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in/Rapsyn对脊髓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抑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陆 尹宗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聚集蛋白(Agrin)、支架蛋白(Rapsyn)激活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4β2 nAChR)抑制SD大鼠的损伤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炎性作用。方法以4周龄SD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巨噬细胞培养后以Agrin与Rapsyn孵育,流式细... 目的研究聚集蛋白(Agrin)、支架蛋白(Rapsyn)激活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4β2 nAChR)抑制SD大鼠的损伤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炎性作用。方法以4周龄SD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巨噬细胞培养后以Agrin与Rapsyn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标记物的变化及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两种蛋白的互作,慢病毒注射脊髓损伤(SCI)模型后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脊髓组织中炎性细胞标记物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1~14 d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呈增高趋势(均P<0.01),3~7 d增长最快;经qRT-PCR分析得出SCI后炎性小胶质细胞因子(CD68)和可溶性炎性因子(IL-1β和CCL3)上调。经过鞘内注射Agrin和Rapsyn过表达的慢病毒,在0~1周的观察中,A组和R组有轻度减弱这些标记物的上调,而A/R组显著减弱了这些标记的上调(均P<0.01);经IHC分析可见,在A/R组比A组和R组小胶质细胞标记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SCI后Agrin、Rapsyn激活α4β2 nAChR而产生对小胶质细胞及炎性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可能阻断或减缓脊髓损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AGRIN RAPSYN 胶质细胞 抑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苷调控炎性痛模型小鼠L_(4-5)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自噬与凋亡
2
作者 张维珊 林佳泓 +5 位作者 王灿 张润恒 杨俊华 刘靖 李国营 马宇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目的】探究紫云英苷(AST)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发的炎性痛小鼠L_(4-5)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6月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生理盐水组(saline)、CFA模型组、CFA+AST组,每组6只小鼠... 【目的】探究紫云英苷(AST)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发的炎性痛小鼠L_(4-5)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6月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生理盐水组(saline)、CFA模型组、CFA+AST组,每组6只小鼠。于小鼠右侧腓骨外踝窝注射10μL CFA建立炎性痛小鼠模型。saline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FA+AST组小鼠在疼痛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给药60 mg/kg AST,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1 d。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L_(4-5)脊髓背角自噬相关因子ATG12、Beclin-1及凋亡相关因子Cleaved-Caspase 3、Caspase 9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L_(4-5)脊髓背角自噬相关蛋白ATG12、Beclin-1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Caspase 9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CFA模型组相比,CFA+AST组小鼠L_(4-5)脊髓背角ATG12(P<0.0001)、Beclin-1(P<0.0001)荧光强度增强,Cleaved-Caspase 3(P<0.001)、Caspase 9(P<0.0001)荧光强度下降,并且AST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AST显著上调CFA小鼠L_(4-5)脊髓背角ATG12(P<0.0001)、Beclin-1(P<0.0001)表达,并下调Caspase 3(P<0.01)、Caspase 9(P<0.001)表达。【结论】AST促进CFA小鼠L_(4-5)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苷 炎症性疼痛 脊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调控HMGB1/RAGE/NF-κB通路抑制脊髓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朱嘉民 桑博文 +3 位作者 栾逸先 尹洪娜 刘莉 梁洪文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86-992,共7页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调控HMGB1/RAGE/NF-κB通路对脊髓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SCI大鼠造模采用Allen′s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BBB评分评估大鼠SCI后的后肢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Western...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调控HMGB1/RAGE/NF-κB通路对脊髓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SCI大鼠造模采用Allen′s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BBB评分评估大鼠SCI后的后肢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RAGE、NF-κB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显著降低,提示造模成功。电针组在3、7、14 d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电针组促炎因子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电针组的HMGB1、RAGE、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电针组Iba-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夹脊电针可抑制脊髓损伤大鼠HMGB1/RAGE/NF-κB通路激活,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炎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夹脊电针 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HMGB1/RAGE/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康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YAP/PKM2信号轴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1
4
作者 满豪 王建伟 +5 位作者 吴毛 邵阳 杨俊锋 李绍烁 吕锦业 周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43,共8页
