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时期形声字音近声符换用例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文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50,共2页
形声字音近声符换用是文字学研究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首先对形声字音近声符换用的条件加以拟议,其次根据所拟条件分类对秦汉时期形声字音近声符换用的多个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略陈换用的原因。
关键词 形声字 声符 换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人称代词的换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8-81,共4页
在实际应用中,汉语人称代词的功能并不像一般语法书上定义的那样规整,而是呈现出大量的换用情况。笔者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为材料,对其中人称代词换用情况进行分类描述,指出在... 在实际应用中,汉语人称代词的功能并不像一般语法书上定义的那样规整,而是呈现出大量的换用情况。笔者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为材料,对其中人称代词换用情况进行分类描述,指出在特定的语境中人称代词的临时换用是表现说话人或叙述者的立场、态度、情感等主观意向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话语语境赋予了该代词特有的语义内涵,收到了特殊的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语义 语用 换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墩式托换用于柱基纠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明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9-95,共7页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采用墩式托换进行柱基纠偏的设计施工方法,在柱顶偏离位移量的量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减少附加位移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 纠偏 位移 柱基 倾斜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动词“来”“去”换用现象考察
4
作者 屈王静 赵琦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X期37-38,共2页
在现代汉语里面,位移动词"来"、"去"属于一组对立相反的反义词,然而,在实际语言表达中,却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故文章从简要分析这两词的参照点入手,对两词互换情况与互换的条件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位移动词 换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照明灯泡的换用试验及现象分析
5
作者 赵宪嘉 《山东农机》 1993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拖拉机 照明 灯泡 换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员在换用新配件时的注意事项
6
作者 温雅琴 潘化福 《湖北农机化》 2002年第3期17-17,共1页
目前,由于某些维修配件供应市场供应的配件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新件中混有劣质品。而且由于人们对新配件比较信任,换用新配件之前有时不进行检验,往往因为换用了劣质配件导致维修质量及事故的发生。 例如某车492Q发动机,大... 目前,由于某些维修配件供应市场供应的配件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新件中混有劣质品。而且由于人们对新配件比较信任,换用新配件之前有时不进行检验,往往因为换用了劣质配件导致维修质量及事故的发生。 例如某车492Q发动机,大修竣工后路试怠速不稳定、容易熄火;无论驾驶员怎样踩油门,发动机转速不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换用新配件 注意事项 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二):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彪 白睿航 +7 位作者 张雪垠 崔彬 屈鲁 吴锦鹏 宋强 余占清 魏晓光 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5-678,I0022,共15页
针对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对高倍载、高经济性直流换流器的需求,提出一种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high-overload modular commutated converter,MCC)。首先,对MCC的拓扑构造和运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器件软开关特性、桥臂能量脉动... 针对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对高倍载、高经济性直流换流器的需求,提出一种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high-overload modular commutated converter,MCC)。首先,对MCC的拓扑构造和运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器件软开关特性、桥臂能量脉动优化和高倍载潜力;针对MCC的宽范围电压变比调节、串联模块电压均衡控制、架空线应用中的直流故障自清除等关键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以±500 kV/2000 MW直流输电系统为例,分析MCC的元件用量、体积、效率、成本等技术特性,并与常规模块化多电平IGBT换流器进行综合对比;最后,研制基于IGCT-Plus器件的±15 kV/60 MVA MCC产品,开展综合性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MCC有望将现有换流器技术方案的体积、成本、损耗率分别减小达50%,在电能变换与传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直流流器 交直流功率变 集成门极流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利用AI换脸技术的犯罪活动及其防范应对 被引量:1
