其结果证明了本文所述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分摊 结构分解 排放流 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力市场下碳排放流的分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达 鲜文军 +2 位作者 吴涛 余秀月 郭瑞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3-1688,共6页
从消费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对制定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碳排放流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电力负荷的碳排放计算。针对联营交易与双边交易共存的混合电力市场,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易的碳排放流计... 从消费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对制定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碳排放流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电力负荷的碳排放计算。针对联营交易与双边交易共存的混合电力市场,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易的碳排放流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负荷所参与电力交易方式的差异。首先,根据各交易对支路潮流的使用份额,将对应于网络损耗的碳排放分配给所有电力交易。然后,将网络损耗从原始有损网络中移去,实现联营交易与双边交易的解耦。最后,将双边电力交易继续从网络中减去,得到只存在联营交易的无损网络。在新网络中,应用潮流追踪将相应的碳排放分配给联营交易内部的各子交易。将上述计算过程合并,即可得到对应负荷电力消费的碳排放。所得结果可向负荷提供与其电力消费有关的碳排放信息,这将可能影响负荷的消费行为并有助于低碳电力的发展。最后,以简单节点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流 混合电力市场 网损分摊 低碳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分省化石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测算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汪锋 豆南南 喻冬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05-112,共8页
准确测算各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CO2排放量是分析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和制定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基础。文中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从二次能源终端消费角度出发,发展了计算中国分省化石能源消费CO2排放量的方法。通过考虑二次能源的省际... 准确测算各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CO2排放量是分析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和制定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基础。文中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从二次能源终端消费角度出发,发展了计算中国分省化石能源消费CO2排放量的方法。通过考虑二次能源的省际交易,特别是区域电网结构下的电力跨省调配,按能源终端消费量和损失量反推各省市的化石能源消费CO2排放量。由于国内能源资源分布和能源消费严重不均衡,存在大量的二次能源跨省交易,所提出的方法与传统使用一次能源消费量直接计算各省市化石能源消费CO2排放量相比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排放流 二次能源 区域电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瑞 袁书林 秦泽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24-129,共6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影响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风电注入功率不确定性的随机直流潮流获取系统潮流,通过电力系统碳排放流与系统潮流之间的计算关系,获得决定风电出力的风速与系统总注入碳流率的关联... 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影响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风电注入功率不确定性的随机直流潮流获取系统潮流,通过电力系统碳排放流与系统潮流之间的计算关系,获得决定风电出力的风速与系统总注入碳流率的关联函数。其次,采用有向通路算法获取系统节点—节点路径输出分布因子,在假定风电波动性由平衡机组承担的前提下,结合常规机组与系统节点和支路的关联矩阵计算模型,求取风电注入功率对其他节点和支路的平均影响因子,从而得到随机和间歇性风电功率注入下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不确定特征。最后,以IEEE 14节点标准算例的分析结果说明了所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获得了风电注入功率不确定情况下对系统节点碳势的影响趋势,进而为定量评估风力发电对系统的低碳贡献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技术 风力发电 排放流 影响分布因子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光伏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自强 申富泰 +1 位作者 魏军 刘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0-278,共9页
为分析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低碳贡献,提出光伏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影响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光伏机组的出力与系统节点功率模型,建立光照强度与系统节点总碳流率的函数表达式。其次,使用有向通路算法计算路径输出分布... 为分析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低碳贡献,提出光伏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影响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光伏机组的出力与系统节点功率模型,建立光照强度与系统节点总碳流率的函数表达式。其次,使用有向通路算法计算路径输出分布因子矩阵,将光伏出力的随机性转移到平衡机组,在平衡机组与系统节点支路的碳流率关联矩阵基础上,计算光伏注入功率对节点与支路的影响因子,得到光伏注入功率下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不确定特征。最后,以实测光照强度与IEEE14节点算例分析结果验证所述方法的正确性,计算光伏电场集中式与分布式接入电力系统的节点碳势、支路碳流率与影响因子,进而定量分析光伏接入对电力系统的低碳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光伏的电力系统 排放流 系统总碳 率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流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银辉 蒋建男 +2 位作者 谢含军 周朝阳 马佳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605-9614,共10页
为了探寻不同类型桥梁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差异,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将桥梁工程寿命周期划分为物化、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3个阶段。选取6种不同类型的桥梁,对其碳排放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阶段的碳排放流。进而借鉴现金流量理论构... 为了探寻不同类型桥梁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差异,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将桥梁工程寿命周期划分为物化、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3个阶段。选取6种不同类型的桥梁,对其碳排放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阶段的碳排放流。进而借鉴现金流量理论构建了静态及动态的桥梁碳排放流模型,并通过此模型对上述桥型的碳排放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碳排放总流从大到小依次为刚构桥(684.016)、斜拉桥(598.778)、悬索桥(461.288)、连续梁桥(264.728)、拱桥(218.508)、简支梁桥(45.009)。动态碳排放总流从大到小依次为刚构桥(12446.639)、悬索桥(10180.505)、斜拉桥(8963.715)、连续梁桥(4853.203)、拱桥(4529.216)、简支梁桥(883.095)。本项研究提出的桥梁碳排放流模型,充分考虑了碳排放的时间价值,可更好地指导桥梁选型,助力桥梁工程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全寿命周期 排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