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胡华 王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23,共5页
商贸流通业在商品生产和消费中扮演着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角色,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成本。如何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提升碳排放效率,已成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 商贸流通业在商品生产和消费中扮演着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角色,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成本。如何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提升碳排放效率,已成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商贸流通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替代传统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提升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效率。同时,绿色技术创新也是提高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商贸流通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引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绿色技术,商贸流通企业可以实现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碳排放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政府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助力商贸流通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影响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随着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效率水平由低分位点向高分位点变化时,数字经济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强逐渐变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商贸流通业 排放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2
作者 杨晓俊 韩江涛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2,共16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碳排放效率低下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足的困境。文章以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为例,依据2012—2022年旅游业发展数据及2022年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碳排放效率低下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足的困境。文章以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为例,依据2012—2022年旅游业发展数据及2022年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论表明:(1)2012—2022年,西安市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呈现出“低水平慢增长“高速增长”和“波动下降”三阶段特征,其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低水平平衡-快速增长-高水平波动”特征。(2)就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而言,在旅游碳排放效率指标体系中,旅游资源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障碍度最高,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共享指标层和协调指标层对耦合协调度的障碍程度高于其他指标层。文章最后建议,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须从“吃住行游”4个方面,依托政府、开发商、游客三方主体,建立绿色环保的低碳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提高旅游碳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效率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陈蕾 张纪龙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41,共14页
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控制碳排放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年我国2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从政府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两个角度构建科技金融指数,利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计算碳排放效... 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控制碳排放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年我国2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从政府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两个角度构建科技金融指数,利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计算碳排放效率。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与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结果发现: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提高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质”与“量”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而提高碳排放效率。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异质性及空间依赖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结果发现:由于城市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由于城市间存在市场分割与地区保护,导致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间接效应弱于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各城市需要在金融体系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突破和区域间协调合作等领域做出协同努力,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排放效率 绿色技术进步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PVAR模型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
4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1 位作者 王明晖 蔡秀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8,共11页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排放效率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M-Malmquist-Tobit模型的铁路运输企业碳排放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赵锐 赵祎杰 +1 位作者 熊欣 唐玥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3,共13页
开展碳排放效率测度,识别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是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管理效能,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的前提。研究核算了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碳排放,并构建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值测度数据包络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的碳排放效率测... 开展碳排放效率测度,识别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是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管理效能,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的前提。研究核算了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碳排放,并构建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值测度数据包络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的碳排放效率测度方法,以揭示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碳排放效率的变化趋势;融合Tobit模型识别了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1年间,铁路运输企业碳排放由5780.86万t增加至6278.85万t,增长8.61%;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碳排放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东部地区高、中西部次之、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技术进步是铁路运输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可通过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应用推广、提升规模效率等措施,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企业 排放效率 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模型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中国碳排放效率研究
6
作者 杨传明 王帆临 沈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为此该研究设计超效率EBM模型,分别评估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直接碳排放效率、间接碳排放效率及综合碳排放效率,选择2002-2022年中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直接、间接和综合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综合碳排放效率在不同程度上受直接碳排放效率和间接碳排放效率双重影响;技术进步是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直接碳排放效率技术进步指数最高,综合碳排放效率次之,间接碳排放效率最低;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梯度分布格局,效率重心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是驱动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3种碳排放效率存在异质性影响,耗水强度和能源消耗则对3种碳排放效率起着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求更好提升中国各省份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碳排放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碳 投入产出 排放效率 时空差异 效率E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因子分析
7
作者 郭扬 黄艾婷 曲嘉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3,共14页