8
作者 戴继诚 吴佳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利用AI换脸技术的犯罪活动是深度合成技术给社会安全带来的全新风险挑战。近年来相关案件数量显著上升,该类犯罪活动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欺骗性强、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亟需高度重视。防范打击利用AI换脸技术的犯罪活动,需要多措并举,... 利用AI换脸技术的犯罪活动是深度合成技术给社会安全带来的全新风险挑战。近年来相关案件数量显著上升,该类犯罪活动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欺骗性强、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亟需高度重视。防范打击利用AI换脸技术的犯罪活动,需要多措并举,打防结合。第一,强化公安机关的主体责任,统筹其他部门协同治理;第二,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筑牢依法治理的堤坝;第三,夯实网络平台责任,提升安全技术检测能力与水平;第四,教育群众增强信息保护意识,确保个人隐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违法犯罪 治理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油茶品种高接换冠砧穗愈合及结果比较
9
作者 龚玉子 南佳慧 +7 位作者 徐文彬 张婷 王浩宇 曹中宇 陈隆升 张震 谭晓风 李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8,共10页
【目的】旨在探讨油茶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后的砧穗愈合情况及嫁接后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华金’‘华鑫’‘华硕’‘湘林210’油茶良种为接穗,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 【目的】旨在探讨油茶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后的砧穗愈合情况及嫁接后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华金’‘华鑫’‘华硕’‘湘林210’油茶良种为接穗,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油茶树体进行高接换冠,观察、比较嫁接芽萌发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对嫁接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的树体冠幅、新梢长度和基部粗度进行测量,并连续测定嫁接后第2年和第3年的单株产量。【结果】1)与5月中旬相比,在6月中旬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能缩短嫁接芽的解袋时间,且去遮阳网时的嫁接芽生长高度更高,分枝数也更多。2)于6月中旬嫁接后第60天,以‘华金’和‘华硕’作为接穗的树体砧穗之间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并在砧木顶部形成一圈密实的隆起结构。嫁接后第75天,以‘湘林210’‘华金’和‘华硕’作为接穗的树体砧穗之间均形成隔离层,嫁接伤口基本愈合。3)嫁接后第75天,以‘华金’作为接穗的树体大量分枝,叶片变大、变厚,其次为‘湘林210’和‘华鑫’,利用‘华金’油茶作为穗条进行高接换冠的当年嫁接芽生长情况最佳。4)嫁接2年后,4个油茶品种砧穗之间结合更为紧密,愈伤组织面积不断扩增,嫁接芽开始抽出新芽,基部直径明显增粗,‘华金’和‘华鑫’嫁接伤口愈合较好。5)不同油茶品种接穗嫁接后的油茶生长量有所差异,其中‘华金’的3年生新梢基部粗度和树高均最大。【结论】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的最佳时间是6月中旬。以‘华金’和‘华鑫’作为接穗嫁接后在砧穗愈合方面效果好,‘华金’在新梢基部粗度和树高生长方面优势明显;以‘华鑫’和‘华硕’为接穗嫁接后在前3年提高油茶产果量数值上相对较高,整体增产效果明显;4个品种嫁接后3年平均单株产果量达8.2 kg,其中‘湘林210’‘华鑫’‘华硕’单株产果量均在7.5 kg以上,‘华金’接近7.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接 砧穗 愈合 生长情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坐标表征法的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辨识研究
10
作者 龙启 杨旭 +5 位作者 薛淑鹏 黎卫国 彭翔 杨光辉 段雄英 廖敏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9,共12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变压器内部故障与励磁涌流系统仿真模型,从而获得大量的三相差流仿真数据。其次,引入了圆坐标表征变换,将原始及平移后的三相差流作为动点的二维坐标,发现在不同工况下双差动电流形成的动点轨迹图像有显著差异,进而将仿真数据变换为轨迹图像样本集。最后,通过比较6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轨迹图像样本集的分类性能,采用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VGG16网络模型,对仿真、实验及现场录波等数据得到的电流轨迹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实现故障和涌流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辨识准确率高,避免了传统差动保护误动作的问题;且在不同工况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降低了保护方案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差动保护 二次谐波制动 保护闭锁 励磁涌流 圆坐标表征法 VGG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变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谐波电流切换试验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11
