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节理岩体损伤流变模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维申 郑文华 王文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1-1016,共6页
越来越多的地下大型水电站洞室群处在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孔压的地质环境中,流变现象较为明显。同时,由于岩体中节理裂隙的存在,对围岩产生弱化效应,使得洞室的稳定性分析更为复杂。针对这些特点,综合考虑损伤和流变的影响,推导出基于... 越来越多的地下大型水电站洞室群处在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孔压的地质环境中,流变现象较为明显。同时,由于岩体中节理裂隙的存在,对围岩产生弱化效应,使得洞室的稳定性分析更为复杂。针对这些特点,综合考虑损伤和流变的影响,推导出基于西原体模型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此外,利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以VC++作为开发平台,将包含差分形式的本构方程程序化,生成动态链接库文件(DLL文件),通过FLAC3D主程序进行调用。从而,开发出了新型节理岩体的FLAC3D损伤流变本构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双江口洞室群工程实例,完成了洞室稳定性分析计算和指导施工设计。结果表明:将该损伤流变模型用于模拟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开挖、分析其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用于指导实际的工程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流变模型 节理岩体 地下洞室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维损伤流变理论下某调压井群围岩时效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以荣 谢红强 +2 位作者 肖明砾 卓莉 何江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57-164,共8页
拟建的某水电站调压井区域围岩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勘探及室内试验发现其岩体属于片理构造发育明显的软岩,具有较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流变特征。由于区域地应力水平较高,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围岩流变现象可能显著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及长期... 拟建的某水电站调压井区域围岩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勘探及室内试验发现其岩体属于片理构造发育明显的软岩,具有较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流变特征。由于区域地应力水平较高,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围岩流变现象可能显著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及长期稳定性。基于FLAC3D软件建立3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横贯各项同性岩体损伤流变本构,同时考虑施工时序及支护措施,研究调压井群施工期和运行期围岩稳定性及衬砌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工开挖过程中围岩在流变效应的显著影响下,其变形量随时间略有增加,及时喷锚支护对围岩变形的限制作用显著,开挖完成500 d后围岩位移趋于收敛;开挖完成后围岩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施作二次衬砌有利于围岩应力场均匀化重新分布;运行期调压井衬砌变形量值增长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中2年内变形量约占长期(50年)变形量的54%;调压井围岩及衬砌结构运行1年后应力水平基本趋于稳定,运行期内调压井围岩应力水平变化幅度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片岩 调压井群 损伤流变 有限元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流变损伤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肖洪天 周维垣 杨若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4-98,共5页
采用试验和理论方法,建立了裂隙岩体的流变损伤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了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获得了高边坡的长期状态。并与常规弹塑性有限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损伤 永久船闸 高边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等效流变损伤模型及其在卸载边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春驰 李天斌 +2 位作者 孟陆波 陈国庆 陈子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49-2957,共9页
重大建设项目对施工过程中岩土体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以一种动态设计施工模式来应对工程体的各类突发状况与病害。流变损伤模型既能反映岩土体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的时效发展,又能反映其力学性质的时效劣化,继而能较准确地掌握工程... 重大建设项目对施工过程中岩土体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以一种动态设计施工模式来应对工程体的各类突发状况与病害。流变损伤模型既能反映岩土体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的时效发展,又能反映其力学性质的时效劣化,继而能较准确地掌握工程体动态稳定性。基于以上考虑,为体现卸载边坡工程在卸载回弹阶段的瞬时塑性特征和时效演化阶段的黏塑性特征,因此,在流变模型中引入加载塑性元件和黏塑性元件,建立了复合黏弹塑(弹-黏-黏弹-黏塑-塑)模型,室内岩石压缩(卸载)蠕变试验证明了该流变模型的合理性,并对其参数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从几何研究方法出发,引入反映节理分布的初始损伤张量及一种等效的依据黏塑性偏应变推导出的损伤演化方程,最终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节理岩体等效流变损伤模型。将此模型用于川东红层某软硬岩互层型路堑边坡的卸载分析,结果表明:随不同的开挖阶段,易损部位(软岩集中段、软岩深埋段、软硬交接硬岩段)在瞬时卸载回弹阶段的塑性损伤和时效演化阶段的黏塑性损伤逐渐积累,边坡浅表部逐渐出现卸载损伤(松弛)带,在损伤累积中边坡各部位蠕变速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边坡变形、损伤发展与动态稳定性特征,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支护时机及相应的信息化施工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损伤模型 节理岩体 卸载边坡 数值分析 动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损伤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浦奎英 范华林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7-20,共4页
从损伤角度研究岩石在拉压作用下变形破坏的非线性流变特征,基于对岩石损伤变形的分析,建立流变损伤本构方程,并通过拉伸模拟计算及围岩损伤计算分析验证,应用损伤模型。
