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规模换热网络的计算机自动合成─—双最小换热温差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启明 杨东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9-165,共7页
分析了采用双最小换热温差合成换热网络的原理。此原理允许能量穿越伪Pinch点进行冷热流股匹配而不会招致外供能量的增加,因而可以把网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成,从而可减少换热单元个数和避免不必要的分流,使得合成后的网络更加... 分析了采用双最小换热温差合成换热网络的原理。此原理允许能量穿越伪Pinch点进行冷热流股匹配而不会招致外供能量的增加,因而可以把网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成,从而可减少换热单元个数和避免不必要的分流,使得合成后的网络更加简洁和年操作费用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价格最优换热网络的计算机自动合成方法,能对工业规模的换热网络进行自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热力学 最小换热温差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温及换热温差对顶排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申江 周成君 邹国文 《制冷与空调》 2017年第9期54-57,49,共5页
为分析顶排管的换热性能,对12组工况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库温环境下,顶排管的制冷量随着换热温差的增大而增大,换热温差为10℃时比换热温差为5℃和7℃时的传热系数要高。由于库体漏热和顶排管结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传热... 为分析顶排管的换热性能,对12组工况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库温环境下,顶排管的制冷量随着换热温差的增大而增大,换热温差为10℃时比换热温差为5℃和7℃时的传热系数要高。由于库体漏热和顶排管结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传热系数从总体来看变化并不大,均在7.57~7.91 W/(m^2·K)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排管 库温 换热温差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温差换热机组在郑州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登峰 张赟纲 陈浩然 《区域供热》 2024年第5期147-151,共5页
针对当前郑州市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供热管网输配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应用大温差换热机组降低供热管网回水温度、提升供回水温差,从而挖掘热电联产余热、提升管网供热能力的技术路线。简述大温差热力站运行原理和应用场景,结合郑州市供... 针对当前郑州市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供热管网输配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应用大温差换热机组降低供热管网回水温度、提升供回水温差,从而挖掘热电联产余热、提升管网供热能力的技术路线。简述大温差热力站运行原理和应用场景,结合郑州市供热管网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选取16个大温差热力站作为改造试点,并以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大温差改造后的热力站运行效果。提出大规模实施大温差热力站改造面临的站房基建要求高、改造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初步评估郑州市全部热力站站房条件,规划对主城区1#~5#管网1064座热力站实施大温差改造,预计改造后可将郑州市一次回水温度降至35~40℃,管网输配能力提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网输配能力 吸收式换热 温差换热机组 温差热力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与小温差换热末端结合的高效舒适供热新模式构建研究
4
作者 刘勇 任文晋 韩卫珍 《门窗》 2020年第20期135-136,共2页
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供暖问题的解决,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节约该地区的建筑耗能有积极影响.传统解决方案存在运行成本高、能源消耗量大、室内舒适性差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气源热泵与小温差换热末端结合的高效舒适供热新模式... 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供暖问题的解决,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节约该地区的建筑耗能有积极影响.传统解决方案存在运行成本高、能源消耗量大、室内舒适性差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气源热泵与小温差换热末端结合的高效舒适供热新模式,不仅让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制热工况下的冷凝温度更低,又提高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温差换热末端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空调系统各环节温差及提高性能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涛 刘晓华 江亿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8,共7页
