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混凝土柱基于能量等效的损伤状态量化方法
1
作者 宁超列 王硕 翟永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失效模式。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量化方法目前存在定义方式不一且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基于246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等效原则量化不同... 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失效模式。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量化方法目前存在定义方式不一且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基于246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等效原则量化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损伤状态的方法。通过引入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位移角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能量等效原则可将钢筋混凝土柱的骨架曲线等效为一个理想弹塑性模型,不仅便于定义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而且便于在同一框架下对比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力学性能差异。根据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的位移角,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可以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度破环”、“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四个等级。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的位移角。传统的峰值承载力经验折减系数法在预测屈服点的位移角时偏于保守,在预测极限点的位移角时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失效模式 损伤状态 能量等效 贝叶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度法纤维梁柱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分析
2
作者 高营 郑亮 王万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1-728,共8页
为高效准确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过程,将混凝土和钢筋单轴损伤本构模型与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梁柱单元模型相结合,建立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分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模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构件... 为高效准确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过程,将混凝土和钢筋单轴损伤本构模型与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梁柱单元模型相结合,建立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分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模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构件的刚度和承载力退化过程。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双向加载振动台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构件的非线性动力行为和损伤分布情况。此外,所建立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构件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描述构件的薄弱部位,且具有较高计算效率和求解精度,可用于地震作用下建筑和桥梁结构倒塌过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纤维梁单元 损伤本构模型 损伤分析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考虑损伤累积的反复荷载-位移关系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顾祥林 黄庆华 吴周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关系分析中考虑柱低周疲劳性能,提出了一损伤模型,对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和混凝土的损伤状态作评估与记录。将这一记录材料性能信息的损伤指标带入材料各自的恢复力模型以考虑产生损伤后材料... 为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关系分析中考虑柱低周疲劳性能,提出了一损伤模型,对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和混凝土的损伤状态作评估与记录。将这一记录材料性能信息的损伤指标带入材料各自的恢复力模型以考虑产生损伤后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退化。基于多弹簧模型对不同变幅加载路径下及等幅低周疲劳加载下钢筋混凝土柱的空间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与已有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所提材料层次上的损伤累积模型以及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柱构件空间荷载-位移关系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了一个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反复荷载 损伤累积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对应于各地震损伤状态的侧向变形计算 被引量:9
4
作者 蒋欢军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50,共7页
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以受弯为主的钢筋混凝土柱对应于各主要损伤状态的侧向变形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损伤状态包括屈服、混凝土保护层压碎、剥落、纵向受力钢筋屈曲、极限状态五个状态。首先建立了各损伤状态下柱截面受压区... 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以受弯为主的钢筋混凝土柱对应于各主要损伤状态的侧向变形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损伤状态包括屈服、混凝土保护层压碎、剥落、纵向受力钢筋屈曲、极限状态五个状态。首先建立了各损伤状态下柱截面受压区高度的计算方法。接着,利用对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库的统计分析,采用平截面假定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理论推出了混凝土保护层压碎时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大小,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纵筋屈曲和进入极限状态时核心区混凝土边缘的压应变大小,进而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柱对应于各损伤状态的变形计算方法。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变形计算值与PEER提供的试验数据在统计意义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为钢筋混凝土柱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变形计算 地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加载时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损伤过程 被引量:6
5
作者 白国良 赵鸿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3期213-216,232,共5页
