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与产量损失
1
作者 马继芳 王永芳 +4 位作者 白辉 张梦雅 刘佳 李志勇 董志平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初步明确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效果及产量损失。[方法]首先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有效药剂浓度,之后使用人工接种+自然感病的方法检测田间实际防效并进行小区测产。[结果]室内抑菌试验得到7种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 [目的]初步明确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效果及产量损失。[方法]首先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有效药剂浓度,之后使用人工接种+自然感病的方法检测田间实际防效并进行小区测产。[结果]室内抑菌试验得到7种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使用这7种药剂最低有效浓度进行田间喷雾后,各药剂处理区叶瘟病情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按推荐剂量使用中等偏大浓度后,各处理区叶瘟病情指数均与对照呈现极显著差异,各药剂间差异不显著,但对谷锈病的控制效果差异明显,其中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谷锈病防效较好,喷雾3次后理论产量较对照增产18.04%~35.57%。[结论]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适用于叶瘟、谷锈病混合发生区,具有较好的防控及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瘟病 谷锈病 混合发生 防控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和产量损失的品种间差异研究
2
作者 周宇尘 李润景 +3 位作者 卢椰子 储玉 周宇杰 蒋楠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99,共5页
水稻是我国2/3以上人口的主粮。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ae)侵染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国逐年加重。随着轻简化栽培技术及新品种的持续推广,加上水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变异等原因,白叶枯病高效防控面临新挑战。... 水稻是我国2/3以上人口的主粮。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ae)侵染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国逐年加重。随着轻简化栽培技术及新品种的持续推广,加上水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变异等原因,白叶枯病高效防控面临新挑战。为了揭示不同播期下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更好预防和控制白叶枯病的发生,以不同播期下不同水稻品种白叶枯病发病特征为切入点,探究其病情指数、产量形成及产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甬优1540播期越晚病情指数越高,嘉丰优2号播期越早病情指数越高,呈现水稻播期较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病情指数影响更大的特征。对比不同播期下不同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可以发现,甬优31的产量损失受播期影响较小,表明其受播期调整及白叶枯病的影响较小,播期弹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播期 品种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螟为害大豆、向日葵的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3
作者 曹梦宇 仇凯 +10 位作者 赵素梅 李国强 高健 于凤玲 薛晓阳 曹宇 张静航 赵晓军 高翔 薛智平 黄俊霞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3,共5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内蒙古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极大地威胁大豆、向日葵的生产。为明确草地螟虫口密度与大豆、向日葵产量损失关系,确定防治指标,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采用田间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草地螟虫口密度与大豆、向日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内蒙古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极大地威胁大豆、向日葵的生产。为明确草地螟虫口密度与大豆、向日葵产量损失关系,确定防治指标,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采用田间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草地螟虫口密度与大豆、向日葵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大豆产量损失率(y)与草地螟虫口密度(x)显著相关,回归模型为y=0.1135 x^(2)-1.7607 x-1.8182。向日葵产量损失率(y)与草地螟虫口密度(x)显著相关,回归模型为y=0.0052 x^(2)-0.2207 x-2.0798。按照防治指标的直接收益与成本,确定了该地区大豆田草地螟的防治指标为26.68头/株,向日葵田草地螟的防治指标为56.39头/株。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大豆、向日葵田草地螟科学、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对化学农药减量、提高防治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大豆 向日葵 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田菵草危害产量损失率及防治经济阈值研究
4
作者 张向前 秦学峰 +3 位作者 韦刚 孙连伟 孙俊铭 周生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6期37-40,共4页
为探索小麦田菵草危害产量损失率,制定小麦田菵草防治经济阈值,进行了不同菵草密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小麦田菵草密度(x)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小麦田菵草危害产量损失率数学模型为y=1.6355x^(0.478766)。根据组... 为探索小麦田菵草危害产量损失率,制定小麦田菵草防治经济阈值,进行了不同菵草密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小麦田菵草密度(x)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小麦田菵草危害产量损失率数学模型为y=1.6355x^(0.478766)。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率模型,结合现行的小麦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除效果,制定了小麦田菵草防治经济阈值,即当小麦田菵草密度达到16株/m^(2)时,需在防除适期内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菵草 产量损失 经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损失率的气井合理配产方法研究
5