从换热温差的角度分析了常规集中空调系统各环节的特性,研究了换热温差对空调系统投入的换热面积、输配能耗和制冷机组能耗等的影响。根据显热、潜热负荷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理念,并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各环... 从换热温差的角度分析了常规集中空调系统各环节的特性,研究了换热温差对空调系统投入的换热面积、输配能耗和制冷机组能耗等的影响。根据显热、潜热负荷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理念,并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各环节中的温度分布情况。介绍了进一步提高新风处理过程性能及温度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以某办公建筑为例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的集中空调系统方案时在换热温差、系统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温差 空调系统 温湿度独立控制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管式换热器在天然气处理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家荣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55,共2页
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殊,具有如下特点:能承受高压;有较高的换热效率;热补偿能力强;可同时进行多种介质的换热;容易实现大型化;结构紧凑;对管径8~12毫米的传热管,每立方米容积的传热面可达100~170 m2;对于一定数量的传热管,通过选择... 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殊,具有如下特点:能承受高压;有较高的换热效率;热补偿能力强;可同时进行多种介质的换热;容易实现大型化;结构紧凑;对管径8~12毫米的传热管,每立方米容积的传热面可达100~170 m2;对于一定数量的传热管,通过选择一定的缠绕层数,可以比较容易地分配管程和壳程流通面积;采用橇装化结构设计。由现场应用情况可知,绕管式换热器特别适用于高温、高压、宽温度范围、低换热温差的气体换热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管 换热 天然气处理装置 换热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内流动组织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微 孙佩雯 +1 位作者 秦桂花 童正明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8年第3期172-176,共5页
采用在换热器解网络设计中提出的窄点概念,应用于换热器内部单元的分析,以最小换热温差作为约束条件,以逆流换热为目标基准提出了一种几何图解法。此方法基于几何迭代方法,按照逆流换热目标基准,可以建立流动组织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同时... 采用在换热器解网络设计中提出的窄点概念,应用于换热器内部单元的分析,以最小换热温差作为约束条件,以逆流换热为目标基准提出了一种几何图解法。此方法基于几何迭代方法,按照逆流换热目标基准,可以建立流动组织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同时用叉流管束式换热器的例子验证了在换热器设计中存在的最优流动组织问题,说明了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最本质应该是优化换热器内的流动组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组织 最小换热温差 又流 管束式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发电和动力装置联合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炜 胡芃 +1 位作者 陈则韶 贾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2-727,共6页
对液化天然气(LNG)冷能的回收,提出了温差发电器与动力装置联合的回收系统,对系统的各个状态 参数和转化能量及其效率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显示甲烷在天然气中的摩尔含量会显著地影响功量的输出,但 对系统的效率影响不大。系统对LNG最... 对液化天然气(LNG)冷能的回收,提出了温差发电器与动力装置联合的回收系统,对系统的各个状态 参数和转化能量及其效率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显示甲烷在天然气中的摩尔含量会显著地影响功量的输出,但 对系统的效率影响不大。系统对LNG最大可用能的回收效率可达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 温差发电换热 回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肋片式双源(双工道)换热器研究与开发
9
作者 康玉宽 李众立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2,共5页
提出了"双源(双工道)"概念,分析了双源换热器的可行性,设计了一种肋片式双源(双工道)换热器,研究了该换热器的加工工艺、性能参数、最大效率的复合换热温差及换热效率,实现了双源在双工道中的复合利用。对双源热泵机组在各种... 提出了"双源(双工道)"概念,分析了双源换热器的可行性,设计了一种肋片式双源(双工道)换热器,研究了该换热器的加工工艺、性能参数、最大效率的复合换热温差及换热效率,实现了双源在双工道中的复合利用。对双源热泵机组在各种工况、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换热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有效实验数据得出:在有效温差范围内,新型肋片式双源(双工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高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 双源(双工道) 肋片式双源换热 复合换热温差 运行模式 换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形热管换热器对空调箱机组除湿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新梅 王克勇 《制冷与空调》 2011年第5期59-61,13,共4页
为分析U形热管换热器的工作性能,通过改变迎面风速和回风温度,测出U形热管换热器前后的参数,计算换热温差和换热效率,然后测试相同条件下无U形热管换热器的状况,分析得出增加热管换热器后空调箱机组除湿量可提高15%左右。
关键词 U形热管换热 换热温差 换热效率 除湿量 空调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两种典型送风系统区域间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昕琦 王海东 胡浩 《暖通空调》 2022年第3期126-131,17,共7页