目的研究中药脊髓康含药血清联合SRY转录盒因子2(SOX2)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和治疗组,10只/组。SCI组和治疗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 目的研究中药脊髓康含药血清联合SRY转录盒因子2(SOX2)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和治疗组,10只/组。SCI组和治疗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于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脊髓康等量灌胃。在术前1 d、术后3、7、14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相同方法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提取损伤部位组织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再使用生物信息学对“脊髓康”、“脊髓损伤”、“糖酵解”关联基因进行靶点分析。成年SD大鼠以生药量15 g·kg^(-1)·d^(-1)脊髓康灌胃,连续3 d后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脊髓康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大鼠幼仔皮层脑组织三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SOX2组、SOX2+JSK组。SOX2组加入10 mmol/LSOX2;SOX2+JSK组加入10mmol/LSOX2、2.5%脊髓康含药血清。培养21d后,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丙酮酸激酶M2型(PKM2)、磷酸化丙酮酸激酶M2型(p-PKM2)、Yes-相关蛋白(YAP)表达,使用免疫荧光多标染色观测PKM2与YAP共定位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的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角度明显提升,且各时段均优于SCI组(P<0.05)。SCI部位PKM2基因在各类细胞中均有高活性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靶点指向HIPPO-YAP信号通路;与SOX2组比较,整个细胞中SOX2+JSK组PKM2表达增高(P<0.05)、p-PKM2、YAP表达亦升高(P<0.001),且更多PKM2磷酸化入核。SOX2+JSK组PKM2与YAP共定位情况高于SOX2组。结论中药脊髓康含药血清联合SOX2可能通过提高糖酵解中PKM2与YAP共定位,从而将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诱导为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有氧糖酵解 脊髓 PKM2 Y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GF2/FGFR1/p-ERK通路研究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5
作者 孙世婧 张小卿 +8 位作者 马贤德 陈怡然 周歆 胡楠 苏妆 林星星 江静 李佳欣 石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88,I0002,I0003,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该通路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后1、3、5、7 d模型组,再灌注后1、3、5、7 d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使用Koizumi线拴法制作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剥离颈动脉,不进行栓塞,Zea-Longa法进行模型的筛选和评分。对电针组大鼠的百会、印堂、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10 min/d,分别治疗1、3、5、7 d。使用YLS-13A大小鼠抓力测定仪进行前肢抓力测定;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损伤情况;TTC染色计算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_(3)^(+)/GFAP^(+)、S100A10^(+)/GFAP^(+)共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及电针组FGF2、FGFR1、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同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大鼠前肢抓力减弱(P<0.01);相对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杂乱,神经细胞大量坏死;C_(3)^(+)GFAP^(+)/GFAP^(+)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S100A10^(+)GFAP^(+)/GFAP^(+)细胞数在MCAO/R后1 d下降(P<0.05),第3天开始逐渐升高,5、7 d显著升高(P<0.01);1 d模型组FGF2、FGFR1、p-ERK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3、7 d模型组FG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3、5、7 d模型组FGFR1、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同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前肢抓力增强(P<0.05;P<0.01);相对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海马CA1区细胞相对整齐,细胞较为完整;电针3、7 d后C_(3)^(+)GFAP^(+)/GFAP^(+)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S100A10^(+)GFAP^(+)/GFAP^(+)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5);电针3、5、7 d后FGF2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1、5、7 d后FGFR1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1、7 d后p-ERK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电针组组内比较,7 d电针组大鼠前肢抓力增加(P<0.01),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损伤较轻,FGF2、FGFR1、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够改善MCAO/R大鼠神经损伤,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再灌注后电针持续治疗7 d疗效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促进FGF2/FGFR1/p-ERK通路,促进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向A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极化 FGF2/FGFR1/p-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2在损伤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黎天尊 夏永智 +1 位作者 刘强 晏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损伤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得到高纯度(>98%)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损伤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得到高纯度(>98%)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损伤模型组)、PAR2特异性抑制剂FSLLRY-NH2(FSLLRY-NH2组)、PAR2特异性抗体Anti-PAR2 antibody(Anti-PAR2 antibody组)处理;对照组为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损伤后24 h及72 h对照组、FSLLRY-NH2组和Anti-PAR2 antibody组GFAP和Vimentin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损伤后12、24、72 h对照组、FSLLRY-NH2组和Anti-PAR2 antibody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阻断PAR2可抑制其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蛋白酶激活受体2 细胞增生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武亮 李建军 +2 位作者 陈亮 远丽 逯晓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对星形胶质细胞(AS)的性质和功能、脊髓损伤后的AS病理变化和作用、抑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AS激活后的不同分化时期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熟以后,AS可以分泌有害因子,形成化学性胶质... 对星形胶质细胞(AS)的性质和功能、脊髓损伤后的AS病理变化和作用、抑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AS激活后的不同分化时期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熟以后,AS可以分泌有害因子,形成化学性胶质屏障,严重影响神经再生和阻碍轴突延长。