关键词 损伤模型 非线性 围岩损伤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盐岩流变损伤模型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贵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81-84,共2页
在Carter流变模型基础上,引进损伤,提出了“损伤增速界限”的概念,从而,建立了一种盐岩流变损伤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这种盐岩流变损伤模型,不但能很好地反映高应力水平下盐岩的流变损伤特性,而且,也能真... 在Carter流变模型基础上,引进损伤,提出了“损伤增速界限”的概念,从而,建立了一种盐岩流变损伤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这种盐岩流变损伤模型,不但能很好地反映高应力水平下盐岩的流变损伤特性,而且,也能真实地描述低应力水平下盐岩的初始蠕变损伤和稳态蠕变损伤。 损伤增速界限对损伤演化和蠕变发展影响很大,关系着加速蠕变的发生与否。研究还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实验条件下表述盐岩损伤的参数离散性不大,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损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荷载作用下细砂岩流变损伤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华 胡泽佩 +1 位作者 梁健业 匡正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78,83,共6页
选取软弱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RLW-2000M型三轴流变试验机,测试砂岩试样的轴向应力-应变、轴向流变变形、径向流变变形,研究了动荷载频率和幅值对砂岩流变特性的影响;选取轴向应变为损伤变量,推导出损伤度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各因素对损... 选取软弱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RLW-2000M型三轴流变试验机,测试砂岩试样的轴向应力-应变、轴向流变变形、径向流变变形,研究了动荷载频率和幅值对砂岩流变特性的影响;选取轴向应变为损伤变量,推导出损伤度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各因素对损伤度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荷载作用下,轴向与径向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滞回曲线会由稀疏变稠密;轴向、径向变形增量随动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频率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试样的损伤度在突变后趋于稳定,且随着动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论为揭示动态荷载作用下细砂岩流变损伤演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损伤 动载频率 动载幅值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化学损伤的砂岩流变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7
8
作者 冯晓伟 王伟 +2 位作者 王如宾 袁双双 朱其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40-3346,3354,共8页
通过对已有的水化学溶液腐蚀作用后红砂岩三轴蠕变试验结果的分析,可知水化学作用能够加快岩石损伤的发展,增强红砂岩的蠕变效应。根据水岩化学作用的动力学理论,将红砂岩中可溶解胶结物的流失作为水化学腐蚀作用下岩石力学性能劣化的... 通过对已有的水化学溶液腐蚀作用后红砂岩三轴蠕变试验结果的分析,可知水化学作用能够加快岩石损伤的发展,增强红砂岩的蠕变效应。根据水岩化学作用的动力学理论,将红砂岩中可溶解胶结物的流失作为水化学腐蚀作用下岩石力学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通过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和测定浸泡过程中溶液p H值的变化,定义了考虑初始p H值和时间的化学损伤因子。考虑流变过程中的应力损伤,基于广义Kelvin模型,提出了考虑水化学作用的砂岩流变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对水化学作用下红砂岩流变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水化学作用下砂岩的流变特性,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化学腐蚀 广义Kelvin模型 化学损伤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Kelvin模型的三维流变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佳珑 徐卫亚 王如宾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岩石加速流变阶段蠕变损伤引起的附加蠕变是导致岩石破坏加快的重要原因.以一维广义Kelvin体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推演三维流变本构方程,并引入Kachanov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基于广义Kelvin模型的三维流变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对花岗片麻岩... 岩石加速流变阶段蠕变损伤引起的附加蠕变是导致岩石破坏加快的重要原因.以一维广义Kelvin体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推演三维流变本构方程,并引入Kachanov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基于广义Kelvin模型的三维流变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对花岗片麻岩三轴流变试验结果的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广义Kelvin模型的流变损伤本构模型可以反映花岗片麻岩的减速蠕变和等速蠕变过程,并且可较理想地反映加速蠕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Kelvin模型 试验 损伤 本构模型 花岗片麻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三轴卸荷流变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宇 李建林 +1 位作者 邓华锋 王瑞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38-3344,共7页
