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损伤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虞爱平 李秀鑫 +3 位作者 程梓宸 苗天娇 刘涛 虞小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78,M0005,M0006,共14页
为研究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的损伤特性,采用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4.75~9.50 mm、9.50~16.00 mm、16.00~19.00 mm、19.00~26.50 mm、26.50~31.50 mm和连续粒径6组混凝土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从微观尺度和宏观尺度实时采集混凝... 为研究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的损伤特性,采用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4.75~9.50 mm、9.50~16.00 mm、16.00~19.00 mm、19.00~26.50 mm、26.50~31.50 mm和连续粒径6组混凝土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从微观尺度和宏观尺度实时采集混凝土试块破坏全过程的损伤信息。基于AE能量计数建立了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试块的损伤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AE能量计数和b值的演化规律,6组混凝土试块的损伤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损伤阶段:初始阶段、裂缝稳定发展阶段和裂缝快速扩展阶段。DIC技术捕捉到的位移云图可以从宏观尺度上解释AE参数的微观尺度信息,为单轴压缩作用下损伤阶段的划分提供有力的依据。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试块内部结构存在差异性,会影响混凝土最终裂缝快速扩展的速率。建立的损伤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的损伤阶段,实现定量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粒径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 损伤特性 损伤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的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节点地震损伤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德强 闫长旺 刘曙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了研究钢骨超高强混凝土(SRUHSC)柱-混凝土(RC)梁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在12个框架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基础上,分析损伤发展规律。根据能量等效原理,以框架节点在外力所作功为初始总能量,建立了框架节点地震损伤定量计算方法,并对地震... 为了研究钢骨超高强混凝土(SRUHSC)柱-混凝土(RC)梁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在12个框架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基础上,分析损伤发展规律。根据能量等效原理,以框架节点在外力所作功为初始总能量,建立了框架节点地震损伤定量计算方法,并对地震损伤指数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配箍率、轴压比、钢骨形式3种试验参数对地震损伤指数的影响。进而提出了SRUHSC柱-RC梁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评定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法建立的地震损伤指数和评定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SRUHSC柱-RC梁框架节点的损伤状态,该结果可为此类结构的抗震加固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超高强混凝土 能量等效原理 地震损伤指数 地震损伤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包式激光雷达破损路面形变检测方法
3
作者 吴景动 蔡来良 +1 位作者 张冰洁 王鑫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9,82,共6页
为了高效监测道路破损现象,本文采用背包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观测路面,并提出了一种破损路面形变检测方法。对于拉伸型破损,建立了基于色域均值的点云破损路面提取算法。首先构建二维格网进行破损初步提取。然后对点云的RGB色域进行加权... 为了高效监测道路破损现象,本文采用背包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观测路面,并提出了一种破损路面形变检测方法。对于拉伸型破损,建立了基于色域均值的点云破损路面提取算法。首先构建二维格网进行破损初步提取。然后对点云的RGB色域进行加权均值计算,通过比值的差异化进行精细筛选,获取道路破损点云。对于挤压型破损,采用法向量夹角标准差法。使用欧式聚类,利用分类出的拉伸破损和挤压破损计算长度、宽度、破损间隔、高度。最后计算路面倾斜度,通过五维信息建立路面损伤综合评价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拉伸型破损提取准确率达96.4%,挤压型破损提取准确率达100%;且路面损伤综合评价模型表明该条道路为三级破损,需要进行修复。本文方法基本满足道路破损提取所需精度,能为道路交通管制及修复措施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损检测 色域权重 二维格网 法向量 路面损伤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