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强震作用下损伤退化控制指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萌
石永久
+1 位作者
杨维国
王元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73-279,共7页
为定量表达累积损伤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结构变形的增大作用,建立5层、10层和15层的钢框架整体结构,分别采用考虑损伤的等效本构模型和不考虑损伤的循环本构模型,选取8条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
为定量表达累积损伤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结构变形的增大作用,建立5层、10层和15层的钢框架整体结构,分别采用考虑损伤的等效本构模型和不考虑损伤的循环本构模型,选取8条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考虑损伤与否计算得到的结构层间位移角,获得损伤退化对不同层数钢框架抗震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用于损伤破坏控制的退化指数预测曲线,对考虑损伤退化的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价方法进行初探。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考虑损伤退化影响的计算变形会明显大于不考虑损伤模型的计算结果。随着楼层的增加,考虑损伤和不考虑损伤的层间位移角差异逐步减小。3种层高模型的薄弱层出现位置均为0.4~0.5倍的层高,在设计中应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等效本构模型
循环本构模型
损伤退化控制指数
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震作用下损伤退化控制指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萌
石永久
杨维国
王元清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73-279,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JBM07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50021)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8006
51178041)
文摘
为定量表达累积损伤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结构变形的增大作用,建立5层、10层和15层的钢框架整体结构,分别采用考虑损伤的等效本构模型和不考虑损伤的循环本构模型,选取8条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考虑损伤与否计算得到的结构层间位移角,获得损伤退化对不同层数钢框架抗震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用于损伤破坏控制的退化指数预测曲线,对考虑损伤退化的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价方法进行初探。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考虑损伤退化影响的计算变形会明显大于不考虑损伤模型的计算结果。随着楼层的增加,考虑损伤和不考虑损伤的层间位移角差异逐步减小。3种层高模型的薄弱层出现位置均为0.4~0.5倍的层高,在设计中应注意。
关键词
钢框架
等效本构模型
循环本构模型
损伤退化控制指数
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Keywords
steel frame
equivalent constitutive model
cyclic constitutive model
control index of damage and degradation
elastic-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inter-storey drift ratio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强震作用下损伤退化控制指数影响研究
王萌
石永久
杨维国
王元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