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律及内时损伤本构方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芝晖 陈斌 范镜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8,共8页
在Gurson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洞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各向同性/运动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弱化函数的表达式,并将其嵌入内时本构框架,得到了损伤弹塑性大变形内时本构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程序,用其分析圆柱... 在Gurson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洞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各向同性/运动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弱化函数的表达式,并将其嵌入内时本构框架,得到了损伤弹塑性大变形内时本构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程序,用其分析圆柱拉伸试件的颈缩,得到与实验较为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演化 损伤本构方程 混合强化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临界破坏特征及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方程 被引量:3
2
作者 蔺鹏杰 秦拥军 +1 位作者 于江 皮滟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6,共8页
制作了5组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集棱柱体试件单轴受压全过程声发射(AE)参数,绘制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声发射能量参数,绘制压缩破坏过程中时间-声发射累计能量曲线,采用幂函数Po... 制作了5组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集棱柱体试件单轴受压全过程声发射(AE)参数,绘制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声发射能量参数,绘制压缩破坏过程中时间-声发射累计能量曲线,采用幂函数Power公式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将试验曲线与拟合曲线进行对比,结合能量加速释放理论对再生混凝土损伤过程声发射能量释放规律进行分析;将声发射累计能量突增的时刻视为临界破坏点,用受压全过程采集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定义损伤变量,考虑再生掺量带来的初始损伤,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百分数定义再生参数,借助Weibull统计方法与损伤理论建立声发射损伤演化模型,建立考虑再生粗骨料初始缺陷影响的声发射损伤本构方程,并将新建方程拟合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新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声发射 能量加速释放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岩损伤演化的声发射与电阻率监测及理论研究
3
作者 张胜 柏巍 +4 位作者 徐鼎平 郑虹 江权 李志伟 向天兵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3-66,共14页
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隙会降低其强度,因此研究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声发射和电阻率监测技术能够通过追踪岩石裂隙的变化来反映其损伤状态,因此可以结合这些参数来表征岩石在循环加卸载状态下的损伤过程。针对不同含... 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隙会降低其强度,因此研究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声发射和电阻率监测技术能够通过追踪岩石裂隙的变化来反映其损伤状态,因此可以结合这些参数来表征岩石在循环加卸载状态下的损伤过程。针对不同含水率的砂岩试样,采用声发射和电阻率监测技术对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的岩石损伤进行监测。同时,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获取破裂后岩石裂隙的分布状态。基于声发射和电阻率参数,建立了损伤变量方程,并推导出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损伤本构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以声发射和电阻率参数构建的损伤变量方程能够有效地反映砂岩在加载与卸载阶段的损伤演化过程。进一步,所提出的损伤本构方程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证明了该方程在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声发射 电阻率 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理倾角煤岩损伤破裂机制及能量响应
4
作者 柏耀宗 李波波 +3 位作者 任崇鸿 李建华 叶平平 王恒宇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5,共17页
由于煤岩含有多种层理构造,在宏观上具有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特征,对煤岩的损伤破坏及能量演化等具有显著影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推导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弹塑性应变、损伤变量及各能量表达式,并建立考虑不同层理倾角的能量... 由于煤岩含有多种层理构造,在宏观上具有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特征,对煤岩的损伤破坏及能量演化等具有显著影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推导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弹塑性应变、损伤变量及各能量表达式,并建立考虑不同层理倾角的能量耗散-损伤本构模型,定量表征了层理倾角与损伤变量、各峰值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究了荷载作用下层理倾角对煤岩力学和能量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层理倾角煤岩的能量转换均呈现阶段性演化,分别对应不同破坏阶段;在恒轴压卸围压及不同围压三轴压缩条件下,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峰值弹性能及耗散能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趋势,与煤岩峰值强度随层理倾角的变化基本对应,两种条件下层理倾角分别为60°~90°、45°~90°时变化最为敏感,表现为能量角度的各向异性。(2)根据不同层理倾角煤岩能量耗散过程,进一步构建了考虑层理倾角的能量耗散-损伤本构模型,并引用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在常规三轴压缩、恒轴压卸围压等荷载条件下的煤岩变形破坏特征,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3)不同层理倾角煤岩耗散能Ud与损伤变量D的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轴向应变的增大,二者均经历了由缓到急再趋于平缓的过程,总体呈“S”形变化趋势;随层理倾角的增加,损伤变量D与耗散能Ud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U”形趋势,当层理倾角为90°时,煤岩峰值耗散能Ud与损伤变量D均达最大值,煤岩极易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探寻矿压显现规律、煤巷帮部失稳诱发机理和防治冲击地压等矿井灾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倾角煤岩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方程 破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循环作用下砂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二平 贾小兵 +1 位作者 龚章龙 李建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三峡库区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岩体质量劣化易致边坡及地基失稳的问题,以三峡库区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全自动多功能三轴流变仪开展了不同水压循环作用次数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压循环次数越多对砂岩试样造成... 