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是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论文通过熵值法、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构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区域碳排放效率的综合指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考察2012—2022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发... 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是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论文通过熵值法、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构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区域碳排放效率的综合指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考察2012—2022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协调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法探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通过环境效应、经济效应促进区域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区域碳排放通过结构效应倒逼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2)我国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良好,由濒临失调向基本协调过渡,但全国的耦合协调程度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的态势。(3)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形成由“滞后碳排放效率”到“领先碳排放效率”或“同步发展”的新格局。(4)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5)从业人员数量、政府技术创新补助、企业外观设计专利数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 区域碳排放效率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8
作者 黎振强 彭菲凡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发展数字经济是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 发展数字经济是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在传导机制上,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类型的试验区和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城市碳排放效率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天阳 谢立勇 +4 位作者 邓天乐 祖天时 赵洪亮 郭李萍 王鑫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4,共11页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投入指标松弛量;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分解农业碳排放主要的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计算其贡献值并探究其碳排放的效益值。结果表明:1)22年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在前11年持续增长,后11年波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波动降低。2)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畜禽养殖导致的农业碳排放量年平均占比依次为36.72%、0.23%、11.36%、5.12%和46.58%。3)22年间,农业碳排放效率由0.19提升至1.04,主要因为投入指标的持续优化,具体表现为农业从业人数、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等松弛量均逐渐减少。4)农业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8712.01万和266.98万t,其占比分别为46.02%和1.41%;碳减排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9596.30万、−238.09万和−116.33万t,占比分别为50.69%、1.26%和0.61%。建议通过减少种植业化肥使用、优化畜禽养殖管理、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合理调整经营规模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辽宁省农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排放效率 驱动因素 效率SBM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以黄土高原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康 余谦 +3 位作者 张寒 陈绪敖 李伟杰 张道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基于黄土高原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经过一... 基于黄土高原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2)农地经营规模通过化学品投入强度的中介作用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倒U”型影响,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力度有助于削弱化学品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的负向关系。当前阶段研究区应将耕地流转与土地整治、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着力点,同时加强对农业化学品投入等生产环节的科学管理,并重视财政支农补贴在方式与结构上的科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碳排放效率 化学品投入强度 财政支农政策力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帅 于翔 王煜昊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4,共15页
基于2006—2022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视角探讨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的经济增长目... 基于2006—2022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视角探讨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将激励城市创新,提升第二产业占比和加强环境规制进而改善工业碳排放效率,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将阻碍城市创新,降低第二产业占比和放松环境规制进而抑制工业碳排放效率;(3)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人均生产总值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中西部城市、综合实力较弱的城市以及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二者之间的倒U形关系更为明显,“新常态”后及经济增长目标未能如期完成时,二者之间的倒U形曲线变得更加陡峭。研究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 城市创新 产业结构 环境规制 工业碳排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喻翔 陈茂林 +5 位作者 官冬杰 郝明 周李磊 刘欢 谢丹 徐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5-287,共13页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为长江上游促进区域协同减排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为长江上游促进区域协同减排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1)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时空差异显著,在时间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净碳排放增速存在明显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部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先下降后上升,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8,0.57,0.60;在空间上呈现出“大聚集小散点—块状聚集—碎块分散”的演化特征,高效率区主要集中在成渝城市群,低效率区分布在川西等外围城市。(3)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影响最高的因素分别为人口密度、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各因子交互影响均大于单个因子的影响且影响作用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人口密度、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影响作用最显著。[结论]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差异虽有减弱但仍然处于两极分化格局,各城市应突破区域行政隔阂,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横向碳补偿机制来推进碳排放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排放效率 效率SBM模型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13
作者 王福增 李翠霞 崔力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直接影响我国的低碳发展。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EBM模型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依靠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 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直接影响我国的低碳发展。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EBM模型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依靠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还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逐渐加剧。(2)总体上我国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3)产业集聚、城镇化水平、乡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水平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则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财政支农水平和产业结构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外部性影响。(4)各地区要优化减排增效目标,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溢出效应,以实现畜牧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排放效率 时空演化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中国能源碳排放效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良恩 谢东颖 +5 位作者 陈志远 袁丹丹 聂洋 黄绮 杨乐 梁忠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5,共13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数据暂时缺失)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能源碳排放效率。在分析能源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To...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数据暂时缺失)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能源碳排放效率。在分析能源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Tobit回归模型,运用中介效应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促进能源碳排放效率的改善,得到如下结果。1)中国能源碳排放效率在研究时段呈现小幅度波动变化趋势,2013年为最高点(0.529),2021年为最低点(0.501)。各地区能源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地促进能源碳排放效率的改善。其中,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能源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成立。3)从控制变量看,基础设施水平对能源碳排放效率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城镇化水平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国家数字金融相关政策,建立“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能源碳排放效率 时空特征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王家晨 王璇 +2 位作者 袁萧 王振民 石晶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3,共7页