基于考虑变形幅值和循环加载效应影响的累积损伤模型,对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空腹式和实腹式)在反复加载下的损伤发展进行了分析,对其抗震性能作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 损伤 抗震性能 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钢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贵文 张纳 赵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8-132,共5页
采用ABAQUS软件,模拟6根钢筋混凝土柱(其中5根用粘钢加固)受水平反复荷载作用,分析比较粘钢加固前后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等.模拟结果表明:粘钢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柱是一种有效的抗震加固方式,加... 采用ABAQUS软件,模拟6根钢筋混凝土柱(其中5根用粘钢加固)受水平反复荷载作用,分析比较粘钢加固前后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等.模拟结果表明:粘钢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柱是一种有效的抗震加固方式,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粘钢加固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初始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全过程累积损伤性能简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钟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91,共8页
为了有效预测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损伤累积程度与损伤后的剩余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荷载-位移关系并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损伤承载能力简化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自洽方法并假设裂纹符合Weibull分布,提出... 为了有效预测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损伤累积程度与损伤后的剩余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荷载-位移关系并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损伤承载能力简化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自洽方法并假设裂纹符合Weibull分布,提出了基于细观机理的混凝土损伤模型,给出了混凝土损伤指标与有效模量、应变的定量表达式,并通过非线性数值分析得到了钢筋混凝土柱的单调荷载-变形曲线;然后,通过分析纵筋的塑性低周疲劳损伤,建立了基于割线刚度的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变形性能损伤计算模型,模型参数根据试验研究获得,推导了柱割线刚度和抗力的衰减规律计算公式;最后,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低周疲劳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柱底截面混凝土和纵筋应变的累积增大效应,得到混凝土损伤后的有效弹性模量,提出了考虑低周疲劳损伤后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计算方法。编制非线性损伤分析程序,对损伤后试验柱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低周疲劳 混凝土损伤模型 割线刚度 剩余承载能力 极限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与耗能的钢筋混凝土柱双参数损伤模型参数修正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龙河 颜欣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4-1320,共7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柱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的边界收敛性及变量离散性缺陷提出修正.通过理论推导,得出P-Δ效应对构件侧移的影响.利用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根据构件的抗侧刚度、箍筋间距及横向箍筋约束类型等指标,运用对数拟合... 针对钢筋混凝土柱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的边界收敛性及变量离散性缺陷提出修正.通过理论推导,得出P-Δ效应对构件侧移的影响.利用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根据构件的抗侧刚度、箍筋间距及横向箍筋约束类型等指标,运用对数拟合及贝叶斯参数更新法,得到对应的修正模型表达式,并给出变量参数的建议取值.研究表明,相对于原模型而言,修正后模型边界收敛性提高,且基于贝叶斯方法的修正形式更能体现不同构件间的差异性,更具统计意义.根据试验现象,验证了修正模型对损伤演化过程预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损伤模型 P-Δ效应 参数修正 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苏佶智 刘伯权 邢国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8,共9页
损伤指数是判断结构或构件经受地震作用后是否破坏、评价结构或构件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对震后受损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和修复加固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40组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对国内外7种较具代表性的损伤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 损伤指数是判断结构或构件经受地震作用后是否破坏、评价结构或构件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对震后受损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和修复加固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40组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对国内外7种较具代表性的损伤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试件,不同损伤模型计算得到的损伤指标差异较大,损伤曲线发展趋势亦不同;基于能量的损伤模型多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快和后期增长速度慢的上凸趋势,而基于变形和能量组合形式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多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慢和后期增长速度快的上凹趋势;Park-Ang模型及其改进形式能够较好地反映构件层次的损伤发展过程,但未知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复杂,不利于整体结构层次的震害评估;从能量耗散原理角度提出的损伤模型更符合整体结构抗震的本质,未知参数少且计算过程简单,但存在边界条件的界定不明确的缺陷,因此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周疲劳损伤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汉波 缪长青 +1 位作者 白六涛 邵越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80,共10页
