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合成氨厂节气节能工艺评价 (Ⅶ)换热式并联蒸汽转化工艺
1
作者 张珂 庞玉学 刘武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7-40,共4页
作者对“换热式并联蒸汽转化工艺”用于改造以间歇蒸汽转化工艺生产合成氨小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原料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和风险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和比较。为国内105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小型合成氨厂节气节能改造的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工艺 换热式 转化 节能 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换热式氨合成塔的优化设计及操作
2
作者 周可可 张成芳 +1 位作者 朱子彬 徐志刚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对中间换热式氨合成塔触媒层建立了一维非均相数学模型,利用含钴催化剂动力学方程对该塔进行了优化设计及优化操作的模拟计算,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分析了负荷及氢氮比对最大生产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合成塔 设计 操作 换热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式两段焦炉用SiC换热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红涛 郝明选 +1 位作者 王允 方文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0-383,共4页
为了研制性价比更优的换热式两段焦炉用非氧化物结合SiC材质的换热器,以国产碳化硅颗粒和细粉、氧化铝微粉、硅粉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等静压成型后,氮化烧成制备了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并研究硅粉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 为了研制性价比更优的换热式两段焦炉用非氧化物结合SiC材质的换热器,以国产碳化硅颗粒和细粉、氧化铝微粉、硅粉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等静压成型后,氮化烧成制备了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并研究硅粉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25%、30%)对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25%(w)硅粉制备的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的致密度、常温强度和高温强度均最优;生产的换热器在旭阳焦化三孔炉上投入使用2年多,运行情况依然正常,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式两段焦炉 换热 非氧化物结合 碳化硅材料 硅粉 等静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式甲醇生产装置试车故障分析及改进建议
4
作者 陈林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41,共7页
介绍了云天化公司换热式转化合成甲醇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原始开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换热式转化 ATR转化 氢碳比 分步转化 甲醇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式转化工艺参数确定
5
作者 梁启迪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文分别以富氧空气、过量空气和氧气为氧源,对ICI公司提出的LCA或LCM换热式转化工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换热式 转化炉 自热 合成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
6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5,共1页
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由一个或几个地下液库、载热介质、埋地换热管、循环输送管路等组成。地下液库内的载热介质中聚集储存有包括地热能的自然界冷量或热量.埋地换热管连接于地下液库之间或地下液库的上、下液层间.循环输送... 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由一个或几个地下液库、载热介质、埋地换热管、循环输送管路等组成。地下液库内的载热介质中聚集储存有包括地热能的自然界冷量或热量.埋地换热管连接于地下液库之间或地下液库的上、下液层间.循环输送管路的输送管道设置在地下液库与地面间的孔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式 循环 储能 地球 输送管路 管道设置 热介质 地热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对流换热式不烧砖热处理窑
7
作者 赵传亮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3-243,共1页
强制对流换热式不烧砖热处理窑为了提高不烧制品的强度,减少运输破损,不烧制品需经一定温度的热处理。目前国内热处理设备简陋,温度不均,常出现过烧和欠火品;而且生产效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因此,开发新型不烧砖热处理... 强制对流换热式不烧砖热处理窑为了提高不烧制品的强度,减少运输破损,不烧制品需经一定温度的热处理。目前国内热处理设备简陋,温度不均,常出现过烧和欠火品;而且生产效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因此,开发新型不烧砖热处理窑十分重要。我厂年产不烧砖几千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烧砖 热处理窑 对流换热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合成天然气中试试验
8
作者 王莉萍 屈江文 +1 位作者 卢燊 陈钢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共6页
介绍了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合成天然气中试试验,试验规模为2000Nm^3/h,甲烷化反应连续运行1000h。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绝热反应段、冷激室和换热反应段相结合的新工艺,工艺简单、装置运行,出口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分别达到99.9%和... 介绍了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合成天然气中试试验,试验规模为2000Nm^3/h,甲烷化反应连续运行1000h。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绝热反应段、冷激室和换热反应段相结合的新工艺,工艺简单、装置运行,出口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分别达到99.9%和97.0%。同时Ni基甲烷化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具有多次开停车后稳定性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低温换热式 甲烷化 合成天然气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式分离式热管供暖系统
