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际法规则
被引量:
12
1
作者
程玉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2,共11页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中再度升温,并成为发达国家集团和发展中国家集团激烈论争的焦点问题,其规范成果最终体现为原则性的《巴黎协定》第8条及其相关规定。考虑到国际法的碎片化与融合发展趋势,以及气候变化损失...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中再度升温,并成为发达国家集团和发展中国家集团激烈论争的焦点问题,其规范成果最终体现为原则性的《巴黎协定》第8条及其相关规定。考虑到国际法的碎片化与融合发展趋势,以及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的特殊性,有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的未来国际立法应当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为主平台,并积极吸收国际减灾框架中的有益实践经验,同时以国际责任法作为补充性的制度工具。其中,国家责任的发展应当优先于私法层面的跨国环境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损失与损害
国际减灾
国家责任
跨国环境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正义视域下的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救济路径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8,共8页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一直受科学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确切论证气候变化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及对小岛和低地国家带来损害情况下,该议题自提出至今的进展都举步维艰。本文对议题谈判进展及各方...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一直受科学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确切论证气候变化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及对小岛和低地国家带来损害情况下,该议题自提出至今的进展都举步维艰。本文对议题谈判进展及各方立场进行梳理,提出未来谈判和规则的制定应以全球气候正义为价值衡量标准,树立整体观上的气候正义理念。并对气候正义内涵进行具体解读:一是以人权保护为维度,指出保护小岛和低地国家的基本人权是实现气候正义的逻辑前提;二是指出应当基于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传统分析视角,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作为设定权利与义务分配机制时的基础标准;三是气候正义要求一国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循领土无害使用原则,负有不污染和破坏他国环境和生态的义务,如违反便可能引发国家责任或惩戒。本文进而以气候正义为价值指引提出三种救济路径:一是国家责任路径,以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的规则或原则为法律依据,根据一定的规则,来判断当事国的损害行为或结果是否构成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二是国际环境规制路径,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确立的遵约与履约机制下解决问题,利用市场机制和激励手段如基金和保险支持制度来救济或补偿损失与损害;三是国际环境争端解决路径,主要以磋商、协商、和解、谈判等非强制性方式及国际仲裁、国际司法的法律手段解决气候争端。在救济路径上,应以全球规制路径为主,以国家责任路径为补充,以环境争端解决方式为程序性保障。中国基于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推动者,应表明立场,以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为谈判基础,加强南南合作,履行国际气候承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该议题的国际谈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与损害
气候正义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国家责任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解决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苗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5,共8页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已成为国际气候法律制度中一个极具法律和政治挑战的问题。自1991年小岛屿国家联盟提出希望解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以来,国际社会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2015年《巴黎协定》被视为应对气...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已成为国际气候法律制度中一个极具法律和政治挑战的问题。自1991年小岛屿国家联盟提出希望解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以来,国际社会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2015年《巴黎协定》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制定了独立条款,但在其相关决议中却明确排除责任与赔偿,也未具体规定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资金来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明确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纳入透明度框架和全球盘点,却没有明确区分气候变化损失及损害问题与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加剧了它们之间的混淆。建立一个以减少脆弱性为重点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可以综合评估、管理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而责任保险、多来源的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基金等则可以解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资金来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
损失与损害
风险管理
气候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
被引量:
1
4
作者
田苗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概念还未有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界定,可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定义为: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引起的,通过减缓和适应行动无法应对的,对自然、人类及社会系统造成的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实际或潜在的...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概念还未有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界定,可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定义为: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引起的,通过减缓和适应行动无法应对的,对自然、人类及社会系统造成的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实际或潜在的、有形或无形的不利后果。经过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它应属于跨界损害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上涉及传统国家责任和跨界损害责任两种责任形态。目前,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的实施不仅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如难以确定责任主体、法律依据不充分、因果关系确定复杂,还面临严峻的政治障碍,即发达国家的反对与阻挠。面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何以可能的问题,立足上述两种责任形态从理论方面探讨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国家责任认定的可行进路,或将为该问题驱逐一丝迷雾,并为其早日解决带来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损失与损害
《巴黎协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国家责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及归因
5
作者
王博文
贺一
滕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18,共17页
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范围、频率和强度,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现有归因研究量化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贡献,但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经济损失的贡献尚不明确,难以有效支撑适应政策的制定。文...