作者 罗建新 赵茂林 +2 位作者 张烈辉 刘继柱 范梓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的图版。对于每一个配产,可得到与其相应的产量损失率,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量的影响就有了定量化的表征。因此,可根据产量损失率来进行合理配产。对于某些高压气藏,由于地层压力高,气体压缩程度大,地层条件下非达西效应并不强,产量损失率比较低,这类气井就可以将产量配高一些。该配产方法可实现量化储层气体非达西渗流损失,实现气井合理配产。该研究成果能在气井常规配产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气井配产制度,更好地满足气井长期稳产、高效开发的需求,为气藏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方程 非达西渗流 产量损失 合理配产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生长、产量及间作系统的影响
6
作者 朱冠雄 高祺 +7 位作者 华方静 田艺心 朱金英 李春燕 王春雨 曹鹏鹏 王士岭 高凤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0-979,共10页
为筛选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适宜的行比配置,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单作大豆(SS)和单作玉米(SM)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行比配置处理(4S2M、4S3M、4S4M、6S3M、6S4M),分析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 为筛选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适宜的行比配置,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单作大豆(SS)和单作玉米(SM)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行比配置处理(4S2M、4S3M、4S4M、6S3M、6S4M),分析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参数等生长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及不同行比配置对间作系统生产力、土地当量比、竞争比率及实际产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4S4M模式下,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参数、群体产量及品质表现最优,间作系统生产力、土地当量比、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均表现最高,经济产值为31 581.10元/hm~2,最具间作优势。4S4M模式为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最佳行比配置,适宜在鲁西北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行比配置 间作系统生产力 土地当量比 竞争比率 实际产量损失 间作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病害与产量损失的多时相遥感监测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良云 宋晓宇 +3 位作者 李存军 齐腊 黄文江 王纪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3,F0003,共8页
为了开展农作物病害遥感监测与产量损失评估,该文以北京郊区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冬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为研究对象,获取了2007年4月10日、4月26日、5月12日、5月28日共四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准同步地测量了试验地块的冠层光谱数据及配... 为了开展农作物病害遥感监测与产量损失评估,该文以北京郊区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冬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为研究对象,获取了2007年4月10日、4月26日、5月12日、5月28日共四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准同步地测量了试验地块的冠层光谱数据及配套农学数据。利用该4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分析了试验区的冬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在主要生育期的光谱特征及其变化,与对照地块相比,病害小麦在可见光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降增大,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减小,红边则会向短波方向移动,红边振幅减小,NDVI值减小。并利用冬小麦病害发生前期(4月10日,4月26日)的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作物产量的早期预测模型,结合实测的产量数据,定量计算了条锈病和白粉病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两个白粉病和条锈病小麦地块的减产幅度超过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白粉病 产量损失 多时相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根肿病症状、病原形态及产量损失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靖 黄云 +3 位作者 胡晓玲 牛应泽 李晓兰 梁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油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感染根肿病,被害根膨大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肿瘤,一般主根肿瘤大而少,侧根肿瘤小而多。根肿菌存在于油菜根部肿大的细胞内,散生或密集呈鱼卵块状。扫描电镜下油菜根肿菌的休眠孢子近球形,有乳突,孢壁不平滑,直... 油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感染根肿病,被害根膨大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肿瘤,一般主根肿瘤大而少,侧根肿瘤小而多。根肿菌存在于油菜根部肿大的细胞内,散生或密集呈鱼卵块状。扫描电镜下油菜根肿菌的休眠孢子近球形,有乳突,孢壁不平滑,直径1.9~4.3μm。透射电镜下游动孢子呈肾形、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1.6~3.8μm,同侧着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以上症状和病原形态与十字花科甘蓝根肿病菌相似,但休眠孢子的大小存在差异。游动孢子鞭毛脱落后形成圆形休止孢,休止孢可发育形成管腔(侵入结构)。油菜根肿病苗期发病率达17%。成株期田间平均发病率为15%,造成油菜减产10.2%。健株的平均株高、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极显著高于病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菌 症状 病原形态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严重度与植株生理性状及产量损失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晓宇 冯伟 +3 位作者 王永华 侯翠翠 王晨阳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2-1198,共7页