针对三峡库区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岩体质量劣化易致边坡及地基失稳的问题,以三峡库区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全自动多功能三轴流变仪开展了不同水压循环作用次数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压循环次数越多对砂岩试样造成的损伤越大;根据水压循环过程中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特征,借助损伤理论及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考虑砂岩损伤效应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与试验曲线符合较好,能够较好的反映水压循环作用对砂岩的损伤效应;随着水压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Weibull分布参数F和m均逐渐减小; F与围压之间呈指数关系,而m与围压之间呈负指数关系,揭示了水压循环作用下岩样宏观强度逐渐降低的特性。研究成果对库区边坡及地基在水压循环作用下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压循环 损伤演化方程 损伤本构方程 岩石材料损伤 广义胡克定律 三轴压缩试验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损伤的岩石本构模型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忠喜 赵增辉 代春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05-311,共7页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压缩下,岩体的峰后强度几乎为零;且含结构的面岩体存在损伤阀值点,得出了岩体损伤劣化行为发生的原因.根据微元统计理论建立了损伤变量与岩体劣化破坏之间的概率密度关系,通过引入修正系数调整了岩体因含有结构面的初始损伤,并拟合出围压与峰前弹性模量的非线性关系,推导出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与已有损伤本构方程进行数据对比,发现本方程可更加准确描述结构面的损伤演化特征,通过FISH语言实现对FLAC3D的二次开发,将本构方程程序化,并以此研究分析了青岛某交叉隧道施工中的沉降问题,发现采用损伤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反映出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风化花岗岩的损伤劣化效应.建立的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对实际施工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结面岩体 损伤本构方程 交叉隧道 数值分析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低速拉伸下的应变率效应及其统计损伤本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辛振 沈超明 +1 位作者 唐柏鉴 刘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0,共8页
基于轴向拉伸实验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束低速下(包含准静态)应变率效应对其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阐述了其弹-黏塑性特性和分子链断裂在纤维束变形过程中的贡献。在10^(-5)~3.3×10^(-2)s^(-1)应变率范围内,对UHM... 基于轴向拉伸实验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束低速下(包含准静态)应变率效应对其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阐述了其弹-黏塑性特性和分子链断裂在纤维束变形过程中的贡献。在10^(-5)~3.3×10^(-2)s^(-1)应变率范围内,对UHMWPE纤维束进行5种不同应变率工况的拉伸实验,得到了各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参数及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UHMWPE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和失效应变与应变率之间分别存在指数增长和指数衰减关系,随着应变率的提升,二者的应变率效应逐渐削弱。室温下,UHMWPE纤维束具有较为复杂的力学行为,呈现2种不同的损伤特性,分别为黏弹性主导的宏观整体性脆性断裂和黏塑性主导极具韧性且包含蠕变的塑性变形。基于实验结果并结合现有文献结论,推断UHMPWE纤维束发生脆-韧转变的临界应变率在10-5量级。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计及应变率且包含修正项的纤维束低速统计损伤本构方程,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该方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 应变率效应 弹-黏塑性 临界应变率 统计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压作用下球形孔洞膨胀损伤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雪梅 唐立强 王堃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4-1038,共5页
为研究岩土材料爆炸损伤场的特点,采用受内压作用下的球形孔洞模型进行分析.利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引入一个含损伤变量的自由能函数构造了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球形孔洞膨胀的控制方程并应用初始损伤概念给出问题的... 为研究岩土材料爆炸损伤场的特点,采用受内压作用下的球形孔洞模型进行分析.利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引入一个含损伤变量的自由能函数构造了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球形孔洞膨胀的控制方程并应用初始损伤概念给出问题的边界条件,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材料的损伤场;讨论了初始损伤和材料损伤指数对损伤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变量以及损伤区应力-应变场只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超过此范围材料需要采用新的本构方程加以描述.因此,损伤场的大小与材料性质、初始损伤都有关系,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变形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孔洞膨胀 损伤本构方程 损伤 损伤变量 初始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单轴压缩过程中损伤演化与声发射分析
9
作者 栗青 李潜涛 +1 位作者 高阳 李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单轴压缩状态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利用声发射设备采集试样破坏过程的声发射数据,基于声发射信号建立声发射能量表述的损伤本构方程,对损伤程度进行量化表述,提出了损伤因子在启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取值区间.基于连续介质损... 为了研究混凝土单轴压缩状态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利用声发射设备采集试样破坏过程的声发射数据,基于声发射信号建立声发射能量表述的损伤本构方程,对损伤程度进行量化表述,提出了损伤因子在启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取值区间.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对微裂纹的发育过程和声发射能量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混凝土单轴压缩过程各阶段吻合度较高,混凝土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单轴压缩 损伤演化 声发射 损伤本构方程 损伤因子 启裂强度 损伤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效应对盐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高小平 杨春和 +1 位作者 吴文 刘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75-1778,共4页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盐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盐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盐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降...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盐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盐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盐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降低,峰值应变增加;峰值应力可以表示成围压与温度的函数,并从盐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导出了热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TM耦合损伤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高温 损伤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混凝土跨海大桥桥墩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贾超 纪圣振 张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3,共7页