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范围、频率和强度,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现有归因研究量化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贡献,但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经济损失的贡献尚不明确,难以有效支撑适应政策的制定。文中基于极端事件归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全面核算了我国各省极端事件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对损失进行归因分析,并识别了重点适应部门和地区。研究发现,在中国极端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约有27%(约798亿元)可归因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这部分归因损失经由经济系统传导和放大,进一步造成了约911亿元的间接经济损失。其中,制造业和农业是最主要的承灾部门,未受直接影响的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商务服务业也受到较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损失与损害
损失
归因
气候变化适应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际法规则
被引量:
12
1
作者
程玉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2,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保障研究"(14AZD147)
文摘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中再度升温,并成为发达国家集团和发展中国家集团激烈论争的焦点问题,其规范成果最终体现为原则性的《巴黎协定》第8条及其相关规定。考虑到国际法的碎片化与融合发展趋势,以及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的特殊性,有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的未来国际立法应当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为主平台,并积极吸收国际减灾框架中的有益实践经验,同时以国际责任法作为补充性的制度工具。其中,国家责任的发展应当优先于私法层面的跨国环境侵权责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损失与损害
国际减灾
国家责任
跨国环境侵权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loss and damage
international disasters reduction
state responsibility
trans-boundary environmental tort system
分类号
D996.9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正义视域下的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救济路径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琪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批准号:14AZD050)
"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保障研究"(批准号:14AZD147)
文摘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一直受科学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确切论证气候变化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及对小岛和低地国家带来损害情况下,该议题自提出至今的进展都举步维艰。本文对议题谈判进展及各方立场进行梳理,提出未来谈判和规则的制定应以全球气候正义为价值衡量标准,树立整体观上的气候正义理念。并对气候正义内涵进行具体解读:一是以人权保护为维度,指出保护小岛和低地国家的基本人权是实现气候正义的逻辑前提;二是指出应当基于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传统分析视角,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作为设定权利与义务分配机制时的基础标准;三是气候正义要求一国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循领土无害使用原则,负有不污染和破坏他国环境和生态的义务,如违反便可能引发国家责任或惩戒。本文进而以气候正义为价值指引提出三种救济路径:一是国家责任路径,以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的规则或原则为法律依据,根据一定的规则,来判断当事国的损害行为或结果是否构成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二是国际环境规制路径,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确立的遵约与履约机制下解决问题,利用市场机制和激励手段如基金和保险支持制度来救济或补偿损失与损害;三是国际环境争端解决路径,主要以磋商、协商、和解、谈判等非强制性方式及国际仲裁、国际司法的法律手段解决气候争端。在救济路径上,应以全球规制路径为主,以国家责任路径为补充,以环境争端解决方式为程序性保障。中国基于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推动者,应表明立场,以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为谈判基础,加强南南合作,履行国际气候承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该议题的国际谈判。
关键词
损失与损害
气候正义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国家责任
环境规制
Keywords
loss and damage
climate justice
principle of CBDR
state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解决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苗苗
机构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5,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维护中国国家权益的国际法问题研究”(17JJD820006)。
文摘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已成为国际气候法律制度中一个极具法律和政治挑战的问题。自1991年小岛屿国家联盟提出希望解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以来,国际社会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2015年《巴黎协定》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制定了独立条款,但在其相关决议中却明确排除责任与赔偿,也未具体规定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资金来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明确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纳入透明度框架和全球盘点,却没有明确区分气候变化损失及损害问题与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加剧了它们之间的混淆。建立一个以减少脆弱性为重点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可以综合评估、管理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而责任保险、多来源的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基金等则可以解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资金来源问题。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
损失与损害
风险管理
气候保险
Keywords
UNFCCC
Paris Agreement
Loss and Damage from Climate Change
Risk Management
Climate Insurance
分类号
D996.9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
被引量:
1
4
作者
田苗苗
机构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文摘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概念还未有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界定,可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定义为: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引起的,通过减缓和适应行动无法应对的,对自然、人类及社会系统造成的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实际或潜在的、有形或无形的不利后果。经过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它应属于跨界损害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上涉及传统国家责任和跨界损害责任两种责任形态。目前,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的实施不仅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如难以确定责任主体、法律依据不充分、因果关系确定复杂,还面临严峻的政治障碍,即发达国家的反对与阻挠。面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何以可能的问题,立足上述两种责任形态从理论方面探讨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国家责任认定的可行进路,或将为该问题驱逐一丝迷雾,并为其早日解决带来曙光。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损失与损害
《巴黎协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国家责任法
Keywords
Loss and Damage from Climate Change
Paris Agreement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the Law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及归因
5
作者
王博文
贺一
滕飞
机构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18,共17页
基金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重点行业气候变化适应关键技术体系、决策支持系统和恢复力评估”(2023YFF0805902)。
文摘
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范围、频率和强度,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现有归因研究量化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贡献,但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经济损失的贡献尚不明确,难以有效支撑适应政策的制定。文中基于极端事件归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全面核算了我国各省极端事件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对损失进行归因分析,并识别了重点适应部门和地区。研究发现,在中国极端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约有27%(约798亿元)可归因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这部分归因损失经由经济系统传导和放大,进一步造成了约911亿元的间接经济损失。其中,制造业和农业是最主要的承灾部门,未受直接影响的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商务服务业也受到较大损失。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损失与损害
损失
归因
气候变化适应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Keywords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Loss and damage
Impact attributio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际法规则
程玉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候正义视域下的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救济路径分析
王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解决的路径选择
田苗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
田苗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及归因
王博文
贺一
滕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