脊髓损伤后AS被激活,静止态、活化态和增殖态往往并存,形成原因复杂,目前采取单一的方法很难有效控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星形胶质细胞(AS) 胶质瘢痕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曾琳 李民 +4 位作者 刘媛 龙在云 李应玉 伍亚民 廖维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8-301,I0002,I0003,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0只。4周及8周后行损伤部位神经丝-200(NF-200)染色观察NSC在体内的分化情况,腓肠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反应和核黄逆行示踪观察轴浆运输的恢复情况。结果:(1)4周时D组和C组移植部位可见少量NF-200阳性标记的神经元,8周时数量明显增多,D组多于C组;4周及8周时A、B组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标记的神经元。(2)4周时,A、B组胆碱酯酶染色示运动终板均出现退变,终板染色变浅;8周时A组终板明显退变,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甚至终板消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B组终板退变程度轻于A组,着色淡,轮廓欠清晰,周边呈浅棕红色淡染,但未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C、D组4周时终板边缘发生皱缩,呈颗粒样改变,无明显染色缺失;8周时C组较4周时变化不明显,D组受损终板皱缩明显好转,颗粒样改变消失。(3)4周时,B、C、D组核黄染色的神经元散在位于脊髓的前、后、侧角,其中D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大于B、C组,C组又稍强于B;8周时B、C、D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增多,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仍是D组>C组>B组;A组4周及8周时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染色的神经元。结论:联合移植NSC和PAS(2∶1)能更好地修复损伤脊髓的轴浆运输功能并能较好地防治其后肢肌肉运动终板的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损伤 轴浆运输 运动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巢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平林 贺西京 +5 位作者 李浩鹏 兰宾尚 王栋 王国毓 徐思越 刘亦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细胞类型及相关性。方法利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利用BBB评分标准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法与LeicaQ500IW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细胞类型及相关性。方法利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利用BBB评分标准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法与LeicaQ500IW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1、3、5d,1、2、4、6、8w)、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巢蛋白与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及细胞类型。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双后肢(HL)评分低至0~1min,随后逐渐上升,1~2周内恢复的幅度较大,以后恢复较缓慢,较正常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损伤区有核固缩、胞浆溶解、尼氏体模糊且染色较深的神经元。随着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损伤范围逐渐扩大,约1周后损伤范围不再扩大。正常对照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轮廓清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髓伤24h后可诱导损伤及邻近区域巢蛋白和GFAP高度表达,中央管周围室管膜区几乎均为巢蛋白/GFAP-细胞群,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几乎全是巢蛋白/GFAP+细胞群,3~7d逐渐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弱,在损伤后2周左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正常对照组在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区有少量巢蛋白/GFAP-细胞,在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偶可见染色强度较弱的巢蛋白/GFAP+共存细胞。结论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巢蛋白和GFAP的表达,巢蛋白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巢蛋白 胶质酸性纤维蛋白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何娟 王忠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及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的表达,阐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及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的表达,阐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0只。分别于脊髓损伤造模后第3、7、14、28天时进行BBB评分(Basso-Beaie-Bresnehan scale),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SSEA-1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在3d和7d时,GFAP和SSEA-1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1),7d时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在14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的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5),而在28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GFAP阳性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但SSEA-1阳性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损伤后的脊髓GFAP和SSEA-1阳性表达的高峰期都在7d,提示脊髓损伤后7d内可能为电针治疗介入的黄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多能性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政 尹宗生 +1 位作者 高维陆 张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的多能性,为其对SCI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大鼠SCI后,分离培养脊髓内RAS;对分离培养的细胞以及诱导分化后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在培养RAS的培养基中添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的多能性,为其对SCI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大鼠SCI后,分离培养脊髓内RAS;对分离培养的细胞以及诱导分化后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在培养RAS的培养基中添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观察分离培养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可同时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巢蛋白(nestin),诱导分化细胞可表达微球相关蛋白2(MAP-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GFAP,培养基中添加BrdU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球可表达BrdU。结论体内分离培养的成体大鼠SCI后的RAS具有多能性及自我更新潜能,可能作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损伤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政 尹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84,共4页
