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架型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 被引量:7
1
作者 翟国富 梁宝 +2 位作者 贾文斌 杨金旭 汪开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88-2795,共8页
针对骨架型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方法不明确、换能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建模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一种骨架型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方法。建模分析了单通道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acoustic transducer,EM... 针对骨架型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方法不明确、换能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建模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一种骨架型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方法。建模分析了单通道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acoustic transducer,EMAT)线圈绕制方式,随着角度增加,线圈采用水平绕制方式产生的声压显著大于垂直绕制方式;分析了在线圈间隔离绕制和重叠绕制2种方式下,电磁超声相控阵声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叠绕制方式激发产生的横波幅值明显大于隔离绕制方式。在上述仿真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导线长度为10mm、30匝的骨架型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成功实现了铝板中直径为3mm垂直孔的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相控阵 换能器设计 骨架线圈 换能效率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阵列换能器的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综述 被引量:15
2
作者 白培瑞 白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8-945,共8页
基于二维阵列换能器的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产生对称聚焦的超声束,实现多平面成像,代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二维阵列换能器的工作原理、阵列设计与制作、三维重建与显... 基于二维阵列换能器的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产生对称聚焦的超声束,实现多平面成像,代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二维阵列换能器的工作原理、阵列设计与制作、三维重建与显示等关键问题,结合临床应用,讨论该技术的局限和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阵列换能器设计和制作 三维重建与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超磁致伸缩材料非均匀性的大功率电声换能器阻抗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能桐 杨鑫 +1 位作者 陈钰凯 罗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99-2006,共8页
为了辐射更高的声功率,大功率超磁致伸缩电声换能器常采用多根超磁致伸缩棒材组合的结构,从而辐射更高声功率。现有的阻抗分析方式一般将超磁致伸缩棒材视作均匀一致的个体进行计算,然而该材料所采用的定向凝固制备方法存在固有缺陷,导... 为了辐射更高的声功率,大功率超磁致伸缩电声换能器常采用多根超磁致伸缩棒材组合的结构,从而辐射更高声功率。现有的阻抗分析方式一般将超磁致伸缩棒材视作均匀一致的个体进行计算,然而该材料所采用的定向凝固制备方法存在固有缺陷,导致材料性能一致性不高,因此将棒材性能均匀化处理的阻抗分析并不准确。该文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展示四根棒材参数互异所带来的阻抗影响。在使用分布参数法进行阻抗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每个棒材不同位置参数的差异。然后将棒材按单位长度进行微分,探究棒材不同位置参数互异带来的影响,以相同参数所占微元进行积分求和,进而分析得到换能器整体的阻抗。通过与传统集总参数模型和实验数据的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可知该文所提出阻抗分析方法更准确,对换能器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电声换能器 超磁致伸缩材料 有限元分析 阻抗分析 换能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超声换能器响应的激光超声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登 钱梦騄 胡文祥 《声学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209-212,共4页
文章着重叙述一种用激光超声检测圆管超声换能器响应的方法。为激励和接收轴对称声场,采用压电圆管作为压电换能元件,并分别用环氧、环氧加钨粉为背衬,制作了两种压电圆管换能器。由激光超声方法和自发自收脉冲反射法实验测定了所制作... 文章着重叙述一种用激光超声检测圆管超声换能器响应的方法。为激励和接收轴对称声场,采用压电圆管作为压电换能元件,并分别用环氧、环氧加钨粉为背衬,制作了两种压电圆管换能器。由激光超声方法和自发自收脉冲反射法实验测定了所制作的换能器的频率响应,并比较了频谱分析结果。实验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种背衬的效果,同时也表明激光超声检测换能器响应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换能器 激光超声 频率响应 换能器设计 共振频率 自发自收脉冲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主持人及作者简介
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贺西平,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声振动系统设计及应用、水声换能器设计、超声检测。1990年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1995年9月至1999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随... 贺西平,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声振动系统设计及应用、水声换能器设计、超声检测。1990年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1995年9月至1999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与结构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主持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生导师 换能器设计 专题 超声振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