以典型软岩-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恒轴压、分级卸围压室内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在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流变变形较大,各向异性显著。在恒定围压较高时,轴向流变变形较大,而随着围压逐级降低,侧向流变... 以典型软岩-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恒轴压、分级卸围压室内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在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流变变形较大,各向异性显著。在恒定围压较高时,轴向流变变形较大,而随着围压逐级降低,侧向流变变形发展较轴向更快,试样在破裂围压下的侧向变形远大于轴向。通过深入分析软岩卸荷流变试验成果可知,线性Burgers流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级围压下流变曲线的衰减流变及稳态流变阶段,但对于破裂围压下的非线性加速流变阶段无法描述。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一个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优化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并获得软岩的非线性流变参数。经比较,拟合计算与试验曲线吻合程度很高,说明该流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软岩卸荷流变各阶段的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岩 三轴卸荷试验 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粘土的流变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铁林 李国英 沈珠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1,共5页
将结构性粘土看作由结构体和结构面双重介质组成,其流变分为滑移流变和损伤流变.在堆砌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过应力理论,建立了结构性粘土的流变模型.其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关键词 结构性粘土 模型 滑移 损伤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夹层非线性流变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斌 祝鑫 +3 位作者 李京 崔凯 方庆红 马利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9,共7页
为解决传统流变本构模型不能较好地反映软弱夹层流变非稳定阶段的问题,首先,基于传统流变本构模型理论,通过串、并联基本元件,同时引入时间损伤阈值,并提出流变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描述软弱夹层3个阶段的NRDM非线性流变损伤模... 为解决传统流变本构模型不能较好地反映软弱夹层流变非稳定阶段的问题,首先,基于传统流变本构模型理论,通过串、并联基本元件,同时引入时间损伤阈值,并提出流变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描述软弱夹层3个阶段的NRDM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然后,通过软弱夹层剪切流变试验数据进行流变损伤模型参数的辨识,获得NRDM模型的流变参数;最后,对比分析流变模型拟合曲线与剪切流变试验曲线。结果表明,NRDM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软弱夹层流变的3个阶段,尤其是加速流变阶段。NRDM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可以为软弱夹层流变失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本构模型 损伤 参数辨识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损伤的软弱夹层剪切流变模型及程序实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鑫 胡斌 +3 位作者 李京 崔凯 魏二剑 刘杨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32,共9页
自然界中岩体破坏的主要形式是沿着滑面的剪切破坏,且主要表现为剪切流变损伤特征。根据软弱夹层不同剪切应力水平下的试验数据分析,引入可以表征其流变过程中参数损伤的变量D,提出了一个基于D的可以反映软弱夹层加速流变特性的黏弹塑... 自然界中岩体破坏的主要形式是沿着滑面的剪切破坏,且主要表现为剪切流变损伤特征。根据软弱夹层不同剪切应力水平下的试验数据分析,引入可以表征其流变过程中参数损伤的变量D,提出了一个基于D的可以反映软弱夹层加速流变特性的黏弹塑性非线性流变模型,与伯格斯模型串联构成了一个能全面反映3个流变阶段的新的软弱夹层剪切流变损伤模型。基于FLAC3D使用C++语言对该流变损伤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与室内流变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每级剪应力下,其瞬时应变均较为接近,且经过相同时间的应力加载后,无论是稳定后的应变值还是加速阶段的应变值也均较为接近。(2)数值模拟试验中,当施加的剪切荷载未达到屈服应力时,其减速阶段历时较室内试验的历时短,即更快地达到稳定流变阶段;而当施加的剪切荷载超过屈服应力阈值时,其加速流变阶段位移变化速率大于室内试验的,且最终的位移比室内试验位移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 损伤 非线性 数值模拟 FLAC3D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红层软岩流变力学特性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环玲 王廷超 +3 位作者 胡明涛 宁宇 王如宾 王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1-37,共7页
滇中引水工程隧洞软岩大变形问题是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之一.以滇中引水工程柳家村隧道钙质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渗流作用下的三轴流变力学试验,研究了渗流作用影响下钙质泥岩流变变形规律及加速流变特征.结合钙质泥岩在不同渗压作用下... 滇中引水工程隧洞软岩大变形问题是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之一.以滇中引水工程柳家村隧道钙质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渗流作用下的三轴流变力学试验,研究了渗流作用影响下钙质泥岩流变变形规律及加速流变特征.结合钙质泥岩在不同渗压作用下的流变特性,引入比奥系数与损伤变量,基于非线性元件模型,建立反映不同渗流压力作用下钙质泥岩损伤流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对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模型与流变试验结果匹配良好.研究成果对认识和掌握滇中红层软岩渗流流变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损伤流变模型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恢复的盐岩流变-损伤本构模型
15
作者 王贵君 蔡晟鑫 +2 位作者 刘熙媛 李东 张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3-427,共5页
为研究盐岩流变-损伤恢复特性,在已有的流变-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考虑因卸载引起的流变-损伤恢复,建立了一种考虑恢复的盐岩流变-损伤本构模型,并根据已有的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盐岩流变-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过渡&... 为研究盐岩流变-损伤恢复特性,在已有的流变-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考虑因卸载引起的流变-损伤恢复,建立了一种考虑恢复的盐岩流变-损伤本构模型,并根据已有的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盐岩流变-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过渡"特点,盐岩经历恢复后,流变-损伤速率比恢复前有所降低。该盐岩本构模型继承了原模型很好描述盐岩流变-损伤-破坏全过程的特性,并且能真实反映由卸载触发的流变-损伤恢复,表征盐岩稳态流变-损伤和恢复的模型参数离散性不大。此外,还分析了盐岩流变-损伤和恢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损伤 恢复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扩容与流变特性模拟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0