星形胶质细胞是脊髓内最主要的胶质细胞类型,广泛分布于脊髓的各个区域。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分子表达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并在脊髓损伤与修复... 星形胶质细胞是脊髓内最主要的胶质细胞类型,广泛分布于脊髓的各个区域。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分子表达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并在脊髓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脊髓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有关RAS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3沉默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汪洋 王业杨 +1 位作者 张辉 黄丽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3-891,共9页
目的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进行OGD/R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 目的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进行OGD/R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RB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与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RB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确定TRB3 shRNA慢病毒干扰效率;设置对照组(正常培养)、OGD/R组(进行OGD/R处理)、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OGD/R+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后,进行OGD/R处理)与OGD/R+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后,进行OGD/R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LDH漏出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使用NF-κB p65激动剂白桦脂酸(BA)20μmol/L处理OGD/R组和OGD/R+shTRB3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OGD/R处理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TRB3 mRNA(2.15±0.12 vs.1.00±0.05)和蛋白(2.10±0.16 vs.1.00±0.0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hTRB3组星形胶质细胞中TRB3 mRNA(0.30±0.07 vs.1.00±0.10)和蛋白(0.30±0.04 vs.1.00±0.0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TRB3 shRNA慢病毒感染成功。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OGD/R+Scramble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SOD活性及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DH漏出率、MDA含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OGD/R组和OGD/R+Scramble组比较,OGD/R+shTRB3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SOD活性及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LDH漏出率、MDA含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OGD/R组比较,BA处理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36.15%±0.87%vs.24.70%±1.05%,P<0.05);与OGD/R+shTRB3组比较,BA处理能逆转TRB3 shRNA慢病毒感染对OGD/R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22.00%±1.04%vs.13.91%±1.20%,P<0.05)。结论TRB3沉默可能通过阻断NF-κB通路而减轻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Tribbles同源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在利福平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14
作者 曹世国 黄梦雪 +4 位作者 屈柳芳 李杨 洪江龙 陈刚 张卫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6-1551,共6页
目的探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在利福平(rifampicin,RFP)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借助肝细胞MANF特异性敲除(hepatocyte-specific MANF knockout,HKO... 目的探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在利福平(rifampicin,RFP)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借助肝细胞MANF特异性敲除(hepatocyte-specific MANF knockout,HKO)小鼠模型,观察MANF基因缺失对RFP诱导的小鼠胆汁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体外观察MANF敲减后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RFP处理的WT小鼠的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以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4,MRP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然而,与RFP处理的WT小鼠相比,HKO小鼠中BSEP、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DR1)、MRP2/3/4和有机溶质转运蛋白α(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α,OSTα)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外细胞MANF敲减会削弱RFP诱导的Nrf2的表达以及核内移。结论MANF可能通过调节Nrf2的表达调控BAT的适应性表达,在RFP诱导的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药物性肝损伤 适应性反应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敲除 胆汁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变化及相关治疗措施的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明 初同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32-634,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往往预后较差.致残率高。其病理过程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也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mcyte,AS)的病理变化及其相关的治疗措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笔者就近年来这一领...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往往预后较差.致残率高。其病理过程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也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mcyte,AS)的病理变化及其相关的治疗措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笔者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损伤 病理变化 治疗 INJURY 致残率高 病理过程 进展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旭东 李洪鹏 +3 位作者 高杰 巴方 刘宁 孙永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甲基强的松龙(MP)对星形胶质细胞(AS)增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10周龄大鼠48只,制成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分为MP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术后每4d进行1次行为学(BBB)评分。