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评估标准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震 吴晔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2-54,63,共4页
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生率约1/5000,种类繁多,病理改变复杂,除肛门直肠本身缺陷外,往往还伴发肛周肌肉和神经的缺陷以及其他系统畸形。外科手术虽能纠正解剖畸形,但术后排便控制功能并不尽人意。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 评估标准 便功能 排便控制功能 消化道畸形 病理改变 解剖畸形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肛门成形与直肠内瘘修补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
2
作者 陶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33-434,共2页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发病率约1∶40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瘘管的发生率约70%~95%,根据最新 Krickenbeck 国际分类法,可分为9种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多样,基本目的是...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发病率约1∶40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瘘管的发生率约70%~95%,根据最新 Krickenbeck 国际分类法,可分为9种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多样,基本目的是肛门成形并关闭瘘管,同时需保证术后拥有良好的肛门排便功能。研究表明肛门横纹肌复合体(SMC)对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起着关键作用,由此术中需保证不过多损伤 SMC,直肠盲袋通过或部分通过 SMC 肌环的某些类型 ARM,经会阴肛门成形术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并获得良好的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但对于某些类型的 ARM,如女婴的肛门直肠前庭瘘、男婴的无肛直肠尿道瘘,在完成肛门成形的同时,还需解决直肠瘘的问题,给术者直接行经会阴肛门成形带来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采取的手术方法:pena 术、球拍式瘘管剥除术、瘘后移肛门成形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经会阴肛门成形术 肠内瘘 修补术 横纹肌复合体 治疗 排便控制功能 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