结合实验和CFD模拟方法,研究了采用柱状下送风系统和侧壁喷口送风系统时区域间对流转移热量和区域间温差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讨论了2种系统区域间换热情况。在缩尺实验室中,研究了无内热源且具有相同排风比的实验案例。根据实验结果,对... 结合实验和CFD模拟方法,研究了采用柱状下送风系统和侧壁喷口送风系统时区域间对流转移热量和区域间温差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讨论了2种系统区域间换热情况。在缩尺实验室中,研究了无内热源且具有相同排风比的实验案例。根据实验结果,对CFD模拟得到的竖直温度分布和冷负荷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将整个空间竖直划分为4个区域,计算得到区域间温差换热系数。结果显示:采用柱状下送风系统,温度梯度引起的热传导占主导作用;采用侧壁喷口送风系统,温度梯度引起的热传导和气流流动引起的气流换热量都不容忽视;区域间温差换热系数受送风方式和区域划分的影响,并与局部湍流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空调 大空间建筑 对流转移热量 区域间温差换热系数 柱状下送风 侧壁喷口送风 冷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温数值模拟在水源热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俊 臧海洋 +1 位作者 高维春 左悦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70,共4页
为分析沈阳市某小区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复合井结构的合理性和地下水热贯通程度,建立了地下水流与温度耦合数值模型,对不同换热温差下的地下水温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井结构可以满足水源热泵工程取回水要求,且... 为分析沈阳市某小区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复合井结构的合理性和地下水热贯通程度,建立了地下水流与温度耦合数值模型,对不同换热温差下的地下水温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井结构可以满足水源热泵工程取回水要求,且5℃换热温差比7℃更合理、安全。经过一个供暖期运行和对地下水温的实际监测,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地源热泵 地下水温 数值模拟 复合井 热贯通 换热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海炼化80×10 4t/a汽柴油加氢装置能耗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海锋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镇海炼化Ⅱ套加氢装置,系处理30×10 4t/a焦化汽油与50×10 4t/a直馏煤油的混合装置,加工能力达80×10 4t/a。近期,装置反应炉消耗燃料上升,催化剂活性下降,换热器换热效果变差,电耗增加,装置综合能耗已接近13kg... 镇海炼化Ⅱ套加氢装置,系处理30×10 4t/a焦化汽油与50×10 4t/a直馏煤油的混合装置,加工能力达80×10 4t/a。近期,装置反应炉消耗燃料上升,催化剂活性下降,换热器换热效果变差,电耗增加,装置综合能耗已接近13kg标油/t。分析显示,装置综合能耗构成中,燃料气占50%,蒸汽占19%,电耗占23%。通过实施更换反应器上部催化剂,稳定催化剂活性,适当提高加工量以降低单耗,对换热器进行抽芯清洗堵漏,改变加氢反应的混氢点,停用反应加热炉,加强管理和优化操作等节能措施,装置能耗由2008年1~5月份的月均12.88kg标油/t,下降到9.434kg标油/t。但长远来看。装置仍存在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素,主要表现为:由于实际工况与设计有很大偏离,反应器后的换热器E201、E202/ABC换热面积不能满足换热要求,反应器出口温度升高,尚有部分热能浪费;汽提塔进料换热器E204/ABCD总换热面积为840m2,但在当前工况下,冷、热料温度均在165℃上下,二者温差很小,换热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柴油混合加氢 能耗分析 反应加热炉 换热温差 催化活性 混氢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小龙 张小波 +1 位作者 袁晓旭 覃小文 《东方汽轮机》 2019年第4期28-34,共7页
以两级压缩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CAES)为例,分析了压缩过程和膨胀发电过程。重点分析了压气机级间压力的选取对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两级压缩的CAES系统,压缩机最佳分压压力为两级压缩机等压比压缩压力;功功转换效率的高... 以两级压缩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CAES)为例,分析了压缩过程和膨胀发电过程。重点分析了压气机级间压力的选取对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两级压缩的CAES系统,压缩机最佳分压压力为两级压缩机等压比压缩压力;功功转换效率的高点出现在透平级间压力与压气机级间压力相匹配的区域;两股流体混合时,换热温差越大,㶲损也越大;且随着基础温度升高,混合后㶲损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系统分析 换热温差 㶲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式热泵热机储能系统及效率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恒 戴叶 +1 位作者 邹杨 何美凤 《中外能源》 CAS 2019年第9期86-96,共11页
交替式热泵热机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期转化弃电,在用电高峰期释能发电。对系统布雷顿循环中气体压缩/膨胀、换热、阻力损失等过程进行计算,得到每个过程前后的热力学参数,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在压缩机/透平效率取值0.... 交替式热泵热机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期转化弃电,在用电高峰期释能发电。对系统布雷顿循环中气体压缩/膨胀、换热、阻力损失等过程进行计算,得到每个过程前后的热力学参数,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在压缩机/透平效率取值0.85~0.95范围内做效率的热等值线图;工质分别选用氩气、氮气、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由于熔盐受到熔点和器材使用温度的限制,选用储罐中唯一的温度变量低温导热油温度作为分析对象;最后,对换热器的换热温差/流动阻力两项参数同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透平/压缩机效率每变化1个百分点,总效率分别变化2.165和1.355个百分点。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系统总效率可达49.7%。低温导热油温度每下降10℃,总效率提高约1.44个百分点。