作者 张长虹 范广伟 +3 位作者 邓军 王培人 周海滨 谢志成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是实现换流变压器调压的核心部件,对保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有载分接开关切换含有谐波分量的负载电流工况日益凸显,经常在多次谐波叠加的复杂工况下进行切换操作,因... 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是实现换流变压器调压的核心部件,对保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有载分接开关切换含有谐波分量的负载电流工况日益凸显,经常在多次谐波叠加的复杂工况下进行切换操作,因此切换的负载电流零点会有较大的电流变化率,其显著增加了分接开关的切换负荷,尤其对真空有载分接开关中的真空灭弧室转换电流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因此,文中针对换流变压器应用的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谐波电流切换能力的验证开展了相应的试验技术研究,并通过建立的谐波电流切换试验条件开展了性能验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和分析内容将对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谐波电流切换性能考核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压器 有载分接开关 谐波电流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匀矿智能化换堆的解决方案
12
作者 喻波 李保俊 +2 位作者 闫龙飞 陈晓霞 杜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9,148,共8页
混匀矿作为烧结工序的核心原料,其前后两堆之间质量差异的有效识别和换堆管理对烧结矿的质量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本研究针对传统混匀矿换堆操作中存在的质量波动和操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化换堆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整合原料... 混匀矿作为烧结工序的核心原料,其前后两堆之间质量差异的有效识别和换堆管理对烧结矿的质量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本研究针对传统混匀矿换堆操作中存在的质量波动和操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化换堆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整合原料场和烧结工序的数据通信,建立混匀矿造堆配比和质量化验数据的线上传输处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换堆计划编制、换堆操作、换堆质量调整与日常质量调整并行控制等智能控制模型,大幅降低了换堆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换堆控制的准确性。实施该方案后,换堆计划的编制时间从3 h以上缩短至0.5 h以内,操作员仅需通过简单的一键操作即可自动完成整个换堆过程;换堆当天的碱度稳定率平均提升了11.3%,FeO稳定率平均上升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匀矿 一键 智能烧结 数据处理模型 混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埋型螺栓连接件的可拆换性能研究
13
作者 门进杰 杜天宇 +3 位作者 李家富 张谦 王家琛 MUDASSAR Ali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预埋型螺栓连接件,通过设置预埋钢块和螺栓锥套,减少受载时混凝土和钢梁的损伤,实现组合梁的可拆换。设计制作了8组试件,推出试验后拆卸,并对拆卸后的组件重新使用并加载,分析其可拆换性能。探讨了螺栓直径、螺栓强度、有... 文中提出了一种预埋型螺栓连接件,通过设置预埋钢块和螺栓锥套,减少受载时混凝土和钢梁的损伤,实现组合梁的可拆换。设计制作了8组试件,推出试验后拆卸,并对拆卸后的组件重新使用并加载,分析其可拆换性能。探讨了螺栓直径、螺栓强度、有无T形钢块和预埋钢块外径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破坏时螺栓剪断或混凝土压溃;8组试件加载后均可快速拆卸;拆卸后的钢梁和T形钢块可多次重复使用;加载后处于无损伤和轻微损伤状态的混凝土板可重复使用2次以上且试件的抗剪性能基本不变;处于损伤状态的混凝土板可重复使用1次,但试件的抗剪性能降低;处于严重损伤状态的混凝土板不可重复使用。此外,预埋型螺栓连接件具有良好的抗掀起性能;螺栓直径或强度的增加,试件的承载力和混凝土板的损伤增加;预埋钢块外径增加,试件的承载力不变,但混凝土板的损伤减少;有无T形钢块对试件的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但可以提高可拆换性能。最后提出了混凝土板局部损伤系数η作为可拆换性能控制指标,当η在0.5左右时可拆换状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预埋型螺栓连接件 推出试验 可拆性能 可拆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噪声下基于鲁棒增强TimesNet的换流阀声纹异常检测
14
作者 唐明珠 俞昱 +5 位作者 左佳文 吴华伟 尹琛 魏颖 潘舒妍 熊富强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3,50,共11页
