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方向模量损失率的含瓦斯煤各向异性渗透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亓宪寅 李家卓 王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5-643,共9页
煤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它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然而目前针对煤体渗透特性研究,多数学者为了简化问题,多假设煤体为各向同性材料,提出了相应的各向同性渗透模型。这类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含瓦斯煤气-固耦合真实工程和室内试... 煤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它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然而目前针对煤体渗透特性研究,多数学者为了简化问题,多假设煤体为各向同性材料,提出了相应的各向同性渗透模型。这类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含瓦斯煤气-固耦合真实工程和室内试验的实际情况。假设煤体为横观各向同性,推导出以不同方向模量损失率为关键参数的煤体各向异性渗透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含瓦斯煤的气-固耦合控制方程,并植入Comsol计算平台,系统研究煤体各向异性对气体扩散和渗透的影响。理论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向的模量损失率R_i反映出煤体结构各向异性变化程度,若R_i不同,其煤体各方向渗透特性也不相同;煤体渗透率的改变主要受解吸附效应和有效应力作用双重影响,R_i反映了这两种效应对于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单轴应变或位移控制边界条件下,水平方向的模量损失率R_1对于垂直方向的煤体渗透率改变量△k_z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水平方向的煤体渗透率改变量△k_x的影响程度,垂直方向模量损失率R_3对△k_z的影响则弱于对于△k_x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 弹性模量损失 解吸附效应 渗透模型 各向异性 气-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作用阻尼材料的动态力学模型修正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宇星 赵苗苗 +1 位作者 苏渤 董万元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471,622,共8页
研究了超分子作用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建立具有超分子修正项的分数阶导数Kelvin-SI模型。采用模型对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描述,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模型可以准确有效地对材料在不同温度(240~420K)、不同频率(1~1... 研究了超分子作用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建立具有超分子修正项的分数阶导数Kelvin-SI模型。采用模型对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描述,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模型可以准确有效地对材料在不同温度(240~420K)、不同频率(1~100Hz)下的存储模量以及损失模量进行描述。未修正的分数阶Kelvin-Voigt模型计算的损失模量偏小而存储模量偏大,拟合程度较差,拟合度R-squared值仅为0.787 3。修正后的材料模型拟合较好,拟合度R-squared值在0.98以上。材料的存储模量以及损耗因子都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随频率的增加逐渐增大。模型的各项参数与物理事实相符合,参数的变化可以对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模型 分数阶导数模型 损失模量 超分子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耗能器恢复力模型的参数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向阳 欧进萍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84,共4页
首先在 Kelvin- Voigt本构模型基础上 ,修正了振动频率对粘弹性材料剪切模量、损失模量的影响函数 ;其次 ,将环境温度和剪切应变对上述模量的影响统一归结为振动频率的转化系数 ;最后 。
关键词 剪切模量 损失模量 本构模型 时温等效原理 粘弹性耗能器 粘弹性材料 减振材料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罗蓉 侯强 刘涵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83,共7页
为研究湿度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质的影响,对两类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0%、50%、30%及100%这4种湿度水平下的单轴拉伸动态模量试验。以20℃为参考温度,绘制不同湿度水平下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主曲线,通过动态模量比、损失模量比及存储模量比... 为研究湿度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质的影响,对两类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0%、50%、30%及100%这4种湿度水平下的单轴拉伸动态模量试验。以20℃为参考温度,绘制不同湿度水平下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主曲线,通过动态模量比、损失模量比及存储模量比,分析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湿度由0%增加到100%,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呈现下降,存储模量先增后减,损失模量逐渐减小;当车速处在60~120 km/h时,类型1混合料模量下降21%,类型2混合料模量下降35%,承载能力降低;类型1混合料存储模量先增11%后降20%,损失模量降低21%,类型2混合料存储模量先增21%后降30%,损失模量降低37%;当湿度略微提高(<50%),沥青混合料黏性性质增强弹性性质减弱,但当湿度过高(>80%),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减弱造成沥青混合料整体黏弹性质均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湿度 黏弹性质 动态模量 存储模量 损失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郭金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58,共3页
以煤矸石替代部分碎石、粉煤灰和矿渣替代部分水泥配制煤矸石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耐久性的研究,分析了经硫酸盐侵蚀后抗压强度损失值、渗透系数及其冻融后弹性模量损失值3个指标,试验表明,粉煤灰的影响因素要大于矿渣的影响... 以煤矸石替代部分碎石、粉煤灰和矿渣替代部分水泥配制煤矸石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耐久性的研究,分析了经硫酸盐侵蚀后抗压强度损失值、渗透系数及其冻融后弹性模量损失值3个指标,试验表明,粉煤灰的影响因素要大于矿渣的影响因素。通过极差分析法与功效系数法得出了煤矸石混凝土耐久性的优方案是相同的,即煤矸石混凝土的耐久性优方案是煤矸石替代碎石量30%、粉煤灰替代水泥量20%、矿渣替代水泥量15%。同时建立了硫酸盐侵蚀后抗压强度损失值与冻融后弹性模量损失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这对预测、控制和改善煤矸石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耐久性 煤矸石混凝土 抗压强度损失 弹性模量损失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掺合料改性RAC抗冻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小伟 刘康宁 +2 位作者 孟祥荫 全晓旖 张谦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为了研究掺合料对RAC抗冻性的影响,对4组共48个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 d后,分别进行抗压试验和劈裂拉伸试验,同时采用"快冻法",对掺合料RAC冻融循环下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进行研... 为了研究掺合料对RAC抗冻性的影响,对4组共48个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 d后,分别进行抗压试验和劈裂拉伸试验,同时采用"快冻法",对掺合料RAC冻融循环下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粉煤灰掺量10%基础上,再掺入10%的硅粉,其RAC抗压强度远是普通RAC抗压强度的1.5倍,同时劈裂抗拉强是普通RAC的1.83倍,相比于普通RAC其力学性能均有所改善。并且,随着粉煤灰替代率的增加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减小,但在粉煤灰掺量为20%时,其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均高于普通RAC;经200次冻融循环后,10%粉煤灰+10%硅粉RAC的质量损失率分别是普通RAC、单掺20%粉煤灰RAC、复掺15%粉煤灰+5%硅粉RAC的27.3%、47.5%、87.3%,其质量损失率从小到大的排序依次是:复掺10%粉煤灰+10%硅粉RAC、复掺15%粉煤灰+5%硅粉RAC、单掺20%粉煤灰RAC、普通RAC;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其中在整个冻融循环过程中普通RAC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速度最快,当冻融循环次数大于150次时,复掺10%粉煤灰+10%硅粉RAC相对动弹性模量均高于复掺15%粉煤灰+5%硅粉RAC、单掺20%RAC、普通RAC的相对动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掺合料 RAC 质量损失 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CV charge protocol based on spherical diffusion model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连兴 唐新村 +1 位作者 瞿毅 刘洪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19-322,共4页
A new insight into the constant current-constant voltage (CC-CV) charge protocol based on the spherical diffusion model was presented. From the model, the CV-charge process compensat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capaci... A new insight into the constant current-constant voltage (CC-CV) charge protocol based on the spherical diffusion model was presented. From the model, the CV-charge process compensat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capacity loss in the CC process, and the capacity lo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charging rate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lithium-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using a smaller r value (smaller particle-size and larger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a lower charge rate will be helpful to decreasing the capacity lo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C and the CV charging processes, in some way, are complementary and the capacity loss during the CC charging process due to the large 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compensated from the CV charg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charge protocol constant current-constant voltage mode capacity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