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频率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胡书香
李翠艳
+3 位作者
李强
刘阳阳
郭义
陈泽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0次/min针刺组和120次/min针刺组。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0次/min针刺组和120次/min针刺组。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120次/min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信号,对胃运动频率、波幅和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进行提取分析。结果:针刺正常大鼠足三里后,60次/min捻转手法对正常大鼠胃运动波幅、频率呈现抑制作用,120次/min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波幅呈现促进趋势;行针及出针5 min、15 min时,捻转60次/min组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减少,针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作用效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手法
足三里
迷走神经
传入纤维
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针刺手法对内膝眼穴针刺反应感受器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晏
史文春
侯宗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针刺手
法
针刺反应
膝眼穴
受器
捻转手法
环层小体
关节神经
感受野
放电特征
成年猫
全文增补中
新型物理增强针的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应辰
姚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0-270,共1页
目的基于针刺穴位启动机制,利用针体纹路增强针刺的机械刺激,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明确不同针体纹路在均匀提插和捻转手法下对穴位组织的力学影响,验证优化针灸针的针刺疗效提升作用。方法建立正常光滑针灸针、优化针灸针(竖直针、圆环...
目的基于针刺穴位启动机制,利用针体纹路增强针刺的机械刺激,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明确不同针体纹路在均匀提插和捻转手法下对穴位组织的力学影响,验证优化针灸针的针刺疗效提升作用。方法建立正常光滑针灸针、优化针灸针(竖直针、圆环针、螺纹针)和穴位组织分层模型,数值模拟针体刺入过程中穴位组织产生的应力分布和损伤能变化,以及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引起的筋膜位移和应变能变化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正常光滑针灸针进行加工,制作出优化针灸针(竖直针、圆环针、砂纸针和螺纹针),利用机械臂测力平台测量针刺过程中不同针灸针的针体受力,并计算对穴位组织的做功情况。结果在刺入过程中,4种优化针灸针与光滑针相比均使穴位组织的损伤增大,4种优化针灸针在针刺后均显著提高了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螺纹针和使大鼠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竖直针使大鼠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针。结论模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针灸针对于针刺效应的增强作用,针体纹路设计增强了针刺过程中针体与穴位组织之间的力学耦合作用,使机械刺激更有效地传递至穴位组织。为优化针灸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针
肥大细胞脱颗粒
针刺效应
针刺疗效
针体
手
法
操作
大鼠皮肤
捻转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频率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胡书香
李翠艳
李强
刘阳阳
郭义
陈泽林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001551)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0次/min针刺组和120次/min针刺组。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120次/min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信号,对胃运动频率、波幅和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进行提取分析。结果:针刺正常大鼠足三里后,60次/min捻转手法对正常大鼠胃运动波幅、频率呈现抑制作用,120次/min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波幅呈现促进趋势;行针及出针5 min、15 min时,捻转60次/min组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减少,针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作用效果有差异。
关键词
捻转手法
足三里
迷走神经
传入纤维
胃运动
Keywords
twirling - rotating manipulation
Zusanli ( ST36 )
vagus
afferents fiber
gastric motility
分类号
R245.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针刺手法对内膝眼穴针刺反应感受器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晏
史文春
侯宗濂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针刺手
法
针刺反应
膝眼穴
受器
捻转手法
环层小体
关节神经
感受野
放电特征
成年猫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新型物理增强针的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应辰
姚伟
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市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0-270,共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172092
上海市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1DZ2271800
文摘
目的基于针刺穴位启动机制,利用针体纹路增强针刺的机械刺激,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明确不同针体纹路在均匀提插和捻转手法下对穴位组织的力学影响,验证优化针灸针的针刺疗效提升作用。方法建立正常光滑针灸针、优化针灸针(竖直针、圆环针、螺纹针)和穴位组织分层模型,数值模拟针体刺入过程中穴位组织产生的应力分布和损伤能变化,以及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引起的筋膜位移和应变能变化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正常光滑针灸针进行加工,制作出优化针灸针(竖直针、圆环针、砂纸针和螺纹针),利用机械臂测力平台测量针刺过程中不同针灸针的针体受力,并计算对穴位组织的做功情况。结果在刺入过程中,4种优化针灸针与光滑针相比均使穴位组织的损伤增大,4种优化针灸针在针刺后均显著提高了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螺纹针和使大鼠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竖直针使大鼠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针。结论模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针灸针对于针刺效应的增强作用,针体纹路设计增强了针刺过程中针体与穴位组织之间的力学耦合作用,使机械刺激更有效地传递至穴位组织。为优化针灸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针灸针
肥大细胞脱颗粒
针刺效应
针刺疗效
针体
手
法
操作
大鼠皮肤
捻转手法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频率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影响的分析研究
胡书香
李翠艳
李强
刘阳阳
郭义
陈泽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传统针刺手法对内膝眼穴针刺反应感受器放电的影响
赵晏
史文春
侯宗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
1
全文增补中
3
新型物理增强针的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李应辰
姚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