MP组通...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甲基强的松龙(MP)对星形胶质细胞(AS)增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10周龄大鼠48只,制成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分为MP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术后每4d进行1次行为学(BBB)评分。MP组通过尾静脉注射MP溶液,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在3d、7d、14d、28d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GFAP的表达,并做灰度值测定和GFAP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组在损伤后21d内行为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25d后MP组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后3d和7d,MP组活性化AS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14d后无显著性差异;3d、7d、21d时,MP组胶质性瘢痕中GFAP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d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大剂量MP冲击疗法能减少AS活化的数目,减少胶质性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后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明坤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47-951,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而我国也是SCI高发国家,SCI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SCI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的神经抑制因子...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而我国也是SCI高发国家,SCI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SCI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的神经抑制因子以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均阻碍了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建。笔者就SCI后星形胶质细胞在胶质瘢痕形成及脊髓神经功能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脊髓损伤修复 胶质瘢痕形成 脊髓神经功能 神经抑制因子 病理生理机制 神经功能修复 年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瘦素通过上调星形胶质细胞GLT-1和GLAST的表达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洁 刘晨旭 +5 位作者 王春 李丽 陶伟婷 徐婧茹 唐红辉 黄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9-1087,共9页
目的 探究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瘦素低剂量组(Leptin-L组,0.5 mg/kg)、瘦素中剂量组(LeptinM组,... 目的 探究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瘦素低剂量组(Leptin-L组,0.5 mg/kg)、瘦素中剂量组(LeptinM组,1 mg/kg)和瘦素高剂量组(Leptin-H组,2 mg/kg),20只/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皮层脑组织病理变化,退化神经元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变性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皮层脑组织胶原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和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皮层脑组织胶原酸性纤维蛋白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另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Leptin组(1 mg/kg),15只/组。谷氨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皮层脑组织谷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皮层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和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GLAST、GLT-1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瘦素明显降低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01),缩小脑梗死面积(P<0.001),减轻皮层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皮层神经元损伤程度(P<0.0001),维持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形态及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表达(P<0.01),使GLT-1、GLAST表达上调(P<0.01、P<0.05),脑组织谷氨酸含量降低(P<0.01)。结论 外源性瘦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和上调GLT-1、GLAST的表达从而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GLT-1 GLAST 兴奋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机制
19
作者 吴佳俊 席回林 +3 位作者 杜嘉妮 田春平 胡倩倩 杨彦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40,共5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脊髓损伤慢性期的胶质瘢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生存以及轴突生长产生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展现出...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脊髓损伤慢性期的胶质瘢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生存以及轴突生长产生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本文将从细胞和分子机制着重讨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基础实验中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最新研究,以及目前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质瘢痕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治疗策略
20
作者 黄依桢 程浩 +3 位作者 王浩伟 张千遥 罗承良 曾晓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0,共7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脑组织结构或功能缺失的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细胞,在TBI早期阶段迅速增殖、活化,参与损伤后的神经炎症、血脑屏障破坏...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脑组织结构或功能缺失的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细胞,在TBI早期阶段迅速增殖、活化,参与损伤后的神经炎症、血脑屏障破坏、胶质瘢痕形成、兴奋性毒性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在TBI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在TBI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TB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 损伤机制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