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简单换热器模型实现SIS的核心功能
1
作者 沈增明 张化巧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94,共4页
汽水系统工质流量的测量技术是制约提高实时发电煤耗计算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核心功能实现的主要技术障碍。简单换热器模型可利用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和压力计算工质流量,能在可比较条件下评价换热器的传... 汽水系统工质流量的测量技术是制约提高实时发电煤耗计算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核心功能实现的主要技术障碍。简单换热器模型可利用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和压力计算工质流量,能在可比较条件下评价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现场试验表明,以校验后的流量表为比较基准,简单换热器模型的计算流量偏差不大于±1.5%;仿真试验数据表明,用简单换热器模型计算污垢热阻的误差不超过±3.2%。因而可使用简单换热器模型开发运行经济指标计算模型、吹灰优化控制系统、换热器性能诊断平台等优化运行软件,实现SIS的核心功能。工程试验表明,以ASME标准试验结果为基准,简单换热器模型计算的发电热耗误差不大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简单换热器模型 经济指标计算 流量计算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式换热器中两相制冷剂质量的新计算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恩新 丁国良 +1 位作者 胡海涛 赵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制冷装置压缩机刚开机过程中,空冷式换热器两相区制冷剂质量计算需考虑干度强非线性分布。在此建立了分区集中参数换热器模型两相区质量制冷剂新计算模型。通过分布换热器模型预测两相区干度分布,引入相对长度实现通用化描述换热器结... 在制冷装置压缩机刚开机过程中,空冷式换热器两相区制冷剂质量计算需考虑干度强非线性分布。在此建立了分区集中参数换热器模型两相区质量制冷剂新计算模型。通过分布换热器模型预测两相区干度分布,引入相对长度实现通用化描述换热器结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两相区任意点位置,进而拟合基于相对长度的两相区制冷剂干度分布多项式分布模型,从而推导出两相区的平均空泡系数,最终可用于预测两相区制冷剂质量。将新模型与已有的基于干度线性分布的两相制冷剂质量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干度分布呈现非强非线性分布时,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的差别可忽略;但是当两相区制冷剂干度分布呈现强非线性分布时,以分布参数计算为基准,新计算模型相对于已有模型的平均误差和最大误差分别减少为原来的59%和55%,新计算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同时两种模型的计算速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两相区 实际干度分布 制冷剂质量 分区换热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土壤耦合热泵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建林 邹祖绪 龚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6-248,共3页
针对国内外关于土壤耦合热泵的传热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未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的问题,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其传热模型的影响,这为土壤耦合热泵... 针对国内外关于土壤耦合热泵的传热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未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的问题,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其传热模型的影响,这为土壤耦合热泵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和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传热模型 地下水渗流 土壤耦合热泵 热渗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回热器和预冷器的概念设计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一帆 李红智 +1 位作者 姚明宇 王月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223-7229,共7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通常采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作为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和预冷器。为了更好地研究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和预冷器,并进行相应的概念设计,该文基于FORTRAN平台,从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模型入手,建立了通用的印刷电...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通常采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作为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和预冷器。为了更好地研究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和预冷器,并进行相应的概念设计,该文基于FORTRAN平台,从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模型入手,建立了通用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计算模型和程序。基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该模型中换热系数计算关联式的选取进行了论证,进而确保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计算模型,该文完成了600MW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和预冷器的概念设计,并对各换热器中温度沿程分布及是否有夹点现象进行了校核计算。文中研究结果对未来建设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模型 超临界二氧化碳 600MW 煤基 发电 概念设计 回热 预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水冷中冷器冷却性能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钦国 秦四成 +2 位作者 刘宇飞 马润达 李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1,共8页
为了研究增压空气和冷却液对中冷器散热性能的影响及阻力特性,采用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和换热器模型,对重型柴油机水冷中冷器内部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中冷器内部流动阻力损失和传热性能,并通过台架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为了研究增压空气和冷却液对中冷器散热性能的影响及阻力特性,采用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和换热器模型,对重型柴油机水冷中冷器内部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中冷器内部流动阻力损失和传热性能,并通过台架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进气口处空气回流较大,增加了空气流动的阻力和流动不均匀性;增压空气流量越大,冷却效率越高;空气出口温度控制在30-40℃,散热效果较好,满足使用要求;冷却液温度对中冷器冷却性能影响较大,温度每升高10℃,换热效率降低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中冷 波纹翅片 流-固耦合 换热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叠网格与多孔介质的航空活塞发动机中冷器性能仿真
6
作者 叶骏松 周丹 邓涛 《现代制造工程》 2025年第8期100-107,共8页
针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空-空中冷器内部气流流动非均匀性及因结构紧凑、翅片小而密导致的仿真计算量大、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网格与复合多孔介质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复合多孔介质模型和基于重叠网格的换热器模型... 针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空-空中冷器内部气流流动非均匀性及因结构紧凑、翅片小而密导致的仿真计算量大、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网格与复合多孔介质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复合多孔介质模型和基于重叠网格的换热器模型,研究不同流量条件下中冷器内部气流的流动均匀性和换热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中冷器气流流动均匀性受冷、热侧流量双重影响,当热侧流量为0.0917 kg/s时,其整体均匀系数随冷侧流量增加降低了1.88%;当热侧流量为0.1083 kg/s时,其整体均匀系数随冷侧流量的增加降低了0.82%。风洞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中冷器的气流流动和传热特性。中冷器出口温度相对误差不超过2%,换热功率相对误差不超过7.5%,仿真结果与风洞试验值的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活塞发动机 中冷 复合多孔介质模型 重叠网格 换热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车热管理模拟方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士前 樊刘杨 +1 位作者 豆腾尧 闫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4期16-21,共6页
基于某轻卡整车热管理项目,对整车进行了热管理模拟分析。利用换热器模型以及体积热源模型分别模拟散热器以及中冷器。模拟结果显示,利用两种模型在整体上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散热器以及中冷器在散热量、压降分布以及进出口的质量流... 基于某轻卡整车热管理项目,对整车进行了热管理模拟分析。利用换热器模型以及体积热源模型分别模拟散热器以及中冷器。模拟结果显示,利用两种模型在整体上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散热器以及中冷器在散热量、压降分布以及进出口的质量流量分布。换热器模型能准确模拟出散热器、中冷器表面的温度分布及散热器和中冷器进出水室的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车热管理 换热器模型 体积热源 散热 中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A parametric study 被引量:1
8
作者 Seyed Soheil MOUSAVI AJAROSTAGHI Hossein JAVADI +2 位作者 Seyed Sina MOUSAVI Sébastien PONCET Mohsen POURFALLA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580-3598,共19页
In this research,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U-tube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is evaluated numer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low parameters,namely,the soil porosity,volumetric heat capaci... In this research,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U-tube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is evaluated numer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low parameters,namely,the soil porosity,volumetric heat capacity,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inlet volume flow rate,and inlet fluid temperature.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variations of the heat exchange rate,the effective thermal resistance,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They show that the inlet volume flow rate,inlet fluid temperature,and backfill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such that by decreasing the inlet volume flow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backfill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inlet fluid temperature,the outlet fluid temperature decreases considerably.On the contrary,the soil porosity and backfill material volumetric heat capacity have negligible effects on the studied ground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performance.The lowest inlet fluid temperature reaches a the maximum effective thermal resistance of borehole and soil,and consequently the minimum heat transfer rate and effectiveness.Also,multi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feasible models able to predict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single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 numerical simulation heat exchange rate EFFECTIVENESS multi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