为了探讨植株生理危害及产量损失与小麦白粉病病害等级间的关系,以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白粉病菌侵染后小麦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 为了探讨植株生理危害及产量损失与小麦白粉病病害等级间的关系,以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白粉病菌侵染后小麦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下降趋势,白粉病对易感品种偃展4110危害较重,对中抗品种周麦18危害较轻。通过计算各生理指标损失指数发现,其与病害等级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生理指标原始测定值(水分含量除外)与病害等级间的相关性。随着接种压力的增大,病情严重度增加,小麦产量及产量因子均表现降低趋势,其中对千粒重危害最严重。利用病害累积指数能较好地预测产量损失状况,减轻生育时期和品种间差异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千粒重和产量损失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91和0.852。这表明,通过田间植株病情指数动态调查,可以准确预测千粒重下降和产量损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病情指数 生理指标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危害烤烟产量产值损失测定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谌爱东 严位中 +2 位作者 杨家鸾 杨翠仙 沐卫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3,共3页
在烤烟生长中后期 ,应用 40 %菌核净 5 0 0倍液人为控制烟草赤星病发生程度 ,形成不同危害梯度 ,以研究烟草赤星病对产量产值的影响。经试验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中上等烟产量损失率 (Y1)与病情指数 (X)的关系式 :Y1=0 15 16 +1 2 82 4... 在烤烟生长中后期 ,应用 40 %菌核净 5 0 0倍液人为控制烟草赤星病发生程度 ,形成不同危害梯度 ,以研究烟草赤星病对产量产值的影响。经试验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中上等烟产量损失率 (Y1)与病情指数 (X)的关系式 :Y1=0 15 16 +1 2 82 4X ;产值损失率 (Y2 )与病情指数 (X)的关系式 :Y2 =0 32 39+0 9831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赤星病 产量损失 产值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苗期性状与其稻茬免耕直播产量损失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翠翠 陈爱武 +5 位作者 雷海霞 韩自行 刘芳 周广生 吴江生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551,共7页
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冬闲田面积,但其产量常低于翻耕栽培模式。为探讨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制约因素,本研究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各品系苗期根冠比、抗旱性、耐渍性及氮肥利用率等生理指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15个油菜品... 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冬闲田面积,但其产量常低于翻耕栽培模式。为探讨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制约因素,本研究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各品系苗期根冠比、抗旱性、耐渍性及氮肥利用率等生理指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15个油菜品系免耕产量损失率,并比较苗期各生理指标与免耕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油菜品系成熟期性状表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差异因品系而异;(2)与翻耕比,免耕栽培时地上部干重、经济系数或千粒重降幅小的品系产量损失率也小;(3)稻茬免耕直播油菜产量损失率与油菜苗期根冠比、抗旱性及耐渍性显著负相关,与苗期氮肥利用率显著正相关;(4)栽培管理上应选用苗期根冠比大,抗旱性、耐渍性强及苗期生长稳健的品种,抗旱防渍,平衡施肥可提高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稻茬免耕 直播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稻曲病抗性的分级及相应级别的产量损失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小娟 刘二明 +4 位作者 肖启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谭小平 郑和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79,共5页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平均每穗病粒数为主要抗性组分;1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回归方程为y=2.8624x+0.5427(P=0.0001);用平均每穗病粒数组分,当阈值T=0.4000,将101个水稻品种聚为6类,依6类品种间的平均每穗病粒数值,并参照国际水稻病害分级标准,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划分为6级,并将各级平均每穗病粒数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出其产量损失率,即各级平均每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率为:0级,0.000粒,产量损失率0,高度抗病;1级,0.001~0.100粒,产量损失率0.546%~0.829%,抗病;3级,0.101~0.410粒,产量损失率0.830%~1.716%,中度抗病;5级,0.411~1.010粒,产量损失率1.717%~3.434%,中度感病;7级,1.011~1.760粒,产量损失率3.435%~5.581%,感病;9级,每穗病粒数≥1.761粒,产量损失率≥5.582%,高度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抗性分级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中后期洪涝淹没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5 位作者 熊洪 周兴兵 朱永川 刘茂 蒋鹏 郭晓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1-1390,共10页