9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7年第8期17-17,共1页
为使分离式热管采暖系统,用于集中供暖,发明人设计研制了换热式分离式热管供暖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将直热式分离式热管采暖系统的加热炉用一种热管换热器代替。将热管散热器分置于各个房间中,二者通过供汽管道和回液管道组成一个分离式热... 为使分离式热管采暖系统,用于集中供暖,发明人设计研制了换热式分离式热管供暖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将直热式分离式热管采暖系统的加热炉用一种热管换热器代替。将热管散热器分置于各个房间中,二者通过供汽管道和回液管道组成一个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热管 供暖系统 热管换热 采暖系统 换热式 热管散热器 设计研制 加热炉 集中供暖 换热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法的鼓泡板式换热器内蒸发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应君 王乙为 +1 位作者 迟浩淼 栾辉宝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掌握鼓泡板式换热器的蒸发规律,建立预测蒸发性能的神经网络,构建鼓泡板单通道仿真模型,模型尺寸为鼓泡直径6 mm,单元鼓泡横向间距42 mm,纵向间距64 mm。通过Fluent模拟R22在鼓泡板中的蒸发过程,探究蒸发温度、质量流量、进口干度、... 为掌握鼓泡板式换热器的蒸发规律,建立预测蒸发性能的神经网络,构建鼓泡板单通道仿真模型,模型尺寸为鼓泡直径6 mm,单元鼓泡横向间距42 mm,纵向间距64 mm。通过Fluent模拟R22在鼓泡板中的蒸发过程,探究蒸发温度、质量流量、进口干度、热流密度对蒸发的影响。最后将仿真数据作为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样本,讨论将BPNN应用到蒸发传热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蒸发传热系数随着进口干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蒸发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质量流量和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压降随着进口干度和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仿真数据训练的BPNN为鼓泡板式蒸发器的运行和蒸发性能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板换热 数值模拟 蒸发传热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智能进化算法的管壳式换热器详细设计
11
作者 李海东 张奇琪 +4 位作者 杨路 AKRAM Naeem 常承林 莫文龙 申威峰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55,共15页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等过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热量回收设备,其数学模型通常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现有的商业求解器和优化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收敛困难、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参考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标准,将...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等过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热量回收设备,其数学模型通常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现有的商业求解器和优化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收敛困难、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参考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标准,将换热器内构件尺寸定义成离散变量,分别以最小化换热面积、年度总费用、环境影响因子及最大化传热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管壳式换热器详细设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同时,对传统智能进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改进,使得换热器设计变量能够在一系列离散值中自由选择,不需要对优化结果进行人工圆整处理。案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智能进化算法能在1.0 s内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相对于全局求解器,优化时间节约99%以上,提高了优化求解效率;相对于局部求解器,改进的智能进化算法能够获取全局最优解,换热面积节约15.4%~56.6%,年度总费用节约15.8%~77.8%,保证设计质量。通过多目标优化在不同目标函数之间进行权衡,通过灵敏度分析展示了不同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管壳换热 优化设计 智能进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股流紧凑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高温电解制甲烷系统案例分析
12
作者 何芝飞 李承周 +2 位作者 杨志平 杜智宇 王利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167-7176,I0012,共11页
“双碳”战略和可再生发电装机规模化发展背景下,固体氧化物电解(solid oxide electrolysis,SOE)制氢及其衍生物是解决可再生电力消纳的新途径。SOE高温运行需要配置换热器和风机等辅助部件维持系统内部热动力学平衡,合理的换热器设计... “双碳”战略和可再生发电装机规模化发展背景下,固体氧化物电解(solid oxide electrolysis,SOE)制氢及其衍生物是解决可再生电力消纳的新途径。SOE高温运行需要配置换热器和风机等辅助部件维持系统内部热动力学平衡,合理的换热器设计对于提高系统紧凑性和能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多股流紧凑式换热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对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外形尺寸和翅片参数进行同步优化,并以累计热负荷均方差为指标对换热器层排列进行优化。以SOE制甲烷系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翅片频率是影响系统紧凑度的关键因素,翅片频率从444增加到786 m^(-1),换热器体比表面积从643增大到1116 m^(2)/m^(3),但换热器摩擦因子和流动耗功分别增加10.7%和0.2 kW;通过优化层排列方式,累计热负荷均方差降低0.6 kW。对于SOE制甲烷系统气气换热器,四股流紧凑式换热器(35 kW)与两股流换热器(28 kW)相比,体积减小88%。该方法同步优化了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外形尺寸、翅片参数与层排列方式,可以为多股流换热器高温场景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 电解制甲烷 多股流紧凑换热 遗传算法 层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冷热侧多通道热流耦合特性
