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岛型掌跖角化病1例基因突变检测
1
作者 曹园园 袁召君 +3 位作者 靳传洋 王天姿 廖晓捷 刘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报道1例掌跖角化病,确定其致病基因,协助临床明确诊断并确定疾病分型。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确定患者的致病突变,应用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的真实性。结果该患者存在SERINB7基因c... 目的报道1例掌跖角化病,确定其致病基因,协助临床明确诊断并确定疾病分型。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确定患者的致病突变,应用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的真实性。结果该患者存在SERINB7基因c.455G>T(p.Gly152Val)和c.796C>T(p.Arg266Ter)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为c.455G>T杂合突变携带者,而无c.796C>T突变,其母为c.796C>T杂合突变而不携带c.455G>T突变。结合患者自幼掌趾弥漫性潮红的临床表现,患者诊断为长岛型掌跖角化病。结论SERPINB7基因的c.455G>T和c.796C>T复合杂合突变是该例长岛型掌跖角化病患者的致病原因。本研究明确了该患者诊断及疾病分型,并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了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长岛型 SERPINB7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岛型掌跖角化病一家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成 李常兴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对一家系长岛型掌跖角化病(NPPK)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SERPINB7)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ERPINB7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一家系成员5人,患者1人。先证者,男,23岁,先证者... 目的:对一家系长岛型掌跖角化病(NPPK)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SERPINB7)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ERPINB7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一家系成员5人,患者1人。先证者,男,23岁,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检测到SERPINB7纯合突变c.796C>T(p.Arg266Ter),该突变导致SERPINB7基因编码的蛋白第26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先证者父亲、两位弟弟及10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SERPINB7基因突变。结论:SERPINB7 c.796C>T(p.Arg266Ter)基因纯合突变可能是该例NPPK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长岛型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状掌跖角化病一汉族家系临床表型分析及AAGAB基因突变检测
3
作者 贾月琴 朱应玉 骆丹 《安徽医学》 2017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汉族人点状掌跖角化病(PPPK)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AAGA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2015年4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通过PPPK家系调查,收集PPPK家系资料,分析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对PPPK家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汉族人点状掌跖角化病(PPPK)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AAGA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2015年4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通过PPPK家系调查,收集PPPK家系资料,分析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对PPPK家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AGAB基因10个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患者表现为掌跖处迟发性、进行性增多、增大的角化性丘疹;第二代患者皮损明显重于第三代;同辈患者中,劳动强度大者,皮损症状重。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PPK家系家系患者AAGAB基因编码区无突变。结论 PPPK家系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与年龄、劳动强度有关,PPPK家系发病与AAGAB基因编码区突变无关联,PPPK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掌跖角化病 临床表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AGA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1例
4
作者 魏聆 李明 杨莉佳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11-312,共2页
1病历摘要 先证者,女,3岁。因掌跖部皮肤弥漫性增厚,于2007年6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出生后2个月,掌跖部皮肤开始出角化过度,随年龄增加病情逐渐加重。曾在多家医院予以维甲酸类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但停药即复发。
关键词 弥漫性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家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乐天 吕呈 任萍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4期243-244,共2页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vohwinkel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已发现2个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相关位点:①定位于染色体13q11-q12上,接近连接蛋白26基因编码区(GJB2);②定位于染色体1q21上,接近兜甲蛋白基因编码区(LOR)。研...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vohwinkel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已发现2个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相关位点:①定位于染色体13q11-q12上,接近连接蛋白26基因编码区(GJB2);②定位于染色体1q21上,接近兜甲蛋白基因编码区(LOR)。研究表明,GJB2基因或者LOR基因的突变与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发生有很大的联系,本文对该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 基因 连接蛋白26 兜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T9基因突变所致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1例
6
作者 徐文聪 朱磊 +3 位作者 苏杭 张娇 陈文静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4-36,共3页
报告KRT9基因突变所致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1例。患者男,中国籍,32岁,手足角化性斑块30余年。皮肤科检查:双侧掌跖面可见对称性弥漫性角化斑块,皮肤粗糙增厚,呈灰黄色。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增厚,皮突延长,颗粒细... 报告KRT9基因突变所致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1例。患者男,中国籍,32岁,手足角化性斑块30余年。皮肤科检查:双侧掌跖面可见对称性弥漫性角化斑块,皮肤粗糙增厚,呈灰黄色。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增厚,皮突延长,颗粒细胞变性,考虑掌跖角化病。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KRT9基因外显子检测出c.487C>T(p.Arg163Trp)点突变。诊断: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性 掌跖角化病 KRT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治疗掌跖角化病疗效观察
7
作者 赵红兰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治疗效果 阿维A 疗效观察 难治性皮肤 汗管 毛发红糠疹 毛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一家系6例
8
作者 李承玲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66-366,共1页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弥漫性 家族 遗传性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蛇解毒丸配合白及膏治疗掌跖角化病60例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都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7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乌蛇解毒丸配合白及膏治疗掌跖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掌跖角化病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乌蛇解毒丸6 g,2次/d口服,治疗组在使用乌蛇解毒丸基础上加用白及膏适量,2次/d... 目的:观察乌蛇解毒丸配合白及膏治疗掌跖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掌跖角化病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乌蛇解毒丸6 g,2次/d口服,治疗组在使用乌蛇解毒丸基础上加用白及膏适量,2次/d外用。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及皮损面积。连续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显效病例数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蛇解毒丸配合白及膏治疗掌跖角化病疗效优于单用乌蛇解毒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蛇解毒丸 白及膏 掌跖角化病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