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新疆14个地区(州、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 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新疆14个地区(州、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北疆、东疆、南疆的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差异导致全疆农业碳排放效率发展不平衡。(3)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表明,较高效率地区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较低效率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均为促进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有利因素,而农业产业结构则对效率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新疆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丁树芳 王远 +1 位作者 董战峰 钟小剑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08-3521,共14页
本文在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市2007~2021年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及核密度估计刻画了整体及不同地区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研究期... 本文在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市2007~2021年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及核密度估计刻画了整体及不同地区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均值为0.629,且多数时间具有“东部(0.750)>西部(0.584)>中部(0.530)”的特征.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最终呈现“西南—东北”向分布,其空间格局变动较大并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且多数地区以低效率为主.此外,其基尼系数均值为0.322,总体上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高于中西部,超变密度是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整体演进趋势良好,总体上的省域差距在逐渐缩小,东中西地区趋势良好但需注意西部地区分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大.化工产业集聚及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化工产业能源结构影响系数最大为0.9942.因此,政府应将优化化工产业能源结构置于首位,并充分考虑化工产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同时加强区域协作,制定地区差异化政策,进而促进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降碳 化工产业 排放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的铁路运营碳排放效率测度
17
作者 李艳鸽 伍生 +1 位作者 王天宇 韩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03-2316,共14页
铁路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针对当前铁路运营效率评价中未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的问题,以我国18个铁路局为研究单元,在测算铁路运营碳排放的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评估我国铁路运营碳排放效率。首先,基于文献调研确定了评价铁... 铁路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针对当前铁路运营效率评价中未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的问题,以我国18个铁路局为研究单元,在测算铁路运营碳排放的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评估我国铁路运营碳排放效率。首先,基于文献调研确定了评价铁路运营碳排放效率的4个投入指标、1个产出指标和1个非期望产出指标。然后,运用超效率SBM(superefficiency 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计算铁路运营碳排放静态超效率值,并通过GML(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观察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变,以量化研究铁路运营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其演变趋势。最后,根据超效率值和全要素生产率,将各路局划分为“领跑者”“追赶者”“稳健型”和“潜力型”4种类型,同时根据静态和动态表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铁路运营协同碳减排建议。结果表明,我国铁路运营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呈现中部与沿海地区高、西北与西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此同时碳排放效率变化呈现出缓慢提升、短暂回落、快速提升和疫情冲击的“M”型4阶段上升态势,但整体碳排放效率水平不高,其中技术进步是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属于“领跑者”类别的路局管辖的区域多为华北、华东等范围,碳排放效率处于生产前沿,其中第二产业占比、电气化里程率、能源结构以及人均GDP是影响碳排放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效果均为正向。该研究可以丰富铁路低碳领域研究成果,并为铁路运营碳减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排放效率 非期望产出 效率SBM模型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评价研究
18
作者 彭庆庆 吉嫦婧 +2 位作者 王翔宇 王继安 胡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209,共7页
提升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是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进而实现经济低碳转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量化该类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效率改善工作的必要前提。研究... 提升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是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进而实现经济低碳转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量化该类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效率改善工作的必要前提。研究选取我国中部地区煤炭主导型省份及其下辖的若干煤炭主导型市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估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变化趋势,并结合Tobit回归模型深入挖掘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效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该区域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规模效应可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对碳排放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及扩大企业规模,是提高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回归 能源结构 MALMQUIST指数 工业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率: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1 位作者 陈静 杨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150,共14页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数字技术创新在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历程中发挥了支撑作用。论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使用Super-SBM模型测算旅游碳排放效率,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碳排放效...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数字技术创新在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历程中发挥了支撑作用。论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使用Super-SBM模型测算旅游碳排放效率,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碳排放效率的直接影响,并结合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检验、空间效应分析、异质性检验等进行系统阐释。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旅游碳排放效率的提升。(2)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水平、推动旅游产业集聚、提升公众关注,进而促进旅游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环境规制在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但对旅游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影响。(4)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可产生促增效果。(5)数字技术创新对东部省份、南方省份、资源型省份、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较发达省份的旅游碳排放效率促进效应更明显。根据研究结论,从整体深化推进、强化传导效应、适度环境规制、鼓励跨区合作、统筹区域差异五个层面提出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创新 旅游碳排放效率 绿色创新 旅游产业集聚 公众关注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新疆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测算与分析
20
作者 屠蓬 王晶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96-200,共5页
为测算新疆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助力建立有效的畜牧业产品供给和构建区域碳减排机制,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法对新疆14个地州市2001—2020年畜牧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并建立畜牧业碳排放的经济效率与生产效率模型,从... 为测算新疆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助力建立有效的畜牧业产品供给和构建区域碳减排机制,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法对新疆14个地州市2001—2020年畜牧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并建立畜牧业碳排放的经济效率与生产效率模型,从经济与生产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各区域间畜牧业碳排放的公平性并分解差异来源。结果表明,新疆14个地州市畜牧业2001—2020年的地区年平均碳排放量为2 548.54万t,具体分为高位波动上升、断崖式下降和缓慢回升3个阶段;受水资源、草地和土地等资源的限制,新疆畜牧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区域间畜牧业碳排放公平性聚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6个地州市属“高-高”类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属“高-低”类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6个地州市属“低-低”类型。需要针对新疆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分别采取差异性对策提高各地州市的经济效率与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排放效率 新疆 2001—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