16
作者 康红普 伊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3,共19页
深部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劣化、扩容和流变效应显著。基于增量塑性流动理论和流变理论,将改进伯格斯体、改进黏塑性体和应变软化塑性体串联建立了BVS模型,可描述围岩应变软化、塑性扩容、蠕变三阶段、稳定与非稳定蠕变、流变损伤和流变扩容... 深部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劣化、扩容和流变效应显著。基于增量塑性流动理论和流变理论,将改进伯格斯体、改进黏塑性体和应变软化塑性体串联建立了BVS模型,可描述围岩应变软化、塑性扩容、蠕变三阶段、稳定与非稳定蠕变、流变损伤和流变扩容6个力学特性。推导了该模型的三维增量本构方程,并开发出可供FLAC3D调用的数值形式。结合三维增量本构方程导出的参数辨识公式和中煤能源新集口孜东煤矿岩样试验数据,辨识了BVS模型的19个输入参数,并采用试验数据、理论解和数值计算结果相互印证的方式,对多种加载条件下单元件应力-应变响应、力学特性和模型整体进行严格校核。将BVS模型用于口孜东煤矿121302运输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掘进扰动较弱;流变期间围岩大范围持续劣化,呈顶板下沉量较小、巷帮锚固体整体内移和剧烈底臌的特点;回采影响强烈,使围岩大范围劣化,巷道断面强烈变形。底板泥岩持续臌起驱动不断扩容的底煤挤入巷道空间是发生剧烈底臌的主要原因;底板深度1.5 m处流变直接导致的软化参量全程仅占比0~16%,但流变损伤引起应力调整,间接导致软化参量增大。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井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BVS模型基本能反映深部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但是2者还存在较大差异,仍需进一步完善BV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岩巷道 BVS模型 围岩劣化 软化 扩容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影响的花岗岩蠕变全过程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春萍 陈亮 +5 位作者 梁家玮 刘健 刘月妙 刘建锋 王驹 周宏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93-2500,2506,共9页
以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蠕变特性试验研究。考虑温度对花岗岩特征参数的影响,结合岩石蠕变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温损伤流变元件。通过将高温损伤流变元件代替经... 以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蠕变特性试验研究。考虑温度对花岗岩特征参数的影响,结合岩石蠕变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温损伤流变元件。通过将高温损伤流变元件代替经典西原模型中Newton元件的方法,构建了能够描述不同温度条件下花岗岩蠕变全过程的本构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花岗岩单轴蠕变试验结果,确定了模型参数,获得了温度对花岗岩蠕变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花岗岩高温蠕变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弹性模量、黏性系数等关键参数对花岗岩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验证模型在不考虑温度及损伤的影响条件下可退化为经典西原模型。研究表明,建立的花岗岩高温蠕变本构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花岗岩典型蠕变全过程的3个阶段,尤其是加速蠕变阶段。黏性系数受损伤的影响越大,花岗岩的稳定蠕变阶段越短,越容易发生加速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全过程 模型 高温损伤流变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linear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of hard rock 被引量:11
18
作者 HU Bo YANG Sheng-qi XU 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665-1677,共13页
By adopting cyclic increm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ime-i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strains can be separate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escribe the reversible and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sample sep... By adopting cyclic increm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ime-i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strains can be separate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escribe the reversible and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sample separately during creep process. A nonlinear elastic-visc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characterize the time-based deformational behavior of hard rock. Specifically, a spring element is used to describe reversible instantaneous elastic deformation. A reversible nonlinear visco-elastic (RNVE) model i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recoverable visco-elastic response. A combined model, which contains a fractional derivative dashpot in series with another Hook’s body, and a St. Venant body in parallel with them,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irreversible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Furthermore, a three-stage damage equation based on strain energy is developed in the visco-plastic portion and then nonlinear elastic-visco-plastic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trimodal creep response of hard rock. Final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by a laboratory triaxial rheological experiment. Comparing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characterizes well the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the sample, especially the tertiary creep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rock multi-step loading and unloading cycles NONLINEAR DAMAGE rheolog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ower function model for simulating creep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lt rock 被引量:2