针对现有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存在指标上下界不收敛、疲劳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按照非线性叠加规律,调整模型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效应的组合形式.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影响,通过遗传... 针对现有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存在指标上下界不收敛、疲劳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按照非线性叠加规律,调整模型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效应的组合形式.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影响,通过遗传算法确定滞回耗能损伤的最优函数.以钢筋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采用该修正模型进行了损伤评估,并与6种经典的损伤模型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Park-Ang模型适用于单调加载、变幅循环加载和等幅循环加载等各种加载路径的损伤评估,并且在构件失效状态的损伤计算误差小于10%,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任意加载路径下的损伤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 低周疲劳损伤效应 基于遗传算法的符号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退化的钢筋混凝土柱参数分析及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娇磊 李进 +2 位作者 李书锋 袁大伟 李青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83-2092,共10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受相关因素对损伤的影响以及建立考虑损伤退化的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通过6根足尺钢筋混凝土柱,基于拟静力试验研究以复合普通箍筋、复合高强螺旋箍筋、结构连接形式、轴压比等为主要参数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机理,...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受相关因素对损伤的影响以及建立考虑损伤退化的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通过6根足尺钢筋混凝土柱,基于拟静力试验研究以复合普通箍筋、复合高强螺旋箍筋、结构连接形式、轴压比等为主要参数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机理,依据修正的Park-Ang损伤模型建立拟静力损伤指标,提出循环加卸载刚度退化函数。其中,结合构件滞回曲线和损伤指标的参数分析发现:轴压比的增大会加大构件的最终损伤程度;复合螺旋箍筋较普通复合箍筋减慢其损伤的积累,但不会影响构件最终的损伤破坏程度;对于抗震性能较好的装配式柱其损伤性能与现浇柱基本一致。基于修正的损伤指标分别绘制循环加载下最大位移、位移比、循环荷载下的刚度退化、损伤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建立循环加卸载刚度退化函数,最终提出可以反映构件随着循环荷载作用下刚度退化、捏缩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通过与试验对比分析表明:该宏观恢复力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同时本文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及其方法可为钢筋混凝土其他构件提供抗震分析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抗震性能 损伤指标 刚度退化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指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晓波 王文炜 +1 位作者 宋元印 田俊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模型对实际损伤状态预测的有效性,利用72个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低周反复试验结果对6个有代表性的损伤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基于损伤状态的经验性损伤程度辨识方法对损伤程度判别...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模型对实际损伤状态预测的有效性,利用72个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低周反复试验结果对6个有代表性的损伤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基于损伤状态的经验性损伤程度辨识方法对损伤程度判别的影响。考虑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最大变形和累积耗能,提出了双参数损伤模型,并给出了理想破坏模式下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钢筋混凝土墩柱的特征损伤状态和损伤程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加载中前期,所提出的双参数损伤模型的损伤指数增长趋势与Park-Ang损伤模型基本一致;在加载后期,损伤指数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特征损伤状态的区分度相对较高;各损伤模型在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混凝土保护层轻微压碎、混凝土显著剥落、纵筋屈曲3种损伤状态下变异系数均较大,在极限状态下损伤指数变异系数有所下降,各损伤模型对特征损伤状态的辨识度各具优势;微小损伤状态与中等损伤的判断还需要一定的经验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损伤模型 统计分析 损伤状态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CFRP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婉婷 徐望喜 +2 位作者 韦翔 金聪鹤 钱永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1,共6页
为了研究预应力CFRP加固初始损伤程度不同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4个钢筋混凝土墩柱试件,其中3个为带有不同预损伤的试件,1个为对比试件。对各损伤墩柱塑性铰区采用施加相同预应力的CFRP加固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获... 为了研究预应力CFRP加固初始损伤程度不同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4个钢筋混凝土墩柱试件,其中3个为带有不同预损伤的试件,1个为对比试件。对各损伤墩柱塑性铰区采用施加相同预应力的CFRP加固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获取各试件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基于实测水平力-荷载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探讨了预应力CFRP加固对不同损伤程度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滞回性能、位移延性、耗能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预应力CFRP加固不同损伤程度的墩柱试件,损伤柱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均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提高,提高程度随初始损伤的增大而减小;预应力CFRP加固损伤程度为轻度到中度的钢筋混凝土墩柱可以提高其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损伤钢筋混凝土 CFRP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变形准则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概率性能水准研究
14
作者 张棋 岳健广 +1 位作者 董军 仝菲菲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了正确评估钢筋混凝土(RC)柱构件损伤破坏程度,建立RC柱合理的损伤性能水准。首先依据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全过程,定义出5个性能水准。其次,基于大量的方柱和圆柱的试验结果,利用Park-Ang损伤模型计算上述两类截面RC柱各性能点的损伤... 为了正确评估钢筋混凝土(RC)柱构件损伤破坏程度,建立RC柱合理的损伤性能水准。首先依据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全过程,定义出5个性能水准。其次,基于大量的方柱和圆柱的试验结果,利用Park-Ang损伤模型计算上述两类截面RC柱各性能点的损伤值。采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每个性能点处具有95%保证率的损伤上限值,以此作为损伤性能水准的临界损伤值。最终,由此建立了RC柱的损伤性能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损伤性能水准 临界损伤 能量-变形准则 概率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作用时钢筋混凝土柱损伤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文燕 卢伟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研究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破坏,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柱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5种损伤因素对柱损伤程度的影响。