在电力系统中,实时监测换流阀的健康状态对于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与传统的振动信号分析、温度监测等检测手段相比,声纹检测具有无接触、低成本等优势,然而在复杂多变的换流阀非本体背景噪声环境下,声纹异常检测模型... 在电力系统中,实时监测换流阀的健康状态对于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与传统的振动信号分析、温度监测等检测手段相比,声纹检测具有无接触、低成本等优势,然而在复杂多变的换流阀非本体背景噪声环境下,声纹异常检测模型的性能往往达不到工业要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增强TimesNet(RE-TimesNet)的换流阀声纹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声纹数据的声学特征及其特征差分。然后,将特征集进行时频域掩码,进一步增强了特征集的鲁棒性。最后,采用基于Huber损失函数结合L2正则项和分组卷积的改进TimesNet异常检测模型识别异常模式。实验结果表明,RE-TimesNet在提高换流阀声纹异常检测的准确性、鲁棒性和运行速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缓解过拟合且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该方法为噪声环境下的换流阀声纹异常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阀 声纹 异常检测 特征工程 鲁棒性 无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相失败下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俊卿 黄涛 +3 位作者 韩小平 张承志 刘若尧 何玉灵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为探究同步调相机在考虑电网侧影响下故障特征分量的变化情况,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时同步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场路网联合仿真的方法,对该问题完成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搭建,分别对调相机正常运行、换... 为探究同步调相机在考虑电网侧影响下故障特征分量的变化情况,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时同步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场路网联合仿真的方法,对该问题完成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搭建,分别对调相机正常运行、换相失败、定子匝间短路和换相失败下定子匝间短路4种工况下同步调相机的定子电流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换相失败会使同步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支路的电流幅值增大,以第3、5次谐波为主的奇次谐波含量提升;使同步调相机故障支路与非故障支路间电流相位差减小。换相失败对故障特征影响的分析对诊断同步调相机轻微定子匝间短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失败 同步调相机 故障诊断 定子匝间短路 场路网联合仿真 支路电流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实现位姿自由调整的应急救援机器人属具快换装置
16
作者 李伟 刘嘉晨 +3 位作者 张伟源 黄日红 白晶 姜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9,共9页
现有应急救援装备功能单一、灵活性不高,难以满足地震等地质灾害下的复杂应急作业需求。鉴于此,该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属具快速切换及位姿自由调整的机电液快换装置,该装置可快速集成到应急救援装备上完成高机动、多功能救援作业任务。首... 现有应急救援装备功能单一、灵活性不高,难以满足地震等地质灾害下的复杂应急作业需求。鉴于此,该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属具快速切换及位姿自由调整的机电液快换装置,该装置可快速集成到应急救援装备上完成高机动、多功能救援作业任务。首先,模拟分析了快换装置的极端受载特性及工作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情况,确定了装置的薄弱位置及载荷谱;然后,推导建立了确定性与随机性周期应力作用下考虑循环损伤强度退化的可靠性理论模型,明确了快换装置回转机构可靠度与失效率的映射关系;接着,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了倾斜油缸活塞杆薄弱件的裂纹扩展情况,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确定了快换装置的疲劳寿命,确保快换装置满足使用要求;最后,将快换装置集成到步履式救援机器人上进行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该快换装置可实现挖斗、抓手等各种属具的快速切换,切换时间小于15 s,同时增加了±40°的偏摆和±360°的旋转自由度,可满足多自由度灵活作业需求。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快换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 装置 可靠性 裂纹扩展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流变差流模值分布特征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17
作者 李振兴 王钧杰 +2 位作者 张红跃 胡聪 翁汉琍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0,39,共12页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会出现励磁涌流,励磁涌流中包含非对称性励磁涌流和对称性励磁涌流,在不同的工况下励磁涌流的幅值和衰减速度不同,依靠传统的二次谐波制动方法难以准确地识别励磁涌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换...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会出现励磁涌流,励磁涌流中包含非对称性励磁涌流和对称性励磁涌流,在不同的工况下励磁涌流的幅值和衰减速度不同,依靠传统的二次谐波制动方法难以准确地识别励磁涌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换流变差流模值分布特征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分相识别的方式构建励磁涌流识别的启动判据,并根据换流变不同差流的模值特征提出了基于换流变差流模值原始采样值和微分采样值的励磁涌流识别判据。借助仿真软件对不同励磁涌流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换流变差流模值分布特征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准确可靠,能有效识别励磁涌流,防止差动保护误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压器 差流模值 差动保护 励磁涌流 分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
