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信息侵权中损害认定标准研究
1
作者 王大志 张挺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进程的加快,个人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模式愈加复杂,个人信息侵权行为频发,严重影响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相关案例数据库过去3年已生效的以个人信息纠纷为案由的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因个人信息的...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进程的加快,个人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模式愈加复杂,个人信息侵权行为频发,严重影响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相关案例数据库过去3年已生效的以个人信息纠纷为案由的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因个人信息的特性,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中存在损害认定困难、被侵权人举证困难等问题.将风险损害引入侵权责任法领域,采取损害认定动态标准对个人信息侵权损害进行认定,在一定标准下降低个人信息损害认定门槛,完善个人信息侵权法保障体系,确定合理的个人信息风险损害的可赔范围,使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侵权责任 损害认定 风险性损害 社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赔偿中损害的认定
2
作者 吕尚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因行政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被区分为纯粹的事实性损害与法律意义上的可赔偿性损害 ,而只有后者才是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认定可赔偿性损害必须坚持政策性限制、“度”的限制及相对性与有限性限制的原则。在此基础上 ,方可... 因行政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被区分为纯粹的事实性损害与法律意义上的可赔偿性损害 ,而只有后者才是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认定可赔偿性损害必须坚持政策性限制、“度”的限制及相对性与有限性限制的原则。在此基础上 ,方可建立起一套在各种损害形态中区别出可赔偿性损害的具体的技术性规则 ,从而为国家行政赔偿责任的准确认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侵权行为 行政赔偿责任 可赔偿性损害 《国家赔偿法》 中国 损害认定 《行政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裁判视角下数据侵权损害的认定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益强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4,共15页
学理上认定数据侵权损害存在数据性质区分说、风险作为损害说和动态评价说,三种学说在适用时均存在缺陷。认定数据侵权损害应当在坚持确定性标准的基础上扩张损害的范围。多样性损害无法通过统一模式进行认定,对此考察司法裁判视角下数... 学理上认定数据侵权损害存在数据性质区分说、风险作为损害说和动态评价说,三种学说在适用时均存在缺陷。认定数据侵权损害应当在坚持确定性标准的基础上扩张损害的范围。多样性损害无法通过统一模式进行认定,对此考察司法裁判视角下数据侵权损害的具体内容,将损害归纳为后续损害的风险、精神损害和社会评价降低,而数据泄露应被认定为侵权方式。风险性损害通过数据敏感度、后续损害可能性等标准予以认定,其中排除间接损害,以相当因果关系确定纯粹经济损失;预防后续损害的费用应作为现实财产损害;比较法对现实精神损害并非从宽认定,精神损害的认定应继续坚持严重性标准;社会评价本无对错,但当所依照的事实存在错误时,应对社会评价降低构成现实损害进行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侵权 司法裁判 损害认定 规则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虚假金融广告引致的投资者损害分担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昊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88,共3页
一、我国虚假金融广告发布及投资者损害认定情况.(一)虚假金融广告发布的主要形式.一是高息诱惑,诱骗金融消费者。《广告法》第25条规定:“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或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 一、我国虚假金融广告发布及投资者损害认定情况.(一)虚假金融广告发布的主要形式.一是高息诱惑,诱骗金融消费者。《广告法》第25条规定:“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或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但在各类违法金融广告中,“稳赚不赔”、“高额收益”是常见“话术”。如自2015年9月起,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网站、手机App等对其理财平台进行广告宣传,宣传用语中使用“稳赚不赔”“20%年息”“互联网理财第一首选品牌”等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广告 损害认定 投资者 分担 投资回报预期 广告发布 金融消费者 《广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系统风险所致损失数额的认定 被引量:20
5
作者 甘培忠 彭运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如何认定系统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数额是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的一个重要但又棘手的待解之题。认定系统风险的存在及其可以以交易所在的交易所公布的板块指数为基础,但法官可以主动或者在原告举证证明有修正的必要时对根据指数估量... 如何认定系统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数额是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的一个重要但又棘手的待解之题。认定系统风险的存在及其可以以交易所在的交易所公布的板块指数为基础,但法官可以主动或者在原告举证证明有修正的必要时对根据指数估量出来的初步结论进行修正。系统风险所致损失在总损失中的比重不能直接等于系统风险的大小,应该由法官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认定一个合适的扣除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陈述 系统风险 损害认定 举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使用情境下个人信息的侵权救济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垠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44-155,172,共13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加速,在大数据使用情境下用户面临的信息泄露风险日益增多,虽然《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侵权救济作出了规定,但存在个人信息法律属性不明、归责原则适用一刀切、损害认定标... 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加速,在大数据使用情境下用户面临的信息泄露风险日益增多,虽然《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侵权救济作出了规定,但存在个人信息法律属性不明、归责原则适用一刀切、损害认定标准过于刻板等问题。就此,应在平衡信息保护与数据流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个人信息作为利益聚合体的人格与价值流通双重法益属性;建立以过错推定责任为主、无过错责任为补充的二元归责体系;采用更具弹性、动态性的损害认定方式,适度地认可不同样态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使用情境 个人信息侵权 侵权归责 损害认定 侵权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虚假陈述侵权的几个重大问题探讨