以4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方法在模拟洪水和实地洪涝条件下,研究了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模拟洪水淹没的深度、时间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没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植株2/3。洪水淹没下... 以4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方法在模拟洪水和实地洪涝条件下,研究了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模拟洪水淹没的深度、时间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没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植株2/3。洪水淹没下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淹没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淹没植株2/3处理中,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淹没100 h,产量分别损失50%、60%、12%左右;而淹顶处理100 h的产量损失度,在孕穗期、抽穗期达100%,在乳熟期不到25%。预测洪涝产量损失度分别达40%、60%和80%时相应的淹没时间,建立了根据不同淹没时期和淹没深度的产量损失度与淹没时间关系模型,决定系数为0.6038~0.9868。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分别在洪涝淹没56.3 h情况下,产量损失度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为3.63~6.81个百分点,可作为洪灾发生后评估水稻产量损失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洪涝 淹没强度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路银贵 曹永胜 +2 位作者 田兰芝 邸垫平 苗洪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1,2,3,4级;明确了0—4级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即0,1,2,3,4级病株,产量损失率依次为0.25%,50%,75%和100%。利用该分级标准对10个生产品种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调查,构建了回归方程Y=-0.253+1.02X。利用16个生产品种对方程进行检验,检验准确率为:理论产量损失率与实际产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用此方程,可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分级标准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密度与作物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朝贤 胡祥恩 钱益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0,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用于杂草密度和作物产量损失关系的经验模型比较分析,并对10组不同来源的杂草与作物竞争资料进行模拟,证明模型YL=d/(a+bd)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能确地描述多种杂草和多种作物间的竞争关系,预测杂...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用于杂草密度和作物产量损失关系的经验模型比较分析,并对10组不同来源的杂草与作物竞争资料进行模拟,证明模型YL=d/(a+bd)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能确地描述多种杂草和多种作物间的竞争关系,预测杂草竞争对作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密度 产量损失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志春 钱海涛 +3 位作者 董辉 王军辉 王振营 丛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最重为14.61%。接卵0、0.5、1、2、4块/株之间单穗净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为害 产量损失 人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榨菜根肿病的危害与产量损失测定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明泉 彭洪江 +2 位作者 王旭祎 韩海波 张建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3,共3页
  1999~ 2 0 0 0年通过系统观察病情明确 ,榨菜全生育期均能感染根肿病 ,侵染时期早迟与病害症状发展及产量损失程度差异较大。根据榨菜肿瘤显现部位、大小及整株受害程度和产量损失 ,将榨菜根肿病病情严重度分为0~
关键词 榨菜 根肿病 危害 产量损失 植物病理学 涪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傅俊范 白元俊 +7 位作者 孟凡祥 李素莉 牟连晓 薛敏菊 严雪瑞 王涛 李朝辉 陈荣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采用不同菌源梯度人工接种的方法 ,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不同的18个发病小区 ,分析各期病情指数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对玉米百粒重、单穗重和产量都有显著影响 ,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 采用不同菌源梯度人工接种的方法 ,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不同的18个发病小区 ,分析各期病情指数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对玉米百粒重、单穗重和产量都有显著影响 ,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 ,产量损失率最高可达38.24 % ,而病情指数对穗数没有直接影响。利用电子计算机SPSS统计分析软件构建了两个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 :(1)关键期病情模型(CPM) ,L=2.8219+0.7402x1 (R=0.8799,SD=5.2149,N=18)。(2)多期病情模型(MPM) :L=1.073 +0.426x1 +0.170x2 (R=0.892,SD=5.2898,N=18)。式中 :L为玉米产量损失率 ;x1 为授粉期病情指数 ;x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损失 估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路银贵 邓风 +3 位作者 苗洪芹 田兰芝 邸垫平 张增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抗病性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及对油菜产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费维新 王淑芬 +4 位作者 胡宝成 李强生 侯树敏 荣松柏 吴晓芸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1-204,共4页
本研究使用5种杀菌剂和1种微肥于油菜苗期2~3片真叶期进行灌根处理,以传统的石灰处理方法比较,评价不同处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油菜产量损失的影响.5种杀菌剂处理、微肥以及石灰处理均对油菜根肿病有较好的防效,其中50%多菌... 本研究使用5种杀菌剂和1种微肥于油菜苗期2~3片真叶期进行灌根处理,以传统的石灰处理方法比较,评价不同处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油菜产量损失的影响.5种杀菌剂处理、微肥以及石灰处理均对油菜根肿病有较好的防效,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达90.82%;从产量损失方面比较,10%氰霜唑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60%硫磺·敌磺钠可湿性粉剂处理可显著减少根肿病引起的产量损失;50%氟啶胺悬浮剂处理较对照增产不显著,而且对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油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油菜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796 2,油菜产量(y)与病情指数(x)的回归方程为y=-32.65x+2 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肿病菌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