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3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煤矿周边沟壑排土填沟造地协同开采治理技术模式
1
作者 雷少刚 张建莹 +2 位作者 刘昶 王亮 贾振旺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1,共8页
大规模露天采矿活动对黄土沟壑区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为缓解露天矿普遍面临内排空间不足,进而引起的边坡角过大,超标高排土,产量受限,以及煤矿周边的自然沟壑区水土流失和破碎沟壑土地难治理难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 大规模露天采矿活动对黄土沟壑区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为缓解露天矿普遍面临内排空间不足,进而引起的边坡角过大,超标高排土,产量受限,以及煤矿周边的自然沟壑区水土流失和破碎沟壑土地难治理难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露天矿周边沟壑排土填沟造地协同开采治理技术模式,其原理是基于技术经济环境效益分析,将原本要排弃到排土场的部分适宜的剥离岩土物料,仿自然地层地貌重构过程将运移物料回填到矿区外适宜治理的邻近沟壑,最后再覆土与植被建设,从而实现节约排土空间和再利用沟壑区土地。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基于构建内外同心矩形窗口遍历算法提取区域待治理沟壑选址、基于“源汇”理论统筹排土场土方调配路径优化、基于近自然地貌重塑的沟壑区域复填、排土物料筛选与沟壑复填土层剖面重构、覆土绿化与土地再利用、以及协同开采治理的生态效果评价等关键步骤。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某露天煤矿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治理的露天矿周边自然沟壑总面积为2.588×105 m^(2),为矿区减少约1.536×10^(7) m^(3)的土方内排量;结合CLiDE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评估模型,模拟并评价了30 a期间周边沟壑协同治理后区域土壤侵蚀量减少66.53%,同时协同治理后的地貌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演变趋势,同时新增了大量可供利用的土地,达到了“一土两用”目的。为保障该技术模式的推广,还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严格的过程监管,以确保该模式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并避免引起新的土地占用和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 填沟造地 生态修复 地貌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邱振华 陈光木 黄春福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以大宝山矿李屋排土场边坡为背景,旨在建立一种方法准确评价现状排土场的稳定性。为此,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了排土场边坡稳定性。首先,针对性制定李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案,并构建相关三维数值计算模型... 以大宝山矿李屋排土场边坡为背景,旨在建立一种方法准确评价现状排土场的稳定性。为此,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了排土场边坡稳定性。首先,针对性制定李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案,并构建相关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设置数值计算参数;然后,模拟分析了排土场的设计边坡与现状边坡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三维分布特征;最后,对排土场设计边坡和现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确立了现状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现状排土场中应力分布规律与设计排土场一致,均呈现出随深度增大应力逐渐增大的规律,且均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塑性区;但现状排土场的应力大小和塑性区范围均小于设计排土场。结果表明当前排土场稳定性较好。研究成果对排土场稳定性评价与安全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稳定性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露天矿山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排土场不同灌木林土壤的质量评价
3
作者 马媛 张景波 +5 位作者 辛智鸣 蔺方春 赵晶晶 杨耀科 乔靖然 郑东升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研究矿区排土场不同灌木林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定量评价不同固沙灌木林土壤质量,对排土场合理选择固沙树种和指导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种植沙棘、拧条、巨菌草、欧李、蛋白桑、文冠果6种灌木的固沙地与裸地(BS)进行对照,通... 研究矿区排土场不同灌木林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定量评价不同固沙灌木林土壤质量,对排土场合理选择固沙树种和指导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种植沙棘、拧条、巨菌草、欧李、蛋白桑、文冠果6种灌木的固沙地与裸地(BS)进行对照,通过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土壤质量指数法,定量评估了不同灌木对土壤质量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6种灌木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呈现出各自特点。巨菌草土壤的pH值、全磷以及速效磷含量均达到最高水平;拧条土壤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上表现突出;欧李土壤在碱解氮和全盐量方面表现最优;沙棘土壤的全钾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揭示,土壤化学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评估结果,拧条、欧李和巨菌草在土壤质量恢复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表现显著优于其他灌木。这对满来梁矿区排土场土壤质量的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明这3种灌木林是恢复该区域土壤质量的最佳选择。通过土壤综合质量指数计算结果可知,土壤质量评价综合得分从大到小排序为拧条、欧李、巨菌草、沙棘、文冠果、蛋白桑、BS,拧条、欧李和巨菌草最有利于矿区排土场土壤质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排土 灌木林 壤化学性质 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双采场排土边坡动态响应数值分析
4