选择换热器时,第一换热器应在低流动阻力的基础上换热温差尽可能小,第二换热器应在低换热温差的基础上流动阻力尽可能小。第一换热器中,流动阻力每增加1kPa,总效率降低约0.688个百分点,换热温差每增加1K,总效率降低约0.176个百分点;第二换热器中,流动阻力每增加1kPa,总效率降低约0.0767个百分点,换热温差每增加1K,总效率降低约0.189个百分点。通过4种物理参考方案设计,确定方案策略为透平/压缩机之间应优先选用更好的透平,且应首先保障第一换热器的低换热温差和第二换热器的低流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热机 布雷顿循环 系统效率 气体工质 换热温差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家用空调冷凝水回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赞社 王芳 +3 位作者 刘丰榕 彭君君 罗昔联 顾兆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3-56,21,共5页
针对湿热地区家用空调冷凝水无序排放和冷量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冷凝水与压缩机排气管进行大温差换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减缓冷凝水的流动,增加冷凝水与压缩机排气管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实现空调冷凝水对高温制冷剂的预冷却。实验... 针对湿热地区家用空调冷凝水无序排放和冷量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冷凝水与压缩机排气管进行大温差换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减缓冷凝水的流动,增加冷凝水与压缩机排气管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实现空调冷凝水对高温制冷剂的预冷却。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空调冷凝水量有限,但冷凝器出现了1.1~2.0℃的过冷现象,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分别提高了0.93%和1.7%;冷凝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能够及时被冷凝器的风机带走,解决了家用空调冷凝水的无序排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家用空调 冷凝水 回收 蒸发冷却器 温差换热 压缩机排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冷水机组应用臭氧冷却水处理技术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真真 陈剑波 +3 位作者 杨林 潘际淼 董培庆 施寅濠 《净水技术》 CAS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该文主要介绍在地铁车站的大型集中式空调系统中应用臭氧技术对冷水机组冷却水系统进行处理的实际效果,通过长期的测试数据分析,讨论了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针对地铁站空调运行期长、气象环境变化跨度大,所造成的冷... 该文主要介绍在地铁车站的大型集中式空调系统中应用臭氧技术对冷水机组冷却水系统进行处理的实际效果,通过长期的测试数据分析,讨论了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针对地铁站空调运行期长、气象环境变化跨度大,所造成的冷水机组实际工况多变不定、难以直接衡量其性能变化等问题,采取以实际性能系数与该工况下理想换算性能系数之间的比值的变化,并结合冷却水垢厚变化、冷凝器出口小温差以及对数平均传热温差等换热性能因素共同比较分析臭氧水处理对改善机组效能的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机组 循环冷却水处理 臭氧 节能 性能系数 换热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分设备氩精馏系统的调节 被引量:1
18
作者 祁广旭 师晓霞 《低温与特气》 CAS 2017年第4期22-24,共3页
介绍了粗氩液化器氮塞和粗氩Ⅰ塔顶部氩气含氧量升高的经过,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根据操作经验提出,粗氩液化器顶部冷凝器中液氮液位和粗氩Ⅱ塔顶部冷凝器中液空液位的适宜数据。并浅谈上塔与氩精馏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氮塞 冷凝器 换热温差 回流比 富氩聚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通风空调技术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运用
19
作者 代婷蓉 吴铭致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101,共3页
该会展中心属于特大型公共建筑,介绍了诱导风系统、大温差换热技术、变风量系统等的运用。与常规设计相比,节省初投资约7000万元,年节约运行成本600万元。
关键词 特大型公共建筑 诱导风系统 温差换热技术 变风量系统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空调技术 通风 大型公共建筑 换热技术 常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方正金融中心空调系统设计与分析
20
作者 罗金卓 徐鸿 曹涛 《暖通空调》 2022年第10期55-61,共7页
介绍了武汉方正金融中心项目冷热源、风系统、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办公区域高效制冷机房的具体技术措施。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系统能效和经济性,最终确定办公区域采用低温送风全空气变风量(VAV)系统,其中空调内区为单风道型VAV,外区... 介绍了武汉方正金融中心项目冷热源、风系统、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办公区域高效制冷机房的具体技术措施。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系统能效和经济性,最终确定办公区域采用低温送风全空气变风量(VAV)系统,其中空调内区为单风道型VAV,外区为热水再热盘管并联型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FPB);商业区域单独设置冷源,空调水系统采用外区两管制、内区四管制的分区四管制系统。过渡季和冬季通过冷却塔供冷,降低系统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体 冷热源 温差换热 全空气系统 冷却塔 变风量 分区四管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