13
作者 蔡伟华 杨柳 +3 位作者 李文浩 何城然 赵斌 李倩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5,共13页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作为液化天然气(LNG)再气化的核心设备,因其体积小、效率高而在天然气液化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其换热性能直接决定了再气化过程的效率,亟需研究其中复杂流动与换热特性。为此,建立了PCHE冷热侧多通道耦合传热模...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作为液化天然气(LNG)再气化的核心设备,因其体积小、效率高而在天然气液化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其换热性能直接决定了再气化过程的效率,亟需研究其中复杂流动与换热特性。为此,建立了PCHE冷热侧多通道耦合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天然气跨临界流动与丙烷冷凝相变耦合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最后基于模型微元划分,分析了PCHE内局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冷热侧各通道间温度与流量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冷侧主要为天然气跨临界物性变化产生的流速不均,热侧主要为通道位置差异产生的冷凝量不同。②换热系数与压降沿通道变化的整体规律与单通道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流动换热性能主要受流动状态影响,但不同区域的通道布置形式对流动换热系数有一定影响。③交叉流和逆流区域的换热系数相比顺流区域要更大。结论认为,研究结果可为LNG气化器内跨临界和冷凝相变共轭传热研究以及PCHE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价值,有助于LNG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换热 天然气跨临界流动 丙烷冷凝 冷热侧耦合 微元分析 LNG气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钢6号高炉热风炉板式换热器失效调查
14
作者 胡志国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涟钢6号高炉热风炉板式换热器使用4年后即失效,分别对煤气换热器及助燃空气换热器进行了失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堵塞、蚀穿是导致换热器失效的主要原因;②助燃空气换热器低温段堵塞更严重;③换热器失效主要发生在低温段。在对堵塞物... 涟钢6号高炉热风炉板式换热器使用4年后即失效,分别对煤气换热器及助燃空气换热器进行了失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堵塞、蚀穿是导致换热器失效的主要原因;②助燃空气换热器低温段堵塞更严重;③换热器失效主要发生在低温段。在对堵塞物及蚀穿板片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思路:①采用添加B的耐蚀钢,提高板片的耐腐蚀性能及导热性能;②改变换热器板片金属的表面性能,形成超疏水性表面;③优化换热器设计,将绝大部分烟垢及腐蚀物带离换热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热风炉 换热 堵塞 蚀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供冷系统并联板式换热器群换热特性研究
15
作者 朱春光 王朝晖 +3 位作者 田喆 段焕丰 罗曙光 蔡润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31-1044,共14页
由多组板式换热器组成的并联板式换热器群常应用于区域供冷系统.此外,冰蓄冷空调系统中通常利用并联板式换热器群实现融冰子系统、乙二醇子系统、冷冻水子系统之间的热量交换.但现有对于冰蓄冷空调系统中设备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冰蓄冷... 由多组板式换热器组成的并联板式换热器群常应用于区域供冷系统.此外,冰蓄冷空调系统中通常利用并联板式换热器群实现融冰子系统、乙二醇子系统、冷冻水子系统之间的热量交换.但现有对于冰蓄冷空调系统中设备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冰蓄冷与冷水主机负荷分配策略的优化研究及变频泵组的运行调节方法,而并联板式换热器群的换热特性的规律尚未被广泛认识.本文以前海区域供冷2号供冷站融冰系统板式换热器群为研究对象,采用FloMaster仿真平台建立5台板式换热器及15台水泵的并联板式换热器群数学模型,研究水泵运行参数、板式换热器群换热面积及水泵连接方式对板式换热器群换热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板式换热器群换热功率、出水温度及泵组安全转速三重约束的板式换热器群运行策略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在部分负荷下,板式换热器群并非投入换热的换热面积越多越好,亦不可一概而论地认为板式换热器群两侧均采用多机对多泵与两侧均采用一机对一泵的优劣.此外,水泵运行参数对板式换热器群换热量、耗电换热比及出水温度等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具有普适性.本研究为暖通空调领域并联板式换热器群的设计及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板换热器群 换热特性 最优运行策略 区域供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UD的板式换热器接头焊接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朱群进 宋涛 +2 位作者 曹松晓 徐志鹏 蒋庆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1029,共9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焊接缺陷自动检测方法,用于实现板式换热器接头焊缝的无损检测。根据接头焊缝缺陷圆周分布的特点,设计了三相机采集平台,并提出了针对圆弧形ROI区域的提取-展开-检测(Extract-Unwrap-Detect,EUD)的检测策略。... 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焊接缺陷自动检测方法,用于实现板式换热器接头焊缝的无损检测。根据接头焊缝缺陷圆周分布的特点,设计了三相机采集平台,并提出了针对圆弧形ROI区域的提取-展开-检测(Extract-Unwrap-Detect,EUD)的检测策略。首先使用改进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匹配算法定位并提取圆弧形ROI区域;然后引入圆弧展开算法将旋转目标检测转变为水平目标检测,降低检测难度同时提高目标检测精度;最后使用YOLOv5精确定位预测目标框的位置再将其映射回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EUD方法在验证集的mAP_(0.5)达到98.6%,较基于YOLOv5、RCNN的旋转目标检测模型分别提高了14.2%与16.2%;在测试集上EUD准确率达到96.9%,单张图片的检测时间小于300 ms,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换热 缺陷检测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蓄冰系统的板式换热器流动换热模拟研究
