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治理效果分析与评价——以四川汶川卧龙幸福沟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文涛 柳金峰 +3 位作者 游勇 孙昊 杨华铨 芦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为了研究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在泥石流的防灾减灾中所起的作用,以2019年“8.20”泥石流为背景,结合现场考察,对四川汶川县卧龙幸福沟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研究区防治工程的分布,将拦挡工程因子和排导工程因... 为了研究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在泥石流的防灾减灾中所起的作用,以2019年“8.20”泥石流为背景,结合现场考察,对四川汶川县卧龙幸福沟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研究区防治工程的分布,将拦挡工程因子和排导工程因子作为2项一级指标,同时考虑防治工程运行情况,筛选出与治理效果相关的9项二级指标,其中拦挡工程的评价指标包括工程运行情况、容重削减率、堆积物粒径比、流量削减率、回淤坡度比、拦蓄泥沙比,排导工程的评价指标包括工程运行情况、沟床纵坡比、断面参数比,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进行效果综合评价,认为幸福沟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为中等,与现场的调研结果一致,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工程 排导工程 治理效果 层次分析法 四川汶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白沙河、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治理效果分析——以四川都江堰市三合场沟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向龙 陈宁生 李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0-64,共5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龙溪、白沙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频发,为更好地防治这两个流域的泥石流灾害,评估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三合场沟位于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地震引发沟内山体发生了大...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龙溪、白沙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频发,为更好地防治这两个流域的泥石流灾害,评估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三合场沟位于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地震引发沟内山体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对三合场泥石流沟流域现场调查及对该沟"稳+拦"泥石流灾害治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程采取的以拦挡为主的治理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针对防治工程的治理现状和震后三合场泥石流沟的特点,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在该流域治理泥石流灾害时采取以排导工程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工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工程 排导工程 三合场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决定重力侵蚀的危害程度
3
作者 陈敏才 陈明华 肖恬 《水土保持通报》 1988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文通过福建省屏南县泥石流、滑坡体的调查,说明泥石流、滑坡的产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坡面上松散的残坡积堆积层是产生泥石流、滑坡的物质基础;坡陡、谷深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暴雨则是诱发因素。因此,必须保护森林生态... 本文通过福建省屏南县泥石流、滑坡体的调查,说明泥石流、滑坡的产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坡面上松散的残坡积堆积层是产生泥石流、滑坡的物质基础;坡陡、谷深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暴雨则是诱发因素。因此,必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植被,禁止森林出现赤字;加强监测和建立小型排导工程;普及山地灾害及防范措施的知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坡积 屏南县 福建省 山地灾害 滑坡体 堆积层 排导工程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