基于数值计算结果,以损伤指数为系统特征变量,以5种损伤因素为相关因素变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 为研究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破坏,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柱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5种损伤因素对柱损伤程度的影响。基于数值计算结果,以损伤指数为系统特征变量,以5种损伤因素为相关因素变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箍筋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能够有效降低柱的损伤,纵筋配筋率对柱损伤影响相对较小;爆炸荷载下,各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柱损伤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炸药当量、箍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爆源距离、纵筋配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爆炸荷载 损伤指数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爆炸下钢筋混凝土柱损伤的图像识别及快速评估
16
作者 郑文言 段利亚 方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720,751,共10页
快速准确评估工事爆炸损伤,对于战时指挥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爆后结构损伤评估多采用有限元法,可靠性得到广泛认可,但计算耗时较长,无法满足战场快速评估要求。为提高评估效率,提出一种由体积判断网络和损伤判断网络组成的全新卷积神... 快速准确评估工事爆炸损伤,对于战时指挥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爆后结构损伤评估多采用有限元法,可靠性得到广泛认可,但计算耗时较长,无法满足战场快速评估要求。为提高评估效率,提出一种由体积判断网络和损伤判断网络组成的全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于体积损失率评估近距离爆炸下的损伤。为降低训练成本,采用有限元法获取爆后带损伤的钢筋混凝土柱图像制作包含8700张图片的数据集。新提出的模型在包含1740张图片的测试集上取得99.71%的准确率。在钢筋混凝土柱材料参数调整时,微调后的模型在不同材料参数的数据集上取得82.97%以上的准确率。在三维打印的模型测试中,该模型在24张图片上取得70.83%的正确率,平均每次评估测试耗时0.05 s。结果表明,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准确率较高,计算用时远小于有限元方法,损伤评估流程可与结构理论对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损伤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 结构损伤 钢筋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劲性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累积损伤分析
17
作者 李翌新 赵世春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5年第3期39-43,48,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劲性钢筋混凝土(简称SRC)构件地震累积损伤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若干弯曲型破坏的SRC框架柱进行了损伤分析。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地震 损伤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变形与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科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9-588,共10页
为量化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柱损伤情况和变形,并将不同地震破坏状态下RC柱损伤和变形进行分析。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收集91组RC柱抗震试验数据,选取4种广泛应用的构件损伤模型进行计算,将损伤发展曲线与层间位... 为量化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柱损伤情况和变形,并将不同地震破坏状态下RC柱损伤和变形进行分析。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收集91组RC柱抗震试验数据,选取4种广泛应用的构件损伤模型进行计算,将损伤发展曲线与层间位移角发展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对RC柱损伤指标限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统计分析后得到不同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并给出了RC柱各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与损伤指标限值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牛荻涛损伤模型可更准确地评价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损伤程度,且与层间位移角发展曲线均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不同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验算保证率均>80%,表明本文提出的位移角限值具有一定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位移角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式桥墩落石冲击分析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晓宇 马如进 陈艾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0,共8页
为研究落石冲击对钢筋混凝土(RC)桥墩安全性能的影响,建立一种考虑截面抗剪能力率相关性的RC柱式墩崩塌落石撞击损伤状态评价方法.首先,通过与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考虑桩基与土层相互作用建立了彻底关... 为研究落石冲击对钢筋混凝土(RC)桥墩安全性能的影响,建立一种考虑截面抗剪能力率相关性的RC柱式墩崩塌落石撞击损伤状态评价方法.首先,通过与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考虑桩基与土层相互作用建立了彻底关大桥下部结构落石撞击有限元模型.其次,以K&C模型修正的Priestley公式描述混凝土动载抗剪强度,以剪力破坏参数定义截面损伤等级,分析墩柱截面不同撞击场景下的损伤状态.最后,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墩柱截面面积、箍筋间距、墩柱长细比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局平均等效静力方法应用于落石撞击荷载静力简化存在缺陷,在高冲击强度场景下衰减段长持时使得等效静力偏低;引入墩柱截面抗剪能力率相关性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落石冲击损伤状态;增大墩柱截面面积和提高箍筋配筋率能够有效地降低RC柱式桥墩落石撞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式桥墩 落石冲击 损伤状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在弯剪扭耦合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宪春 邱法维 万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在双向受力及扭转耦合作用下抗震性能,采用矩形、菱形、椭圆形的位移加载模式分别对3个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拟静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试件的滞回曲线、恢复力特性、累积滞回耗能及损伤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双向和扭转耦合拟静力试验 累积滞回耗能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