作者 梁霁兴 刘磊 +2 位作者 万道春 左旭超 梁潇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1期124-132,142,共10页
地震发生后极易产生各种地质灾害,地震也是引起排土场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以某双采场排土场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调研对双采场排土场进行分层,采用犀牛软件建立三维地形图,使用FLAC3D软件... 地震发生后极易产生各种地质灾害,地震也是引起排土场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以某双采场排土场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调研对双采场排土场进行分层,采用犀牛软件建立三维地形图,使用FLAC3D软件对排土场开展了基于时程分析法的地震荷载数值模拟,研究排土场位移时程曲线、安全系数时程变化曲线以及PGA放大系数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地震荷载对排土场横向位移响应较为显著,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响应相对较小。高程越高,地震对排土区域的位移变形影响程度更显著。随着地震烈度等级的提高,不同特征点处最大位移量越大,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地震烈度等级越高,会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地震荷载幅值增大,PGA放大系数整体表现出自由面放大效应,随着边坡高程增加,放大效应有一定衰减趋势。地震频率在边坡固有频率附近容易引发共振现象,从而导致PGA放大系数显著增大,该频率下边坡高程对PGA值的增益效果更为明显,最终得出结论:本文研究的排土场处于稳定状态。本研究为排土场的安全生产及工程防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地震荷载 动态响应特征 PGA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排土场岩土体物料物理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周鹭 张众华 +2 位作者 黄广黎 尹清海 曾霄祥 《现代矿业》 202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以长江中下游某平原地区排土场为例,对岩土体物料的天然密度、颗粒级配、现场渗透、抗剪强度进行试验,探究其各项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堆排物料性能较优,天然密度差值较小,颗粒级配良好;渗透高度随时间呈现先快后慢下降趋势,... 以长江中下游某平原地区排土场为例,对岩土体物料的天然密度、颗粒级配、现场渗透、抗剪强度进行试验,探究其各项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堆排物料性能较优,天然密度差值较小,颗粒级配良好;渗透高度随时间呈现先快后慢下降趋势,渗透系数为5.3×10^(-2)cm/s;天然状态变为饱和状态时,物料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显著下降,且两者无明显关联。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天然密度 颗粒级配 渗透系数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沟钼矿排土场散体物料三轴试验与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李阳阳 杨强胜 +1 位作者 藕明江 杨利波 《矿业装备》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通过对东沟钼矿王来沟及沙盘沟排土场散体物料进行取样,分别进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了偏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孔隙水压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及散体物料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此,分别采用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对王... 通过对东沟钼矿王来沟及沙盘沟排土场散体物料进行取样,分别进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了偏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孔隙水压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及散体物料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此,分别采用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对王来沟及沙盘沟排土场最不利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出了排土场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状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①散体物料的偏应力与轴向应变曲线呈近似双曲线形,未出现明显的峰值强度,属于典型的应变硬化曲线。在低应变时,应力随着应变的增大呈现出近似线性的快速增长趋势,在应变达到约1%时,应力趋于稳定状态,且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变硬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②加载初期阶段,由于压力的压密作用导致孔隙水压力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在低围压下,增长速率较为缓慢,而在高围压下,增长速率呈现急速上升的状态;在应变达到约3%时,孔隙水压力达到峰值,高围压下的孔隙水压力应力峰值现象更为明显;而后随着应变的增大,散体物料处于高密状态,开始出现剪胀作用,导致孔隙水压力逐步减小。③现状排土场整体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局部区域在降雨及地震工况下安全储备较低。④局部区域边坡在降雨及地震工况下安全储备较低,为确保降雨及地震工况下排土场安全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排土顺序、修筑山体截水沟及平台临时排水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散体物料 固结不水试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填土排土场光伏支架及基础选型分析
7