北方海域海水冻融作用对混凝土跨海大桥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冻融试验研究得出了青岛海湾大桥桥墩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其峰值应变、极限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随不同冻融循环... 北方海域海水冻融作用对混凝土跨海大桥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冻融试验研究得出了青岛海湾大桥桥墩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其峰值应变、极限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衰退规律,并推导出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方程。根据室内外试验的对比关系,得出了桥墩混凝土结构各力学性能指标随结构服役时间的退化规律及不同服役期内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本构方程。建立了青岛海湾大桥沧口段航道桥过渡墩基础的3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线性理论对过渡墩基础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不同服役期内该混凝土过渡墩基础的最大应力与最大竖向位移的产生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安全性规律,得出了若干结论,可为工程前期设计及后期维修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海湾大桥 混凝土 冻融作用 试验研究 损伤本构方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量对膏溶角砾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建华 於昌荣 黄醒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54,共5页
针对不同含水路径的膏溶角砾岩试样,采用RMT-150B型岩石电液伺服试验机,进行了人工增湿和天然情况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人工增湿和天然条件下含水量对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变化情况。... 针对不同含水路径的膏溶角砾岩试样,采用RMT-150B型岩石电液伺服试验机,进行了人工增湿和天然情况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人工增湿和天然条件下含水量对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的不同对岩石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等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膏溶角砾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指数减少,而峰值应变呈线性增大。含水量相同情况下,人工增湿的岩样相对于天然含水量岩样,岩石的力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峰值应力、弹性模量都有很大的下降,表现出不同含水路径力学特性的差异。基于力学性质随含水量的变化,从膏溶角砾岩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入手,导出了水的物理化学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WM(water and mechanical)耦合损伤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溶角砾岩 含水量 试验 损伤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age evolution in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varying water contents: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13
作者 ZHANG Sheng BAI Wei +3 位作者 XU Ding-ping ZHENG Hong JIANG Quan LI Zhi-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8期3095-3110,共16页
During underground excavation,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is subjected to complex cyclic stress,significantly impacting its long-term stability,especially under varying water content conditions where this effect is ampl... During underground excavation,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is subjected to complex cyclic stress,significantly impacting its long-term stability,especially under varying water content conditions where this effect is amplified.However,research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mechanism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under such conditions remains inadequate.This study utilized acoustic emission(AE)and resistivity testing to monitor rock fracture changes,revealing the rock’s damage state and characterizing th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during 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First,a damage variable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E and resistivity parameters,leading to the derivation of a corresponding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were then conducted on sandstone samples with varying water contents,continuously monitoring AE signals and resistivity,along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before and after failure.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This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damage variable equatio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s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dur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and that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closely fits the experimental data.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the response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during underground exca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acoustic emission rock resistivity 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rock cracks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