19
作者 LI Huan Ngaha Tiedeu WILLIAM +2 位作者 Jaak DAEMEN ZHOU Jun MA Chang-k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78-591,共14页
In this paper,a new micro-creep model of salt rock is proposed based on a linear parallel bonded model(LPBM)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code(PFC2D).The power function weakening form is assumed to describe ... In this paper,a new micro-creep model of salt rock is proposed based on a linear parallel bonded model(LPBM)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code(PFC2D).The power function weakening form is assumed to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the parallel bonded diameter(PBD)over time.By comparing with the parallel-bonded stress corrosion(PSC)model,a smaller stress fluctuation and smoother creep strain−time curves can be obtained by this power function model at the same stress level.The validity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model to simulate creep deformation of salt rock are verifi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laboratory creep test curves and the Burgers model fitting result.The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is model can be capable of capturing the creep deformation and damage behavior from the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 rock creep damage particle flow code power fun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rrounding rock in deep hard rock tunnels and its reasonable support form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辉 陈卫忠 +1 位作者 王清标 郑朋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98-905,共8页
Second lining stability, which is the last protection in tunnel engineering,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he t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heavily affect second lining stability. In this work, we used la... Second lining stability, which is the last protection in tunnel engineering,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he t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heavily affect second lining stability. In this work, we used laboratory triaxial compressive rheological limestone tests to study nonlinear creep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We established a nonlinear creep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rock mass, as well as a constitutive model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made by programming. Second, we introduced a new foam concrete with higher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and good ductility and studied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rough uniaxial and triaxial tests. This concrete was used as the filling material for the reserved deformation layer between the primary support and second lining. Finally, we proposed a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staged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minimum reserved deformation layer thickness was established as the optimization goal, and the presence of plastic strain in the second lining after 100 years of surrounding rock creep was used as an evaluation index. Reserved deformation layer thickness optimization analysis reveals no plastic strain in the second lining when the reserved deformation minimum thickness layer is 28.50 c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foam concrete used as a reserved deformation layer filling material can absorb creep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reduce second lining deformation that leads to plastic strain, and ensure long-term second lining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ological test constitutive model staged optimization analysis reasonable support 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