作者 赵捷 商长征 +1 位作者 杨景龙 侯现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针对高回填土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后的沉降变形难题,基于山西平朔矿区排土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分析沉降变形对光伏支架及基础的影响,并结合场地回填土情况,对光伏支架及基础选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高回填土排土场光伏... 针对高回填土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后的沉降变形难题,基于山西平朔矿区排土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分析沉降变形对光伏支架及基础的影响,并结合场地回填土情况,对光伏支架及基础选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高回填土排土场光伏支架及基础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结果表明:高回填土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光伏支架宜采用固定光伏支架,光伏阵列宜采用短阵列,根据回填的时间长短选择光伏支架基础型式,并注重光伏电站建成后的变形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回填 排土 光伏支架及基础 管桩基础 条形基础 悬索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排土场动态堆高诱发松散边坡滑移机理研究
8
作者 余君宇 孙世国 高晨 《陕西煤炭》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首钢河西排土场为实际研究工程场地,针对排土场动态堆高诱发松散边坡滑移机理问题,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式,阐明了排土场下部岩土体应力-应变与上部堆排荷载的正比关系;得出了累次动态堆排后的上部平盘的安全距离;引入偏应... 以首钢河西排土场为实际研究工程场地,针对排土场动态堆高诱发松散边坡滑移机理问题,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式,阐明了排土场下部岩土体应力-应变与上部堆排荷载的正比关系;得出了累次动态堆排后的上部平盘的安全距离;引入偏应力理论对动态堆排导致的岩土体局部变形机理进行探究,依据规范进一步评价了首钢河西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本研究对排土场动态堆高过程中松散边坡滑移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为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排土 边坡 滑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9
作者 刘大鹏 许鹏 张笑洋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17,31,共8页
为了对采场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探究边坡失稳过程中体应变变化规律,选取辽宁省某矿区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选择特征剖面,建立G-SLOPE计算模型,计算该挖方边坡在自重、地下水、爆破振动及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挖方边... 为了对采场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探究边坡失稳过程中体应变变化规律,选取辽宁省某矿区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选择特征剖面,建立G-SLOPE计算模型,计算该挖方边坡在自重、地下水、爆破振动及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挖方边坡在开挖后处于稳定状态,安全系数最小为1.103,滑动面均贯穿整个边坡,满足规范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边坡 稳定性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震级作用下排土场边坡动力响应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李耀宏 张梓旭 +3 位作者 李树勋 袁林逊 刘正权 杨志全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地震灾害严重影响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开展地震作用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对于预防严重地质灾害、确保交通畅通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GeoStudio有限元方法构建地质模型,对不同震级地震场景下的排土场进行... 地震灾害严重影响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开展地震作用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对于预防严重地质灾害、确保交通畅通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GeoStudio有限元方法构建地质模型,对不同震级地震场景下的排土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排土场动力响应特征参数以及稳定性影响。结果显示,边坡各监测点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且震级增大,其数值随之增大,且边坡安全系数和变形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动力响应特性揭示了位移和加速度峰值随高度增加呈非线性变化,且动态响应与排土场边坡高程正相关,地震波在边坡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存在滞后效应;不同震级对边坡安全系数和变形程度有显著影响,地震下的排土场边坡存在滑坡风险。研究可为排土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稳定性分析 GeoStud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现状
11
作者 田光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解决干旱区露天矿排土场因水资源利用受限、植被恢复难度高、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污染等因素制约而导致的生态修复工作难问题,分析了干旱区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土壤重构改... 为解决干旱区露天矿排土场因水资源利用受限、植被恢复难度高、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污染等因素制约而导致的生态修复工作难问题,分析了干旱区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土壤重构改良技术、排土场植被种植技术、土壤微生物技术等生态修复核心技术,提出了“多模式、跨领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生态修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生态修复 壤侵蚀 植被种植 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土场下综放工作面初采矿压与岩移特征研究
12
