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针红斑病引致樟子松生长量损失率模型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郝宏 许成启 +2 位作者 汪太振 吴力军 魏建华 《防护林科技》 1991年第2期53-57,共5页
通过调查,分析松针红斑病(Dothistroma pini Hulbary)不同病情对樟子松年生长量的影响,找出了病情与材积生长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了材积生长量损失率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松针红斑病 损失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失率评估模型在广东气象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伍红雨 邹燕 郭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4,共8页
利用1995—2021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2021广东统计年鉴》资料,基于面向气象灾害损失的损失率评估模型,对近27年广东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冻、干旱、强对流(含雷击)等5种主要气象灾害逐年损失和总损失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果表... 利用1995—2021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2021广东统计年鉴》资料,基于面向气象灾害损失的损失率评估模型,对近27年广东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冻、干旱、强对流(含雷击)等5种主要气象灾害逐年损失和总损失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低温冷冻、强对流以及总损失的年损失率指数最大峰值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干旱年损失率指数峰值出现在2002年。广东气象灾害总损失极重有6年,其中1994年损失率指数达7.62,为研究时段内气象灾害总损失最重的年份。近27年来,广东年气象灾害总损失的损失率指数呈明显减小的趋势,2000—2020年期间指数平均值为0.17,较1994—1999年平均值减小92.54%,死亡失踪人数指数减少6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率评估模型 气象灾害损失 评估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高寒地区沥青混合料弯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宁 司伟 +2 位作者 马骉 周雪艳 田宇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614,共5页
为准确地评价冻融循环作用对高原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影响,在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弯曲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对混合料弯拉性能的影响,利用指数模型进行了拟合;应用方差分析检验了冻融循环影响的显著性;采用... 为准确地评价冻融循环作用对高原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影响,在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弯曲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对混合料弯拉性能的影响,利用指数模型进行了拟合;应用方差分析检验了冻融循环影响的显著性;采用损失率模型,通过Logistic模型评价了混合料在冻融作用下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初期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合料性能衰减较快,经历15-21次冻融循环后弯拉性能衰减趋于平缓.方差分析表明:冻融循环对混合料的弯拉性能影响显著;弯拉性能损失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弯拉性能 冻融循环试验 损失率模型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呼伦贝尔草原牧草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金磊 王永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90,共11页
利用野外观测试验、数理统计、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探讨干旱对草原牧草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在1961~2017年期间,呼伦贝尔市气候趋于干旱,尤其是2000年以后,干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均有所增加;空间上,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 利用野外观测试验、数理统计、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探讨干旱对草原牧草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在1961~2017年期间,呼伦贝尔市气候趋于干旱,尤其是2000年以后,干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均有所增加;空间上,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发生严重和极端干旱的次数较多。6个月和12个月尺度的干旱趋势率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率较大地区包括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和新巴尔虎右旗。通过计算呼伦贝尔市6个地区2004~2016年5~8月份的生物量损失率后,发现2004~2009年和2015~2016年两个时期大多地区牧草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平均损失率达到了-50%,严重月份达到了-80%^-70%。利用牧草生物量损失率与SPEI 3构建了呼伦贝尔草原6个地区干旱-损失率模型,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相应地区的牧草生物量损失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SPEI 牧草生物量 干旱-损失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n pump's efficiency of hydro-mechanical losses of axial piston pump over wide operating ranges 被引量:7
5
作者 XU Bing HU Min +1 位作者 ZHANG Jun-hui MAO Ze-b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09-624,共16页
A novel performance model of losses of pump was presented,which allows an explicit insight into the losses of various friction pairs of pump.The aim is to clarify that to what extent the hydro-mechanical losses affect... A novel performance model of losses of pump was presented,which allows an explicit insight into the losses of various friction pairs of pump.The aim is to clarify that to what extent the hydro-mechanical losses affect efficiency,and to further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mechanical losses over wide operating ranges.A good agreement is found i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At rated speed,the hydro-mechanical losses take a proportion ranging from 87% to 89% and from 68% to 97%,respectively,of the total power losses of pump working under 5 MPa pressure conditions,and 13% of full displacement conditions.Furthermore,within the variation of speed ranging from 48% to 100% of rated speed,and pressure ranging from 14% to 100% of rated pressure,the main sources of hydro-mechanical losses change to slipper swash plate pair and valve plate cylinder pair at low displacement conditions,from the piston cylinder pair and slipper swash plate pair at full displacement conditions.Besides,the hydro-mechanical losses in ball guide retainer pair are found to be almost independent of pressure.The derived conclusions clarify the main orientations of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pump,and the proposed model can service for the design of pump with higher efficiency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piston pump EFFICIENCY hydro-mechanical losses digital prototyping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ver wideoperating ran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