7
作者 刘兴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虚假陈述侵权的界定是证券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需符合特定的标准: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应当分析其是否符合理性人标准;虚假陈述的内容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该内容是否重大。虚假陈述侵权的民事责任对... 虚假陈述侵权的界定是证券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需符合特定的标准: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应当分析其是否符合理性人标准;虚假陈述的内容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该内容是否重大。虚假陈述侵权的民事责任对于不同的主体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关于损害的认定上,我国应以补偿原告的实际损失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陈述 归责原则 损害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侵权责任的规范构造 被引量:50
8
作者 李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9-260,共12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权益可作为民事权益受到侵权责任的保护,无论其被理解为民事权利抑或民事利益,对其侵权责任构成并不产生影响。由于个人信息中的部分内容同时也属于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具体人格权的保护对象,个人...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权益可作为民事权益受到侵权责任的保护,无论其被理解为民事权利抑或民事利益,对其侵权责任构成并不产生影响。由于个人信息中的部分内容同时也属于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具体人格权的保护对象,个人信息权益和具体人格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重叠保护。其中对于私密信息的保护应优先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为最大程度化解立法上的冲突,应降低信息主体对过错要件的证明标准,而对于肖像、姓名等个人信息的保护,则产生请求权竞合,信息主体可择一主张。个人信息侵害具备筛选受保护法益的功能,与损害有区分的必要。无论个人信息是否被非法利用,都可能产生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的既有人身或财产权益的损害与个人信息权益自身被侵害而产生的损害应当各自获得单独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民事权益 人格权 侵权责任 损害认定 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侵权的理论反思与规范构建 被引量:6
9
作者 叶雄彪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6期88-101,共14页
个人信息侵权规则体系对于发挥私法在个人信息利益保护中的作用、确保法律规范的准确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可识别规则”将可能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均纳入规制范围,体现了公法对信息处理全过程的关注,与公法全面保障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 个人信息侵权规则体系对于发挥私法在个人信息利益保护中的作用、确保法律规范的准确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可识别规则”将可能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均纳入规制范围,体现了公法对信息处理全过程的关注,与公法全面保障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功能相匹配。但私法对“可识别规则”的借鉴则造成了保护的信息范围过广,与私法关注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的定位不符。故而需要对侵权责任法保护的个人信息范围进行限缩,在具体侵权样态中进行具体化判定。个人信息侵害造成的实际损害并不明确,差额说在适用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而风险损害说则面临风险不确定与风险多样等问题,亦难被采纳。较为妥适的办法是采取规范损害说,将个人信息侵权损害认定为法律保护的利益状态之变化以及给个人造成的精神损害两方面。而在归责原则方面,应当将《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确立的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限制在采用自动化处理技术的场合,对于普通公民之间的个人信息侵权则应回归一般过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 个人信息 保护范围 损害认定 归责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CITT实质性阻碍案例判解之分析
10
作者 付强 付荣 《当代经济管理》 2006年第6期115-118,共4页
实质性阻碍损害标准是指倾销进口产品严重地阻碍了进口国一个相同产品新产业的建立。作为反倾销法中损害认定三种损害类型中的一种,国际反倾销协议和各国反倾销法包括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的反倾销法对其规定得都较为概括模糊,因此有必要对... 实质性阻碍损害标准是指倾销进口产品严重地阻碍了进口国一个相同产品新产业的建立。作为反倾销法中损害认定三种损害类型中的一种,国际反倾销协议和各国反倾销法包括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的反倾销法对其规定得都较为概括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对有关实质性阻碍的案例解释进行分析,以明确该损害标准的适用规则。从实质性阻碍客体之认定和实质性阻碍因素之认定两个方面对实质性阻碍案例解释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销 实质性阻碍 损害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