作者 关榆生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厚层排土场改变了下部工作面开采的自重应力场,直接影响综放工作面的安全开采。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测的方法,对沙坪煤矿排土场下首采13103综放工作面的矿压和岩层运移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存在多关键层影响,靠... 厚层排土场改变了下部工作面开采的自重应力场,直接影响综放工作面的安全开采。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测的方法,对沙坪煤矿排土场下首采13103综放工作面的矿压和岩层运移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存在多关键层影响,靠近采场的关键层决定顶板的破断步距;排土场改变了工作面的垂直应力分布特征,原始地貌和排土场叠加影响下,垂直应力差值超过2 MPa;地裂缝的特征验证了初次的O-X型破断模式;观测发现老排土场下初次沉陷盆地中部发生底鼓,工作面内部裂缝和前后拉动裂缝与工作面平行,侧向拉动裂缝与工作面不同角度相交。该研究工作为排土场下工作面开采地质灾害防控和矿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综放开采 矿压规律 岩层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效果
13
作者 周国驰 毛洪宇 辛建宝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研究生态修复技术在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中应用效果,以扎哈淖尔露天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技术,并对修复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受技术措施影响,植被组成、植被覆盖度、植物多样性... 为研究生态修复技术在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中应用效果,以扎哈淖尔露天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技术,并对修复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受技术措施影响,植被组成、植被覆盖度、植物多样性、植物频度高度在不同排土场间、不同监测样地间均存在差异;开展生态修复的6年里,植物种类由14种提高至47种,且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受立地条件影响,同一植物在不同样地内的频度和株高均存在较大差异;矿区所采用的水土保持、土壤改良与植被重建技术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本区域内同类矿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生态修复技术 应用效果 植物种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拉多铜矿三期排土场终了边坡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莫逸 周生 雷丁丁 《现代矿业》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米拉多铜矿南排土场自基建剥离和开始堆排以来,受降雨、地震影响,多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解决此问题,以南排土场终了设计整体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在首期、二期排土场稳定性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利用GeoStudio软件对三期排土场终了边... 米拉多铜矿南排土场自基建剥离和开始堆排以来,受降雨、地震影响,多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解决此问题,以南排土场终了设计整体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在首期、二期排土场稳定性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利用GeoStudio软件对三期排土场终了边坡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三期排土场地下水浸润线随降雨的持续而有所升高,在采取块石堆排优化措施后,排土场在自重+自然地下水+施工荷载、自重+降雨入渗+施工荷载、自重+地震+施工荷载3种工况下的最小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排土场边坡在设计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其中地震工况为排土场边坡的相对危险工况,研究为提高矿山安全性、解决相关问题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边坡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GMA/W的露天矿外排土场安全距离确定
15
作者 赵立春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为了确定软岩露天矿采场开挖边坡与外排土场安全距离,以霍林河二号露天采区北外排土场、采场北帮到界边坡为工程实例,基于有限元法应力-应变和有限元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不同安全距离下外排土场对采场开挖边坡变形影响和边坡稳定性研究... 为了确定软岩露天矿采场开挖边坡与外排土场安全距离,以霍林河二号露天采区北外排土场、采场北帮到界边坡为工程实例,基于有限元法应力-应变和有限元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不同安全距离下外排土场对采场开挖边坡变形影响和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开挖边坡与外排土场安全距离增加,外排土场变形量和开挖位置变形明显减少;计算确定了采场开挖边坡距离外排土场安全距离为2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边坡稳定性 有限元应力应变 安全距离 边坡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彩湾一号露天煤矿西帮排土压帮方案研究
16
作者 王健 向勇 +4 位作者 王联志 买尔别克·对山汗 林永超 闫杰 杨可毅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针对并段边坡的内排压帮优化问题,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验算压帮前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压帮高度下边坡稳定系数变化规律;根据最小排土量优化了排土压帮设计方案,确定了最终排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并段开采区域是边坡主要滑动区域;压... 针对并段边坡的内排压帮优化问题,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验算压帮前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压帮高度下边坡稳定系数变化规律;根据最小排土量优化了排土压帮设计方案,确定了最终排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并段开采区域是边坡主要滑动区域;压帮高度影响边坡滑动形态,压帮高度不足时易形成沿并段台阶滑动,相同压帮高度下压帮平盘越宽边坡的稳定性越高;最终排土压帮高度为75 m,最上部为15 m台阶,下部为2级30 m段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帮 压帮 边坡稳定性 并段开采 排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力及驱动机制研究
17