18
作者 陈仕龙 邓小伟 +1 位作者 毕贵红 赵四洪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为了抑制弱受端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的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分析低压限流控制策略抑制换相失败功能,根据电阻、电感限制电流的作用原理,分析虚拟电阻限流控... 为了抑制弱受端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的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分析低压限流控制策略抑制换相失败功能,根据电阻、电感限制电流的作用原理,分析虚拟电阻限流控制方法及虚拟电感限流控制方法抑制换相失败原理及功能,提出基于虚拟电阻电感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控制方法,推导出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中直流侧电流指令值与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相关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中虚拟电阻与虚拟电感计算整定方法。利用PSCAD/EMTDC建立弱受端永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对所提出的虚拟电阻电感换相失败抑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虚拟电阻电感换相失败抑制策略能有效抑制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连续换相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低压限流 虚拟电阻 虚拟电感 虚拟电阻电感 连续相失败 抑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高速公路分流区跟驰模型
19
作者 杨龙海 车婷婷 +2 位作者 马文奎 章锡俏 陈霖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3,共14页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的增大,高速公路分流区的稳定区域变小。其次,基于NGSIM数据集中提取的92辆换道车辆的轨迹数据标定改进的跟驰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车辆的速度和位置,与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全速度差跟驰模型(pressure-based FVDM,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6%;与换道全速度差模型(lane pressure FVDM,LP-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和换道驶出间距增益的全速度差模型(pressure-lane pressure FVDM,PL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2%。最后,利用改进的跟驰模型仿真分析分流区内的交通震荡现象,发现车辆的换道行为能够引发交通震荡,在较高的行驶速度下交通震荡的振幅会衰减,当行驶速度较低时,速度标准差沿车队向上游呈现凹增长趋势;换道位置离出口匝道越近所引发的交通震荡越严重;换道持续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抑制交通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交通震荡 道压力 高速公路分流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货车影响的匝道合流区车辆微观换道行为建模
20
作者 龙科军 寇诗雨 +3 位作者 邢璐 高志波 唐幼仪 费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1,共15页
为精确刻画匝道合流区客货混行条件下的车辆微观换道行为,本文以量化客货交互为切入点,构建并验证考虑货车影响的微观换道模型。首先,引入“压迫”概念,构建改进Morse势函数模型描述周边货车行驶对小汽车横纵驾驶行为产生的“压迫”影响... 为精确刻画匝道合流区客货混行条件下的车辆微观换道行为,本文以量化客货交互为切入点,构建并验证考虑货车影响的微观换道模型。首先,引入“压迫”概念,构建改进Morse势函数模型描述周边货车行驶对小汽车横纵驾驶行为产生的“压迫”影响;随后,分析小汽车换道过程中的横纵向“压迫”变化,提出一种考虑货车“压迫”影响的车辆换道决策模型(Modified Morse-Based Lane-Changing model,MMBLC);最后,基于实测轨迹数据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并进一步利用Python与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联合仿真,对比MMBLC模型和现有换道模型在交通流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稳定性分析中,MMBLC模型对交通流的影响更小,恢复稳定的速度更快;在货车占比30%和交通量3600 veh·h-1的主路3车道客货混行匝道合流区中,MMBLC模型相比LC2013和MOBIL(Model of Optimal Control Based on Interacting Trajectories)模型,换道成功率分别提高11.9%和53.1%,危险场景占比分别降低10.5%和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模型 分子动力学 客货混行 货车压迫 匝道合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