17
作者 于宏鑫 王宁波 +1 位作者 郭焱华 邵双全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6-113,共8页
针对动态蓄冰系统中板式换热器的运行稳定性问题,利用Fluent对水侧流道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分析。在波纹节距为6~12 mm、波纹高度为1.4~2.8 mm、波纹夹角为60°~150°的8个工况下进行模拟,探究了不同波纹节距、高度和角度的... 针对动态蓄冰系统中板式换热器的运行稳定性问题,利用Fluent对水侧流道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分析。在波纹节距为6~12 mm、波纹高度为1.4~2.8 mm、波纹夹角为60°~150°的8个工况下进行模拟,探究了不同波纹节距、高度和角度的板片结构下流场流型、温度分布和压降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较小的波纹节距(6 mm)下,接触点数量更多,流场内扰动大、换热好,温度分布也更加均匀;比较不同波纹高度下的换热效果发现,虽然波纹高度的增加可以增大波纹板的换热面积,但同时也会导致流速减慢和高温滞留区的产生,不利于提高波纹板的换热效率;波纹夹角的改变影响了流场内的流型,随着波纹夹角从60°增大到150°,换热效果先升高后降低,当波纹夹角为120°时换热效果最好。通过分析不同夹角时板内流场的流型,发现在较大占比的曲折流中伴随十字交叉流动的复合流动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 过冷水 流动换热 动态蓄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基钻井液冷却的板式换热器波纹板结构优化
18
作者 严宇 刘先明 +4 位作者 严佳琳 陈文才 罗寅午 胡益铭 戴启平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针对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换热器波纹板在不同波纹倾角(35°~75°)、不同波纹节距(8~16 mm)和不同波纹高度(3~7 mm)结构下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数... 针对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换热器波纹板在不同波纹倾角(35°~75°)、不同波纹节距(8~16 mm)和不同波纹高度(3~7 mm)结构下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并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冷却效果与处理量为综合评价指数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了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和3个因素的敏感性,其敏感性顺序从大到小为:波纹倾角、波纹高度、波纹节距。其中优化后模型对油基钻井液进出口温差相比原现场应用结构模型提升了31.1%,可提高冷却性能。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预测值进行了验证,综合评价指数E误差为4.95%,所得结果为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现场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 油基钻井液 结构优化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技术与坐标变换的板式换热器孔组形位检测方法
19
作者 孙佳乐 曹松晓 徐志鹏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3,共8页
板式换热器作为新能源汽车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安装位置精度直接影响整机的装配质量,进而关系到整车制冷系统的稳定性。由于板式换热器生产量大、检测指标多,现有的人工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无法定量追溯、容易错漏等缺点。因此... 板式换热器作为新能源汽车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安装位置精度直接影响整机的装配质量,进而关系到整车制冷系统的稳定性。由于板式换热器生产量大、检测指标多,现有的人工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无法定量追溯、容易错漏等缺点。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板式换热器孔组形位在线检测方法,以实现板式换热器孔组形位检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建立孔位置坐标变换模型,使用单部工业相机经不同位置的多次拍摄获取安装孔与接头孔的二维图像,通过相机标定、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等手段,实时测取换热器孔组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孔组位置度的在线检测。实验选用六组样品分别采用三坐标影像仪以及线激光测量产品位置度并与本文方法测得位置度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测量系统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检测方法的测量误差小于0.025 mm,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能够满足生产线自动化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位测量 坐标变换 图像处理 换热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通道内超临界CO_(2)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20
作者 李松 吴江波 +1 位作者 于志斌 董浩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4,共7页
为了探究梯形截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内部强迫对流特性的影响,明确几何参数对换热器换热特性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通道弯折角度(0°、10°、20°、30°)和通道节距(8、12、16 mm)两个关键几何参数... 为了探究梯形截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内部强迫对流特性的影响,明确几何参数对换热器换热特性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通道弯折角度(0°、10°、20°、30°)和通道节距(8、12、16 mm)两个关键几何参数展开研究。当流体流经弯折角处时,详细监测流体流动状态的变化,包括湍流动能和流动速度的改变,以此来分析其对冷热通道换热性能的影响。在模拟过程中发现,当流体流经弯折角处时,流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流体湍流动能提升,流动速度变慢,但冷热通道换热性能得到提升。其中,当弯折角度为30°、通道节距为8 mm时,换热器性能的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 印刷电路板换热 流动传热特性 转折角 通道节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