作者 杨勇泉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矿区修复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部分,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煤矿行业改革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矿区修复,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力特征以及驱动因子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以具体煤矿... 矿区修复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部分,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煤矿行业改革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矿区修复,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力特征以及驱动因子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以具体煤矿为例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以此获取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煤矿排土场整体恢复力在初始年份至8年期间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在8年后恢复速度逐渐放缓;不同条件下的植被恢复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包括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方案,才能够保证生态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排土 植被恢复力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路堤排土机双向排土方式研究
18
作者 夏祥生 《工程建设》 2024年第6期27-31,共5页
传统的排土机矩形和扇形排土方式运用于不规则形态排土场中,将造成移置次数多。为提高排土机作业效率,降低排岩成本,本文以攀枝花新白马铁矿某排土场为例,从排土场形态特点出发,提出超前路堤排土机双向排土新方式,对新旧排土方式从单次... 传统的排土机矩形和扇形排土方式运用于不规则形态排土场中,将造成移置次数多。为提高排土机作业效率,降低排岩成本,本文以攀枝花新白马铁矿某排土场为例,从排土场形态特点出发,提出超前路堤排土机双向排土新方式,对新旧排土方式从单次排土量、移置次数及运营成本等多方面进行对比,论证在针对狭长型排土场的条件下超前路堤排土机双向排土方式的优越性。针对地形条件复杂,用地形状不规则的排土场,根据排土机移置特点,提出超前路堤排土机双向排土工艺,分析该工艺的单次排土量、移置次数及运营成本优势,为排土机排土提供传统排土方式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 排土 超前路堤 双向排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兆华 张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44,共11页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8个指标,构建了基于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群落功能稳定性的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处于人工植被恢复中的内排土场和恢复年限分别为4 a、5 a、8 a的沿帮排土场、南排土场和北排土场的南、北方向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群落稳定性因子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植被群落稳定性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草原站背景值相比,其综合评价指数处于较不稳定或不稳定状态。(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由结构稳定性主导转向功能稳定性主导。恢复初期受人工影响,物种多样性提高,结构稳定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稳定性波动下降,功能稳定性上升,其中地下生物量增长迅速,生物量向地下转移,进而形成矿区特有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与功能稳定转变特征。(3)从坡向来看,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群落稳定性逐渐由南坡优于北坡转变为北坡优于南坡。(4)南坡的结构稳定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高,而北坡的功能稳定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高,表明不同坡向的群落采用了不同的响应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丰富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排土场边坡群落功能性稳定性会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边坡 群落稳定性 结构稳定性 功能稳定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基底排土场边坡逆排堆高速率及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晓刚 马垒 +4 位作者 张超 淦树成 王华 甘一雄 周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6-606,共11页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逆排堆高过程的稳定性控制需求,构建了堆高速率与软弱土层强度参数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不同堆高速率条件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某排土场案例,开展了软弱基底土样不同固结度快剪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固结度增...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逆排堆高过程的稳定性控制需求,构建了堆高速率与软弱土层强度参数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不同堆高速率条件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某排土场案例,开展了软弱基底土样不同固结度快剪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固结度增大,内摩擦角以双曲线型函数逐渐增大,黏聚力基本保持不变。结合硬化土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预压堆载下软弱土层平均固结度演化规律,联合直剪试验结果构建了强度参数与堆载厚度、固结时长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较厚软弱层在堆载和固结时长均相同时具有更低的内摩擦角;当堆载较小、固结时长相同时,软弱层具有更高的内摩擦角;当预压固结时长由50 d提高到100 d时,排土场边坡破坏模式从沿基底滑动变成堆排土体内部滑动,继续延长预压时长不再提升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基底 排土 堆高速率 固结度 强度参数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